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课时 长度的测量

合集下载

第4节 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第一课时)

第4节 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第一课时)

3.决定测量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C ) A.被测物体的大小 B.测量技术的高低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环境的优劣
4. 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先后4次测量小球的 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76厘米,1.78米, 1. 74厘米,1. 78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多 少?---------------------------------------------( C ) A . 1. 78厘米 B. 1. 765厘米 C. 1. 77厘米 D. 1. 76厘米
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常用方法。
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目标】 1.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根据 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实验器材】
带有毫米刻度的直尺、卷尺、三角尺、橡皮
【实验过程】
1. 观察各种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填入下表。
刻度尺
测量范围
最小刻度
米尺 学生用直尺
太大或太小的数字记和写都不方便。 科学计数法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 米=______ 500 厘米 0.005 千米=____ ① 50分米=________ =________ 5000 毫米 20 分米=____ 2 米=______ 200 厘米 ② 2×103毫米=_____
③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C ) A. 120米 = 120米×(1/1000)= 0.12厘米 B. 250米 = 250米×100厘米 = 25000厘米 C. 4000厘米 = 4000×(1/100)米 = 40米 D. 355微米 = 355×(1/1000)米 = 0.355米
4. 如何测硬币(或圆柱)的直径呢? ④、组合法

测量活动教案之长度测量

测量活动教案之长度测量

测量活动教案之长度测量一、教学内容及目标本教案主要是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展的长度测量活动教学。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标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基本单位和目前常用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长度的基本单位以及目前常用的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在实际测量中运用长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步骤1.激发学生兴趣在解释本次活动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使用鲜艳的色彩和简单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示范在引导学生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长度单位的理解时,可以为学生展示示范视频或亲自演示,在实践操作中帮助学生锻炼测量技巧,感受到实验的乐趣。

3.学生动手实践在学生掌握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手实践,让学生通过比较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加深对长度概念和计算的理解。

4.课堂点拨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回答问题,使得学生对于长度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长度单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5.课后作业为巩固、强化学生实验内容和基本知识,可以设置课后作业,如自己在家里寻找物品来测量长度,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或者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等。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特点本教案采用手动测量方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加实验操作的难度和独立性。

并通过引导学生科学性地思考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探究实际生活中的大小比较,加深了解长度单位、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可以简单概括为:1.测量工具2.基本单位:米(m)3.常用长度单位:厘米(cm)、分米(dm)、米(m)4.计算方法:用长度单位相互换算六、评估方法1.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对黑板板书和实验操作的反应,及时跟进和解决难点。

2.实验操作:观察每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作全程,对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考核。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 长度的特殊测量及估测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 长度的特殊测量及估测
π DN 2
B.2πDN D.4πDN
四清导航
二 、填空题(10×3分=30分) 12.现有10 m、2 m、1 cm、1 mm、300 nm几个长度,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 完成下列填空:壹角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 ________ 1 mm ,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 ________ , SARS 病 毒 的 大 小 最 接近 于 2m 1 cm , 教 室 门的 高 度 最接 近 于 ________ ________ 300 nm 。
物 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
四清导航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 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特殊测量及估测 第2课时
四清导航
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 ①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同样的纸叠加,测总厚度再平均。 ②如何测细钢丝的直径?——紧密排绕测总长再平均。 ③(测少算多法)如何测高楼的高度?——数楼层,测定一层楼高度。 (2)平移法: ①测硬币的直径(如右图)。 ②测圆柱体直径(如右图)。 ③测圆球的直径(方木块代替三角尺)。 ④测锥体的高。
四清导航
10.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D )
鞋的尺码
36
37
38Βιβλιοθήκη 3940光脚长度
230
235
240
245
250
A.m
B.cm
C.nm
D.mm
四清导航
11.某同学用滚动铁环的方法来测学校花坛的周长,他测得铁环的直径为D, 铁环绕花坛一周滚动的圈数为N,则计算花坛周长L的公式为( C ) A. C.πDN
四清导航
7.(6分)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 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 “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B ) A.1.65 m B.1.75 m C.1.85 m D.1.95 m

