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可能考的知识点和思维方式

合集下载

中学生应该知道的逻辑思维知识

中学生应该知道的逻辑思维知识

人的思维方式:直接思维、惯性思维、线性思维、发散思维、反向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跳跃思维和创新思维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推理法联想法反证法系统法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一、基本规律:同一律(不能概念混淆、偷换概念)、矛盾律(相互对立的命题必有一假)、排中律(相互对立的命题必有一真)二、判断:1、联言判断:小王和小张都是中学生(不但…而且…,…和…都)2、选言判断:这篇稿子不是小王写的,就是小张写的(不是…就是…,…或者…)3、假言判断:假如下雨,要收衣服(如果…就…,只要…就…,当…就…)三、命题:1、充分条件(A→B):天上下雨,地上流水(从A一定能到B)2、必要条件(A←B):只有调查(A),才有发言权(B)(只有A才能B,除非A否则非B)3、充分必要条件(A←→B):只要而且只有犯罪了,就要而且必须把他抓起来。

(当且仅当)四、逆命题和否命题五、逆否命题(A→B,必然:非B→非A)1、充分必要条件的逆命题一定真,否命题一定假,逆否例题一定真:只要而且只有犯罪了,就要而且必须把他抓起来→抓起来的人一定犯罪了(真)→一定人犯罪了,不用抓他(假)→没有抓的人一定没有犯罪(真)2、充分条件的逆命题一定假,否命题一定假,逆否命题一定是真:天上下雨地下流水→地上流水了,天上下雨(假)→天上下雨,地上不流水(假)→地上不流水,天上不下雨(真)。

3、必要条件可以转换为充分条件,同上。

只有调查(A),才有发言权(B)(A←B)→有发言权的(B)一定调查了(A)(B→A)总结:一切正确的命题,它的逆否命题都是对的。

六、复合判断和复合命题七、三段论(PMS):一切事物是什么,它的部分也是什么。

规则:必须只有三个事物、三个事物前后是同一概念、三个事物由大到小相互包容。

否则就不构成正确的三段论。

思维方法精选

思维方法精选

思维方法精选
思维方法精选包括以下几种:
1.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一种通过推理、演绎、归纳等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新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定势,激发新的想法和创意,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变化。

3.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一种将问题放在系统中考虑的思维方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4.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一种通过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看待问题,找出问题的矛盾和联系,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5.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通过直觉和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思维方法,但不同的领域和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思维方法,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大思维方式

十大思维方式

十大思维方式
1. 分类思维:将事物按照其特性和属性进行分类,以便于理解和处理。

2. 逻辑思维:按照逻辑关系和推理来进行思考和判断,用于得出正确和有理的结论。

3. 归纳思维:从具体的实例中归纳出一般规律和结论,常用于科学研究和人类智慧的传承。

4. 演绎思维:根据一般规律或假设来推导出具体情境或结论,用于推理和证明。

5. 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出发,进行创造、发明和创新,具有启迪性和突破性。

6. 审美思维:从美感角度出发进行分析、鉴赏和欣赏,以提升精神生活和审美观念。

7. 应用思维:将学习和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和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个人能力。

8. 系统思维:将事物视作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思考和分析,寻找其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规律。

9. 反思性思维:对自身思维、行为和态度进行反思,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加以改进。

10. 整合思维:将多个领域、多个思维方式和方法进行整合,形成更为全面和综合的思维模式。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考点总结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考点总结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考点总结中学数学思想方法考点总结数学思想方法是指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它包括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解题步骤等内容。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考点总结如下。

一、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

抽象是指将具体的事物、现象或问题提取出来,以符号、符号或概念的方式加以表达。

例如,将具体的数字用符号表示,将具体的图形用几何符号表示等。

抽象思维的考点包括:数学符号的运用、函数的抽象理解、几何图形的抽象表示等。

二、推理思维推理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条件和规律,通过逻辑上的推演来得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可以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推理思维的考点包括:比较判断、逻辑运算、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等。

