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陵长干寺千年地官——兼谈南京将建成为中国南方佛教中心

合集下载

《佛家三宝―佛教三宝与南京旅游文化浅析》课程考核试卷_百度文.

《佛家三宝―佛教三宝与南京旅游文化浅析》课程考核试卷_百度文.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10题总计30分) 1、佛顶骨舍利可以象征佛宝。

错误,正确答案为:True 正确错误 2、石达开下令炸毁了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错误,正确答案为:False 正确错误 3、当年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一座九层宝塔。

错误,正确答案为:True 正确错误 4、佛祖圣诞日是4月12日。

错误,正确答案为:False 正确错误 5、康僧会曾在长干寺修建了一座宝塔,与简文帝的阿育王塔双塔对峙。

错误,正确答案为:False 正确错误 6、宋真宗皇帝将天禧寺改名为长干寺。

错误,正确答案为:False 正确错误 7、唐朝的李德裕将长干寺的11颗舍利迁往润州。

错误,正确答案为:True 正确错误 8、舍利一般指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遗体。

错误,正确答案为:True 正确错误 9、传说,朱棣的母亲是朝鲜女子碽妃。

错误,正确答案为:True 正确错误 10、长干寺地宫请启的七宝阿育王塔是目前为止我国最大的阿育王舍利塔。

错误,正确答案为:True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10题总计30分) 1、佛舍利当中最为珍贵的是哪一种?错误,正确答案为:A A.佛顶骨舍利 B.佛指骨舍利 C.佛血舍利 D.佛牙舍利2、象征僧宝的是哪种舍利?错误,正确答案为:D A.佛顶骨舍利 B.佛指骨舍利C.感应舍利D.诸圣舍利 3、赤乌十年(247,东吴孙权在位时,哪一位高僧来建业传法?错误,正确答案为:A A.康僧会 B.慧达 C.施护 D.慧能 4、佛指骨舍利藏在哪里?错误,正确答案为:A A.陕西扶风法门寺 B.北京灵光寺 C.南京栖霞寺 D.北京碧云寺 5、阿育王是印度哪个王朝的国王?错误,正确答案为:D A.难陀王朝 B.巽迦王朝 C.安达罗王朝 D.孔雀王朝 6、象征法宝的是哪种舍利?错误,正确答案为:C A.佛顶骨舍利 B.佛指骨舍利 C.感应舍利 D.诸圣舍利 7、佛牙舍利藏在哪里?错误,正确答案为:B A.陕西扶风法门寺 B.北京灵光寺 C.南京栖霞寺 D.北京碧云寺 8、 2008年7月大报恩寺遗址处开启的地宫是属于哪个朝代的?错误,正确答案为:B A.东吴 B.北宋 C.南宋 D.明 9、佛教在中国南方兴起的标志是哪一座寺的修建?错误,正确答案为:A A.建初寺 B.白马寺 C.法门寺 D.大明寺 10、2011年金陵礼佛文化月是哪一天开始的?错误,正确答案为:A A.2011/4/17B.2011/4/20C.5月 17日D.2011/5/20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10题总计40分) 1、七宝阿育王塔由哪些部分组成?错误,正确答案为:BCD A.石基座 B.相轮C.山花蕉叶 D.须弥座 2、大报恩寺遗址处以前曾建有哪些寺庙?错误,正确答案为:AC A.天禧寺 B.鸡鸣寺 C.长干寺 D.清凉寺 3、大报恩寺遗址处的地宫中启请出了哪些文物?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 A.石函 B.阿育王塔 C.佛顶骨舍利 D.感应舍利 4、《金光明经》记载必须经过哪些阶段的修炼才有可能产生舍利?错误,正确答案为:BCD A.禅 B.戒 C.定 D.慧 5、传说佛陀舍利包括哪些部分?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 A.头顶骨 B.肩胛骨 C.牙齿 D.中指指骨 6、按照唐朝的《法苑珠林》记载,舍利分为哪几种类型?错误,正确答案为:BCD A.感应舍利B.骨舍利 C.血肉舍利 D.发舍利 7、七宝阿育王塔身四周的故事包括?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 A.舍身饲虎 B.大光明王施首 C.尸毗王割肉救鸽 D.须大拿太子布施8、七宝阿育王塔上镶嵌的宝珠有?错误,正确答案为:ACD A.水晶 B.钻石 C.玛瑙 D.琉璃 9、佛教三宝是指什么?错误,正确答案为:ABC A.佛宝 B.法宝 C.僧宝 D.七宝 10、皈依三宝是指信奉、供养什么?错误,正确答案为:ABC A.佛 B.法 C.僧 D.菩萨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10题总计30分) 1、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的石函上有一篇《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

