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朗读
重视文言文朗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重 视 文 言 文 朗读 教 学 回归 语 文 教 学 的 本 真
浙 江绍 兴县 富盛 镇 中学( 1 0 7 金 国海 323 )
回顾传 统 的语 文教 学 , 无论 是京 师 的太 学 , 还是 乡
读, 导致 朗读不 能溶 “ ” “ 于一 炉 , 能揉理解 、 导 、 练” 不 感 悟 于一体 。 4朗读 只流于形 式 , . 不求 实效 。往往 是朗 朗书声 骤
笔者认为文言文 朗读教 学大致存 在以下几个问题 。
1 .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教师生怕朗读挤 占讲 文本
解 的时间 , 只顾沉浸在 “ 分析 ” 里。 2朗读 的随意性强 。一般 只作为文本分析 的预演 和 .
结 束 , 师在备课 中缺乏 必要 的思考 , 教 朗读 的地位 明显
不 高。
复杂 的语 言艺术 。初 中生告别 了天真烂漫 的小学时代 ,
进 入青春期后 , 们变得敏感 、 他 害羞 , 对出声 的朗读有一
3对朗读缺乏指导 。课 堂中没有教师声情并茂 的范 .
四、 在培养 学生创 新性思维 能力的过程 中应遵循 的
原 则
1活 动 性 原 则 . .
种 天然的抵触 。 因此 , 他们不愿 意朗读 , 更不愿意有感情
、
文言文 朗读教 学遭遇 的尴尬 现状及 原因
知《 隆中对》 之智慧? 如果没有 到位 的朗读 , 以知《 何 出师
表》 之情 切?所以说 , 朗读是不可废弃 的教学手段 。 文言文 朗读 教学之所 以存在上述 问题 , 原因是多方
面的。一是来 自学生的主观原因。朗读是把 书面语言转 化 为发音规范 的有声语言 , 有感情 的朗读更是一项十分
重视朗读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作用

重视朗读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案例背景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因其考试必考解释、翻译等题型,因而教师们在教学时,认为狠抓字词句的落实最为重要,总是不放心解释、翻译的学习。
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时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导致学生常把文言文的学习等同于死记硬背。
表面上看,学生好像完全懂了,但却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一种不动脑筋的获得,学生缺乏自主性、能动性,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文言文也就产生了厌倦情绪。
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文言文丰富的内涵,忽视了精美语言的赏析,也就使学生无法领略这份文化的精彩,考试的实际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
一直以来,我们一线教师都在探索与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趣味,不再感觉它是枯燥的、乏味的。
二、案例描述最近,我在一次县级教研活动中上了一堂课,内容是苏教版初一上册第四单元文言文《三峡》。
这是一篇简短而精美的文言文,它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文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语言美,结构美,情感更美,又极有层次感。
假如按照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我们可能会第一课时逐词逐句地解释、翻译一下课文,第二课时再分析一下三峡的山水特点,学生也许听得懵懵懂懂,缺乏深刻的印象。
这样按照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来上课,势必会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美感,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将很难调动起来。
我考虑到借班上课的学生已经在自己学校学过了本课,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我选择了上第二课时。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摒弃了原有的逐词逐句分析的理解方式,将学习目标确定为:1.体会、欣赏三峡独特的美。
2.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设计了“三峡真美,美在_______ _________,你看(听)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问题,通过“朗读”贯穿教学始终,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感悟三峡的美。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作用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新的一轮课改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教材里文言文的比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大,难度也有所提高,在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的第一、二册中,文言文的篇数就占到了一半,同时出现了如《离骚》这样的难度很大的课文。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课堂教学,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成为我们今天必须探讨的一个问题,文言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今天就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作初步探讨。
文言文教学工作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课文的语言及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和现代的距离。
学生谈文言文色变乃至生厌,这大大增加了对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因此建立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
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朗读训练。
朱自清说:“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是在声音里头。
”其实,所谓理解,就是把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结合起来。