三、严密思维严密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思维方法。

严密思维要求逻辑严密、思维缜密,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漏和偏差。

严密思维的考点包括:数学证明、逻辑证明、几何证明、论证过程、证明方法、证明思路等。

四、实际思维实际思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

实际思维要求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具体化和实践化的思维。

实际思维的考点包括:模型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数学模型的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等。

五、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要求独立思考、勇于质疑、乐于创新、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的考点包括:数学问题的展开、与众不同的解法、创造性的数学思考等。

六、全面思维全面思维是解决综合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

全面思维要求从各个角度、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全面地考虑问题,避免片面和单一的思维方式。

全面思维的考点包括:综合问题的分析、综合问题的解决、整合知识和方法等。

七、直观思维直观思维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

直观思维要求借助图形和几何直观来解决几何问题,通过直观的感受和观察来分析和解决几何问题。

各种思维方式极其要点

各种思维方式极其要点

各种思维方式一、定势思维(一)内容要点所谓定势思维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某种思维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思维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

(二)特点及作用1.积极作用(1)定向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否则,解题将会陷入盲目性。

定向是成功解题的前提。

(2)定法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广义的方法泛指一切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也包括解题所用的知识。

不同类型的问题总有相应的常规的或特殊的解决方法。

定法能使我们对症下药,它是解题思维的核心。

(3)定序解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必须有步骤地进行,并遵守规范化的要求。

2.消极作用定势思维对问题解决有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惰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

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

二、逆向思维(一)内容要点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二)特点及作用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

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如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xx等;过程上的逆转:如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

不论哪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2.批判性逆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

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

它能够克服定势思维,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3.新颖性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

初中逻辑思维知识点汇总

初中逻辑思维知识点汇总

初中逻辑思维知识点汇总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我们分析问题、推理论证以及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逻辑思维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

本文将对初中阶段的逻辑思维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逻辑思维。

1. 命题与命题关系命题是陈述句,可以判断真假。

一个命题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不能同时为真和假。

命题之间可以建立不同的关系,包括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等。

2. 命题联结词命题联结词用来连接两个或多个命题,常见的包括“与”、“或”、“非”。

例如,“P与Q”表示P和Q都为真,“P或Q”表示P和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非P”表示P为假。

3. 命题公式命题公式是由命题联结词、命题变元和括号组成的复合命题。

其中,命题联结词表示命题之间的关系,命题变元可以是具体的命题或命题变量。

4. 命题的简化通过使用逻辑运算的规律和性质,可以对复杂的命题进行简化。

例如,根据逻辑非的性质,可以将“非(非P)”简化为“P”。

5. 命题的等值关系命题之间可以有等值关系,即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

通过运用逻辑运算的规律和性质,可以判断两个命题是否等值。

6. 命题的推理通过逻辑推理,可以从已知的命题中得出新的命题。

逻辑推理的方法包括假设法、归谬法、演绎法等。

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了解这些基本的推理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7. 命题的真值表真值表可以清楚地展示命题在不同情况下的真假值。

通过构建和分析真值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命题及其关系。

8. 命题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当一个命题的真值只有在某个条件成立时才为真时,我们称这个条件是命题的充分条件;而当一个命题的真值只有在某个条件成立时才能为真时,我们称这个条件是命题的必要条件。

学生需要学会判断充分性和必要性,从而有效地进行命题分析和推理。

9. 命题的逆否和逆否定理对于一个条件命题,“如果P,则Q”,它的逆命题是“如果Q,则P”,逆否命题是“如果非Q,则非P”。

思维六大类型的知识点总结

思维六大类型的知识点总结

思维六大类型的知识点总结一、直观型思维直观型思维是指靠直觉和感觉来认识和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直观型思维倾向于通过感官和直觉来感知和理解事物,比较注重感受和直觉的体验。

