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ASCO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精选[1]

合集下载

乳腺癌靶向治疗ppt课件

乳腺癌靶向治疗ppt课件
对转移性乳腺癌(MBC)病人单药疗效获得认可 安全性好, 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低 某些细胞毒药物可上调TP活性,有协同作用 在不同的联合方案中有可能替代持续输注5-FU,使化疗方案更为有效,安全和方便 副作用不叠加
肿瘤移植物内TP活性的上调
0 5 10 15 20
mg/kg) 对照 紫杉醇 100 多西紫杉醇 15 长春新碱 1.5 长春花碱 3 长春地辛 5 丝裂霉素C 5 阿霉素 7.5 顺铂 10 对照 氨甲喋呤 50 环磷酰胺 200
病例数
CR/PR
(%)中位TTP
(月)
中位生存期
(月)
n=162
20
63
7.9
3.0
12.6
n=74
26
57
8.3
3.2
12.2
n=136
15
62
7.4
3.3
10.4
经紫杉类治疗过的MBC病人的生存期
6
7
Worldwide in 2000 Incidence Mortality
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内科治疗 -化学治疗 -内分泌治疗 -生物治疗
Targets for anticancer therapy
Key factors for treatment choosing
希罗达/多西紫杉醇 7.2 多西紫杉醇 6.9
O’Shaughnessy J et al. Proc Am Soc Clin Oncol 1998;17:103a (Abst 398)
希罗达 (n=61)
CMF (n=32)
客观有效率 (%)
30
16
完全缓解率 (%)
5

希罗达产品知识

希罗达产品知识

江泽飞. 乳腺癌研究进展通讯 3(3): 69-72
20
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理念-1 树立“一线+维持”治疗的理念
诊断 缓解或稳定 疾病进展
一般6-8个周期
一线化疗
+
维持化疗 延缓进展
2-3线化疗
晚期乳腺癌一线标准化疗达CR、PR、SD(非进展)后应继续药物维持治疗 。
把晚期乳腺癌当作“慢性病”对待,制定治疗方案时不仅应考虑到一线化疗方案,还应该考 虑到一线化疗有效后的维持化疗,即树立“一线+维持”治疗的理念 。
6
Seidman AD, Aapro M. Introduction [J]. The Oncologist, 2002, 7(suppl 6): 1 - 3.
卡培他滨成为胃肠及乳腺肿瘤化疗的基石药物
卡培他滨是第一个 被美国FDA批准作为 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单药的口服5 -FU化 疗药。
卡培他滨 与多西紫 杉醇联合 治疗晚期 乳腺癌在 欧洲被批 准
10
卡培他滨在NCCN指南中获得广泛的推荐
分期 结肠癌 III期辅助 IV期不可耐受强烈化疗 II/III期 新辅助 II~III期辅助 术前化放疗 胃癌 (含EGJ) 围手术期化疗 II~III期辅助 转移性胃癌一线化疗 乳腺癌
11
卡培他滨单药 2A 2A
联合方案
XELOX (1类首选)
直肠癌
1类 (Preferred)
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理念的提出 2012
全程管理6
2008
维持治疗4,5 2006 慢性病1,2,3
1.WHO: http://www.who.int/topics/chronic_diseases/zh/ 2.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7;16(4):268. 3. 2011 CTRC- AACR 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 Cancer Res 2011; 71(24Suppl.): 1s-653s.ES1-3. 4.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11; 91(2): 73-75. 5. A Sánchez-Muñoz, et al.. 2008; 8(12): 1907–1912. 6.江泽飞. 乳腺癌研究进展通讯 3(3): 69-72

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用于中国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研究

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用于中国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癌症杂志》2015年第25卷第2期CHINA ONCOLOGY 2015 Vol.25 No.2135 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用于中国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研究刘淼,王殊,彭媛,刘鹏,郭嘉嘉,王思源,张嘉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北京 100044 [摘要] 背景与目的:美国外科医师学会肿瘤学组(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Oncology Group,ACOSOG)Z0011试验的结果改变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患者的传统治疗模式。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用于中国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可行性。

方法:连续收集194例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根据Z0011的标准分为可以只做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组和仍需做ALND组。

将SLNB 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Z0011试验标准的原始入组人群进行比较,再将SLNB组与ALND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比较。

