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与我国近代高校英语教育
论“西学东渐”与近代新教育的萌芽

论“西学东渐”与近代新教育的萌芽【摘要】近代中国实行“西学东渐”政策,引进西方教育体系,促进了近代新教育的兴起。
西学带来的新思想和教育制度为中国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变革。
近代新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西学的启发和推动。
两者在实践中相互交织,相辅相成。
学者们认为,西学东渐和近代新教育的结合为中国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教育体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开创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这种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西学东渐",近代新教育,传播,兴起,关系,学者思考,影响,意义。
1. 引言1.1 引言在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与挑战,传统教育体系的束缚和落后使得社会发展面临困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文化和教育开始渐渐传入中国,掀起了一场“西学东渐”的浪潮。
西学东渐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为近代新教育的萌芽提供了契机。
近代新教育的兴起,旨在摒弃封建教育的教条和僵化,注重培养实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与西学东渐带来的新思想和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两者的关系既有共性之处,也存在差异。
在近代新教育的借鉴和发展过程中,西学东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道路。
学者们对于西学东渐与近代新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探讨了二者相互影响的机制和路径,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西学东渐与近代新教育的交融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对中国教育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开启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学者们对于两者关系的探讨和总结,将为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结论通过对西学东渐与近代新教育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西学东渐为近代新教育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推动,同时近代新教育又在西学东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第04章在线测试4-9

错误
窗体底端
《教师职业道德》第07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8:39
窗体顶端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
正确
错误
2、教师职业道德认知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思想基础。
正确
错误
3、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教师队伍素质起决定作用。
正确
错误
4、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行为依从、心理认同和自觉行为三个阶段。
正确
错误
5、在道德教育中,道德情感比道德认识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动力性作用。
正确
错误
窗体底端
《教师职业道德》第08章在线测试
1、和西方相比,在我国古代伦理思想中义务概念使用的较多。
正确
错误
2、教师良心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自身所承担的权利的正确认识和深刻体验而形成的一种内心信念。
正确
错误
3、教师荣誉是指社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内在价值作出的肯定性评价。
正确
错误
4、幸福能力是指对幸福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正确
错误
5、教育公正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B、尊重不同学科教师的劳动
C、善于团结所有同事
D、尊重持不同观点的同事
E、不同年龄之间的教师相互学习
5、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是:
A、爱岗敬业
B、钻研业务
C、为人师表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例8】(2008年山东烟台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 ⑴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 ①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 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 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 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 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请回答: 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 ⑴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④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 ⑵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 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 的变革顺序。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 ⑶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 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的文明成果? ⑵中国近代化变革: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 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 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 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 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知识扩展:
3、西学东渐的阶段: 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民 初”两个时期。
两者的背景不同:
前者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活 动逐渐进行的; 后者则是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后, 伴随着军事、经济和文化渗透而逐步展开的。
洋务学堂英语教学与晚清西学东渐关系研究

洋务学堂英语教学与晚清西学东渐关系研究
高芳卉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2)005
【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篇章。
面对内忧外患,晚清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学习外国语言、了解西方文化的迫切性。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全国各地陆续开设各种洋务学堂,以培养外语人才、传授西方科学技术为首要任务。
这些新式学堂在外语教学方法、复合式外语人才培养方面都做了积极的尝试,所培养的人才在翻译西书、传播西学方面功不可没,不断推动晚清西学东渐思潮的纵深发展。
【总页数】5页(P125-128,133)
【作者】高芳卉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9
【相关文献】
1.晚清时期教会学校与洋务学堂的语言传播 [J], 谈宏慧
2.浅析晚清洋务学堂 [J], 胡万庆;林美群
3.洋员与晚清洋务学堂的科学理论教育——以福州船政学堂为例 [J], 史斌
4.洋员与晚清洋务学堂的科学启蒙——以铁路学堂为例 [J], 史斌
5.晚清洋务学堂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J], 张雅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ppt

• 材料: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 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 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 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 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 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 相互的启蒙”。
• 途径: 前者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 传教活动逐渐进行的;
❖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 ·传输程度:由浅入深、逐次递进,节节嬗 变;
• ·传输内容:器物-制度-文化心理 • ·对西学态度:被动接受——主动效法——
自主选择 • ·传输方式:多样化——传教士的活动、办
学兴教,翻译西书,编辑出版报刊和杂志,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驻外使臣
西学东渐的影响:源源而入,节节嬗变
•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
• 西学东渐也直接推动了近代中国沿着由传 统而现代的历史轨迹节节嬗变。
•
• 总之,近代西方文化虽曾和殖 民主义的剑与火同时输入,但在客 观上却又加速了中国旧文化的解体, 给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立,注入了 新鲜的血液,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 的进程,成为中国人民迈向胜利的 历史阶梯。
材料三 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司法 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 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亡命。 回答: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⑴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⑵材料二、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西学东渐中的英语教育