读者朗读时,“因声求气,得神入境”,朱熹曾说“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所以熟读文章后,那文章意义就自然理解了。
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是学生的第一基本技能。
课本学习要理解文本的基本意义,从语言文字的形式上获得至关重要,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如此。
因为文言文的用语特点与现代汉语有许多不同,如古今同形异义的词语、生僻字、句式、句读等等都是我们阅读理解文意的绊脚石。
只有清除了这些绊脚石,才能疏通文意领悟作者的情与意。
而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就是说明了“读”的作用。
所以,我们将“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入门之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变换各种形式的读法,让学生不厌其烦地读,也将朗读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朗读之法尽显其价值。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如何进行朗读呢?我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方式,现做简要说明以供大家参考:①通读:通读就是通顺地朗读全文,目的是为理解文本扫除文字障碍。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

注重课文的朗渎 , 是我 国的语文传统教法 。 古时候 , 无论是京师
的 太 学 , 是 乡野 的 私 塾 , 语 文 教 学 上 都 特 别强 调 一 个 “ ”字 。 还 在 读
导学生根据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 , 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和生 动形象 地描述 , 从而诱发学 生的再造想象 , 头脑 中唤起 与词 语相关联 的 在 表象 , 并按照作者 的描述进行表象组 合 , 以产生 丰富的想象和深刻 的体验 , 如见其人 , 如闻其声 , 如临其境。这样 做既可引导学生 深人 领 会课 文内容, 又培养 了学 生的想 象力 。 例 如讲授 《口技 》中从 睡梦 中醒来 和渐 入梦 乡一节 , 用轻声朗 读 “ 闻深巷 中犬吠 , 遥 便有妇人惊觉欠仲 , 其犬 呓语 。… ‘ 夫驹声起 ,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 闻有鼠作作索索 , 盆器倾 侧 , 妇梦中咳嗽 , ” 用急促声 朗渎 “ 忽一人大呼 “ 火起”, 夫起大呼 , 妇亦起大呼”, 学生 就会随着 老师轻 重缓急 、 高低长 短朗渎 , 结合 自己梦 中醒来情 景产 生联想 , 再现睡梦情缓 、 失火情急 3 在朗读 中增强语感 , 提高表达 文言文的语 言习惯虽然离我们现代语言习惯远 , 它必竟 是那 但 个时代凝练的概括性强的语言 , 何况现代汉语语 言是对 占汉语语言 的继承和发展 , 它们之 间有不可割断 的血 缘关系 , 甚至 现代汉语语 言 还有直接保 留的古代语 言 , 可以说文 言文是培养语感 、 进行语感 训练 和提 高语言表达能 力的好 材料 。文言 文朗读教学 则是培养语 感, 进行语感训练 , 提高表 达能力 的最有 效的途径 。 用高低 、 强弱 、 缓 急长短 的语调 , 把文章 中的神情理趣 , 通过 朗读表达 出来 , 使学生如 临其境 , 提高对语言 的感受能力 。 例如 , 教授 《出师表 》 , 时 教师 可以用深沉低 缓的语调 朗读 , 使 学生感受到诸葛亮的忠诚与耿直 , 坚毅与勇敢。 学生朗读过程也是 广泛汲取语 言营养 的过程 ,朗读多少篇 之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法。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音、语调和语气,并且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本文将讨论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的实践方法,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1. 选择适当的文言文材料在朗读的实践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文言文材料。
这些材料既要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又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文言特色。
一般来说,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文课文或者古诗词,而对于进阶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篇幅较长或者较为经典的古代文章进行朗读。
2. 分层次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的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朗读训练。
对于初学者可以从单词和短语的朗读开始,逐渐提高到句子和段落的朗读,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对于进阶学生可以进行较为复杂和长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连续朗读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3. 实践与指导相结合在朗读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将实践与指导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在朗读练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对比来提高自己的语音和语调,同时可以借助教师的指导来纠正错误发音和语调,使自己的朗读更加准确和自然。
在朗读的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训练,通过集体朗读来锻炼学生的语音韵律和声音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个体朗读训练,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朗读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感化的朗读。
可以选择一些感人的古诗词,让学生朗读时感情表达丰富,增强朗读的感染力和传达力。