结果:194例患者中有77例符合Z0011标准可以只做SLNB,117例患者不符合Z0011标准,需要做ALND;SLNB组患者与Z0011标准原始入组人群比较,T1期肿瘤、ER阳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数目少的肿瘤、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阴性的肿瘤都显著多于Z0011标准原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ALND组患者与SLNB组患者比较,T2、T3期肿瘤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LND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的患者比例要明显多于SLNB组,NSLN阳性患者比例也高于SLN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乳腺癌TDM1

乳腺癌TDM1

T-DM1与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对比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II期随机临床研究译者:刘芊Phase II Randomized Study of Trastuzumab Emtansine Versus Trastuzumab Plus Docetaxel in Patients With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Clin Oncol 2013 Feb 11;[Epub ahead of print] PMID:23382472Hurvitz SA,Dirix L,Kocsis J,Bianchi GV,Lu J,Vinholes J,Guardino E,Song C,Tong B,Ng V,Chu YW,Perez EASara A. Hurvitz,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Jonsson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and Translational Oncology Research International, Los Angeles, CA; Luc Dirix, Sint-Augustinus Hospital, Antwerp, Belgium; Judit Kocsis, Semmelweis University Hospital, Budapest, Hungary; Giulia V. Bianchi, Fondazione Istituto Di Ricovero e Cura a Carattere Scientifico, Istituto Nazionale dei Tumori, Milan, Italy; Janice Lu,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 Stony Brook, NY; Jeferson Vinholes, Clinica de Oncologia, Porto Alegre, Brazil; Ellie Guardino, Chunyan Song, Barbara Tong, Vivian Ng, and Yu-Waye Chu, Genentech, South San Francisco, CA; and Edith A. Perez, Mayo Clinic, Jacksonville, FL.-DM1再次出击,对乳腺癌一线治疗也有显著获益今年2月,T-DM1被FDA批准用于治疗HER-2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

asco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asco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VS
联合治疗可能涉及不同作用机制的药 物,通过协同作用增强抗肿瘤效果, 同时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05
ASCO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挑 战与对策
Chapter
耐药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总结词
耐药性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面临的重要挑战,患者可能对药物产生抵抗,导致治疗失效。
详细描述
针对耐药性问题,研究者和医生正在探索多种解决方案,包括开发新一代的内分泌药物、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 的药物以及个性化治疗策略。
剂和孕激素类药物。
内分泌治疗在特殊类型乳腺癌中的应用
01
内分泌治疗在特殊类型乳腺癌 中也有广泛应用,如三阴性乳 腺癌、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等。
பைடு நூலகம்
02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特殊类型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同样 可以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 量。
03
临床研究正在探索针对特殊类 型乳腺癌的个体化内分泌治疗 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 副作用。
ASCO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开始起步,主要采用卵巢切除和肾上腺切除术。
20世纪70年代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内分泌治疗逐渐成为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21世纪
随着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入新的阶段,疗 效显著提高。
03
ASCO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 床研究
Chapter
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辅助 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抑制激素水平来降 低肿瘤复发风险。
常用的内分泌药物包括抗雌激素药物(如他 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阿 那曲唑)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 戈舍瑞林)。

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进展--需要修改

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进展--需要修改
FDA 2004/5
Hazar d ratio 0.78(0.63,0.69)
KS.Albain et al. ASCO 2004
泰索帝+吉西他滨 vs 泰索帝+卡培他滨
(III期临床)
泰索帝 ® 75 mg/m2 d 1 卡培他滨 1250 m g/m2 bid d 1–14
随机化 (3周方案)
结果
M-PFS PLD ADR 6.9 7.8
HR 1.0 95% CI 0.82-1.22
OS 21 22
HR 0.94 95% CI 0.74-1.1量与心脏毒性 亚组分析
ADR剂量累积与LVEF改变的关系
结论
• PFS和OS与ADR相当, • 毒性不同:PLD有更好的心脏安全性,在ADR治 疗过的患者(16%)中显示心脏毒性发生率更 低。 • 脱发呕吐都比ADR少见;但掌跖红斑和黏膜炎更 多见。 • 可以用于年龄>65岁,有心脏危险因素,以及过 去已经用过ADR的MBC。
蒽环类失败后一线或二线 主要终点: PFS, ORR, TtTF 治疗至治疗失败或出现不可接受 的毒性研究在 2004 年3月结束
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进 展
乳腺癌的化学治疗
• 50%的乳腺癌会复发或出现转移,中位生存时间2年左 右。
• 几乎所有病人都需要化学治疗,通常需要2-4线方案,直 至肿瘤无法控制。
• 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和生物靶向治疗等。
• 化学治疗是激素受体阴性或激素耐药乳癌,以及快速进展 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 XT较 Taxotere 延长生存(14.5与11.5月 ),是蒽环类治疗过MBC患者的标准治疗。
– XT 不损害QoL。
– 方便的剂量调整可以用于XT副作用的处理 。

