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合集下载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林令华;于军会;李志改;许金华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06(019)004
【摘要】目的评价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方法糖尿病心脏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接受依帕司他50mg,每日3次治疗,服用4周,运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在服用依帕司他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明确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治疗4周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自主神经症状明显好转.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
【总页数】2页(P634-635)
【作者】林令华;于军会;李志改;许金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东海,222300;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东海,222300;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东海,222300;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东海,222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对照研究 [J], 郭锋;田峰;郑志刚
2.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J], 袁媛
3.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J], 卢锋;兰毅;吴兴;王轶
4.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杨岚
5.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J], 张珠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王玉涛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03
【摘要】@@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生与代谢、血管自身免疫、氧化应激等异常及神经体液生长因子缺乏有关[1].临床四肢末梢及躯干部位有烧样痛、电击或刀刺样痛、麻木、感觉过敏和深部肌肉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依帕司他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笔者应用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王玉涛
【作者单位】475000,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J], 李永梅; 宋文娟; 刘清; 饶小胖
2.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田忠于
3.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高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 [J], 刘跃辉;邓慧远;李健;齐云飞
4.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赵力亚
5.八味芪丹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J], 张进军;陈晓雯;金虹;张景景;王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分析及效果研究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分析及效果研究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分析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浅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治疗中,依帕司他应用效果。

方法:择我院收治患者,n=100例,随机分对照、观察组,各50例,前组采用甲钴胺治疗,后组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组间疗效展开对比分析。

结果:组间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较高(P<0.05)。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疗效较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少,组间差异较小(P>0.05)。

结论:在DPN患者治疗中,以甲钴胺治疗为基础,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依帕司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分析;应用效果【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palresta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Methods: Th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n=100 case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former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cobalamin,and the latter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palrestat. RESULTS: Comparisonof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between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median nerve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larger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es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smaller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PN patients, based on mecobalamin therapy, combined with epalrestat, the therapeuticeffect is ideal,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Key words】epalrestat;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drug analysis; application effect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疼痛、感觉异常等,以下肢症状较为明显[1]。

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探讨的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糖治疗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添加依帕司他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及心率变异性状况进行观察。

结果:两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经过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各项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依帕司他能够有效的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并且较常规降糖治疗药物更佳。

标签: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依帕司他;临床治疗效果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例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目前仍不清楚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1】。

有相关报道称【2】,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是由于多元醇代谢途径被慢性高塘过度激活,使得细胞内的果糖级山梨醇出现过度堆积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神经纤维。

依帕司他属于一种抑制剂,其有效的对多元醇代谢途径进行抑制,减少果糖及山梨醇的生成,防止其对神经纤维造成损害,进而达到对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目的【3】。

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中,心率变异性属于最为重要的指标。

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两种药物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并将其治疗结果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探讨的对象,经患者同意,现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各40例。

在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患者27例,女患者13例;年龄为25至65岁,平均年龄为(45.52±20.21)岁;病程为2至15年,平均病程为(8.56±6.55)年;其中有7例Ⅰ型糖尿病患者,3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DOI:10.16658/ki.1672-4062.2016.18.033目的分析探索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上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来该院治疗的102名DPN患者,根据药物治疗差异平均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每组各51名。

两组病患分别接受依帕司他和甲钴胺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进行相应治疗后,实验组治愈的总有效率要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患空腹及进食后2 h的血糖都出现明显降低(P<0.05),而A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B组,且治疗后A组患者的空腹时血糖水平、进餐后2 h血糖水平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B组患者(P<0.05)。

结论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療上取得确切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依帕司他;甲钴胺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主要原因是高血糖,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看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糖尿病并发症[1]。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递增,DPN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调查研究发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DPN者占10%,且病程超过5年者有半数患DPN[2]。

患该病者常常有腹胀、出汗、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给其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显著效果,为当前治疗该病最为有效的措施[3]。

以下报道主要针对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来该院治疗的102名DPN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名。

实验组年龄44~69岁,平均(55.3±8.3)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6±2.6)年。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疗效观察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疗效观察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疗效观察郑能慆;谢文娟【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33)005【总页数】2页(P415-416)【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自主神经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心率变异性分析【作者】郑能慆;谢文娟【作者单位】264200 山东威海,解放军404医院神经内科;264200 山东威海,解放军404医院门诊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5+1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DAN)是以自主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一般隐袭起病,缓慢发展,表现有排汗异常、胃肠道症状、性功能减退、排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以及静息时心动过速等。

由于小纤维受累,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可无心前区疼痛的典型表现,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加[1,2]。

目前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抗氧化应激、改善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修复和对症治疗[1-3]。

