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 大量练习题 较难
化学 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1.下面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用等质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氢氧化钠溶液加足量的水稀释【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继续溶解至饱和,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与图象不一致;故A不正确;B、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开始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直至氯化铁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B正确;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度比不加催化剂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故C不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随着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越来越弱,但应仍为碱性,不可能成为酸性,与图象不符,故D不正确。
故选B。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 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B.加水稀释盐酸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向浓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不生成沉淀。
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的质量不断上升,完全反应后不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中氢元素来源于稀盐酸,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应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完整word版)化学平衡图像专项练习题

化学平衡图像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B.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3.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右图表示反应N 2(g)+3H2(g)2NH3(g);ΔH=-92.2kJ/mol。
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A.t0~t1B. t2~t3C. t3~t4D. t5~t65.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0~15 min 可能是加入了正催化剂B .10~15 min 可能是降低了温度C .20 min 时可能是缩小了容器体积D .20 min 时可能是增加了B 的量6.在一定条件下,将X 和Y 两种物质按不同的比例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平衡后测得X ,Y 的转化率与起始时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n x /n y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 ,Y 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A . 2X +Y 3ZB . 3X +2Y 2ZC . X +3Y ZD . 3X +Y Z7.可逆反应aX (g )+bY (g )cZ (g )在一定温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 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 )-时间(t )图象如右图。
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07 离子反应图像练习

专题07 离子反应图像1.已知向溶液X中滴加溶液Y可生成两种沉淀,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所加入的溶液Y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Y分别为()【答案】A2.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正确的是()A.含0.01 mol KOH和0.01 mol 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B. 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C. 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D.向含有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答案】B【解析】A选项,首先CO2先与Ca(OH)2反应,再和KOH反应,当反应完全之后再和沉淀CaCO3反应,生成碳酸氢钙;B选项,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只产生硫酸钡沉淀;C选项,1 mol KAl(SO4)2,加入1.5 mol 的Ba(OH)2时生成1.5mol BaSO4和1 mol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为2.5 mol,再加入0.5 mol Ba(OH)2,生成0.5 mol BaSO4,溶解1 mol Al(OH)3;D选项,含有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在NaAlO2与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小于等于1︰1,此时只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铝沉淀,如果继续加入盐酸,这是沉淀开始溶剂,当NaAlO2与HCl的物质的量之比达到1︰4时,所产生的氢氧化铝完全溶解。