乳腺癌复发转移特点与分子分型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复发转移特点与分子分型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复发转移特点与分子分型相关性研究张莹;徐斌;刘慧;邵营波;陈琦;刘朝俊;贺亚宁【摘要】目的探索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特点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复发转移特点(部位、数目、变异率、生存率)与原发灶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Luminal型乳腺癌易发生骨转移(P<0.001),HER-2 enrich过表达型及Triple Negative型乳腺癌易发生内脏转移(P<0.05),同时HER-2 enrich 型及Triple Negative型易存在多发转移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变异率最高;HER-2 enrich型变异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分析显示,各分子分型晚期乳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的复发转移与原发灶分子分型密切相关,分子分型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依据.%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urrence, metastasis and molecular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and metastatic of breast cancer and predict prognosi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90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n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urrence, metastasis (including diseased region, lesion number, aberration rate and survival rate) and molecular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The breast cancer of Luminal type was prone to bone metastasis (P<0.001), and HER-2 enrich an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was prone to visceral metastasis (P<0.05).HER-2 enrich an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were prone to multiple metastases, but the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aberration rate of Luminal A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aberration rate of HER-2 enrich was the lowes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Progno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mong different molecular subtypes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P>0.05).Conclusion Th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lecular subtypes of primary foci.Molecular subtype can be used as a basis for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26)003【总页数】4页(P395-398)【关键词】分子分型;乳腺癌;复发;转移【作者】张莹;徐斌;刘慧;邵营波;陈琦;刘朝俊;贺亚宁【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三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9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主要死亡原因。