翻转课堂模式下《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

翻转课堂模式下《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

·9·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正式测量过程:测出纸片的长和宽,并把结果用记号笔记 在纸片相应位置。
测量结束全员举手示意。老师收集其测量数据并在所有小 组测量些明显错误数据。
并提问为什么错误?引导学生说出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如果有估读的错误,但是没有人指正出来,先不 予评价。
PPT 展示:
师:以这个图为例,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过了第 27 格, 是 2.7cm,但是后面还有一小段,不能直接舍弃,但又没有刻 度可读了,所以需要估读。
PPT 展示:知识梳理:—— 刻度尺读数: 数字 + 单位;(师:没有单位的数据没有意义) 数字:准确值 + 估计值; 准确值:由分度值决定;(所以说分度值决定精确程度) 估计值:有且只有一位(本身已经是估计,不准确的) 最大化地引导学生发言、补充、总结,老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再 次, 可 进 一 步 剔 除 错 误 数 据( 要 注 意 有 两 组 分 度 值 为 1cm),缺少单位的补充单位但不剔除(如果全部读数错误, 要求各小组代表迅速重新测量读数,只测长不测宽)。 教师抛出问题“余下的数据是否全部正确?为什么相同规 格的纸片测出不同结果都算正确呢? 生:误差。 师:我们测量过程中始终有那么一小点是估计来的,那么 测量仪器和方法的不精确、甚至于每个人对估计值的判断都不 一样,我们每个人测量出来的这个测量值都不是纸片长度的真 实值,而这个纸片长度的真实值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因为无论 多么精密的测量都存在误差。 PPT 展示: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师:误差是不是错误? 生:不是 师:误差能不能消除、能不能避免? 生:不能 师:那我们就对误差束手无策了吗? 生:误差可以减小 师:误差减小的方法 PPT 展示:知识梳理 —— 减小误差的方法: 选用精密仪器(展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 这是在工程上很常见的两种长度测量工具,我们的毫米刻度尺 只能精确到 mm 位,游标卡尺可以精确到 0.1 毫米,而螺旋测 微器能精确到 0.01mm);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比如说第一组的同学每一位都测量一 次同一张纸片长度,每一个同学的测量结果都可能无限接近真 实值,但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真实值是什么,因为测量误差永 远存在,测量值有的偏大、有的偏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四、拓展提升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结果=
课堂小结
长 度 的 测 量
长度的测量
单位:km、m、cm等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误差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 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
随堂训练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3.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2.00 cm;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mm ;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dm ; 2.完成单位换算: 一张纸的厚度是:70 um=_7_×_1_0_4_nm = 7×10-5m
(二)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 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精度有限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等。
(三)注意: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千米 km

10
分米 10
厘米 10
毫米
m dm
cm
mm
微米
μm
纳米 nm
单位换算方法步骤 先“换”后“算”:不改变数字,利用等量代换将单位换算成我 们需要的单位,之后进行数字运算。
例:一个甲型H7N9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__9__0__nm。
9×10-8m= 9×10-8 ×109 nm =90nm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0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02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03 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章 走进实验室 第2节 第1课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章 走进实验室 第2节 第1课时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第一课时测量长度【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4.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3.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3.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2,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 km=103m;1 dm=10-1m;1 cm=10-2m;1 mm=10-3m;1 μm=10-6m;1 nm=10-9m.知识点二长度测量与刻度尺的使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13,完成以下问题:1.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74.9 mm,其中74 mm是准确值,0.9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实验探究:测量教科书长度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长(cm)宽(cm)厚(cm)答:(1)(2)测量课本的长时应放正刻度尺,使零刻度线对齐课本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课本并保持平行.(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按以上步骤测量课本的宽和厚.【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4.实验探究测量教科书的长度.【跟进训练】图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3.80cm.知识点二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活动:测量身高和腰围和同学用三角板、盒尺相互测量身高、腰围.按所给的表格记录测量结果.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身高/m腰围/m,有时偏小,为减小因读数产生的误差,我们可以进行多次测量,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这样会更接近真实值.【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下列情况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B)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刻度尺本身不均匀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尺面垂直D.读数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误差与错误(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长度的测量方法