直观型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直接地感受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实际性。

典型的直观型思维者善于根据直觉和感觉进行判断,对于复杂问题常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具有很强的敏感度和直观能力。

直观型思维在生活中往往表现为对事物的感知、捕捉和把握,能够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问题。

直观型思维者在处理问题时,常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直观判断,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决策。

直观型思维的优势在于其快速、迅捷的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和行动。

然而,由于其思维倾向于依赖于感觉和直觉,有时会出现主观性较强、缺乏理性的问题。

二、逻辑型思维逻辑型思维是指在思考和认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的一种思维方式。

逻辑型思维者往往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注重在思维过程中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分析。

逻辑型思维在认知过程中,常常能够对事物进行深入的逻辑分析和推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型思维在生活中往往表现为善于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注重从逻辑上合理地解释和说明事物,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型思维者在处理问题时,常会根据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够较为客观地观察和思考问题,做出相应的理性决策。

逻辑型思维的优势在于其理性、客观的思维能力,能够在复杂问题中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行动。

然而,由于其思维倾向于依赖于逻辑推理和分析,有时会出现对事物判断的过于理性和缺乏感性的问题。

三、概念型思维概念型思维是指在思考和认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概念和抽象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

概念型思维者往往具有较强的概念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注重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概念进行思考和分析。

概念型思维在认知过程中,常常能够对事物进行抽象化的概念化处理,具有较强的概念化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创新思维方法知识点

创新思维方法知识点

创新思维方法知识点创新思维是指通过观察、思考、提问和试错等方式,寻找改进和创造的机会,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和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思维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将复杂的思维过程以图形化形式展示出来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挖掘问题的核心,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点。

在使用思维导图时,可以将主题写在中心,然后以树状结构的方式展开各个关键点。

通过不断的扩展和关联,可以形成一个丰富的思维网络,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和创新。

二、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即从与主流观点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反向思考,我们可以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倒推出如何达到这个结果。

逆向思维能够开阔思维,提供新的视角,帮助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联想法联想是指通过将不同领域、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点连接起来,产生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在使用联想法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无关的元素来打破思维的定势,寻找新的可能性。

例如,我们可以用听觉、嗅觉或触觉等不同感官的刺激来激发和联想出新的创意。

联想法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已有的思维模式,开拓思维边界,从而产生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四、原型设计法原型设计是指通过制作一个简版的产品或模型来测试想法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试验,我们可以及早发现问题,优化方案,从而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原型设计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验证和迭代想法,加快创新的过程。

五、六顶思考帽法六顶思考帽法是爱德华·德·博诺设计的一种思考工具,用于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六顶帽子代表了不同的思考角色:蓝帽子代表组织者,红帽子代表情感,白帽子代表事实,黄帽子代表积极,绿帽子代表创新,黑帽子代表批判。

通过穿带不同颜色的帽子,我们可以系统地思考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百宝箱助您快成长1.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不同的例子:二氧化碳和水正常情况下生成碳酸;同样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作用下则生成葡萄糖和氧气2.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把生石灰放入饱和石灰水中恢复到原温度:溶质减少、溶液质量减少、溶剂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的问题:比如先通气的问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问题;尾气的点燃问题;一氧化碳的理论值比实际值小的原因。

5.滴瓶、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的瓶口要有磨砂处理、锥形瓶的瓶口没有磨砂处理6.把一小包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固体,请对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可能为铜,也可能为铜和铁的混合物,请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写清操作、现象、结论)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是为铜和铁的混合物,若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为铜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果不纯的原因可能为:集气瓶内水没有充满;或没有等气泡连续均匀排出就开始收集8.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问题:①固体和溶液反应,如果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固体生成那么溶液质量要变大。

还是固体和溶液的反应,如果有固体或气体生成那就要比较进到溶液里固体的质量大还是从溶液中出来固体或气体的质量大,如: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就变小;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的反应就变大。

