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009师案B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
(三)海外贸易的发展
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说明了什么? 南宋海外贸易税收利润丰厚,仅广州一处口岸,利税动辄百十万缗, 成为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宋朝统治者对此日益重视,要求任用称职并长 期任职于此、熟悉事务的市舶官员,以吸引更多的外国商人前来贸易。
人口南迁。
材料二 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 “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 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 加了粮食产量。
2.经济因素: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经验和劳动力。
这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 用的一种拔秧工具。秧马底部采用平滑 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拔秧时,人们 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 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二)纸币的出现
马端临《文献通考·钱币考》载:“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 ‘交子’,以便贸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想一想: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 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繁盛的表现。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当 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 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 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 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 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海外贸易图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与技能了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最后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视频资料,感知体会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形成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概念,从而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依据历史资料概括自己的观点。
2.通过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形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体会到当时中国经济的先进性,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与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宋海船》《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和《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图片、相关史料、PPT 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与商业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货币,包括贝壳、铜钱、铁钱、白银、黄金等。
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自主探究:同金属货币相比,纸币有哪些优点?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导入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相信你早有所闻。
其实,早在唐代,曾先后任杭州和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就对苏杭的美景极尽赞美之词。
晚年回到北方的他,在《忆江南》中表达了对江南的无限眷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描述过江南的美丽与富足。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更是广为流传。
唐宋时期为什么会对江南有这么多美好的描述?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新课讲解一、经济重心的南移师: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初中历史_《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
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交子会子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出人民币的各种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什么时候出现的?”,学生简单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第九课,共同学习《宋代经济的发展》二、讲授新课1、简单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2、在授课中创设了一个历史人物宋有才,在这个人物背景下带领学生展开一场宋代之旅。
(一)农业的发展“大家好,我是宋有才,是宋朝北方人,在开封附近做点小买卖,但是这几年世道不好,连年战争,实在是混不下去了,麻烦大家帮我想想我应该上哪里去混口饭呢?”学生想到了南方,眼光也转到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大家的主意真的太棒了,我举家迁到了南方,这里真的是山清水秀,一片祥和,可是来到这里我也要重新生活,现在本钱不多,我就先卖点小东西?你们能说一说南方农业方面有什么好的项目?”学生回答种植水稻,茶树,棉花,也可以贩卖。
从而了解到宋朝农业的发展情况。
针对宋朝农业发展的原因,教师出示四个史料,生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认识到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二)手工业的兴盛创设历史情景:“大家真是聪明啊,上次根据大家的项目介绍,宋有财贩卖水稻,茶叶,慢慢的积累了财富,我想再把生意做大一些,宋有财发现可以通过海外贸易可以赚取更多的财富。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内容PPT演示

(2)经济作物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
,后我国制瓷业中心。
二、表现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1、农业
(1)粮食作物 ①从越南引进的_______,成熟早,抗旱 力强,北宋推广到东南地区; ②宋朝时,_______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 首位。 _______和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 谚语:“_______熟,天下足”。
二、表现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
技能目标: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吗?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又是怎么回事?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师:课件出示两宋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宋代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发展?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第 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析宋朝社会生产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4.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2.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学习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导入新课:师:什么是“经济重心”呢?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自学提纲:1、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什么时候?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3、经济重心南移表现在哪些方面?目标导学一:阅读以下史料,分析不同时期江南的特点。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宋书》)三: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高斯得《耻堂存稿》)问题:1.材料说明了什么?2.结合以上材料分别来描述西汉前期、南北朝、南宋时期江南的特点,可参考以下的词语(开发的荒凉的繁荣的)西汉前期:___江南;东晋南朝:___江南;宋朝时期:___江南。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二)教学难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教法:讲授——问答法、直观展示法、创设情境法、史料教学法学法:探究学习法、史料阅读分析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财从何处来?(1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设问】大家经过前面两课的学习,了解到宋在不同时期里与辽、西夏、金议和,给予岁币。