A选项,首先CO2先与Ca(OH)2反应,产生CaCO3沉淀,此时沉淀量逐渐增大,CO2再和KOH反应,此时无沉淀,之后二氧化碳先会和K2CO3反应,生成酸式盐,当反应完全之后再和沉淀CaCO3反应,生成碳酸氢钙,从而沉淀出现溶解现象,所以图像应该是“等腰梯形”的形状,故A错误;B选项,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只产生硫酸钡沉淀,当把硫酸根反应完全,再加氢氧化钡也不产生沉淀,所给图像恰好能表达该反应过程,故B选项正确;C选项,假设溶液中含1 mol KAl(SO4)2,加入1.5 mol 的Ba(OH)2时生成1.5mol BaSO4和1 mol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为2.5 mol,再加入0.5 mol Ba(OH)2,生成0.5 mol BaSO4,溶解1 mol Al(OH)3,故沉淀的总物质的量减少,最后只剩下硫酸钡沉淀,故C错误;D选项,含有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在NaAlO2与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小于等于1︰1,此时只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铝沉淀,如果继续加入盐酸,这是沉淀开始溶剂,当NaAlO2与HCl的物质的量之比达到1︰4时,所产生的氢氧化铝完全溶解,离子方程式如下,H++AlO2-+ H2O = Al(OH)3↓; Al(OH)3+3H+ = Al3+ + 3H2O故曲线应该是加入1份盐酸时沉淀达到最大,再加入3份盐酸沉底全部消失,图像应该是个“非等腰三角形”,与D所给图像不符合,故D错误。
(完整版)函数图像练习题

函数图像练习题 1、小华同学接到通知,她的作文通过了《我的中国梦》征文选拔,需尽快上交该作文的电子文稿.接到通知后,小华立即在电脑上打字录入这篇文章,录入一段时间后因事暂停,过了一会儿,小华继续录入并加快了录入速度,直至录入完成.设从录入文稿开始所经过的时间为x ,录入字数为y ,下面能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2、某人匀速跑步到公园,在公园里某处停留了一段时间,再沿原路匀速步行回家,此人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3、如图,扇形OAB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B0、0A 匀速运动到点A ,则0P 的长度y 与运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4、某人进行登山活动,从山脚到山顶,休息一会儿又沿原路返回。
若用横轴表示时间t ,纵轴表示与山脚距离h ,那么反映全程h 与t 的关系的图是( )5.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 (米)与所用时间t (秒)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比乙先出发 B .乙比甲跑的路程多C .甲先到达终点D .甲、乙两人的速度相同6.“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达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 1,s 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的行程,t 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图象是( )7. 如图是古代计时器----“漏壶”的示意图在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下的小孔漏出,壶壁内画出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
用x 表示时间,y 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下面的哪个图象适合表示一小段时间内y 与x 的函数关系?8、如图所示的曲线,哪个表示y是x 的函数( )y x y x y xy x9.如图所示,一枝蜡烛上细下粗,设这枝蜡烛点燃后剩下的长度为h,点燃时间为t,则能大致刻画出h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10.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的图象是()11.小明家距学校m千米,一天他从家上学,先以a千米/时的速度跑步,后以b千米/时的速度步行,到达学校共用n小时。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一次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函数y=ax+b与y=bx+a的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位置正确的是()A.B.C.D.2.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0;②a>0;③当x>2时,y2>y 1,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0B.1C.2D.33.一次函数y=kx+b,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kb>0,则在直角坐标系内它的大致图象是()A.B.C.D.4.下列函数图象不可能是一次函数y=ax﹣(a﹣2)图象的是()A.B.C.D.5.如图所示,如果k•b<0,且k<0,那么函数y=kx+b的图象大致是()A.B.C.D.6.如图,直线l1:y=x+1与直线l2:y=﹣x﹣把平面直角坐标系分成四个部分,则点(,)在()A . 第一部分B . 第二部分C . 第三部分D . 第四部分7.已知正比例函数y=﹣kx 和一次函数y=kx ﹣2(x 为自变量),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8.函数y=2x+3的图象是( ) A .过点(0,3),(0,﹣)的直线 B .过点(1,5),(0,﹣)的直线C .过点(﹣1,﹣1),(﹣,0)的直线D . 过点(0,3),(﹣,0)的直线9.下列图象中,与关系式y=﹣x ﹣1表示的是同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10.函数kx ﹣y=2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它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1.已知直线y 1=k 1x+b 1,y 2=k 2x+b 2,满足b 1<b 2,且k 1k 2<0,两直线的图象是( ) A .B .C .D .A.B.C.D.13.连降6天大雨,某水库的蓄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直线上升.若该水库的蓄水量V(万米3)与降雨的时间t(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雨后,蓄水量每天减少5万米3B.降雨后,蓄水量每天增加5万米3C.降雨开始时,蓄水量为20万米3D.降雨第6天,蓄水量增加40万米314.拖拉机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4升,如果每小时耗油0.5升,那么油箱中余油y(升)与它工作的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15.已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y=kx﹣k的大致图象可能是下图的()A.B .C.D.16.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当x_________时,y>2.17.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当x_________时,有y<0.18.如图,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当x_________时,y>0.19.