长干里,长干寺24

长干里,长干寺24

长干里,长干寺24『关键词:繁华之地』“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在诗歌《长干行》之中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两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成语,深深融入了中国古代爱情文化里。

并且,这首《长干行》也让“长干里”这个南京的里巷名称,随着吟诵古诗而成为一代又一代国人家喻户晓的地名。

“长干”是什么意思?“长干”的最早记录,与成语“洛阳纸贵”有些关联。

西晋左思创作的《三都赋》,轰动一时,豪贵之家纷纷誊写,为此购买纸张,引起了洛阳纸价暴涨。

《三都赋》是由讲述三国时期吴都建业(南京)的《吴都赋》、蜀都益州(成都)的《蜀都赋》、魏都邺城(位于今天河南安阳一带)的《魏都赋》这三篇赋组成的。

为了写赋,左思费尽精力收集三座城市的地理、物产、风俗资料,于是这三篇赋,也堪称是三座城市史志的重要补充。

正是《吴都赋》里最早出现了“长干”地名:“长干延属,飞甍舛互”。

延属,彼此相连;飞甍,指高大屋脊,亦借称高大房屋;舛互是相互交互的意思。

这一句是描述建业城长干这里高大房屋绵延交错,呈现出的一片繁华景象。

当时《吴都赋》注解里这么解释“长干”地名:“江东谓山冈间为‘干’。

建业南五里,山岗间平地,吏民杂居,故号为干”。

长江自安徽芜湖至南京为近乎南北走向,长江以东地区被称为江东。

按照《吴都赋》里这段记录,三国时期江东地区方言里,把山岗之间的平地称为“干”。

距建业城南五里的地方,约是今天雨花台和花露冈以及周边山丘之间、秦淮河一带的长条形平地,取地名为“长干”。

依据左思的描述,这里是三国时期南京最为繁盛的地区之一,属于南京的主城区。

一直到明代末年,长干里仍是南京繁华之地。

金陵四十景里列入了“长干春游”。

明亡之际长干里的繁盛可能有过一段衰落期。

到清朝年间,金陵四十八景这处景致名称变成了“长干故里”。

一个“故”字写出了繁华悄然褪下的意境。

乾隆巡游南京时,曾写下一首诗《长干里》:“延属长干最古区,兴亡曾几阅吴都。

晚明南京地区的寺院等级与寺院经济——以《金陵梵刹志》为中心的考察

晚明南京地区的寺院等级与寺院经济——以《金陵梵刹志》为中心的考察

晚明南京地区的寺院等级与寺院经济——以《金陵梵刹志》为中心的考察晚明南京地区的寺院等级与寺院经济以《金陵梵刹志》为中心的考察欧阳楠本文利用葛寅亮所著金陵梵刹志》讨论晚明南京地区的寺院地理分布、寺院等级状况,以及前述两要素对寺院经济的影响。

