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周长)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4.1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4.1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教学设计
-结合情境教学,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圆周长的应用。
-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电子白板、数学软件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索新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测量不同直径的圆的周长,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圆周长公式及其应用。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学习资源,引导他们深入探索圆周长的更多知识。
4.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综合性的评价任务,如小组研究报告、数学日记等,全面评估学生对圆周长知识的掌握情况。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圆周长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练习题:
-根据圆周长公式C = πd,计算给定直径的圆的周长,并转换为厘米或米。
-已知圆的周长,求出直径,并计算出半径。
-设计一道与圆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运用圆周长公式求解。
2.提高拓展题:
-在生活中寻找两个圆形物体,测量它们的直径和周长,比较它们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讨论你发现的现象。
-探究圆周率π的近似值,通过查找资料或利用计算机软件,了解π的小数点后几位,并思考π的无理性质。
3.实践应用题:
-设计一个圆形花园,给定一定的周长,计算花园的直径,并据此设计花园的布局。
-假设你要为学校操场上的跑道画线,已知跑道的周长,计算跑道的直径,并考虑如何在跑道上均匀分布标记点。

2019年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圆的周长和面积 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2019年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圆的周长和面积 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第1课时圆的周长(1)教学目标:1.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四人一组,每组准备大、中、小圆片一个、一段线、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l.教师出示下面两个圆形,让学生找出直径和半径。

教师: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2.教师出示标有数据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一个。

教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结果用的是什么计算单位?然后让学生指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并进行计算。

3.现在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一.明确什么是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指的是什么?用手在圆上比画一下。

二.猜想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

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周长吗?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

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l)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白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且把测量的数据添在表中,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注意线要拉紧,注意看好起点和终点)(2)引生看表,问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我们把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A.π具体是多少?B.让学生看教材第43页下面方框内的话,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4)你得出什么结论?(5)计算圆的周长。

教师出示例1,指明读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圆的周长和面积(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冀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圆的周长和面积(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冀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案冀教版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灵活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了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圆周长有关的问题,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建议:◆花坛的直径1、教师谈话,由生活中常见的圆形花坛引出求花坛直径的问题,并板书出两个同学测量的周长:17、27米。

2、提出“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说出两种解答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试着解答。

3、交流学生解答的方法和结果,重点说一说列方程时是怎样想的。

◆跑道周长1、出示操场示意图,说明示意图上的蓝线表示跑道,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跑道有什么特点。

如,直道长85、39米,两端弯道合起来是一个圆,半径是36、5米等。

2、提出:沿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如果有的学生把两端的两个半圆按一个圆计算,给予肯定。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结合图示理解题意,再解答,答案:30cm第2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先讨论一下怎样计算,再解答。

先根据车轮转动25周是31、4米,求出车轮周长;再根据周长公式求出车轮的半径。

答案:0、2m第3题,让学生理解车轮的周长乘100是自行车每分钟行驶的距离,再解答,答案:车轮周长:0、653、14=2、041(m)每分前进:2、041100=204、1(m)过桥时间:570204、1≈3(分)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1)762=38(cm)(2)两条直边:1902=380(cm)上部半圆:763、142=119、32(cm)380+119、32=499、32(cm)≈5、0(m)。

新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周长和面积 圆的面积 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研讨课教案_6

新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周长和面积  圆的面积  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研讨课教案_6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以及相应的“练一练”。

二、教学内容分析:圆的面积是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以前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而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教学关键之处在于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自主探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小学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属于直观几何的学习阶段,而几何本身是比较抽象的。

本节内容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但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所以在教学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灵活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测、观察、对比、发现、尝试等数学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迁移、分析、合作和创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圆的面积的奥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圆的周长和面积 圆的面积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圆的周长和面积 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是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同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渗透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

将新的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在之前,学生已认识厂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学会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梯形面积的推导方法,知道可以利用剪拼的方法把要学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找山拼剪圆形和拼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2.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养成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的理解。

三、说教法与学法考虑到本节课是几何前后知识的重要纽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差,所以本节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说教学流程为了利用学具模型紧紧围绕“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重点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观察猜想、操作验证、探究归纳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归纳概括山阂面积的计算方法,所以这节课将采用“激趣引入一自主探究一实际应用一反思评价”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教学建议

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教学建议

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教学建议
一、圆的定义:
1、圆是一种特殊的形状,与其他形状不同,它是由一条直线上的所有
点到一个点的距离相同,称为圆心的特殊点,同时它的周长和面积也
有特殊的规律。

二、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指圆上所有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之和,简称为周长。

2、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ircumference=2πr,其中r表示圆心至圆上
任意点的距离。

3、圆的周长有定理,即周长等于直径乘以圆周率π,计算公式为:Circumference=πd,其中d为直径。

三、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是指圆内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之和,简称为圆面积。

2、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Area=πr²,其中r表示圆心至圆上任意点的
距离。

3、圆的面积有定理,即面积等于直径乘平方乘以圆周率,计算公式为:Area=πd²,其中d为直径。

四、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教学建议:
1、了解圆的概念及其定义:用实际作业、多媒体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圆
的定义、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原理。