②气体和溶液反应,溶液质量也要看进到溶液中的气体多还是出来的气体或沉淀多: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纳溶液反应质量就增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后溶液质量就减少③溶液和溶液的反应:如果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溶液的总质量就减小,否则就不变9.六大营养素要写准:油脂不能写成脂肪;糖类不能写成淀粉;多注意无机盐和水10.注意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为C+O2点燃CO211.NaOH的潮解(吸水)和变质问题(吸收CO2)及其检验(稀HCl);NaOH的腐蚀性、NaOH固体的称量(玻璃器皿中)、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12.浓H2SO4的稀释操作:将少量的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13.配制溶液所需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胶头滴管过滤溶液所需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溶液蒸发结晶所需仪器:酒精灯、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14.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Fe3O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P2O5)。

15.NaOH用于制肥皂;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6.测定空气中O2体积实验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及误差原因。

17.酸性或者碱性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pH的变化:都是往中间的7处靠近18.NaCl、MgCl2、NaNO3等盐可以用来做融雪剂。

19.几种化肥的鉴别:看颜色、加水看溶解性判断磷肥,加碱来确定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用)20.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

2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Fe、Cu、He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H2O CO2N2由离子构成的物质:NaCl(Na+和Cl-)MgCl2(Mg2+和Cl-)22.几个很重要的化学方程式:MnO22KMnO4△K2MnO4 +MnO2+O2↑(加棉花)2H2O22H2O+O2↑2KClO3MnO22KCl+3O2↑(不加棉花)CO2+C a(OH)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3CO+Fe2O3高温2Fe+3CO2C a(OH)2+Na2CO3=CaCO3↓+2NaOH Cu+2AgNO3=2Ag+C u(N O3)22NaOH+H2SO4=Na2SO4+H2O C2H5OH+3O2点燃2CO2+3H2OCO2+2NaOH = Na2CO3+H2O Na2CO3 +2HCl= 2NaCl+H2O+CO2↑23.注意常见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逻辑关系。

24.几个重要的实验:①制O2、制CO2及其延伸试验;②CO还原Fe2O3及碳还原氧化铜;③酸碱中和反应的问题及酸的性质、碳酸盐的性质。

25.1)各种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2)一定要注意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26 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C a(OH)2+Na2CO3=CaCO3↓+2NaOH而CO2 +C a(O H)2 =CaCO3↓+H2O不是复分解反应27.CO和CO2的不同在于分子结构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的不同在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8.环境、安全、甚至反应的速率问题,要注意一下。

29.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铝,易形成致密的Al2O3薄膜,而具有抗腐蚀性。

30.石油蒸馏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浓硫酸脱水是化学变化。

31.盐酸是混合物;过氧化氢是纯净物;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是混合物32.反应条件中常见的高温:C+2CuO高温2Cu+CO2↑3CO+Fe2O3高温2Fe+3CO2CaCO3高温CaO+CO2↑3C+2Fe2O3高温4Fe+3CO2↑33.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过滤时的玻璃棒、Fe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的细砂或水。

34.量筒和天平都是精确到0.1。

金属使用的早晚,主要关系它们的活动性及冶炼的难易程度35.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1)证明CuSO4溶液中的蓝色是由Cu2+引起的:在CuSO4溶液中加入Zn,观察溶液的颜色或直接观察Na2SO4溶液的颜色。

2)把Zn、Fe放入CuCl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HCl,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组成为:一定有Fe和Cu,可能有Zn。

滤液中一定有ZnCl2。

3)把CuO和Fe(过量)放入稀H2SO4种,充分反应,则滤液中只有FeSO4,固体为Fe和Cu 。

4)实验室用Zn和稀H2SO4制H2,不用电解水来制取。

5)某有机物2.3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2.7gH2O,则该有机物中含碳元素:1.2g,氢元素0.3g,氧元素0.8g。

