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代玉田韩氏家族契丹化的几个问题
从辽代韩知古家族墓志看韩氏家族契丹化的问题

从辽代韩知古家族墓志看韩氏家族契丹化的问题王玉亭2011-12-31 18:14:08 来源:《北方文物》(哈尔滨)2008年1期第59~64页【作者简介】王玉亭,1987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供职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政协文史委。
(巴林左旗 025450)自上个世纪末期以来,在辽上京遗址附近陆续出土了多方韩知古家族(以下简称韩氏家族)的墓志。
计有:《韩匡嗣墓志铭》、《韩匡嗣妻秦国太夫人萧氏墓志》、《韩德昌墓志铭》、《韩德威墓志铭》、《耶律隆祐墓志铭》、《耶律遂忠墓志铭》、《耶律敌烈妻萧乌卢本墓志铭》、《耶律元佐墓志铭》、《耶律宗福墓志铭》、《耶律高十墓志铭》、《耶律敌烈墓志铭》等11方。
其中《耶律高十墓志铭》、《耶律敌烈墓志铭》均为契丹文。
这些墓志的面世为研究韩氏家族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料。
在一个地区,集中出土了一朝一族的这么多的墓志,是颇为罕见的。
同时,也反映出了韩氏家族的兴盛和曾经拥有的地位。
这些墓志代系清楚、承接有序,史料信息相当丰富。
上述墓志所反映的信息,对辽史的补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也得到了辽史研究学者的特别关注。
笔者在认真研读了这些墓志及其有关考释文章之后,对其中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初步研析,并试撰此文,以就教于方家。
需要提示的是,韩氏家族的“德”字辈有重名现象。
即韩德让被赐名为德昌,与其第九弟韩德昌同名。
“遂”字辈有两人重名,即韩德威和韩德昌之子同名为“耶律遂忠”。
元字辈也有两人重名,即耶律遂正和耶律遂忠之子同名为“耶律元佐”。
一、韩氏家族契丹姓氏所反映出的契丹化的现象从韩氏家族的墓志看,其家族成员都有契丹名字。
这种情况在《耶律(韩)高十墓志铭》和《耶律(韩)敌烈墓志铭》中反映的尤为明显。
根据《耶律宗福墓志铭》所显现的信息以及《耶律(韩)高十墓志铭》释读成果①,可知韩知古的契丹字为“延你”,他的契丹名为迪里姑鲁②。
韩知古共有11个儿子,分别是:匡图、匡业、匡嗣、匡祐、匡美、匡胤、匡赞、匡文、匡道、图育氏、唐兀都③。
《2024年辽代契丹人家庭承祧问题研究》范文

《辽代契丹人家庭承祧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辽代社会中,契丹人家族的承祧问题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活动,它关系到家族的延续、财产的继承以及社会地位的传承。
本文旨在通过对辽代契丹人家庭承祧问题的研究,探讨其家庭结构、继承制度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二、辽代契丹人的家庭结构辽代契丹人的家庭结构以宗族为核心,具有明显的血缘关系。
家族成员包括父系亲属、母系亲属以及配偶等。
在家庭中,父亲拥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负责决策和指导家庭事务。
同时,家族中还设有宗族长老等角色,负责维护家族的秩序和传承家族文化。
三、承祧制度的含义及历史背景承祧制度是指家族中子女继承父辈财产和地位的制度。
在辽代契丹社会中,承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也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兴衰。
承祧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是辽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承祧的方式与原则辽代契丹人的承祧方式主要有子承父业、长子继承等。
在承祧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尊重长辈意愿、考虑子女才能等。
同时,承祧还受到宗法制度、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在承祧过程中,家族内部的权力分配和利益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五、承祧问题中的争议与解决方式在辽代契丹社会中,承祧问题常常引发争议和纠纷。
这些争议主要涉及继承权、财产分配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争议,家族内部通常会采取协商、调解等方式。
同时,政府也会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来规范承祧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六、承祧制度对辽代契丹社会的影响承祧制度对辽代契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了家族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承祧制度还影响了社会经济结构、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发展。
最后,承祧制度还塑造了辽代契丹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在面对家庭和社会问题时能够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原则。
七、结论通过对辽代契丹人家庭承祧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承祧制度在当时的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辽代“汉人”契丹化的研究——以韩知古家族为例

辽代“汉人”契丹化的研究——以韩知古家族为例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辽代“汉人”契丹化研究——以韩知古家族为例姓名:付璐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指导教师:孟凡云2011-05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辽政权是一个由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它与五代、北宋并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本文以辽代韩氏家族为中心,通过其家族契丹化的种种表现,探讨辽代汉人的契丹化问题。