乳腺癌最新讲座

乳腺癌最新讲座

孕激素
TAM治疗失败后,换用氟维司群500mg的PFS长达8.1个月
初始治疗
研究名字
二次治疗
N
客观缓解 (%)
临床获益 (%)
TTP (月)
三苯氧胺/ 其他AO 如托瑞米芬 三苯氧胺/ 其他AO 如托瑞米芬 三苯氧胺/ 其他AO 如托瑞米芬 三苯氧胺/ 其他AO 如托瑞米芬 三苯氧胺/ 其他AO 如托瑞米芬 三苯氧胺/ 其他AO 如托瑞米芬
To be continued……
使用不同类型AI的序贯治疗 中位TTP 3-5个月
初始治疗 阿那曲唑或来曲唑 阿那曲唑 阿那曲唑 阿那曲唑或来曲唑 阿那曲唑或来曲唑 阿那曲唑或来曲唑 阿那曲唑或来曲唑 阿那曲唑或来曲唑
二次治疗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No.
118 217 389 532 122 70 586 138 119 605 306 186 232 523 184 0.1 0.3 0.5
HR (95% CI)
1.0 安慰剂更好
10.0
依维莫司更好
EVE=依维莫司;EXE=依西美坦;PLB=安慰剂 Baselga J, et al. N Engl J Med 2012; 366:520-529.
• 全球全年新诊断:1,383,500例患者;死亡:458,400例患者
• 中国乳腺癌2008年新诊断:169452例;死亡:44908例 • 6-10%的乳腺癌患者诊断时为晚期乳腺癌 • 接受辅助治疗的早期患者中30%-40%会发展为晚期乳腺癌 • 根据预后因素,最多30%的淋巴结阴性和70%的淋巴结阳性患者会复发 • 近20年来不断涌现的新药对转移性乳腺癌的生存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ral Presentation
随机III期临床研究 随机 期临床研究 iniparib(BSI-201)联合吉西他滨 卡铂 联合吉西他滨/卡铂 联合吉西他滨 (G/C)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 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 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
A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iniparib (BSI-201) in combination with gemcitabine/carboplatin (G/C) in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Oral Presentation
索拉非尼联合化疗治疗 贝伐单抗经治的进展期乳腺癌
Sorafenib (SOR) plus chemotherapy (CRx) for patients (pts) with advanced (adv) breast cancer (BC)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bevacizumab (BEV).
研究人群 一线/二线 一线 二线 一线 贝伐单抗应用后 一线
状态 完成/报告 完成 报告 完成/报告 完成 报告 初步分析 入组完成
C. Hudis, et al. 2011 ASCO. Abstract #1009
小结: 小结:TIES计划 计划
● 索拉非尼联合化疗在晚期 索拉非尼联合化疗在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 阴性乳腺癌患者 中活性 42% 21% 降低风险
探索性分析:一线 人群(57% 297/519)的 探索性分析:一线ITT人群 人群 的 PFS及OS两组相近 及 两组相近
O'Shaughnessy, et al. 2011 ASCO. Abstract #1007
探索性分析: 三线 人群(43% 三线ITT人群 探索性分析:二/三线 人群 222/519)GCI组有潜在获益 组有潜在获益
● 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
– #1009: 索拉非尼联合化疗治疗贝伐单抗经治的进展期乳腺癌 – #1010: 贝伐单抗对三阴性乳腺癌 贝伐单抗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二线化疗疗效的影响 二线化疗疗效的影响 – #1052: 吉西他滨联合贝伐单抗一线治疗接受过紫杉醇治疗的 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 #1112: 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吉西他滨一线治疗 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 吉西他滨一线治疗HER2阴性或复发 阴性或复发 吉西他滨一线治疗 的转移性乳腺癌
C. Hudis, et al. 2011 ASCO. Abstract #1009
开始进行的TIES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 开始进行的
研究方案 SOLTI-0701 NU07B1 AC01B07 FM-B07-01
索拉非尼+化疗方案 索拉非尼 化疗方案 卡培他滨 紫杉醇 吉西他滨/卡培他滨 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 多西他赛和或来曲唑
● 根据曾接受的治疗进一步探索性分析 根据曾接受的治疗进一步探索性分析PFS、OS表明 、 表明
– 二、三线人群的疗效有潜在获益 – 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 GCI 组安全性得到确认,不良反应与 组安全性得到确认,不良反应与GC组相当 组相当 ● 为进一步明确哪些患者能从 为进一步明确哪些患者能从Iniparib获益,正在进行相关 获益, 获益 分子标记物分析
O'Shaughnessy, et al. 2011 ASCO. Abstract #1007
研究设计
多中心随机化Ⅲ 多中心随机化Ⅲ期研究
IV期三阴性乳腺癌 期三阴性乳腺癌 ECOG PS 0-1 允许稳定的CNS 转移灶存在 允许稳定的 之前接受过0-2次化疗 之前接受过 次化疗 根据之前接受的化疗情况进行 分层 一线 二/三线 三线 主要终点: 主要终点:OS , PFS两者之一达到 两者之一达到 即为阳性 次要终点: 次要终点:ORR,安全性,耐受 ,安全性, 性,GCI组药代动力学 组药代动力学