长度的测量方法

长度的测量方法长度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距离,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对长度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长度的测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长度的测量技术。

一、直尺测量法。

直尺是一种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直尺的刻度标定来确定物体的长度。

在使用直尺进行测量时,首先要将直尺的起点与被测物体的起点对齐,然后沿着被测物体的延伸方向,用眼睛对准直尺上的刻度标记,确定被测物体的长度。

直尺测量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一些较小长度的测量。

二、游标卡尺测量法。

游标卡尺是一种精密测量工具,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游标卡尺的刻度标定和游标尺的滑动来确定物体的长度。

在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时,首先要将游标卡尺的两个测头夹紧被测物体,然后通过游标尺的滑动来确定被测物体的长度。

游标卡尺测量法精度高,适用于一些精密长度的测量。

三、激光测距仪测量法。

激光测距仪是一种高精度的长度测量工具,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激光的反射和接收来确定物体的长度。

在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时,只需要将激光测距仪对准被测物体,按下测量按钮,即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长度。

激光测距仪测量法操作简便,测量速度快,适用于一些远距离或者无法直接接触的长度测量。

四、影像测量法。

影像测量法是一种基于摄像技术的长度测量方法,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摄像设备对被测物体进行拍摄,然后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来确定物体的长度。

在使用影像测量法进行测量时,只需要对被测物体进行拍摄,然后通过专门的软件或设备来进行图像处理,即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长度。

影像测量法适用于一些复杂形状或者无法直接接触的长度测量。

五、超声波测距仪测量法。

超声波测距仪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长度测量的工具,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来确定物体的长度。

在使用超声波测距仪进行测量时,只需要将超声波测距仪对准被测物体,按下测量按钮,即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长度。