6)根据:NaOH + HCl = NaCl + H2O KOH + HCl = KCl + H2O40 36.5 56 36.5理解记忆:和相同的HCl恰好完全反应,所用KOH的质量大于NaOH的质量。

7)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一定是催化剂。

催化剂的质量不影响产生O2的质量。

36.关于计算题的六个题型1)把10gZn和Cu的合金,放入盛有50g稀H2SO4的大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9.8g。

①求混合物中Zn的质量;②求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③求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H2的质量:50g+10g—59.8g=0.2g设Zn的质量为x,生成ZnSO4的质量为y,H2SO4的质量为zZn + H2SO4 = ZnSO4 + H2↑65 98 161 2x y z 0.265/x=98/y=161/z=2/0.2x=6.5g y=9.8g z=16.1g则Zn的质量为6.5g。

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g/50g×100%=4.9%生成Zn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1g/(6.5g+50g—0.2g)×100%=26.8% 答:略。

2)将12.2g含有NaCl的Na2CO3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g稀HCl,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0g,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y。

则CO2的质量为90g+12.2g-100g=2.2g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106 117 44x y 2.2g106/x=117/y=44/2.2gx=5.3g y=5.85g则所得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2.2g-5.3g+5.85g/100g×100%=12.75% 答:略。

3)把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得到22.2g的Na2CO3溶液,蒸干可得到5.3gNa2CO3固体,求原来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NaOH的质量为x,生成水的质量为y,反应CO2的质量为z。

2NaOH + CO2 = Na2CO3 + H2O80 44 106 18x z 5.3g y80/x=44/z=106/5.3g/=18/yx=4g y=0.9g两种解法:a:4g/(22.2g-2.2g)×100%=20%b:4g/22.2g-5.3g-0.9g+4g×100%=20% 答:略。

4)制O2比较简单,但要记住:2KCl+3O2↑2KMnO4△2MnO4 + MnO2 + O2↑2KClO3MnO2△245 96 316 325)完全中和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16g,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H2SO4多少克?解:设需要4.9%的稀H2SO4 x。

2NaOH + H2SO4 = Na2SO4 + H2O80 9816g×5% x×4.9%80/16g×5%=98/x×4.9%x=20g 答:略。

6)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相关问题: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求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或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7.浓H2SO4的脱水是化学变化,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38.除杂KClO3(MnO2)用H2O ;CuO(C)用O2 ;CO(CO2)用NaOH溶液;Cu(Fe2O3)用稀HCl ;CO2(CO)用热CuO ;HCl(H2SO4)用BaCl2;C(CuO)用稀HCl39.在密闭的容器内测定质量守恒定律。

40.灭火的准确语言:降低温度使其低于着火点;隔绝氧气;隔绝可燃物。

41.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2)结晶的常用方法: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

b中有少量a,冷却热饱和溶液。

a,加热饱和溶液。

42.净化水的步骤:沉淀(自然沉淀、利用明矾的化学沉淀)、过滤、吸附(用活性炭)、蒸馏(有时蒸馏前可以消毒)43.合金的强度、硬度、抗腐蚀性能一般比纯金属好。

44.汽油是溶解油污,而洗涤剂是乳化作用。

45.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天平的问题、量筒的俯视或仰视问题。

46.一定要注意化学式,如:C u(N O3)2、Na2CO3等。

47.能让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小的物质组合为:(NaOH溶液、CO2)(H2O、HCl气体)(NaOH溶液、SO2)(H2O、NH3)(NH4NO3、H2O)能让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大的物质组合为:(稀HCl、Na2CO3)(稀HCl、CaCO3)(H2O、NaOH固体)(稀H2SO4、Zn)(H2O2和MnO2)48.CO2、H2O的混合气体:检验时:先检验H2O(无水CuSO4),再检验CO2(C a(O H)2溶液)除去时:先除CO2(NaOH溶液),再除去H2O(浓H2SO4)49.发生装置的选择: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