具体而言,南京地区大寺、次大寺的寺产基本上远离本寺,管理不易。

在葛氏的规划下,当时其寺产分配为“公产”与“禅堂”两部分,分别供应学问僧和应付僧。

中、小寺院寺产构成的差异主要源于都城和乡村地理位置的差异。

此外,各等级寺院之间的经济关系也有所发展,下院与别院之关系的出现为低等级寺院解决经济和管理的困境提供了新途径。

最后,以葛寅亮清理南京寺产的事件为切入点,讨论在管理寺院这一公共空阋过程中,官方力量与地方士绅的冲突。

关键词:明代南京寺院等级寺院经济地理因素作者:欧阳楠,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

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发展的盛衰就与寺院经济的强弱密切相关。

近半个世纪以来,诸多学者对魏晋、唐代以及宋代的寺院经济有了大量的研究,包括佛教的经济伦理观、寺院的经济形式及寺院经济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讨论,①相比之下,明清时期寺院经济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一方面,尽管在教义层面上明清佛教似乎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但这一时期佛教的世俗化转向使得寺院经济更深层地渗入到地方社会;另一方面,明清时期寺院经济的组织形态又进一步影响到清末民国即近代佛教的生存和转型。

因此,探究明代寺院经济的发展特点有着莺要的意义。

佛教学者已逐渐关注到明代南京的寺院经济,并将其视为该地区佛教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之一加以讨论。

日本学者对明代寺田进行了精辟的讨论。

清水泰次对僧道寺观是否负担徭役及其寺田的投献问题有所考察。

②石田德行以《金陵梵刹志》为主要材料,不仅讨论寺田、寺庄的形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

①法谢和耐著,耿异译《中国一世纪的寺院经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该书初版于年;黄敏枝:《唐代寺院经济的研究》,台北:台湾大学文学院,年;张曼涛主编《佛教经济研究论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年;何兹全编著《五十年来汉唐寺院经济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宋金陵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发掘与佛顶真骨舍利重光

北宋金陵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发掘与佛顶真骨舍利重光

北宋金陵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发掘与佛顶真骨舍利重光2008年7、8月间,南京中华门外明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出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等历史遗存,出土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佛教圣物,据出土石函碑刻记载:“□□进呈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

”时在“大中祥符四年,太岁辛亥,六月癸卯,朔十八日庚申”,即公元1011年夏历6月18日。

那么,长干寺阿育王塔地宫佛顶真骨舍利的源流?与明大报恩寺的关系?发掘经过以及最终有哪些惊人发现?这些都是举世瞩目的!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的身世之谜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自京口(今镇江)徙治秣陵,改称建业。

吴黄龙元年(229年)4月,孙权在武昌称帝。

同年9月,将都城自武昌迁回“舟车便利,无限险之虞;田野活饶,有转输之籍;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建业。

于是,南京成为当时和曹魏的洛阳、蜀汉的成都鼎足而立的三个中心城市之一。

孙权弃秦汉400多年经营的秣陵旧城(今江宁秣陵关一带),北移数十里,在今南京城区中部,从头缔造都城。

北依覆舟山、鸡笼山和玄武湖,东凭钟山,西临石头城,城周二十里十九步。

定都之初,孙权仍住原孙策将军府,称太初宫,在今珠江路北鱼市街到进香河一带。

后拆武昌旧宫,顺江运来建材,改建太初宫,宫城扩大到周五百丈,是当时建业城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占全城四分之一以上。

宫城南门为宣阳门(大致在今新街口一带),向南沿“苑路”,也就是路两边是中央官署和部队营房的皇帝专用通道,至都城南门朱雀门。

朱雀门外是秦淮河,两岸是古称长干里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南京最早的寺庙――建初寺,就建在这里。

建初寺是南京首座佛寺。

据《金陵梵刹志》载,吴赤乌年间(238-251年),有西域康居国(今中亚锡尔河北吉利吉思草原一带)异僧,领徒至长干里,结茅行道,能致如来舍利并布经结缘,善男信女,趋之若狂。

孙权乃为之置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以供奉佛舍利、佛爪、佛螺髻发,遂为江南地面寺塔之始。