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k<0;②a>0;③当x=3时,y1=y2;④当x>3时,y1<y2中,正确的判断是_________.20.如图,已知函数y1=ax+b和y2=kx的图象交于点P,则根据图象可得,当x_________时,y1>y2.21.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1)在图象上标出横坐标为﹣4的点A,并写出它的坐标;(2)在图象上标出和y轴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的点,并写出它的坐标.23.作函数y=2x﹣4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当﹣2≤x≤4,求函数y的取值范围.(2)当x取何值时,y<0?y=0?y>0?24.如图是一次函数y=﹣x+5图象的一部分,利用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1)在条件下,y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就求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25.已知函数y1=﹣x+和y2=2x﹣1.(1)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2)根据图象,写出它们的交点坐标;(3)根据图象,试说明当x取什么值时,y1>y2?26.作出函数y=3﹣3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y的值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2)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3)当x_________时,y≥0;(4)函数y=3﹣3x的图象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27.已知函数y=2x﹣1.(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函数的图象;(2)判断点A(﹣2.5,﹣4),B(2.5,4)是否在函数y=2x﹣1的图象上;(3)当x取什么值时,y≤0.28.已知函数y=﹣2x﹣6.(1)求当x=﹣4时,y的值,当y=﹣2时,x的值.(2)画出函数图象.(3)如果y的取值范围﹣4≤y≤2,求x的取值范围.29.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0),B(﹣1,1)两点.(1)画出图象;(2)x为何值时,y>0,y=0,y<0?30.已知一次函数y=﹣2x+2,(1)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的图象;(2)根据图象回答问题:①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②当x_________时,y>0.参考答案:1.分四种情况:①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无选项符合;②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C选项符合;③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无选项符合;④当a<0,b<0时,y=a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y=bx+a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无选项符合.故选C2.由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可知k<0,a<0,当x>2时,y2>y1,①③正确.故选C3.∵一次函数y=kx+b,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又∵kb>0,∴b<0,∴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选C4.根据图象知:A、a>0,﹣(a﹣2)>0.解得0<a<2,所以有可能;B、a<0,﹣(a﹣2)<0.解得两不等式没有公共部分,所以不可能;C、a<0,﹣(a﹣2)>0.解得a<0,所以有可能;D、a>0,﹣(a﹣2)<0.解得a>2,所以有可能.故选B5.∵k•b<0,且k<0,∴b>0,k<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D6.由题意可得,解得,故点(,)应在交点的上方,即第二部分.故选B.7.分两种情况:(1)当k>0时,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过原点、第一、三象限,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选项A符合;(2)当k<0时,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过原点、第二、四象限,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无选项符合.故选A.8.A、把x=0代入函数关系式得2×0+3=3,故函数图象过点(0,3),不过(0,﹣),故错误;B、由A知函数图象不过点(0,﹣),故错误;C、把x=﹣1代入函数关系式得,2×(﹣1)+3=1,故(﹣1,﹣1)不在函数图象上,故错误;D、分别令x=0,y=0,此函数成立,故正确.故选D9.函数y=﹣x﹣1是一次函数,其图象是一条直线.当x=0时,y=﹣1,所以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1);当y=0时,x=﹣1,所以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1,0).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连接这两点就可得到y=﹣x﹣1的图象.故选D10.整理为y=kx﹣2∵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又因为图象过2,4,3象限故选D.11.k1k2<0,则k1与k2异号,因而两个函数一个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另一个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因而A是错误的;b1<b2,则y1与y轴的交点在y2与y轴的交点的下边,因而B、C都是错误的.12.①当ab>0,正比例函数y=abx过第一、三象限;a与b同号,同正时y=ax+b过第一、二、三象限,故D错误;同负时过第二、三、四象限,故B错误;②当ab<0时,正比例函数y=abx过第二、四象限;a与b异号,a>0,b<0时y=ax+b过第一、三、四象限,故C错误;a<0,b>0时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A13.A、根据图象知,水库的蓄水量因该随着降雨的时间的增加而增多;故本选项错误;B、本图象的直线,所以每天的降雨量是相等的,所以,蓄水库每天的增加的水的量是(40﹣10)÷6=5;故本选项正确;C、根据图示知,降雨开始时,蓄水量为10万米3,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图示知,降雨第6天,蓄水量增加了40万米3﹣30万米3=10万米3,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14.