依帕司他可以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减少山梨醇和果糖在神经组织中的沉积,从而改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症状[4]。

该研究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以自主神经症状量表分析(Autonomic Symptom Profile,ASP)[5]和心率变异性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6]来评估疗效将更加客观、量化。

1.1 一般资料入选标准[1]:(1)符合1999年WHO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如肢体感觉障碍、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肌无力等)和(或)电生理的证据;(3)自主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排汗异常、胃肠道症状、性功能减退、排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反射性晕厥、瞳孔运动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以及静息时心动过速等;(4)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如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腓骨肌萎缩症、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等);(5)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配合治疗。

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引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长期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对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造成损害,导致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该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容易导致足部溃疡、截肢和致死性心血管事件。

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治疗DPN包括一种α-硫酸邻苯二甲酸苄酯(依帕司他)和羟苯磺酸钙药物。

依帕司他是一种神经阻滞剂,可以调整神经信号传导,阻断疼痛传导通路,有效缓解DPN患者的疼痛症状。

而羟苯磺酸钙则具有减轻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症状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方法选取了10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患者接受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疗程为3个月。

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足部触觉和自主神经功能。

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足部触觉显著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良好。

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总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的联合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可以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首选方案之一。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临床观察时间较短,尚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该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对照研究

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对照研究

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对照研究郭锋;田峰;郑志刚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6(018)009
【摘要】目的探讨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HRV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优于甲钴胺,对心率变异性的调节作用较强,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总页数】2页(P1632-1633)
【作者】郭锋;田峰;郑志刚
【作者单位】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医院内科;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医院内科;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医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甲钴胺、普伐他汀联合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J], 何伟平
2.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J],
覃东红;黄海珍;陈冠鹏;梁普博
3.贝前列素钠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邓华钊;李桂平
4.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J], 袁媛
5.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J], 林令华;于军会;李志改;许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 SPSS11.0 统计软件包,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 准差(x±s)表示,参数比较采用前后自身配对 t 检验。以 P<0. 05 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P 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效果
①治疗后显效 27 例,好转 15 例,无效 8 例,总有效率 (显效和好转)84%。②治疗 4 周后 HRV 的变化由下表可以看 出,HRV 各项指标在治疗后较治疗开始时都有所增加,而且 都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2 EP 治疗前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自觉症状积分结 果
编辑 / 任鸿兰
635
An a lysis th e e ffe c t o f e p a lre sta t o n c a rd ia c a u to n m ic n e u ro p a th y in d ia b e te s
LIN Lin g - h u a,YU J u n - h u i, LI Zh i- g ai, XU J in - h u a ( Dong hai Peop le' s Hos p ital of J iang s u Province ,Dong hai 222300,J iang s u Province, China)
符合 WTO 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 18 ̄75 岁,存在心脏 自主神经病变表现( 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水肿),HRV 检 查中有一项以上异常,排除严重的心、肺、肾功能衰竭。 1.3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在接受正常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 EP 50mg,每天 3 次治疗,至少 4 周。在治疗前后均进行 24 小时 动 态 心 电 图 检 查 。 仪 器 选 用 英 国 OXFORD 公 司 生 产 的 Medilog Excel 三通道 Holter 分析系统,对 HRV 分析采用时 域指标:SDNN、SDNN5、SDANN、RMSSD、PNN50。 1.4 观察指标
总之,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常见于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 多的患者,临床表现隐匿,通过 HRV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糖 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对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 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 EP 就 是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孙瑞龙,吴 宁,杨世豪,等.心率变异性检测临床应用的建议[J].中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 现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无痛性心肌 梗死等。心率变异性( HRV)作为一种定量、无创伤、可重复的 用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测定的一种手段,能定量的指标 [1],临床上通常用 24 小时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 ( NN)标准差( SDNN),每 5 分钟 NN 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 SDNN5),每 5 分钟 NN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SDANN),相 邻 NN 间期差值的方根( RMSSD),24 小时纪录 NN 间期差 值大于 50ms 的百分比( PNN50)这几个指标来反映 HRV。依 帕司他( EP)是体内多元醇代谢系统中重要的醛糖还原酶抑 制剂,在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现 将 EP 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 胸痛及水肿,将它们分为明显、中度、轻度和无四级,分别标 以 3、2、1、0 分,总分 12 分。治疗前总积分为 7.45±1.57,治 疗后总积分 5.75±1.89,配对 t 检验 P<0.01。说明治疗后患者 的心脏自主神经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2.3 副作用