超声波测距仪测量法适用于一些需要无线测量或者无法直接接触的长度测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长度单位-断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长度单位-断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课件(共13张PPT)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断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名称:理解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本质,学会用断尺测 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即“尾巴-开头”。1ຫໍສະໝຸດ 目录CONTENTS
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小节
2
导入
3
这支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呢?
4
知识讲解
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第一步:先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 第二步: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第三步:读数,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物
6
断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9-3=6(厘米) 谢谢你们帮我,原来断尺也能测出铅笔
的长度,我们去游乐场玩吧!
断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9-3=6(厘米)
验证方法
6cm
1cm
9-3= 6(cm)
总结方法
断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第一步:先把物体的左端对准断尺 上的一个整厘米刻度;(开头)
第二步:看物体的右端对着断尺上 的刻度几;(尾巴)
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没有 “零” 刻度,有 “3” 刻度, 我可以从3厘米的地方开始量。
可是现在断尺上没有“零”刻度,我们应该把 铅笔的左端对准哪个刻度测量呢?
有了!我们把断尺上3厘米的刻度假想成“零” 刻度去量。先把铅笔的左端对准断尺的3cm, 然后看看铅笔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再用右端对 着的刻度减去左端对着的3cm,算出的结果就 是铅笔的长度。
第三步:物体的右端对着的刻度减 去物体左端对着的刻度,即“尾巴- 开头”,算出的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课堂练习
树叶的长度( 5 )cm
11
小结
断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物体的长度= 尾巴-开头
小朋友,再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单位的测量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活动: 用刻度尺测量一下,《科学》教 科书的宽是_______。 如果《科学》教科书的宽度在18.3 厘米和18.4 厘米之间你应该怎样读数?
教科书宽度的准确值是18.3厘米, 估计值如果是0.06厘米,则被测书宽为 18.36厘米(或183.6毫米)
思考:一个人用同一个测量工具对一 个物体测量几次,所得的结果也会不 同。我们怎样来减小测量的误差呢?
2、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 0.1cm, 度,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 3.50c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 。
3、在用皮尺测量教室宽度的时候, 如果两位测量的同学将皮尺拉得太 偏小 紧,测得的结果会比真实值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4、用最小刻度为mm的刻度尺测量 同一物体的长度,以下几种数据中 正确的是 ( B )
3.长度单位的换算
1千米 = 1000 米 1米 = 10 分米 1分米 = 10 厘米 1厘米 = 10 毫米
1毫米 = 1000 微米
1微米 = 1000 纳米
1米=__________________ 1000000000 纳米
1 纳米=__________________ 0.000000001 米。
1、用指间距来估测一下课桌的长度。
2、用跨步距来估测一下教室的宽度。
考考你:
(1)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厘米 的是 ( B ) A、钢笔的长度
B、热水瓶的高度 C、铅笔盒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2)估测下列物体的长度:
a、你自己的鞋长
b、教室门的宽度 c、小轿车的长度
;
; ;
d、乒乓球的直径
测量:就是把“待测的量”与 “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
1.国际制单位:米(m) 2.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 (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应掌握km、 m、 dm、 cm、mm、μm、nm七种 单位间的换算。 其中km→m→mm→μm →nm每一级单位间的进率 都是千; m→dm→cm→mm 每一级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
(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米=1.25米
B.125厘米=125厘米×1/100=1.25米 C.125厘米=125×1/100=1.25米
D.125厘米= 125×1/100米= 1.25米
(3)单位换算的思维过程: 125厘米 =125×1厘米 = 125×1/100米 = 1.25米
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 为名称的技术叫做:____________ 纳米技术
纳米和纳米技术一样吗?
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 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纳米科技 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 原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 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正如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那样, 纳米将会带来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 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c、1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d、一枝铅笔的长度0.175
毫米



(二)长度测量的工具 刻度尺 ________
分度值即最小刻度
(1)使用前,应仔细观察零刻度线、 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选正确”
(2)使用时, 要“放正确”、 “看正确”、 “读正确”、 “记正确”。
对 错 错
铅笔长_______。 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又如:
0.05米= 0.05×1米 =
0.05×1000毫米 = 50 毫米
思考与讨论
在测量图1-41中的物体时,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课桌面的长度 自来水管的直径
分米(或厘米)
高速公路的长度
毫米
千米
图1-41 长度单位的选择
考考你:
填入单位:
a、某同学身高17.0 分米 。 b、教室的长度约为8 米 。

思考与讨论
1 )如何用普通刻度尺测量《科学》一张纸的 厚度?
2) 如何用自行车当里程表测量操场跑道长度?
3) 如何测图上距离? 4)如何用普通刻度尺测量球或硬币的直径? 5)如何测量树叶的面积?
1、某同学测量一块木块的长度,将一把木质 刻度尺如图放置,其错误的是: “0”刻度没有对 刻度尺的刻线没 ;(2)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 有贴近被测物体 准被测物体一端
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 以减小测量的误差。
1.对下列测量你能正确读数吗?
1.30cm
2.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 0.1cm , 度,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 2.20cm 。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
3.下面测量你能正确读数吗?
3.64cm
4.对下列测量你能正确读数吗?
3.0cm
3.00cm
1选:根据量程大小和被测对象的精确度要求选择
刻度尺。 2放:注意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的测量起点、刻 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或将刻度尺侧立。
3看: 在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读: 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5记: 测量完了,就要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
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活动:利用手、脚估测物体的长度
A、60.50mm C、60.5
B、60.5mm D、6.050cm
小结:
长度的 单位 长度的 测量 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 的设计
单位换算
工具的选择 刻度尺的 正确使用 选正确 放正确 看正确
读正确
记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