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为:y=40﹣5t,考虑实际情况: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4升,即开始时,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点(0,40),如果每小时耗油0.5升,且8小时,耗完油,故函数图象为一条线段.故选D15.∵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k<0,∴y=kx﹣k的大致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选:B.16.由图形可知,该函数过点(0,2),(3,0),故斜率k==,所以解析式为y=,令y>2,即>2,解之得:x<017.根据题意,要求y<0时,x的范围,即:x+3<0,解可得:x<﹣2,故答案为x<﹣218.根据题意,观察图象,可得直线l过点(2,0),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分析可得,当x>2时,有y>0 19.根据图示及数据可知:①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则k<0正确;②y2=x+a的图象经与y轴交与负半轴,则a>0错误;③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是3,所以当x=3时,y1=y2正确;④当x>3时,y1<y2正确;故正确的判断是①,③,④20.根据图示可知点P的坐标是(﹣4,2),所以y1>y2即直线1在直线2的上方,则x<﹣4.21.根据图象和数据可知,当y<0即图象在x轴下侧,x<1.故答案为x<122.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的坐标为(0,3),(6,0).(1)点A的坐标(﹣4,5);(2)和y轴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的点的坐标M(2,2),N(﹣2,4)23.当x=0时,y=﹣4;当y=0时,2x﹣4=0,解得x=2,∴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为(0,﹣4)(2,0).图象如下:(1)x=﹣2时,y=2×(﹣2)﹣4=﹣8,x=4时,y=2×4﹣4=4,∵k=2>0,∴y随x的增大而增大,∴﹣8≤y≤4;24.(1)由图象可看出当y=2.5时,x=5,因此x的取值范围应该是0<x≤5(y轴上的点是空心圆,因此x≠0);(2)由图象可看出,当x=5时,函数的值最小,是y=2.525.(1)如图所示:(2)由(1)中两函数图象可知,其交点坐标为(1,1);(3)由(1)中两函数图象可知,当x>1时,y1>y2.26.如图.(1)因为一次项系数是﹣3<0,所以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2)当y=0时,x=1,所以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1,0);当x=0时,y=3,所以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3);(3)由图象知,在A点左边,图象在x轴上方,函数值大于0.所以x≤1时,y≥0.(4)∵OA=1,OB=3,∴函数y=3﹣3x的图象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S△AOB=×1×3=.27.(1)函数y=2x﹣1与坐标轴的坐标为(0,﹣1)(,0),描点即可,如图所示;(2)将A、B的坐标代入函数式中,可得出A点不在直线y=2x﹣1的图象上,B点在直线y=2x﹣1的图象上,A代入函数后发现﹣2.5×2﹣1=﹣6≠﹣4,因此A点不在函数y=2x﹣1的图象上,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判定B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3)当y≤0时,2x﹣1≤0,因此x≤.28.(1)当x=﹣4时,y=2;当y=﹣2时,x=﹣2;(2)由(1)可知函数图象过(﹣4,2)、(﹣2,﹣2),由此可画出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3)∵y=﹣2x﹣6,﹣4≤y≤2∴﹣4≤﹣2x﹣6≤22≤﹣2x≤8﹣4≤x≤﹣129.(1)图象如图:(2)观察图象可得,当x>﹣3时,y>0;当x=﹣3时,y=0;当x<﹣3时,y<0.30.(1)列表:x 0 1y 2 0描点,连线(如图)…(也可以写成过点(0,2)和(1,0)画直线)(2)①(1,0);(0,2)②<1。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练习题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练习题一、填空题1.正比例函数一定经过 点,经过,一次函数(0)y kx k =≠(1), 经过点,点. (0)y kx b k =+≠(0), (0) ,2.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是 ,与y 轴的交点26y x =-+x 坐标是。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3.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则的值为 .(44)y mx m =--m4.如果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它经过轴上的点的坐标为 y x b =-(01)P ,x .5.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5)和(2,)3+-=x y 6.已知一次函数y=x+m 和y=-x+n 的图像都经过点A(-2,0), 且与y 轴分别2321交于B,C 两点,求△ABC 的面积。
7.某函数具有下面两条性质:(1)它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2)随的增大而减小.请你写出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 y x 8.在同一坐标系内函数y=2x 与y=2x+6的图象的位置关系是 .9.若直线y=2x+6与直线y=mx+5平行,则m=____________.10.在同一坐标系内函数y=ax+b 与y=3x+2平行,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 .11.将直线y= -- 2x 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直线解析式是 ,将直线y= -- 2x 向下移3个单得到的直线解析式是 .将直线y= -- 2x+3向下移2个单得到的直线解析式是 .12.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 (2)4y k x k =-+-k .13.已知点A(-4, a),B(-2,b)都在一次函数y=x+k(k 为常数)的图像上,则a21与b 的大小关系是a____b(填”<””=”或”>”)14.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则 0, 0,经过二、三、四象y kx b =+k b 限,则有 0, 0,经过一、二、四象限,则有 0, 0.k b k b 15.