金陵胜景报恩古寺

金陵胜景报恩古寺
日塔 倒 ,寺 遭 焚 毁 ” 。
大报恩寺 临近秦 淮河 .地质 稍软。在全 寺建造 之初 .先树
木 桩 ,纵 火 焚 烧 化 为烬 炭 .再 用 重 器 压 实 , “ 铺 朱 砂 ,取 其 避 上 湿 杀 虫 ”。全 部 建 筑 除 琉 璃 塔 外 以 四 天 王 殿 及 大 殿 最 为壮 丽 ,
拨 款修 缮 记 载 。最 后 一次 是 清 嘉 庆 七 年 (8 2 修 复 竣 工 后 ,绘 10 ) 塔 图并附志。
大报恩寺 左碑 和 ” 制大报 恩寺右碑 ”。观音殿 的两侧 有祖 御
师殿和伽蓝殿 观音 殿后南 北有 画廓 1 8问。在祖 师殿前 有钟 1 楼~座 而与之对称 的伽蓝殿前 却无鼓 楼 中国寺庙传统 的“ 按 晨 钟暮 鼓 及建 筑式样 大报恩寺 内设钟楼 而不设鼓 楼现象 较为
下墙 石坛 栏楣 均用 白石 . 雕镂工致。 大殿非礼部 祠祭 终年封闭 。
明初 诏刻 大 藏 别 置 藏 经 殿 , 南 藏 经 板 全 部 。 殿 的尺 寸 ,《 贮 各 金
陵梵 刹志》 收录 详备。
古金陵大报 恩寺塔是 明代初 年至清代前 期南京最 富盛名的 标 志性建 筑 永乐 皇帝赐封 该塔 为 “ 第一塔 。明代散 文家张
上加铺 一层 朱砂 ,以防潮 、杀 虫。寺 内有殿 阁 2 0多座 ,画廊
18处 ,经房 3 1 8间。明清 鼎盛时期 其范围达 “ 九里十三步 “,
曾与灵谷 寺 、天 界寺并 称金 陵三大 寺。是 明清 时期百寺 之首 .
当时掌管全 国佛教 事务 的专门机构 “ 僧录坛。在 明清佛 教界 地位 崇高。
而得名 。琉璃塔 以无色莲台为基座 ,塔体 自下而上逐层缩小 , 每
光溢彩 的无色琉 璃被 西方誉为 南京 瓷塔

南京人文知识(全)-南京四城区教师编制考试

南京人文知识(全)-南京四城区教师编制考试

南京民俗文化南京历史及民俗和旅游景点介绍历史及独特地理位置:南京(Nanking.Nanjing),博爱之都,别称石城、石头城、秣陵、金陵、建业(邺)、建康、白下、集庆、应天、江宁、天京等。

简称:宁。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又被称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迁都前),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几个时期的国都.自古是江南以及华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长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业和经济中心。

目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

南京是长江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公铁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南京港、禄口国际机场以及众多连通中国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铁路和公路干线。

南京是“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

民俗文化简述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

”同时南京作为天下文枢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

春节元旦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

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

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

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元宵灯会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

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

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

清明踏青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

此时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

有谚云“春牛首”。

端午游秦淮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

金陵掌故

金陵掌故

金陵掌故南京作为“十朝古都”,有人嘲笑它们都是短暂的。

然而,这种短暂的背后,是二千多年以来持续不断的风起云涌和波涛激荡,在造成王朝频繁更迭的同时,也留下无数的历史文化积淀。

试想,如果一个王朝连续三五百年平安无事,又会给后人留下多少值得回味的历史?朱自清先生说过:“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