宋朝哪来这么多钱呢?之前不是说宋朝“积贫积弱”吗?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秘大宋的生财之道吧!尝试解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本课,关注宋朝如何“生财”。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简单处着手,制造出思维上的冲突,引导学生从已知去探究未知,从而导入本课内容。
二、《清明上河图》中的钱财流动(31分钟)师问: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第44页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给大家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生答:人群熙熙攘攘,有很多店铺和流动摊贩,还有大大小小的船。
师说:大家看得很仔细。
我们就以画上的店铺和船为线索,串联起这节课。
教师用闻名天下的《清明上河图》作为探秘大宋生财之道的钥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上的内容,使学生捕捉到本课的信息点,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利于提升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像的能力。
(一)何以生财?(11分钟)【教师设问】大家来观察画作的另一部分,能找出画中有哪些酒肆吗?【学生行为】仔细观察画作,寻找酒肆。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师问:从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北宋开封城内的酒肆之多。
大家想一想: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经营酒肆?生答:肯定是赚的钱多才会纷纷开店。
师问:好。
从酿酒的角度出发,是什么奠定了酒业繁荣的基础?生答:酿酒的原料充足,粮食富余。
师说:对,粮仓充盈才会有富余的粮食用于酿酒,才会出现大量的酒肆酒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2)范围: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管理机构:市舶司
2、展示《清明上河图》中虹桥和繁荣的商业街场景,让同学们观看微课《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了解宋代商业的繁荣。
思考: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表现有哪些?请一位同学回答刚才的问题: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课题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七年级二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名画《清明上河图》作为背景,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认识我国古代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空前发达,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媒体教具
多媒体课件
(3)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国家财政收入依靠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经验,你觉得对我们现在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的有哪些?
(1)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四川
总结: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区域集中在中国的南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16•南京市)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C】
A.执行削藩政策B.监察百官C.管理海外贸易D.主持变法
4.(2016•聊城市)“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D】
④政策倾向:宋代统治者政策的推进。
(2)读材料二,材料中说明宋朝经济哪一方面的内容?
答:商业的繁荣。
(3)你认临安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答: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岗子中学导学方案年月
年级科目
初一历史
课题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编号
009
主备人
李永春
修订人
梁淑娟
班级
姓名
学习
目标
1.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 ,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
(1)读材料一,请列举一例南方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并根据材料内容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南方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①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和大量的劳动力;
②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杭州
海外
贸旸
大商港广州、泉州;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广州、泉州
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四川
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主要原因是【A】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D.麦田面积扩大
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C】
A.长安B.临安C.建康D.东京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二:(临安)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也有繁盛的夜市和早市,交易量也很大,特别是珠子市的买卖“动以万数”。城外东西南北各数十里,也都是人烟聚集,货物充盈。
启示: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要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要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等。
三、课堂检测
1、(2017·江苏扬州·4)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C】
A.海河流域B(2015年盐城市)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C】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课前预习(读课本知识框填下表完成选择题)
类别
发展成就
发展集中的区域
农业
粮食
作物
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苏州、湖州等
经济
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福建、成都平原等
手工业
纺织业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工具的改进和棉纺织品种增加
四川、江浙、海南岛
制瓷业
哥窑、汝窑、定窑等技术精湛;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制瓷中心在江南地区
江西、江南地区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北宋东京效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广州、泉州、明州
商业
商业
都市
大都市开封和杭州;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等各类商贸区出现
答: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答:原因:(1)政治因素:南方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2)经济因素: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3)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业发展。(4)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A.定窑B.钧窑C.景德镇D.哥窑
3.宋代丝织品“号为天下冠”的是【A】
A.四川B.江浙C.广州D.长沙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D】
A.北宋后期B.南宋前期C.南宋后期D.北宋前期
5.我国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B】
A.北宋B.南宋C.元朝D.清朝
二、合作探究、展示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