如果直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那么这条直线一定不经过第 3y x b =+y 2-------------象限.16、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与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152y x =-17、直线可以由直线沿轴_______而得到;直线可以23y x =-2y x =32y x =-+由直线轴_______而得到.3y x =-18、已知一次函数.()()634y m x n =++-(1)当m______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当m______,n______时,函数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下方;(3)当m______,n______时,函数图象过原点.二、选择题1.已知函数,要使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则的取(3)2y m x =+-y x m 值范围是( )A.B.C.D.3m -≥3m >-3m -≤3m <-2.一次函数中,的值随的减小而减小,则的取值范围是( (1)5y m x =++y x m )A.B.C.D.1m >-1m <-1m =-1m <3.已知直线,经过点和点,若,且,y kx b =+11()A x y ,22()B x y ,0k <12x x <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1y 2y A.B.C.D.不能确定12y y >12y y <12y y =4. 若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 )23y mx m =--m A.B.C.D.32m <32m -<<32m >0m >5.一次函数的图象不经过( )31y x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6.如果点P(a,b)关于x 轴的对称点p ,在第三象限,那么直线y=ax+b 的图像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7.若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经过(-2,-1)和点(1,2),则这个函数的图像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8.(m 9.两个一次函数与,它们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1y ax b =+2y bx a =+D.C.B .A .是( )10、下列一次函数中,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A 、y=x -8 B 、y=-x+3 C 、y=2x+5D 、y=7x -63211、在一次函数中,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小,则的取值范围是( ()15y m x =++)A 、B 、C 、D 、1m <-1m >-1m =-1m <12、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则应满足的条件是:( b kx y +=b k ,)A.B.C.D.0,0>>b k 0,0<>b k 0,0><b k 0,0<<b k 13、将直线y=2x 向上平移两个单位,所得的直线是 ( )A 、y=2x+2B 、y=2x -2C 、y=2(x -2)D 、y=2(x+2)14.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内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则油箱内余油量y (升)与行驶时间t (时)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应为下图中的( )15.李老师骑自行车上班,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 中途由于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修车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校,李老师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行进,如果准时到校.在课堂上,李老师请学生画出他行进的路程y (千米)与行进时间t (小时)的函数图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画出的图象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三、解答题1、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与的图象,并判断点21y x =-34y x =-+A (1,1)、B (-2,10)是否在所画的图象上?在哪一个图象上?2.已知一次函数y=(3-k)x-2k+18,(1) k 为何值时,它的图像经过原点; (2) k 为何值时,它的图像经过点(0,-2);(3) k 为何值时,它的图像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4) k 为何值时,它的图像平行于直线y=-x;(5) k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3、已知一次函数y=kx+b (k 、b 为常数且k≠0)的图象经过点A (0,﹣2)和点B (1,0),求此函数的解析式4、求函数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并求这条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323-=x y 的三角形的面积.5、根据下列条件,确定函数关系式:(1)y 与x 成正比,且当x=9时,y=16;(2)y=kx+b 的图象经过点(3,2)和点(-2,1).6、某摩托车的油箱最多可存油5升,行驶时油箱内的余油量y (升)与行驶的路程x(km)成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
2012~2013影像练习题2012~2013影像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一,单选题1.关于X线本质,下列观点哪项正确:A.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B.凡是X线都可用于影像诊断C.波长范围为0.000 6~50/ImD.比红外线波长长E. X线球管产生的X线是单一波长射线2.X线的特性,下列哪项在临床上的应用最不重要:A.电离效应B.荧光效应C.穿透性D.摄影效应E.以上都不是3.X线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本原理不包括:A.穿透性B. 荧光作用C. 感光作用D.电离作用E.摄影作用4.哪些投照部位需加用滤线器:A.手B.足C 头部D.大腿E.上臂5.关于高千伏摄影哪项是错误的:A.指用80kY以上电压摄影B. 主要用于观察肺实变或胸腔积液内有无肿块性病变C. 目前多采用120—140kY摄影D.要求毫安秒相对要低E. 观察肺间质性病变比普通平片好6.人体组织的自然对比,按密度由高至低排列,下述哪组正确:A.骨骼、脂肪、软组织、体液、气体B.骨骼、脂肪、体液、软组织、气体C.骨骼、体液、软组织、气体、脂肪D.骨骼、体液、脂肪、软组织、气体E.骨骼、软组织、体液、脂肪、气体7.X线产生过程中.电子高速运动所需能量主要取决于:A.靶物质原子序数B.管电流C..管电压D.