”因此,从2月27起,我像史海拾贝一般,从浩如烟海的南京地方史料中,挑选一些重要的或精彩的金陵掌故,用微博的形式,每晚发四五条,给朋友们作系列介绍。

【金陵掌故01】金陵,是南京的第一个地名,也是历代用得最多的地名。

此名源自金陵山,就是钟山,又称蒋山、紫金山。

《说文解字》说:陵,大山也。

而钟山的泥石,远看呈紫金色,所以人们称它为金陵,后人称紫金山。

《舆地志》说:“蒋山古曰金陵山,县之名因此山立”。

这就清楚说明了金陵地名的来历。

【金陵掌故02】关于金陵地名源的另一说法是,楚威王或秦始皇发现此地有王气,于是埋金镇王气,并为此地取名金陵。

在此说中,“陵”作陵墓解。

南京地名专家刘宗意认为此说不成立。

因为,“陵”作坟墓解时,历来都专指埋葬帝王之处,而挖坑埋金处是不能称为陵的。

不过,民间流传较广的,却是这一说法。

【金陵掌故03】金陵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战国时期。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

石头山是金陵山的余脉,当时还没有自己的名称,所以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为“金陵邑”。

唐代《建康实录》对此有明确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金陵掌故04】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路过金陵,有术士说金陵有王气,秦始皇一听大为恼怒,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泄散王气,并将金陵改为秣陵。

“秣”即喂养牲口,意即这里不该称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

李清照词曰“春归秣陵树”,说的就是南京。

现在的秣陵镇,是秦汉时的秣陵县城。

【金陵掌故05】小丹阳来历。

今南京范围,秦朝有秣陵、江乘、丹杨三县县治设在这里,起初都隶属鄣郡。

圣塔佛光——金陵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展

圣塔佛光——金陵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展

圣塔佛光——金陵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展七宝阿育王塔北宋国宝级文物高1.2米,宽0.4米2008年11月22日,经过997年厚重的历史尘封,北宋金陵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塔从铁函中缓缓升起,出现在21世纪人们的面前。

该塔盛世重辉之后,其高大雄浑的身姿,精美丰瞻的图案,以及七宝随身、遍体金光的华贵风采,无不令人感到叹为观止。

更为重要的是,塔内还瘗藏有如来真身“感应舍利”和佛顶真骨,以及以金棺、银槨为代表的大量珍贵的供养器物,在海内外文物界、宗教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这座七宝阿育王塔被当之无愧地尊称为“塔王”。

七宝阿育王塔高1.2米,宽0.4米。

塔身内部以檀香木作胎,外部用银皮包裹,表面鎏金,并镶嵌水晶、玛瑙、青金石等宝石。

塔分为盖和身两个部分,塔盖中间为塔刹,刹顶为球形宝珠,刹上有五重相轮。

塔盖四角有形似花叶张开的“山花蕉叶”,每座山花蕉叶与塔刹之间都有链条相连,链下悬挂着风铃。

四座山花蕉叶外侧共有19幅画面,讲述了佛祖从母亲右肋降生,出生时七步生莲、双龙灌浴,削发出家、菩提树下觉悟成道、鹿野苑初转法轮、示寂涅槃的故事,表现了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出家、苦修,到觉悟、传法、涅槃的人生过程。

而塔身是四幅大型佛祖本生变相,塔身的铭文说明,它们分别描绘了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大光明王施首、尸毗王割肉贸鸽、须大拿王布施的场景。

传说佛祖于今世之前经历过无数次生命轮回,无论为人还是为动物均舍身向善,这四幅变相即截取了佛祖前生的四次壮举,这些图案传递的是历劫求道、度己度人的佛教精神。

整座塔上下满饰姿式各异的佛像,以及护法神器——金刚杵,塔身四隅各设一只站立的大鹏金翅鸟。

阿育王塔外部还錾刻有20条铭文,除“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天下民安”和“风调雨顺”四字吉语外,主要记述捐赠者的身份、姓名、捐赠物品及种类,以及打造变相等内容,例如塔刹根部錾刻的铭文为:“扬州仁曹坊浦宅女弟子刘氏一娘,舍银玖两叁分打造相轮,并钱壹贯文省记。