一方面,讨论韩氏家族的兴衰历程以及他们在政治、经济、生活习俗、文化四个方面契丹化的表现;另一方面,透过这些表现,进一步分析韩氏家族乃至汉人契丹化的原因以及契丹化对他们自身和社会的影响。
韩氏家族的契丹化是由内外诸多因素交织而成的。
以外因而言,韩氏家族最初被掳而入辽境,受环境所迫与契丹人生活在一起,逐步了解、接受并融入契丹人的生活。
从内因来看,韩氏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积极学习契丹语言,融入契丹人的生活,以期能得到契丹皇族、后族的认可。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跻身贵族行列,成为辽代最显赫的汉人家族。
韩氏家族的契丹化不仅给自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对辽代社会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对自身而言,韩氏家族摆脱了“宫分人”的身份,成为契丹首屈一指的贵族。
此时,他们手握大权,对辽代的内政外交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随着身份的改变,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斡鲁朵、头下州,经济收入极为可观,使许多契丹族贵族望尘莫及。
对辽代社会而言,韩氏家族的转变与融入坚定了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及其家族为统治者服务的决心,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同时,他们将先进的文化、制度传入契丹,有力地推动了辽代的封建化,也为民族融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榜样。
关键词:辽代;韩氏家族;契丹化;汉人;民族融合I辽代“汉人”契丹化研究——以韩知古家族为例AbstractLiao Dynasty was established by khitan people. It exists with Five Dynasties, Song Dynasty side by side, which is another period ofnational fusion after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n Chinese history.The essay examines Hanren?s khitanization during the Liao Dynasty through theHan lineage. It explores the Han lineage ?s internal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decline.It also discusses their khitanization show in four aspects,political, economic, custom and culture as well as analyses the reasons and effects of the Han lineage and Hanren?s khitanization.The Han lineage?s khitanization was the result of many internal and externalfactors. In one hand, the Han lineage was captive. They were forcedto live with khitans. Meanwhile they acquainted, accepted and melt into khitans. In the other hand, in order to have a comparatively rich lifeand a good social position, the Han lineage learnt other?s language and melt into their life. Finally, they were exalted to the most notable Hanren family in Liao Dynasty rely on their own efforts.The Han lineage ?s khitanization not only get earthshaking changesfor their ownbut also have far-reaching effects for Liao Dynasty. For the Han lineage, they shook off slavery and become one of the most famous nobility. At this time, they have power to effect khitan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dignity, they possess manor.For the society, the change of the Han lineage stir up their determination to serve the king. It maintained social stability. They spread advanced culture to khitans that greatly pushed the process of feudal. Furthermore, they set a good example in national mixture.Key Words: Liao Dynasty; the Han lineage; khitanization; Hanren; national fusionII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辽政权是一个由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它与五代、北宋并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2024年辽代契丹人家庭承祧问题研究》范文

《辽代契丹人家庭承祧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辽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契丹人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家庭制度和继承制度。
