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复习课件共29页
合集下载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三、康梁维新思想
1、康梁维新思想兴起的背景
(1)经济因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要求扫除障碍 (3)思想条件:从洋务思想中分离出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 (4)政治因素:甲午战争失败,说明不触及封建制度的洋 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民族危机加深使早 期维新思潮转化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政治运动
2、康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1)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思想
(2)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 (3)以严复译进化论为理论依据,维新派宣传变法
3、政治实践:百日维新( 1898、6、11—9、21)
(1)康、梁“公车上书” (2)主要活动:创办学会、刊物、学堂宣传变法 (3)变法开始: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4)变法失败: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
1、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孙中山由改良向革命的转变(原因) (2)兴中会成立(1894年、檀香山、革命纲领) (3)1895年广州起义
2、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1)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的原因:义和团运动 后清政府卖国本质日益暴露; 20世纪初新式学堂设立、出国留 学生的增加,拥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增。 (2)民主革命思想宣传:革命派创立革命团体、发行革命报刊、 公开集会演说,大造革命舆论
瓦解
袁
寻找代理人
清帝 退位
袁 世 凯 就 任 临 时 大 总 统
帝
企图武力干涉
第7课 新文化运动的勃兴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维护其专 制独裁统治,出现“尊孔复古”逆流(假共和, 真专制)。 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 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 要打破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束缚。
第21课 西学东渐19张ppt

“中学”指什么? 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 “西学”指什么?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中学”“西学”的地位:
“中学”是根本“西学”是补充 根本目的是什么? 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
实质: 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
技术,巩固封建统治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近代海军 近代教育
4、实践活动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等 北洋、南洋、福建三水师 创办新式学校、派留学生出国
(3)清朝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使得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 缺乏群众基础。
(4)封疆顽固势力坚守纲常名教,士大夫阶层思 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外洋事物,抵制新 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
思考题1:
• 林、魏的思想为何未付诸实施?
答: P68历史纵横 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嘲讽和攻击, 进一步说明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根深蒂固。
单元概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抵抗派
地主 阶级 洋务派
林则徐 魏源
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资产 阶级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
无产 知识 阶级 分子
李大钊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层次 器物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三民主义 民主 科学
(“不2)善师魏外源夷者,外夷制
A之.编;写善著师作四:夷《者海,国能图制志四》 夷—。—“当夷时之介长绍技西三方:历一史战地理最详实专著 B舰 之.主法,张。二:”火器师,夷—三长—养技魏兵以源练制兵夷
C.意义:引思导想人解们放关有注重世要界启形迪势作,用对当时
“中学”“西学”的地位:
“中学”是根本“西学”是补充 根本目的是什么? 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
实质: 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
技术,巩固封建统治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近代海军 近代教育
4、实践活动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等 北洋、南洋、福建三水师 创办新式学校、派留学生出国
(3)清朝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使得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 缺乏群众基础。
(4)封疆顽固势力坚守纲常名教,士大夫阶层思 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外洋事物,抵制新 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
思考题1:
• 林、魏的思想为何未付诸实施?
答: P68历史纵横 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嘲讽和攻击, 进一步说明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根深蒂固。
单元概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抵抗派
地主 阶级 洋务派
林则徐 魏源
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资产 阶级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
无产 知识 阶级 分子
李大钊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层次 器物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三民主义 民主 科学
(“不2)善师魏外源夷者,外夷制
A之.编;写善著师作四:夷《者海,国能图制志四》 夷—。—“当夷时之介长绍技西三方:历一史战地理最详实专著 B舰 之.主法,张。二:”火器师,夷—三长—养技魏兵以源练制兵夷
C.意义:引思导想人解们放关有注重世要界启形迪势作,用对当时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ppt