”而塔座顶面两处椭圆形的开光中,錾刻了上百字的铭文,记载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在演化大师可政、守滑州助教王文、会首张重旺等人的倡导募化下,众位施主捐舍银一百二十二两、金二两八钱半、檀香七斤、大圣七宝念珠,以及水晶珠宝等物,聘用扬州工匠朱承信等人打造七宝阿育王塔的事迹,这对了解七宝阿育王塔的建造过程提供了关键性的史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i一


… j _
、 。 。 ,
i
j

i
iit’ຫໍສະໝຸດ F 。i‘


+
?: :

w
t
千年地宫

.L = :



r I

-


H l-'

_
■ ■●
三 =
七, 二
。 —
兼谈 南京将 建 成 为 中国 南 方 佛 教 中心

祈 海宁 杨新华
2 ( )0 8
年 1 1 月2 2 日


座 精 美 绝伦 的
” ,
改称为 天 禧寺

大 报 恩 寺 建 成 后 占地 面 积 达 4

() (1

是 僧 人 就 餐 侬 邑的 场所


天 禧 寺 在 宋代 还 发 生 了 另 外



余 亩 大 大 超 越 了 以 前天 禧 寺 的 规 模
, ,

在 大 报 恩 寺 中 琉 璃塔 是 最 著 名的
大事 端 拱 元 年 ( 公 元 9 8 8 年 ) 可 政 在 长 安 终 南 山 紫 阁 寺 意 外 找 到 了唐 代 玄

多年 的 论 证 和 筹 备 决 定 兴 建 南 京大



报 恩寺 遗址公 园

” ,
并 将 其 列 为市政 府

两 座 塔 的地 宫 之 中 史 书记 载 舍 利 放
。 ,
十大重点工 程 之



为配 合这


入 两 塔 地 官之 后

当天 夜 晚 两 塔 的 顶 部
化 重 点 工 程 南 京 市博 物 馆 从 2 0 0 7 年 初


天 禧二 年 ( 公 元 1 0 1 8 年 ) 宋

大 报 恩 寺 最 终 落成 前 后 耗 费 的 时 间 长
达 17 年

方 供奉 玄 奘 法 师 顶 骨 舍 利 的 三 藏塔 即
位于 这

真宗 又 根 据 他 的新 年 号 下 诏将 长 干 寺

区 域 最 东 部 名 为 旃 檀林




大 同 三 年八 月 ( 公 元 5 3 7 年 )


武帝 又 下 令对长 干 寺 双 塔 进 行改 造 改

代表 的

大 批 包 括 极 为 珍 贵 的佛 顶骨

造 期 间 佛 祖 真 身 舍 利 和 发 爪等 物 被
, 、
舍 利 子在 内的佛 门珍 宝 盛 世 重 辉
i
从 阿 育 王 塔 地 宫 中取 出



长 干 里 佛教 复 兴 的基 础
座佛 教 寺
北 宋 大中祥 符 年 间 埋 藏 在长 干 里




建初 寺 的所在 地 实 为 中国南 方
, 。
地 下 的佛 祖 舍 利 经 常显 灵 全 城 僧 俗 民

佛教 的发祥 地
众 屡屡 受 到感应 金陵高僧 演化 大师 可

出函 后 的 阿 育王 塔
至 今 对位 于 南京城 南 古长 干 里 的大 报

同 时大放 光 明

隋唐 时期 长 干 寺 逐 渐 破 败 唐 长


恩 寺 遗 址 进 行 了全 面 的 考 古 调 查 勘 探

庆 四 年 (公 元 8 2 4 年 )

时任 润 州 刺 史 的

和 发掘 这 _ 工 作
。 :