旋转阳极转速E..灯丝焦点大小8.人体X线吸收量主要取决于:A.待检组织的密度、比重B.待检组织的厚度C.待检组织的形状、大小D.靶片距E.以上都不对9.对X线吸收能力最强的组织是:A.骨骼B.皮肤C.肌肉D.含气肺组织E.尿液10.X线的产生,下述哪项不正确:A.需要有自由电子群的发生B.电子群的高速由阴极向阳极行进C.绝大部分(99%以上)动能转变为X线D.高速电子流突然受到阻挡E.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热能11.孕妇避免X线检查,是因为X线的:A.穿透作用B.感光作用C C生物作用D.荧光作用E.光学特性12.关于X线的发生,下列观点哪项不对;A.X线管阳极材料多为钨B.只有极少的电能转化为X线C.管电压与人体吸收量成反比D.旋转阳极可延长球管寿命E.管电压与产生的X线穿透力成反比13.下列X线产生的基本条件,哪项不对:A.电子云B.旋转阳极C.高度真空D.电子高速运动E.高速电子骤然减速14、下列碘过敏试验方法哪项是错误的:A、皮下试验B、眼结膜试验C、舌下试验D、口服法试验E、静脉注射法试验15.X线是:A.电磁辐射谱属于7射线B.电磁辐射谱属于紫外线类C.电磁辐射谱属于红外线类D.电磁辐射谱属于7射线与紫外线之间E.属于紫外线与红外线之间16.关于X线影像形成原理的概念,以下哪条错误:A.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和厚度在影形成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B.自然对比是人体组织自然形成的密度差C在缺乏自然对比的部位引入对比剂,称为人工对比;对比剂是一些密度高于人体组织密度的物质,必须符合安全、无毒和使用方便的要求D.人体组织按密度不同,由高至低分为,骨骼、软组织、脂肪以及人体内的气体E.人体软组织是中等密度的结构,包括皮肤、肌肉、内脏、软骨、淋巴液等17、下列哪项检查不属于特殊检查?A.透视B.体层摄影C.记波摄影D.高千伏摄影E.荧光缩影18、暗室与机房之间建筑防护厚度一般应大于1.5mm铅当量目的为:A.胶片防射线B.胶片防可见光C.胶片防潮D.胶片防化学气体E.胶片防热19、下列防护物质中,最理想的防护物是:A.铁B.铅C.铜D.铝E.建筑材料20、下列关于透视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透视前医生要充分暗适应B.电视透视要开启影像增强装置C.病人要脱去外衣,取出衣袋内杂物D.透视时应按一定顺序,照射野大小适当,受检部位贴近荧光屏或影像增强器E.透视时脚开关不要断续21关于造影剂的使用,哪项是错误的?A.胆影葡胺--胆道造影B.泛影葡胺--尿路造影C.碘化油--心血管造影D.医用硫酸钡--消化道造影E.空气--脑室造影22.关于CT与X线成像比较,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CT与X线成像都需要X线管B.X线图像所显示的是二维重叠图像C.CT所显示的是断面解剖图像D.CT的空间分辨力高于X线图像E.CT是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23.调节窗宽和窗位不会影响CT图像的A.灰度B.对比度C.清晰度D.可观察组织的CT值范围E.各种组织的CT值24.关于CT扫描技术那项不正确:A.普通扫描B.增强扫描C.高分辨率扫描D.造影剂均为水溶性有机碘剂E.造影剂的运用方法有团注法,静滴法等。
图像问题练习题

图像问题练习题
图像问题练习题是训练我们观察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培养对图像的敏感性,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图像问题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锻炼和发展这些能力。
1. 请观察以下图像,找出其中的错误。
在每个图像中,有一个物体的位置、颜色或形状与其他物体不同,请找到并指出错误。
2. 下面这张图像中有隐藏的数字,请仔细观察,找到所有隐藏的数字。
通过练习这个问题,你可以提高你的细节观察能力和数字识别能力。
3. 在下面这组图像中,每个图像都隐藏了一个物体或一个单词,请找出并写下你发现的物体或单词。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训练你的想象力和注意力,同时提高你的识别和观察能力。
4. 观察以下图像,根据你的判断,找出哪个图像是对称的。
通过这个问题的练习,你可以锻炼你的几何形状认知和对称性观察能力。
5. 看一下以下的图像序列,找出规律并填写正确的下一个图像。
这个问题可以培养你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反复的练习图像问题,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图像处理和观察能力。
这些问题既可以作为娱乐和休闲的方式,也可以作为学习和训练的工具。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你不断提升你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并且带给你乐趣和挑战。
愿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乐趣和智力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学校3月月考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图像中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图中x 表示位移、υ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解析】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图象是倾斜的直线,速度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图线.选择符合题意的图象.解答:解:A 、表示物体静止在某一位置,不符合题意.故A 错误.B 、位移的图象是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故B 正确.C 、v-t 图平行于横轴的图线表示物体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故C正确.D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故D 错误. 故选BC点评:对于物理图象,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图线的形状,其次抓住图象的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2.如左下图所示是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据此图象得到的结论是A .质点在第1秒末停止运动B .质点在第1秒末改变运动方向C .质点在第2秒内做减速运动D .质点在前2秒内的位移为零 【答案】C【解析】由图象知,质点在第1秒内做加速直线运动,1秒末没有改变运动方向,而是继续沿原来的方向开始做减速运动,即质点在前2秒内沿同一个方向运动,位移不为零,C 正确,其他都是错误的.3.如图所示,a 、b 分别表示先后从同一地点以相同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v -t 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 s 末两个物体速率相等B .5 s 末两个物体速率相等0A B C DC .4 s 末两个物体相遇D .5 s 末两个物体相遇 【答案】AC 【解析】试题分析:A 、由图象可知:4s 末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4s 末两物体速率相等;正确B 、5s 末两物体速率一个为0,一个不为0,不相等;错误C 、由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4s 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所以4s 末两个物体相遇;正确D 、5s 内两者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不等,所以没有相遇;错误. 故选AC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点评:v-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为正值,在时间轴下方的为负值,还要注意b 物体是从2s 末才开始运动的。