• ------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卷第629页, 岳麓书社1989年
• 材料: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 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 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 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 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 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 相互的启蒙”。
• 途径: 前者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 传教活动逐渐进行的;
❖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 ·传输程度:由浅入深、逐次递进,节节嬗 变;
• ·传输内容:器物-制度-文化心理 • ·对西学态度:被动接受——主动效法——
自主选择 • ·传输方式:多样化——传教士的活动、办
学兴教,翻译西书,编辑出版报刊和杂志,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驻外使臣
西学东渐的影响:源源而入,节节嬗变
•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
• 西学东渐也直接推动了近代中国沿着由传 统而现代的历史轨迹节节嬗变。
•
• 总之,近代西方文化虽曾和殖 民主义的剑与火同时输入,但在客 观上却又加速了中国旧文化的解体, 给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立,注入了 新鲜的血液,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 的进程,成为中国人民迈向胜利的 历史阶梯。
材料三 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司法 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 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亡命。 回答: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⑴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⑵材料二、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材料: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 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 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 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 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 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 相互的启蒙”。
• 途径: 前者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 传教活动逐渐进行的;
❖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 ·传输程度:由浅入深、逐次递进,节节嬗 变;
• ·传输内容:器物-制度-文化心理 • ·对西学态度:被动接受——主动效法——
自主选择 • ·传输方式:多样化——传教士的活动、办
学兴教,翻译西书,编辑出版报刊和杂志,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驻外使臣
西学东渐的影响:源源而入,节节嬗变
•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
• 西学东渐也直接推动了近代中国沿着由传 统而现代的历史轨迹节节嬗变。
•
• 总之,近代西方文化虽曾和殖 民主义的剑与火同时输入,但在客 观上却又加速了中国旧文化的解体, 给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立,注入了 新鲜的血液,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 的进程,成为中国人民迈向胜利的 历史阶梯。
材料三 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司法 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 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亡命。 回答: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⑴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⑵材料二、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高考复习—西学东渐全部内容课件.ppt.

利玛窦的智慧
•“入乡随俗”调和策略,迎合中国文化和习俗 •走上层路线,取悦皇帝,广交中国官员和士大夫 •以介绍西学,切磋学问为传教的敲门砖
利玛窦到韶州后,依然是光头僧 服,但仍感难以融入中国社会。 1594 年,他听学生瞿太素讲:实际上,僧人 在官员与百姓眼里地位并不高,中国人 普遍尊重的是读书人。于是,经范礼安 神甫批准,利玛窦开始留须发,改戴儒 冠,穿儒服。 利玛窦忠实的拥护者:徐光启
②清王朝被迫对外开放,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 ③中国的爱国志士开始冲破传统的思想藩篱 “贵华夏”、“贱夷狄”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60年代)
2、林则徐
①设立译馆;②翻译书报《各国律例》;
③编译《四洲志》;④仿制西方战舰。
3、魏源 《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4、“开眼看世界”的影响: 打破了传统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 为探索救亡图存而研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 代的思想主流。 不足:主要活动是编译西方书籍,并没有付诸实践。
西学东渐, 东学西渐, 海纳百川, 共同发展。
马嘎尔尼使团带回了许多中 国重要的科技成果,如船舶密封 隔舱技术,双动活塞风箱技术等, 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中引用的中国 科技文献资料达一百多条,作为 进化论的重要依据。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60年代,从夷夏之辨到 关注世界) 1、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加紧侵华,其冲击日益加剧
自然科学
地理
数学 物理机械工程 天文历算 水利技术 火炮制造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同文算指》 邓玉函与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徐光启、汤若望、龙华民等编订 《 崇祯历书》
第20课 西学东渐 30张PPT课件.ppt