直持 续 至 今



规制
” ,
也 就 是 说 要 按 照 建造 皇 宫 的 标

主 要 包括 了 方 丈 室 库 房 等 偏 南 的 院

真身塔 建 成 后 真宗 又 亲 自赐 名为 圣



准建设 大 报 恩 寺 至

宣德 三 年 (14 2 8
)

落 名为 三

藏殿

是 僧 人 习 法 参 禅 的地

感 舍 利塔


处有 着 深 厚 佛 教 文 化 积

固 山 甘 露寺 建 塔 供奉 这 些 舍 利 以后

淀 堪 称金 陵佛脉 的 宝 地
早 在 三 国孙 吴 时 期



直 留在 镇 江 成 为甘 露 寺 镇寺之 宝 而

南 京长 干 里

另外 的 1 0
枚 则被 留在 了原 地 成 为金 陵
, 。
地 区 就 有 了佛 教 精 舍 和 阿 育 王 塔 少 专家认 为 它 就 是 江 南 第


萧衍 为此 大赦

天 下 并 多 次 驾 临长 干 寺主 持

无 碍大

考 古 工 作 缘 起 与历 史 沿 革
2 (] 0 7 年 初


” ,
与 全城 僧 俗 信 众


同礼 拜 舍 利

南 京市 委 市政 府 经 过

第 二 年九 月 双 塔 改 造 完 毕 梁 武 帝 将 舍 利 及 爪 发 等 物 分 为两 份 分 别 放 入
南北 金 陵长 干 寺从 此 被佛 教 界广 泛认

等人 带 领 来 自金 陵 扬 州 的广 大 同缘 众

可 为 中土 1 9 份 真 身 舍 利 的 瘗 藏 圣 地 之

信 郑 重地 将 这 座 宝 塔 瘗 藏 于 金 陵长 干


其 后 寺 内陆续 建起 两座 阿 育王 塔


寺 新 建 的九 级 真 身塔 地 官之 中

李德 裕 将长 干 寺 阿 育 王 塔地 宫 打 开 从
中发 现 了2 1 枚 舍 利 李德 裕将 其 中l~J l

大 报 恩 寺 遗 址 得 名 于 明 代 皇 家寺 院大报 恩 寺 其实 大 报 恩 寺 所在 的南 京

l
枚 迁 往 润州 ( 今 江 苏 省镇 江 市 )


在北

古长 干里 是


9 9 7年

粱 武帝 对 长 干 寺 进 行 过 大 规 模 扩 建
、 ,

之 后 南 京 市考 古工 作 者 通 过 全面


新 建 了 许 多佛 殿 佛 堂 达 到 了空 前 的 规模

统 的 考古发 掘 发 现 了这 座 久 已 成 为废
墟 的 塔 基 和 地 官 让 以七 宝 阿 育 王 塔为

东 晋 初 长 干 寺 之 名 正 式 出现 东


七 宝 阿 育 王 塔 从 铁 函 中缓 缓 升 起
现 在 2 1 世 纪 人 们 的面 前



晋 孝武帝 宁康 年问 高僧刘萨 诃 在 此 发


9 9 7 年 以前

现 佛 祖 真 身舍 利 及 发 爪 等 圣 物 轰 动


陵 高 僧 演 化 大 师 可 政 守 滑 州助 教 王 文
政 将 此 事上 奏宋 真 宗 真 宗派 人 调 查 后

70
炎 首 世 界
认为属 实 下诏 重 修 长 干 寺 并 兴 建佛


赐给 大报 恩寺特 殊 待遇


准宫喇
偏3 L f J 院 落是寺 院 管 理 机 构 的 所在 地
, 、

塔 新 建 的 佛塔 八 面 9 层 高2 0 0 尺 初 名
西 奘 法师 的 顶骨 舍 利 玄 奘 即 《 游 记 》

其地 南至 雨 花 台 北 抵 秦 淮 河 东 至 明 代 虢 国 公 俞 通 海 墓 园 (今 晨 光 集 团 厂 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