4. 军事、科技洋务学堂(表3.2)
特点: 开设外国语、自然科学和实用科学等“西学” 课程 创办人:清末封疆大臣、各省巡抚和总督 重视外语学习,外语教学 毕业生:严复、马建忠5. 教会学Fra bibliotek ——圣约翰书院
成立:1879年4月14日复活节,美国圣公 会上海主教施约瑟主持了圣约翰书院的奠基 礼,同年9月1日,书院正式成立,来自培雅 书院、度恩书院圣公会神道学校的39名学生 来学校报到,到第一个学期末学生增加到50 人。
在特定的社会势力条件下,以教授外语和西学为主, 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的的官方学校同文馆于1862 年6月成立。在洋务运动期间建立的所有官立学堂 中,以培养外交事务翻译人才为目的的京师同文馆 办学的时间最长,从1862年建立到1902年并入京 师大学堂,先后存在40年;规模最大,从英文馆 开始逐渐发展成一所技术学校,人数也从最先的 10人发展到100人座右。从中国英语教育史来看, 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政府近代以来开办外语教育 的先河,是我国政府正规英语教育的开端。
新式学堂的英语教育
中西学堂 时间:1895年 人物:盛宣怀 师资:丁家立(美)任总教习,英文老师为中 国人 招生对象:12-15岁儿童,学满四年英语可以 由二等学堂升入头等学堂 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
壬寅.癸卯学制颁布后的英语教育
中学教育 高等学堂教育
课程设置
初期设西学、国学和神学三部 用国语和上海方言授课 1881年10月,设立英文部(广东部、收费 部) 师资:校长兼国文部主任:施若瑟 英国文学兼伦理学教授:小文惠廉 学监兼数学、自然、哲学教授:颜永京牧师 历史、宗教教授:贝牧师 英文部教员:葛胜芳、西教士施
特点:
重视传教在教育中的作用 注重英文教育(英语运动) 营造独特的英语的环境 重视西方礼仪和习俗的教育 贬低中文和中国文化教育
西学东渐

②地位: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魏源: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你如何认识这时期的西学活动?
积极: 确立了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富强,探 究西方、学习西方的思想主流,具有开先河、启迪 的作用 消极: 1、重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2、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宣传, 没有实践活动; 3、由于认识不足,对西方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技术 层面上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 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梁启超
谭嗣同的维新活动和主张
冲击纲常礼教,提倡自由、平等。批判专制、宗法 等级,提倡男女平等。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谭 仑 嗣 。 同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
忍 死 须 臾 待 杜 根 。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 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 用。
知识衔接:
西学,是指近代的西方科学知识、社会知识。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科学文化逐渐向中国渗 透的过程。
一般特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 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 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 西化”。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 重大影响。
早期维新派王韬、 郑观应,90年代维 新派康、梁、谭、 严 著书立说,宣传西 方的民主思想、政 治制度,同顽固派 进行思想论战,开 展维新变法运动
主要活动
特点
停留在技术层 面上
提高到学习运用的 对西学的认识由技 阶段,但不改变中 术深入到制度层面 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上。 纲常伦理。
西学东渐 英语

西学东渐英语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和商务沟通的主要语言之一。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希望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更好的沟通。
同时,许多西方人也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这种互动的结果是,英语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而中国文化在西方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西学东渐是一个短语,它指的是西方文化、学术和思想在东方的传播和接受。
在英语方面,西学东渐的现象在中国尤为明显。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而且他们的英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中国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也积极推动英语教育,提供更多的英语课程和学习资源。
英语的流行在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与外国公司开展合作,英语的交流成为了必要的工具。
很多中国人也选择出国留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并且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带回中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中国的英语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许多中国学校开始在更早的年龄段教授英语,让学生从小接触英语,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此外,各种英语培训机构也在中国各地兴起,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英语教育服务。
这些努力都在推动中国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
西方的学术和文化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影响。
中国的学术界开始研究和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观点。
同时,中国的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中国的电影、音乐和文学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西方的观众和读者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在这种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英语作为桥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连接了不同的文化和人们的思想。
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外语考试,更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拓宽自己的视野。
通过学习英语,我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通过学习英语,我们也能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文化,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尊重中国。
总之,西学东渐的现象在英语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