质量策划与质量控制管理课程设计
2024版全面质量管理QM课件

针对性培训课程开发
根据员工需求和培训目标,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结合成人学习特点和实际工作经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角色 扮演、小组讨论等。
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员工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激励政策制定及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定期考核和绩效评估,对员工的培训成果进行检验 和认可。
问题解决与验证
问题预防与持续改进
介绍问题识别与定义的方法和 步骤,包括如何明确问题的性 质、范围和程度,以及如何确 定问题解决的目标和计划。
讲解问题分析与诊断的方法和 技巧,包括因果分析、故障树 分析、鱼骨图等,以及如何运 用这些工具对问题进行深入分 析和诊断。
介绍问题解决与验证的方法和 步骤,包括如何制定问题解决 方案、实施方案并进行效果验 证,以及如何对问题解决过程 进行总结和反思。
数据处理技巧
讲解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归纳和数据分析等,以及如何 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可视化展示
介绍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工具,包括图表、图像、仪表盘等,以及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 可视化方式展示数据。
统计技术运用指导
01 02
描述性统计分析
讲解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包括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等统计量的计算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初步 描述和解释。
标准化操作流程推广
制定标准操作流程
将改进措施固化为标准操作流程, 明确操作规范和要求。
宣传推广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使相关 人员了解和掌握标准操作流程。
监督检查
定期对标准操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流程得到有
效执行。
持续改进文化培育
质量策划与质量改进培训课程

QFD (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
顾客(用户、使用方)对产品的需求
设计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求、生产要求
• 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三分之一 • 成本减少二分之一 • 突出重点 • 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 减少更改次数 • 保证一次成功
第四章 质量策划与改进
本章要点 质量策划和质量改进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质量策划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质量策划常用的系统方法--------质量机能展开(QFD); 质量计划和方针管理; 质量改进的概念、实施过程、步骤、推进方法等项内容; 常用的几种质量改进的工具。
第一节 概 述
美国已故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 M. Juran)先生提出的质量管理 三部曲为广大质量管理人员所熟知,他将质量管理概括为质量策划、质 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阶段,从而称为质量管理三部曲。其中,质量策 划和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设计目标; 可靠性和质量目标; 初始材料清单; 初始过程流程图; 特殊产品和过程特性的初始清单; 产品保证计划; 管理者支持。
二、质量功能展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步骤
1、质量功能展开的产生与发展 质量功能展开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到
了1978年6月,水野滋、赤尾洋二教授编写的《质 量功能展开》由日本科技连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全 公司的质量管理的角度介绍了给方法的主要内容。
二、用户质量要求的收集整理
1、市场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研究、从企业内部获取信息 2、抽出质量要求; 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 3、变换; 对用户信息进行翻译将其变化成规范的质量要求。 4、绘制要求质量展开表;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1.10初始过程流程图
•工艺工程师制定《初始过程流程图》;
•过程流程图制订依据是初始材料清单和产品/过程 的设想;
•过程流程图是为了描述按顺序进行的有关工作活 动的一种直观方法,为策划、开发活动的制造过程 提供了一种交流和分析的工具。
1.11产品/过程特殊特性初始清单
•项 目 小 组 要 根 据 对 顾 客 需 要 和 期 望 分 析 制 订 出 《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初始清单》;
•所有这些都应用作输入。
1.5产品可靠性研究
•可靠性反映产品保持其性能的能力,是质量的时 间性要求。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 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包括:可 靠度、平均寿命、失效率等
•项目小组应考虑在一规定时间内零件修理和更换 的频度,以用长期可靠性/耐久性试验的结果。
•业务计划包括时间安排、成本、投资、产品定位、研 究与开发资源等。
•营销策略确定目标顾客、主要的销售网点和主要竞争 者。
1.3产品/过程基准数据
•确定本企业在行业中地位,了解目前状况与基准之间 差距
•基准确定是一种识别比较标准的系统方法,它研究和 确定研究对象可度量的性能目标(如产品性能水平、质 量可靠性水平、服务水平和价格等),并通过调研来识 别竞争对手的水平,识别世界级和最高级的水平。
确定范围
◆
计划和确定项目
◆
产品设计和开发
◆
设计可行性(2.13)
◆
过程设计和开发
◆
产品和过程确认
◆
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
控制计划
◆
仅限制造的供方 提供专项服务的供方
◆
◆
◆
◆
◆
◆
教案《质量管理学》