性升高,导致山梨醇和果糖堆积,使神经细胞受损。EP 是体 内多元醇代谢系统中重要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它抑制醛糖 还原酶的活性,阻断多元醇通路,减少山梨醇合成,因而可用 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EP 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 疗效和安全性文献已经进行了评价[2-4]。HRV 是指窦性心率 在以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是反映交感 - 副交感神 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能定量的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的 活性及调节功能,是诊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重要指标,是 判断多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弱与猝死等 相 关 性 较 好 的 指 标 [5]。 临 床 上 通 常 用 SDNN、SDNN5、 SDANN、RMSSD、PNN50 这几个时域指标来反映 HRV。本 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在应用 EP 治 疗后 HRV 指标明显增加,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症状明显改 善,有效率 84%。这说明 EP 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 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并对心脏自主神经病 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医学
医学信息 2006 年 4 月第 19 卷第 4 期 Medical Information.Apr.2006.Vol.19.No.4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林令华,于军会,李志改,许金华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 东海 222300)
摘要:目的 评价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方法 糖尿病心脏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接受依帕司他 50mg,每日 3 次治疗,服用 4 周,运用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在服用依帕司他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明确依帕司他 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 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治疗 4 周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自主神经症状明显好转。 结论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 关键词:依帕司他;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心率变异性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且测定治疗前后 HRV 指标 SDNN、SDNN5、SDANN、RMSSD、PNN50 变化。 1.5 疗效评定标准
①临床症状:显效: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表现( 心悸、胸闷、 心前区疼痛、水肿)消失;好转:自主神经病变表现减轻;无 效:自主神经病变表现没有改善。②HRV 指标:治疗前 HRV
Ab s tract: Ob 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p alres tat on card iac autonmic neurop athy in d iab etes . Meth o d Collection 50 p atients with card iac autonmic neurop athy in d iab etes , taking 50mg ep alres tat three times a d ay at les t four weeks , meas ure heart rate variab ility (HRV) with 24 - hours holter. Res u lt The ind ex of HRV s ig nificant imp rove after four- week treatment. Co n clu s io n Ep alres tat is Effective to treat card iac autonmic neurop athy in d ia- b etes and to imp rove HRV. Key w o rd s : ep alres tat;d iab etes ;card iac autonmic neurop athy;heart rate variab ility
治疗后
128.2±20.60※
48.38±13.41※
116.13±21.95※
※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RMSSD(ms) 40.52±15.20 51.49±18.10※
(x±s) PNN50(%) 6.75±5.91 9.24±4.42※
指标低于正常,治疗后转为正常为有效,否则无效。 1.6 统计学处理方法
治疗过程中有 7 例患者出现恶心、头晕、上腹部不适感 觉,未行治疗,数天后自行缓解。未发现对肝功能、肾功能和 血常规有影响。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糖代谢紊乱疾病,
患者长期处于糖代谢的异常状态,造成山梨醇在组织中的大 量积累,进而造成神经细胞损伤,产生自主神经病变。约有 20% ̄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自主神经病变,尤其是心血管 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预防与治疗已 成为目前糖尿病研究的热点。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形成 原因及发病机制中,多元醇代谢紊乱是一个重要因素,而醛 糖还原酶是多元醇代谢通路中的一个重要关键酶,它可催化 葡萄糖经过山梨醇氧化为果糖。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血糖升 高,大量葡萄糖进入细胞,激活多元醇通路,使醛糖还原酶活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4 年 6 月 1 日  ̄2005 年 5 月 31 日就诊我院糖 尿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 50 例,病程 1 ̄10 年,男 29 收稿日期:2005-12-02 课题项目:2004 年江苏省卫生厅临床药学科研课题( 编号 P200412)
634
例,女 21 例。年龄 18 ̄75 岁,平均年龄 61.19±7.53 岁。其中 I- 型糖尿病 11 例,2- 型糖尿病 39 例。门诊患者 32 人,住院 患者 18 人。 1.2 入选标准
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4):252-255. [2]Hotta N,Sakamoto N, Shigeta Y, et al.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epalrestat, an aldose reductase inhibtor on diabetic neuropathy in a Japanese multicenter study[J] . Int Congr Ser,1995,1084:79-85. [3]Goto Y, Hotta N, Shigeta Y, et al. Effects of an aldose reduc- tase inhibitior, epalrestat, on diabetic neuropathy, clinical benefit and indication for the drug assessed from the results of a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study [J]. Biomed Pharmacother, 1995,49:267-277. [4]Takie I. Effect of an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 (kinedak) in Japanese NIDDM patients[J]. Diabets Res,1996,31:201-214. [5] 候月梅,华泽慧.影响心率变异因素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 展,2001,22(1):3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