家庭承祧问题是古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重要一环,其影响着家庭的财富分配、权力的传递和子女的继承权益等重要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辽代契丹人的家庭承祧问题,分析其背后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
二、辽代契丹人的家庭背景辽代契丹人主要居住在中国北方地区,他们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组织以部落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
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承祧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制度方面,契丹人注重亲情关系,重视家族荣誉和传统。
继承制度方面,契丹人遵循严格的血缘关系和性别差异,使得承祧问题在家庭中显得尤为突出。
三、承祧问题的表现形式在辽代契丹人的家庭中,承祧问题主要表现在继承权、财产分配和婚姻关系等方面。
首先,继承权是承祧问题的核心,它涉及到家族的权力和地位的传递。
在契丹社会中,男性继承权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则相对处于弱势地位。
其次,财产分配也是承祧问题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家庭财富的分割和传承。
在契丹社会中,家族财富通常由男性后代继承,而女性则难以享有同等权益。
最后,婚姻关系也是影响承祧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契丹社会中,婚姻关系往往与家族利益和权力斗争紧密相关,这也会影响到家庭的承祧问题。
四、承祧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了解决承祧问题,辽代契丹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家庭继承和财产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法律和制度包括血缘关系的认定、继承顺序的规定等。
其次,他们还通过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来维护家庭秩序和道德规范。
这些信仰和传统强调家族荣誉和亲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家庭成员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最后,他们还通过协商和调解等方式来解决家庭矛盾和纠纷。
这些方法包括家族内部的协商、请求第三方调解等手段来化解矛盾和纠纷。
五、承祧问题的影响与意义辽代契丹人的承祧问题不仅影响了家庭的财富分配和权力传递等实际问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契丹早期历史若干问题

05
契丹族的衰落和消亡
契丹族的衰落
政治动荡
契丹王朝在中期以后,政治开始出现动荡,权力斗争激烈,导致 国家实力下降。
外族入侵
周边民族如女真、蒙古等逐渐强大,并不断侵扰契丹领土,给契 丹族带来很大的压力。
经济崩溃
契丹王朝后期,经济开始衰退,税收减少,民生凋敝,社会矛盾加 剧。
契丹族的消亡
被其他民族同化
契丹族的社会制度
家庭与婚姻
契丹族实行父系家长制,家庭成员以男性为主。婚姻实行一夫多妻制,同时 也有一夫一妻制。
社会等级
契丹族社会分为贵族和平民两个等级,贵族包括皇帝、大臣、将领等,平民 包括农民、牧民、工匠等。不同等级之间存在明显的地位差异和社会权利的 不同。
契丹族的经济制度
游牧经济
契丹族以游牧经济为主,主要饲养牛、羊、马等牲畜,同时也有一定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02
契丹族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契丹族的政治制度
八部制度
契丹族在建国前实行八部制度,各部由部落首领统领,部下设邑、石、可汗、都督等官职。这种部落联盟形式 的政治制度在契丹建国后依然存在,并成为辽朝政治制度的基础。
辽朝中央集权
建国后,契丹族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北南面官,北面官负责管理契丹族事务,南面官负责管理汉人事务。 皇帝通过中央集权制度掌握军政大权,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统治。
契丹族的宗教信仰
1 2
原始宗教
契丹族信仰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图腾等。
佛教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逐渐在契丹族中传播, 成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
3
道教
道教也在契丹族中得到传播,与佛教同时存在 。
04
契丹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契丹族与汉族的关系
《辽代契丹人家庭承祧问题研究》范文

《辽代契丹人家庭承祧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辽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契丹人在这一时期建立了辽朝,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家庭承祧问题作为辽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其研究对于了解辽代契丹人的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以及宗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辽代契丹人的家庭结构、继承制度、宗法观念等方面的内容,探讨辽代契丹人家庭承祧问题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辽代契丹人的家庭结构辽代契丹人的家庭结构以大家庭为主,通常由父母、子女、祖父母等直系亲属组成。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密,互相依赖。
在家庭中,父母具有较高的权威地位,负责家庭的管理和决策。
子女则需遵守家庭规矩,尊重长辈。
此外,契丹人还注重家族的荣誉和传统,家族观念在家庭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辽代契丹人的继承制度辽代契丹人的继承制度以父系继承为主,即财产和地位主要由男性后代继承。
在家庭承祧方面,男性后代具有优先权。