也可以模拟一些古代情境,让学生在富有戏剧性的情景中进行朗读,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1. 提升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语音、语调和语气,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对比来掌握古文的韵律和声调,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和修辞能力。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运用朗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朗读技巧。
要注意语气的把握。
在朗读时,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准确表达古人的语气。
在朗读一首诗时,如果表达出古人的豪放激昂,或者忧郁深沉的情感,会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而如果朗读一篇议论文时,可以通过调整语气的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观点。
要注重停顿的运用。
在朗读时,适当地停顿可以帮助学生分辨句子的结构,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
在读到一个逗号或句号时,可以稍微停顿一下,让学生有时间消化前面的内容。
而在读到一个顿号时,可以停顿一下,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个并列关系。
通过合理的停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要注意声调的变化。
文言文中的声调非常重要,不同的声调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在朗读时,要注意用声调来表达文本的情感和语气,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态度。
在读到一个疑问句时,可以抬高声调,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疑问句。
而在读到一个感叹句时,可以加重声调,使学生体会到古人的感慨和惊叹。
要注意语速的掌握。
文言文的语速一般较慢,所以在朗读时也要控制好语速,不可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语速会导致学生听不清古人的词语和句子,影响理解效果;而过慢的语速则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和厌烦的情绪。
在朗读时要注意把握好语速,使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每一个字和词的发音。
初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朗读,对学生进行自主翻译的指导,在赏析和品读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积累和运用。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朗读;自主翻译近几年,文言文阅读在新课标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学好文言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
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指导和训练学生重视文言文的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会增强对文言文的语感,这样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预习阶段,注意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初读文章。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比如:通假字、生僻字基本搞清,并将自己不懂的字词用笔画出来,拿到全班集体讨论。
如:可(kè)汗(hán),一般学生如果不借助工具书,就弄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及正确把握它的读音,往往读成可(kě)汗(hàn)。
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朗读和教师的范读或录音朗读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朗读与学生评议相结合。
让学生读,其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和朗读情况,从而了解其中的不足和错误;学生评议可以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习惯。
课后要注意朗读任务的布置和检查。
根据课程的要求,需要诵读的必须要求学生诵读,就是一般没有要求诵读的,也应让学生尽量达到熟读成诵。
要求很重要,检查更重要,教师应利用早读和课堂对学生的朗读及诵读进行检查和督促。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翻译的指导学习文言文的关键一步在于翻译,而这一过程最紧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翻译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潜能,教师负责解决疑难和组织课堂,进而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例如:蒲松龄《狼》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大部分学生往往会翻译成“一只狼径直离开,一只狗坐在前面”,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犬”在此处的正确意思和用法,经过大家的讨论,学生明确了“犬”一词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助学 生理 解作 者 的思想 感情 。学 习 文言 文 不仅 是学 古 人
的 语 言 ,还 要 学 习 古 人 的 思 想 ,吸 取 那 些 至 今 仍 有 巨 大
价值 的思 想养 料 。教师 要用 今 天 的文 化背 景 、精神 环 境 和学 生 的求知 情绪 ,尽 力挖 掘 文章 中一 切 与学 生 已有 知
识 和 生 活 背 景 相 通 的 因 素 。让 学 生 在 诵 读 中 理 解 。在 诵
1 重视预习准 备。我们都 知道 ,凡事预 则立 ,不 预 . 要
则 废 , 学 习 文 言 文 也 是 如 此 。 在 上 课 之 前 ,教 师 要 指 导 学 生 搞 好 预 习 。预 习 是 学 生 直 接 接 触 课 文 的 开 始 ,可 重 点 围 绕 三 方 面 进 行 :一 是 查 阅 有 关 资 料 , 了 解 文 章 的题
好 基 础 是 关 键 。 学 习 文 言 文 也 是 一 样 ,打 不 好 基 础 ,其
加 努力地 去读 ,直至成 为一种 生命 的需 要。 4要重视 审美 鉴赏 。著 名特 级教 师钱 梦龙 先 生说 过 : . “ 经过 千百 年时 间的淘洗 而流传 下来 的一些脍 炙人 口的文 言文 ( 包括 古诗 歌 )是诗 文 中的极 品 ,是 中华 民族 文化 遗 产 的精华 … …这些 作 品千锤 百 炼 的语 言 ,斐然 可 观 的 文采 ,匠心经 营 的章法 ,足 以垂范后 世 。 因此 ,引导学 ”