教案《质量管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
2. 掌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3. 理解质量管理在组织和企业中的应用和实践。
4.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的定义和目标。
2. 质量管理的原则:以顾客为中心、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管理、持续改进。
3. 质量策划: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和开发、工艺策划、质量目标的设定。
4. 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控制图、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质量改进。
5.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内部审核、外部审核、认证和注册。
6. 质量改进:质量改进的原理和方法、质量改进计划和实施、质量改进的评估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质量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演练:进行质量管理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写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考察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演练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权威、实用的质量管理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质量管理案例,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3. 实践演练材料:准备相关的实践演练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教学工具:使用投影仪、电脑等教学工具,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每次2小时。
质量管理学教案

质量管理学教案主讲:张道兵课程名称:Quality Control and Reliability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40学分:2.5适用对象:工业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在学完有关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掌握质量控制与可靠性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并培养学生使其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活动中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计划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0学时,其前导课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程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在第七学期进行。
相关专业课有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现代制造系统、人机工程、毕业设计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其重点是质量体系、工序能力、工序控制和质量检验。
在深度上要能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与解决质量管理与控制问题,在广度上要结合企业信息化与先进制造模式进行教学与实践。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6学时)§1-1 质量定义§1-2 质量管理§1-3 质量管理的演变§1-4 企业质量文化§1-5 质量管理法律和法规简介§1-6 全面质量管理第二章企业的质量主体(4学时§2-1 质量主体的概念§2-2 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2-3 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2-4 产品服务过程的质量第三章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6学时)§3-1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学基础§3-2 生产过程的质量状态§3-3 工序能力§3-4 工序质量控制图第四章质量检验(4学时)§4-1 质量检验概述§4-2 基本质量检验的实施§4-3 质量检验制度§4-4 质量检验计划§4-5 质量检验的主要文件第五章抽样检查理论(4学时)§5-1 基本概念§5-2 验收抽样方案的统计分析第六章质量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6学时)§6-1 质量效益与质量损失§6-2 改进质量经济性的策略§6-3 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6-4 质量成本管理§6-5 全面质量成本第七章可靠性工程与管理(4学时)§7-1 可靠性与可靠性管理概述§7-2 可靠性工程§7-3 可靠性管理第八章复习(2学时)四、参考文献:1、《质量管理学》(第二版),刘广第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A2、《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张根宝刘英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B3、《质量管理学》,秦现生主编,科学出版社——D4、《可靠性工程原理》,郭永基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E5、《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宋宝维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F6、《质量知识手册》,潘渔洲编着,知识出版社——C7、《现代质量管理学》(第二版),龚益鸣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8、《现代质量管理学》,韩福荣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9、《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工程》,光昕李沁编着,电子工业出版社五、考试闭卷,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作业2次,一次5分,考勤4次/人。
QE培训课程(2024)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
2024/1/30
设计评审
在设计阶段进行定期的设计评审,确保设计符合质量目标和相关标准 ,及时发现并纠正设计中的问题。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通过分析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对产品或服务的影响,提前识别并采取 措施预防潜在的质量问题。
可靠性设计
在产品设计中考虑可靠性因素,采用经过验证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和工 具,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案例二
某服务企业通过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和准确性,赢 得客户好评。
案例三
某电商平台通过优化用户体验设计,提高网站易用性和购物便捷 性,增加用户黏性。
2024/1/30
26
07 总结与展望
2024/1/30
27
课程总结与回顾
QE培训课程的核心内容
介绍了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测试技术、缺陷管理、过程改进等方面。
持续改进
通过不断的过程优化和技术创新, 提高过程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
17
案例分析:过程质量改进实践
案例一
某制造企业通过引入SPC技术, 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 预警,有效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案例二
某电子企业通过FMEA分析,识 别了潜在的失效模式并采取了相 应的预防措施,降低了产品缺陷
率。
案例三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通过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质量工程师 ,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企业持 续改进和可持续发展。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帮助学员深入理解质量管理体系,提 高质量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 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2024/1/30
4
课程内容与安排
01
02
03
产品前期质量策划和控制计划概述