4.一物体自t =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 .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 .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 .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m/sD .在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答案】 BC 【解析】试题分析:在v-t 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了物体的位移,在时间轴的上方,面积取正值,在时间轴的下方,面积取负值,由题给v-t 图象可知,在0~5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5m ,故选项A 错误;在5~6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5m ,因此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故选项B 正确;在0~4s 内,物体的位移为30m ,所以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7.5m/s ,故选项C 正确;在5~6s 内,物体的速度大小由0变为10m/s ,因此其动能增加,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在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应做正功,故选项D 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对v-t 图象的理解与应用问题,属于中档题。
5.如图所示,为跳伞者在下降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对跳伞者在不同时间段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 .0-t 1做匀速直线运动B .t 1-t 2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C .t 2-t 3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D .t 3-t 4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Ct 1 t 2 t 3 t 4O t v【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线可知,0-t1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因v-t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故t1-t2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选项B错误;t2-t3内曲线的斜率减小,故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选项C正确;在t3-t4时间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D错误;故选C.考点:v-t 图线.6.如图所示,图线Ⅰ、Ⅱ、Ⅲ是a、b、c三个质点同时同地开始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0-t0时间内( )A.三质点的平均速度va>vb>vc B.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C.只有b、c的平均速度相等D.c的平均速度最大【答案】B【解析】7.如右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A.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B.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0.8 m/s2C.15 s~2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0.8m/s2D.质点15 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答案】AB【解析】前5 s速度不变,做的是匀速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0.8 m/s2,15 s~2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2m/s2。
面积表示位移,所以在20s离出发点最远。
答案选AB。
8.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选项A中,在0-3s时间内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判断为匀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像应是倾斜直线,斜率表示速度大小,由此可知A错;选项B中,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零,当在3-5s间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斜率的大小,B 对;同理判断C对;D错;故选BC考点:考查运动图像的规律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对于运动图像问题首先应明确图像的类型,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和面积表示的物理意义9.如图所示,折线是表示物体甲运动的位移图象,直线表示物体乙运动的位移图象,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是相向运动,B、甲做曲线运动,乙做直线运动C、计时开始8s后,在距甲的出发点60m处甲乙两物体相遇D、甲在运动中停顿了4s【答案】ACD【解析】从位移图像可以看出,甲乙从相距100米处相向运动,两者均作直线运动,8秒时两者相遇于60米处,其中甲从2秒停留到了6秒。
故答案选ACD。