让我们一起走进 19世纪的中国历史
莱西一中南校 逄玉梅
导言: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如同一位 不断遭受打击的病人,旧伤未好,又 添新伤,外伤未愈并发内伤。清王朝 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家兴 亡,匹夫有责”。处在时代前列的不 同阶层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提 出了各自的“救世良方”,形成了这 一时期救亡图存、学习西方的潮 流……
“一派胡Biblioteka 子不错… 材料二:“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
练兵之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
夷制之”;
“是书何以作?曰以
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
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作。——摘自魏源《海国图
预习反馈
林 则 徐
问题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
界第一人”,有哪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 点?
问题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
梁启超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请问:
魏 “夷之长技”在这里主要指什么?学习
源 长技为了什么?
积极影响?
思想启迪
第二篇章
中体西用办洋务
(19世纪60—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清军士兵刘世昌手记之内心独白(二)
朝廷内忧外患, 全是些糟心的 事!……
太平天国运动 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导思
以下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他们争论的焦点是 什么?争论的主要目的又是什么?
材料一 大学士倭仁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 权 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 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抗外侮。
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 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 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莱西一中南校 逄玉梅
导言: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如同一位 不断遭受打击的病人,旧伤未好,又 添新伤,外伤未愈并发内伤。清王朝 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家兴 亡,匹夫有责”。处在时代前列的不 同阶层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提 出了各自的“救世良方”,形成了这 一时期救亡图存、学习西方的潮 流……
“一派胡Biblioteka 子不错… 材料二:“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
练兵之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
夷制之”;
“是书何以作?曰以
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
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作。——摘自魏源《海国图
预习反馈
林 则 徐
问题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
界第一人”,有哪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 点?
问题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
梁启超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请问:
魏 “夷之长技”在这里主要指什么?学习
源 长技为了什么?
积极影响?
思想启迪
第二篇章
中体西用办洋务
(19世纪60—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清军士兵刘世昌手记之内心独白(二)
朝廷内忧外患, 全是些糟心的 事!……
太平天国运动 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导思
以下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他们争论的焦点是 什么?争论的主要目的又是什么?
材料一 大学士倭仁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 权 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 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抗外侮。
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 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 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课件]必修3-第20课-西学东渐(2024版)
![[课件]必修3-第20课-西学东渐(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f3e9b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6.png)
魏源
阅读这两 则材料, 理解“师 夷长技以 制夷”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 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 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 富强的道路。
1、鸦片战争后,爱国志士用“新的眼光”审视 世界,这“新眼光”之“新”的含义在于
实行君民共主的 君主立宪政体思想内容 1.目标:政治、经济、文化。 2.方式: 关联知识: 1.思想:洋务思想;进化论;启蒙运动。 2.经济:洋务运动;资本主义发展。 3.政治:资产阶级;民族危机;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
1、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
焦点:要不要“西学为用”,即要不要学习西 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相同点:都要求“中学为体”,即维护固有的 制度和纲常礼教;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 治。
不同点: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洋务派主张学 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 反对学习西方。
早期维新派和洋务派分道扬镳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中法战争失败暴露出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
维新派的主张、西学活动及影响
代表人物 活动主张
代表论著
影响
康有为
办学堂、借中 学外衣宣传
《新学伪经考》 为 变 法 提 供 《孔子改制考》 理论依据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宣传民主和 君主立宪
抨击纲常礼教、 专制君权、宗法 制度,倡导平等
《变法通议》 《仁学》
维新派的宣传 家
批判纲常 礼教最为 激烈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 为中国工业的现代化起步开辟了道路。 促使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演进。
高考复习—西学东渐全部内容课件

三、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思想
郑观应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后 指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 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国商战”。 ——郑观应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主张变革政治制度,设立议会制度; ②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代表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派前后立场有 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 变化: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和洋务运 动积极参与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的要求。
原因:中法战争的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 的种种弊端,早期维新派对中西文化的体 用关系深刻反思。 意义:对西学东渐从工商科技层面转移 到政治制度层面 起了启蒙作用。
2、康梁为代表的较成熟的维新思潮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 大成,在变 官制。
梁启超
《仁学》 《天演论》 《群学》
批判纲常礼教最 为猛烈 系统介绍西方文 化的第一人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一览表
名称 万木草堂 《中外纪闻》(原名) 《万国公报》 时期 1891年 1895年 地点 广州 北京 创办人 康有为 康有为
强学会
《时务报》 《国闻报》 《知新报》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7年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 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谭 仑 嗣 。 同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
忍 死 须 臾 待 杜 根 。
望 门 投 止 思 张 俭 ,
《 狱 中 题 壁 》
谭嗣同
这就就就就 就有有有有「 是舍为拼埋我 中身民命头们 国求请硬苦从 的法命干干古 脊的的的的以 梁人人人人来 ,,,,, 鲁 」 迅 .
第21课 西学东渐27张ppt

归纳总结: 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地主阶级内部存在的几
种政治力量、各自主张及共同目的
派别: 抵抗派、洋务派、顽固派。
主张: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中体西用;
顽固派:反对任何向西方学习的举动。
目的: 维护中国的君主专制(封建统治)和纲常名教
探究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原因: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弊端;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所代 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根本原因)
(二)90年代维新思想:
1、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形
成壮大
(2)政治: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掀
起瓜分中国狂潮。
(3)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西方启蒙思想
传入。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一、背景 1、外因(主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内因: 中西联系扩大,先进的中国人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3、目的: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 4、人:
知识深化
材料一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
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 胆壮、心齐”新式水师。 材料二 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 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第一人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论战的焦点 要不要 维新变法
封建顽固、洋务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亡国不可变法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理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论君战使反维对兴新民思权想、冲设破议重院重,阻挠兴顽民强权地、传设播议开院、来实,行形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