较 大的词语 和句式上 。 正 是 有 了课 堂 上 大 量 的 文 言 知 识 积 累 ,学 生 才 能 掌
很高 ,就 是能够 “ 阅读浅 易文 言 文 ,能借 助 注释 和工 具
书理解基 本 内容 ” 。这就要求 语文 老师要 深入学 习 和领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朗读
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我国文言文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抒写着祖先的喜怒哀乐,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璀璨的瑰宝。
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文言文的独特语法体系与当今西化的现代文语法相去甚远,这就是现在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感到枯燥吃力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种情况,多数语文教师管用的办法不多,教学时,一般都在文言文的串讲上下功夫,而考试时,则训练学生大量做题。
这样的教学不但学生学不好文言文,考试成绩也不会理想。
诚然,文言文教学中固然需要串讲,习题训练也有必要,但一味地串译和做题,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那么,文言文教学应怎么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抓好文言文朗读是关键。
注重朗读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书不厌千遍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耳熟能详的老话,都是在说朗读的作用。
一代代大师巨匠都是在朗读中成长起来的,千百年的古代教学成就证明,朗读法是文言文教学的必经之路。
简单地说,文言文朗读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是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语言写在纸上是死的,但是一旦读出来就是有声的。
特别是古代汉语,尤其讲究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音乐性很强,有一种音乐感。
这种音乐美感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会唤起他们的审美感受。
人都是爱美的事物的,高中学生更是如此。
当他们读起文言文的时候,即使暂时不懂其中意思,但语言的音乐美就已经把他们吸引住了,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油然而生。
二是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借此激发学生创造力。
大家都知道,文质兼美的文章,大多是写景文章,文章里优美的景色就会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会让学生更爱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当学生朗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他(她)的心早已融化在那一片灿烂的云霞里;当学生诵读“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志听而下泪矣。
”他(她)的想象早已和袁宏道一起飞到虎丘山,沉醉在那一片迷人的月色里。
三是可以让学生更贴近作者的心灵,深刻体会文章内容。
古代作者在写文章时,是很讲究语言的平仄和抑扬顿挫的,此种妙处非朗读不能体会,光靠教师的讲会让这种趣味消失得无影无踪,只会离作者越来越远,更不要说把握文章的内容了。
比如袁枚的《祭妹文》中,作者最后写到:“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老师只需深情读出,不要讲,学生只怕早已泣不成声了。
这时候,教师适当分析文章内容,学生就会一下子抓住要点,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
那么,怎样进行朗读呢?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也是总说纷纭,但是我想有一些基本规律是可以把握的。
作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文言文的朗读规律及技巧,并进行文言文朗读强化训练。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以下四条路径:
1、读准字音,就是通过教师范读,或者指导学生运用注释及工具书查明读音,使学生准确掌握文言文字词的正确读音、停顿方法。
如在长句中的主谓间、较长的动宾间、较长的附加成分与中心语间、较长的并列间停顿等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2、读得流畅顺达,就是教学时,在语气、语调及重音上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思想,要求教师注意指导及训练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内容意义的基础上,对文章各种句式的读法加以指导。
如陈述句要读得平缓,疑问句、祈使句要读得语调上扬,感叹句要语调降抑等等。
这是对读的进一步要求,只有这一关过去了,才能在下一步读出文章的韵味。
这一步要求学生断句正确,但不一定要有很准确的语气和语调。
3、读出情感和韵味,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将自己的感情与文章的感情融为一体,把自己想象成作者,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体会作者当时的所见所感。
这是比较高级的诵读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和课文内容的关键一步。
一般说来,只要教师指导到位,做到读出文章的味道是不难达到的。
4、熟读成诵,就是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文章背诵下来,只要前三步做好了,这一步一般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至此,文章已经被学生全部理解,并装进自己的脑子,成了他(她)一生的财富。
文言文朗读教学方法不止以上这些,还有快读、慢读、夸张读等多种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只要紧紧抓住朗读这个关键环节,灵活运用,文言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朗读时文言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真正用心去引导学生用美的语气语调诵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