N=258 吉西他滨 +卡铂 卡铂 (GC * ) q3w R N=261 GC+ Iniparib * (GCI) ) q3w
*疾病进展 疾病进展 后允许交 叉至GCI组 组 叉至
吉西他滨1000 mg/m2 ,IV,d1,8;卡铂 AUC 2, IV,d1,8 吉西他滨 卡铂 Iniparib 5.6 mg/kg , IV,d1,4,8,11 在初步分析时有96%(n=152)的患者交叉至 的患者交叉至GCI组 在初步分析时有 的患者交叉至 组
O'Shaughnessy, L. S. Schwartzberg, M. A. Danso, H. S. Rugo, K. Miller, D. A. Yardley, R. W. Carlson, R. S. Finn, E. Charpentier, M. Freese, S. Gupta, A. Blackwood-Chirchir, E. P. Winer
GC n=62 缓解率% 缓解率% 临床获益率% 临床获益率% 32 34 GCI n=61 52 56 p 0.02 0.01
引发思考
● 该Ⅲ研究与之前报道的Ⅱ期研究具有相似的入组 研究与之前报道的Ⅱ 条件, 条件,而且给药方案相同
Ⅲ期 TNBC 年龄( 年龄(岁) 受累部位> 受累部位>2 一线 无疾病间期( 无疾病间期(DFI) ) 519(100%) ( %) ~53 ~60% % ~57% % 12-15月 月 Ⅱ期 123 (100%) %) ~53 ~65% % ~59% % NR
● 关于最佳联合化疗方案尚不清楚 ● Ⅲ期研究中GC化疗组缓解率 30%,PFS 4.1月( 期研究中 化疗组缓解率 , 月 期研究相似) 与Ⅱ期研究相似) ● 药物减量及停药情况在Ⅱ期研究中更多见 药物减量及停药情况在Ⅱ
研究启示
● Iniparib 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来看,其 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来看, 临床疗效没有预期的好 ● 三阴乳腺癌亚型不可能是 三阴乳腺癌亚型不可能是PARP抑制剂唯一的选 抑制剂唯一的选 择策略 ●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作为化疗基石具有一定疗效 ● 目前化疗仍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传 目前化疗仍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统的药物应该用于辅助治疗及转移性乳腺癌
4(1.6) 74(29) 89(35) 62(24) 29(11) 14(5.4) 78(30) (25-36 %) 92(36)
GCI组(N=261) 组 )
5(1.9) 83(32) 99(38) 62(24) 12(4.6) 19(7.3) 88(34) (28-40 %) 107(41)
O'Shaughnessy, et al. 2011 ASCO. Abstract #1007
2011 ASCO复发 转移性乳腺癌精选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精选 复发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冬耕
2011 ASCO 复发 转移性乳腺癌热点扫描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热点扫描
● 靶向新药
– #1007: Iniparib(BSI-201)联合吉西他滨 卡铂 联合吉西他滨/卡铂 联合吉西他滨 卡铂(G/C)治疗转移性三阴 治疗转移性三阴 性乳腺癌(TNBC) 性乳腺癌
O'Shaughnessy, et al. 2011 ASCO. Abstract #1007
患者基线特征-1 患者基线特征
GC组(N=258) 组 ) GCI组(N=261) 组 ) 53 57/42 8 34 58
中位年龄 ECOG PS, 0/1,% 转移灶数目, 转移灶数目, % 转移部位, 转移部位,% 肺 肝 CNS/脑 脑 骨 皮肤/软组织 皮肤 软组织 淋巴结 乳腺 1 2 ≥3
O'Shaughnessy, et al. 2011 ASCO. Abstract #1007
研究结论
● 根据预设标准,Iniparib 联合 根据预设标准, 联合GC未能延长 未能延长PFS或OS 未能延长 或
– 96%的GC组患者交叉至 的 组患者交叉至GCI组并接受了中位 个周期的治疗 组并接受了中位2个周期的治疗 组患者交叉至 组并接受了中位
C. Hudis, K. W. Tauer, R. C. Hermann, G. Makari-Judson, C. Isaacs, J. T. Beck, V. G. Kaklamani, E. J. Stepanski, H. S. Rugo, W. Wang, K. M. BellMcGuinn, H. Chera, B. Zaugg, S. Ro, S. Li, L. S. Schwartzberg
O'Shaughnessy, et al. 2011 ASCO. Abstract #1007
3-4级 级 % 61 2 18 28 8 6 6
组相比, 组可显著延长PFS, 与GC组相比,GCI组可显著延长 组相比 组可显著延长 , 无差异(ITT人群 人群) 但OS无差异 无差异 人群
O'Shaughnessy, et al. 2011 ASCO. Abstract #1007
O'Shaughnessy, et al. 2011 ASCO. Abstract #1007
不良反应
GC组(N=244) 组 ) 所有级别 %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减少性发热 贫血 血小板减少 疲乏 ALT增高 增高 呼吸困难 最后剂量30天内死亡 最后剂量 天内死亡 n(%) 不良事件 疾病进展 65 2 62 54 64 19 27 8(3.3) 2(0.8) 6(2.5) 3-4级 级 % 53 2 22 24 6 6 4 GCI组(N=255) 组 ) 所有级别 % 71 2 64 54 71 28 29 16(6.3) 4(1.6) 12(4.7)
ITT人群总缓解率两组相近 人群总缓解率两组相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