2、利用教学软件强化学习: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系统操作教学软件,练
习并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相关知识点。

3、实施实验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实验操作技能,课中举行实验活动,教学团队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来增强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认知理解。

4、实施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研讨课、科技发明竞赛等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

5、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时间: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以思考和探究神
秘的圆周、圆面积公式,加快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知识的掌握。

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教学建议

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教学建议

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教学建议1.引入圆形概念为了教授圆的周长和面积,首先需要引入圆形的概念。

可以通过展示圆形物体如轮胎、硬币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可以讨论圆形的特性,如它由无数个相同距离圆心的点组成,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等。

2.讲解圆的周长在讲解圆的周长时,可以引入圆的直径、半径和弧长的概念。

通过给出一些实例和图示,说明直径是圆的两个相对点上的距离,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弧长是圆上两个点之间的弧所对应的弧长。

然后,可以解释周长是圆上一周的长度,即弧长等于圆的周长。

同时,可以引入常见的数学符号来表示圆的周长,如C表示周长,r表示半径。

3.推导周长公式4.引入圆的面积概念接下来,可以引入圆的面积概念。

可以通过展示圆形物体的面积,如钟表面积、圆盘面积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可以解释圆的面积是指圆内部所围成的区域。

通过给出一些实例和图示,说明圆的面积由半径和π的平方决定。

5.讲解面积公式6.进一步应用和拓展在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可以进一步引入圆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比如,可以探讨圆的扇形和弓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圆的部分依据角度的变化关系。

此外,还可以引入圆柱、圆锥和圆球的周长和体积,并探索它们与圆的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拓展和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结起来,教授圆的周长和面积涉及到引入圆的概念、讲解周长和面积的定义、推导周长和面积的公式,以及拓展和应用这些概念。

通过采用实际测量、图示、数学推导和应用拓展等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概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已知圆的周长求面积教案1冀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已知圆的周长求面积教案1冀教版
师: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呢,聪聪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假设铁丝的长度。比如,铁丝长1米、2米或3米、4米等,实际算一算,再看看结果是什么。好,现在同学们小组合作,按聪聪的办法算一算。
学生合作研究,教师参与指导。
2、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和举例计算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周长相同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
本节知识技能目标的基本练习,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我们解决了蒙古包的占地问题,下面,请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读题,并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做法,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生:我先求出这个蓄水池的半径3.14×2×r=31.4求出r=5,再计算蓄水池的占地面积:3.14×5²=78.5(平方米)
2、提出: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测量直径不好测,可以测量出周长,再计算占地面积。教师给出周长数据。
问题讨论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问题的现实性,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师:如果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
生:测量出蒙古包的直径,就能计算出它的占地面积。
3.14×4²=50.24(平方米)
如果出现先算出直径再求面积的方法,教师首先予以肯定,然后提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直接求出半径,计算比较方便。
三、解决选台布问题
1、师生谈话。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餐桌是什么样的,从而引出选台布的问题。
自己家的餐桌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情,由交流自己家的餐桌开始学习活动,创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并自然引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
已知圆的周长求面积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周长》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在观察、讨论、测量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率以及总结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认识圆周率,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运用周长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探索的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
◆车轮的周长
1、师生交流骑
自行车的经历,引
出一家三口骑车旅
游的情境图,说一
说他们骑的自行车
有什么不同。

2、讨论“议一
议”问题(1),形
成共识:爸爸骑的
自行车车轮转动一
周走得远,因为他
的自行车的车轮
大。

然后教师介绍
车轮周长的概念。

3、讨论“议一
议”问题(2),形
成共识:车轮的大
小与车轮辐条的长
度有关。

初步感知车轮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或半径)有关系。

◆一元硬币的周长
1、提出例1的要求,先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测量,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硬币的周长和直径。

2、让学生估算一下: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再用计算器计算得出:一元硬币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探索公式
1、提出例2的要
求,小组合作测量、
计算,并填表。

2、交流各组测量
和计算的结果,教师
重点记录。

3、让学生观察不
同大小圆的计算结
果,说一说圆的周长
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形成共识:圆的周长
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
些。

然后教师介绍圆
周率及字母表示。

4、让学生阅读
“兔博士圆站”的内
容,了解圆周率的发
展史。

5、教师说明:计
算时,一般只取圆周
率的近似值,即π≈3.14.然后师生由C÷d=π,推导出圆周长的字母公式:C=πd。

再根据d=2r,推导出C=2πr。

◆计算周长
读例3,让学生
弄清金属条的长就是
镜面的周长,然后白
己计算。

交流时,重
点说一说是怎样用公
式计算的。

◆练一练
第1题,先说一
说每个圆告诉了什
么,计算时用哪个公
式,再计算。

答案:
9.42cm
37.68cm
56.52cm
第2题,先让学
生结合图示弄清条件
和所求问题,再解
答。

交流时,重点说
一说计算的过程和结
果。

答案:
(1)109.9cm
(2)219.8cm
第3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先讨论一下怎样计算,再让学生试着计算。

答案:
3.14×0.3×60≈56.5(m)
第4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