然而,当男性后代无法继承时,女性后代或旁系亲属也可能承担承祧的责任。
此外,契丹人还注重继承的合法性和仪式性,继承过程需要经过一定的仪式和程序。
四、宗法观念对家庭承祧的影响辽代契丹人的宗法观念对家庭承祧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契丹人的宗法观念中,家族的荣誉和传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家庭承祧问题上,契丹人更倾向于将责任和义务传承给有能力和资历的后代。
同时,宗法观念还影响了继承的合法性和仪式性,使得继承过程更加严谨和规范。
此外,宗法观念还促进了家族内部的团结和合作,有利于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发展。
五、家庭承祧问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辽代契丹人家庭承祧问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父系继承为主、男性后代具有优先权等。
同时,家庭承祧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是决定承祧权的重要因素。
在辽代社会,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人在家庭承祧方面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其次,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对家庭承祧产生了影响。
契丹人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强调家族的荣誉和传统,这使得家庭承祧更加注重责任和义务的传承。
辽金元时期的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与转化

辽金元时期的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与转化引言辽金元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公元907年至1368年之间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主要包括契丹国、辽朝、大辽国、金朝以及元朝。
在这段时间里,契丹族和汉族之间发生了许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现象,对两种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篇文章将探讨辽金元时期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交融和转化。
1. 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的起源在辽金元时期之前,契丹族和汉族分别有着独立而完整的自身文化体系。
契丹族在其建立的大契丹国中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文化体系。
而汉族则依托于唐朝和宋朝建立了强大而成熟的中央统一政权,并形成了相对统一连贯、复杂而庞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
2. 契丹族对汉文化的接受与融合在契丹族统治下的辽朝和金朝时期,契丹族逐渐接触到汉文化,并开始接受和融合其中一些重要元素。
这种融合表现在多个方面: - 政治制度和官员职衔: 在受到唐朝和宋朝政治制度的影响下,辽朝和金朝兴办了相应的中央集权政府,并以类似于宰相、侍中、尚书等职位来组织国家行政体系。
- 中央策诏与人才选拔: 辽朝与金朝都借鉴了中国君主制度中主管文书、议事的中央行政机构,并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使得汉族士人也有机会服务于北方民族统治者。
- 佛教信仰: 契丹族开始接受汉传佛教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信仰系统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
3. 汉族对契丹文化的影响与转变同时,在辽金元时期,汉族社会也对契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推动了契丹文化的转化和发展。
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政治制度: 汉族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体系对契丹族形成了示范作用,启发契丹统治者改革政权、建立高效的官僚体系。
- 科学技术与手工业: 汉族社会相较于契丹族社会更为发达,在农耕、手工业和商业等领域有着更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这些技术和经验通过贸易和交流传到契丹国,推动了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
- 文字传播与书籍出版: 汉字作为唐宋时期主要的文字,在辽金元时期逐渐普及,成为契丹族统治者记录和传播自己政策、法令以及其他重要信息的主要媒介。
解读契丹民族消失之谜

解读契丹民族消失之谜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10世纪初兴起,在我国北方,曾创建了盛极一时的大辽王朝。
这个王朝存在二百多年,称霸于亚洲东部,中国北方,影响远及欧洲。
疆域广大,在穆斯林文献中常把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a,Khata),而在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中则把整个中国称为契丹(分别读音为Kitay,Kita1a,Cathay)。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强极一时的王朝,被女真族灭亡以后,辽王朝的创立者契丹人经过金、元两朝,至明代,便消失得无影无综,契丹族为什么消失得如此迅速,一直成为史学界的一大谜团。
今天随着辽代考古文化的不断发现,契丹族所创建的大辽文化不断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寻找远去的契丹族,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结。
关于契丹族消失这个问题以前有的辽史研究者曾经做过研究,但都没有讲得太透彻,也没有把消失的真正原因找出来。