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 and Control Plan
1
课程目的
1)了解APQP的5个阶段 2)了解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 3)了解YFJC APQP的特殊过程 4)了解Control Plan的概念
2
APQP在整改生产制造过程中处于那个阶段?
1)组织小组 2)确定范围 3)小组间的联系 4)培训 5)客户与供方的参与 6)同步工程 7)控制计划 8)问题解决 9)产品质量的进度计划 10)与进度表有关的辅助计划
项目小组第一次会议的 内容包括那些?
小组间的联系模式有 那些?
培训包括内部的、供 应商的
模具计划、检具计划、设 备采购计划、等
7
12
产品设计和开发
设计分析 产品图面与规范
具有设计责任的产品
设计验证与评审 设备、工装、量具 需求及开发计划表 特殊产品和过程特性
外包规划
转换的图纸 样件控制计划 试验标准及结果 材料标准及结果 图纸ECO更改记录 分供方清单 材料等效替代申请 表
OTS样件制作和提交
第二阶段评审、反馈评审结果、制定纠正措施
PPAP样件+尺寸报告 YFJC对供应商
PSO
实施生产过程审
核
PPAP PACKAGE
材料替代报告
32
APQP 流程介绍
供应商启动会议
1 召开供应商启动会议的前提: YFJC 采购部完成产品定点; YFJC 发放SSOW,图纸、规范、技术要求等; 供应商已消化产品技术要求,产品开发进度等要求; 供应商已确定SDT名单等内部准备工作 2 会议参加人员:(至少包括以下范围) YFJC:技术中心、采购部、质量部、工厂 供应商:项目、技术、质量、销售 3 会议主要内容: 供应商反馈项目开发要求以及产品技术要求等消化结果; 双方对项目开发要求及产品技术要求等进行沟通并确定; 确定建立AQP跟踪及更新频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 增强学生对质量管理的重视,树立质量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企业、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质量管理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实际问题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管理基本概念: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2. 质量管理原则:顾客导向、领导力、人员参与、过程方法、持续改进、事实依据的决策、供应商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质量管理原则与方法3. 质量管理工具:因果图、流程图、帕累托图、控制图、散点图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4. 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标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教材章节:第四章 质量管理体系5.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国内外知名企业质量管理成功案例。
教材章节:第五章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6. 质量管理实施: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实施与监控、持续改进。
教材章节:第六章 质量管理的实施与评价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质量管理基本概念第二周:质量管理原则第三周:质量管理工具第四周:质量管理体系第五周:质量管理案例分析第六周:质量管理实施与评价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的教学大纲制定,涵盖质量管理的主要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策划程序和职责分配 重要的程序文件的编制
生产过程程序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文件 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纠正措施程序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文件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 预防措施程序文件
要
求
程序是为完成某项活动所规定的方法;规定 方法的文件是程序文件。 六个程序文件 其他程序文件名称 规定内容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应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在确 立服务系统的基础上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企业质量职责,设计科 学合理的服务质量形成过程。 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标准包括: 1、根据所确立的企业合理规定质量体系; 2、设计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一、构建生产系统
(一)构建或模拟生产型企业
以硬件产品为主,包括品牌,产品形象等
质量经理等角色扮演
生产系统类型的确定
给出简单的可行性分析
市场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方面
一、构建系统
(二)生产流程设计
组织结构的设计,明确各部门的质量职责
以价值链或质量环为线索
生产流程的类型 画出流程图,并详细说明
二、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
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 质量手册设计:按照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1、范围 2、引用标准 3、术语 4、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4.2 文件要求 5 管理职责:职能分配 6 资源管理 7 产品实现 过程:重点 8 测量、分析与改进
责,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质量责任和权利;
给出质量形成过程的程序和职责分配,明确所需程序文件,给出在整 个运行系统中需要采集的数据和分析方法;
根据卓越绩效模式要求,确定模拟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通过
设定评价指标对绩效结果进行评价。
课程设计要求
构建组织结构和生产体系 流程设计及主要过程规范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绩效结果评价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及成绩评定
4、利用统计技术和质量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具体事项
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评定 进度安排 团队合作(四人一组)
课程内容及要求(本周)
模拟生产型企业,确定产品,进行该产品可行性分析 根据质量环,设计质量形成的过程; 建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分配质量职
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2.1质量管理体系构成 2.2 质量职责 2.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2.3.1 质量手册 2.3.2 程序文件
三、卓越绩效模式
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设定可测量的指标进行绩效评价
平衡积分卡的应用
收集和分析数据 绩效结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