10.如图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2~4s内图线为半圆形,若4s末质点回到了出发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B.2~4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8mC.3s末质点的加速度等于零D.3s末质点的速度为8m/s【答案】ABC【解析】试题分析:A .1~2s 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28/8/1a m s m s ==,A 正确 B .v-t 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又因为4s 末质点回到了出发点,所以2~4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和1-2s 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18282x m =⨯⨯=,B 正确C .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3s 末的加速度为零,C 正确,D .从图像中看不出3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D 错误 故选ABC考点:考查了对v-t 图像的理解点评:速度图象的特点①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②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这是我们顺利解决此类题目的突破口. 11.右图是物体A 、B 的x -t 图象,由图可知A .5 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 s 才开始运动C .在5 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 s 末A 、B 相遇D .从第3 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 >v B 【答案】D【解析】从x -t 图象知:A 从原点出发,B 从离原点5m 处出发,故B 错;5s 内A 的位移为10m,B 的位移为5m ,则C 错误;由平均速度tx v ∆∆=得 5 s 内sm v s m v B A 1,2==,故A 错误;从第3 s 起,两物体的位移大小随时间均增大,故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图像的斜率表明v A >v B ,故D 正确。
答案为D 。
12.图1-6-13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正确解释是( ) A .物体先沿一水平面滚动,然后沿斜面下滚,最后静止 B .物体开始静止,然后沿斜面下滚,最后静止C .物体先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然后逐渐变慢,最后静止D .物体开始静止,然后向位移起点处运动, 【答案】:D 【解析】物体在0-1t 时间内,位移恒定不变,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12t t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减小或者物体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恒定,所以物体以恒定的速度向位移起点处匀速运动,故D 正确13.物体A 、B 运动的v-t 图象如图,在0〜t 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断减小B.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断增大C.A 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121+2νν()D.A 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121+2νν()【答案】ABD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v-t 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故由图线可知,A 的加速度逐渐减小,B 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选项AB 正确;若A 做匀加速运动,则A 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由图线看出,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小于从开始到t 0时刻连成的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故位移小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所以A 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121+2νν(),选项D 正确,C 错误;故选ABD. 考点:v-t 图线.14.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为2 s 末和6 s 末C.乙在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速度D.2 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BC【解析】甲图线速度不变化,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线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即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 错误,在v-t 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故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为2 s 末和6 s 末,B 正确,乙在前4s 内的位移比甲的大,所以乙在前4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C 正确,因为过程中甲乙速度正负不变,所以甲乙的速度方向相同,D 错误。
15.质量为m 的物体在机车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平直路面上运动,运动过程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从t 1时刻起,机车拉力的功率保持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阻力恒为F f ,则A .0-t 1时间内,物体所受拉力等于11t m v B .t 1-t 2时间内,拉力的功率等于(11t m v +F f )v 1 C .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v 2=(11t F m v f +1) v 1 D .t 1-t 2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小于221v v + 【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速度时间图象和机车功率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