在此之前,曾不断有人向我提出过这个问题,中央电视台记者也曾向我采访过契丹族为什么消失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写一些这方面的文字,一方面对契丹族消失之谜做一下详细的解读,另一方面也是让关心这方面问题的人们对契丹族消亡的原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当然由于学识有限,也请诸位同仁学者给予指正。
在此之前,曾有人提出:契丹族消失的原因是由于契丹族过多的吸收汉文化造成的。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契丹族喜欢汉族文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辽王朝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开始,直到其以后的列位皇帝,都十分重视学习汉族文化。
也正是因为他们学习汉文化,才使契丹族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草居野次,茹毛饮血,置身于原始、野蛮状态的一群人,一跃成为社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封建帝国,也正是因为他们学习中原汉族人的统治手段、城市建造、农业生产、各种手工业及社会习俗等等政治、经济、文化,并对其采用拿来主义,为己所用,才有契丹社会如此快的进步、发展,才能给我们留下如此辉煌的大辽文化。
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总是需要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 族 契 丹 化有 两个 特 征 : 是 契 丹 化 较 早 , 一 自韩 知 古 晚 年 起 , 呈 现 出 自然 同 化 的 趋 势 ; 是 契 丹 化 更 为 彻 就 二
底 , 括血统 、 包 民族 风 俗 、 活 方 式 以及 民族 心 理 的 认 同 。韩 氏在 契 丹 化 的过 程 中 , 了 与 契 丹 族 通 婚 , 有 生 除 还
wo s i i g mi tr o c . rhpn l ayfr e i Ke r s Ha ln o t n;Kh t n z to ;L v r t a ra e y wo d : n ca fYu i a i ia i n a e ia e M r ig ;ma ra e b t e n l n ic ;Kh t n n me r ig e we n u ce a d n e e i a a
ca se e o a t hia e f m i g e og m y wih Khia ls v n r y lyofK t n by p ror n x a t tn,g v n h t n n m e i i g K ia a s,a c ptn hia ’m a ia us o sa d c e ig K t ns rtlc t m n
第3 4卷 第 3期
21 0 1年 5 月
辽 宁 师 范大 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 版)
J u n lo a n n r lUnv r i ( o il ce c i o ) o r a fLio i g No ma i e st S ca in e Ed t n y S i
起 契 丹 名 、 受 契 丹 婚 俗 、 尚武 力 等方 式 。通 过 这些 方 式 , 氏家 族 最 终 融 入 契 丹 上 层 社 会 , 至 跻 身 于 皇 接 崇 韩 直
族之列 。
关键词 : 田韩 氏 家族 ; 丹 化 ; 继 婚 ; 舅婚 ; 丹 名 玉 契 收 甥 契
中 图分 类 号 : 4 K2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0 1 5 ( O 1 O 一 1 6 O i 0 — 7 l 2 l ) 3O 1 一4
S v r lI s e b u h ia z to f Ha a fYu i n i a n s y e e a s u s a o tt e Kh t ni a i n o n Cl n o ta n Li o Dy a t
DU n — hi ZH AO a Xi g z , H o ( c o l f so ia u tr n u i , a n n r lUnv riy, l n 1 6a d To rs Li o ig No ma iest Da i 1 0 9, h n ) o m a
Vo1 4 N O 3 .3 .
Ma 2 y 011
关 于辽 代 玉 田韩 氏家族 契丹 化 的几 个 问题
都 兴智 , 赵 浩
(I宁师 范 大学 历 史 文化 旅 游 学 院 , i 辽宁 大 连 1 6 2 ) 1 0 9
摘
要 : 田韩 氏 家族 为辽 朝 继 皇 族 耶律 氏 和 后 族 萧 氏之 后 的 第 三 大 家 族 , 辽 之 世 , 位 极 为 显 赫 。 韩 氏 玉 终 地
Ab ta t Th n c a fYu in i h h r a g s ln o h io Dy a t fe h mp r r f mi l n h mp e s sr c : e Ha l n o ta st e t id lr e tca f t e L a n s y a t r t e e e o a l Yea a d t e e r s y f mi a .Th i itn t e s ca t t sl se i h n ft eLio d n s y a l Xio y erd si c i o il a u a t d tl t ee d o h a y a t .Th i n z t n o n ca a e c a a — v s 1 eKh t iai fHa ln c n b h r c a o t rz d b WO f a u e :P i rl ,t e rKh t nz t n s a t d r ltv l a l ;t e t n e c f b i g n t r l s i lt d h d e ie y t e t r s rma i y h i ia ia i t re ea i ey e ry h e d n y o en a u al a smi e a o y a b e h wn sn e t e lt r y a s o n Z F u S c n l ,t er a smi t n wa a h rc mp e e e n s o i c h e e r f Ha h g . e o d y h i s i l i s r t e o lt .Th r c s n l d d k n a ao e p o e s i cu e i — s i ,c s o ,l e t l ,a d eh i i e tt . Du i g t e p o e s o ia ia i n,Ha ln e e t a l r e n o t e u p r hp u tm i sy e n t n c d n iy f r h r c s fKh t n z to n n ca v n u l me g d i t h p e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