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
1长城和运河第1课时(1).doc修改

6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7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8"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9"祖先"该怎么理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备课时间
教学
课题
1长城和运河
课时安排
课时:2
第1课时
2011.2.16
累计课时
主备人:高秀红
复备人:陈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难点: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板书“长城”,视频观看《八达岭长城》(5分钟)。
指名学生谈谈看了视频之后的感受。
3.板书“和”,启发:“和”一般表示前后并列,那么,有什么样的建筑工程能和长城相提并论呢?
4.板书“运河”,课件出示大运河图片,理解什么是运河及运河的作用。
选词填空:惊异奇异
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

玉皇庙镇中心小学高效课堂“四教五学二评”式教学设计课题 1.长城和运河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地、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我会正确读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PPT教学流程教法学法一、明确目标1.激情导入: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2.生齐读课题,有感情的读课题,读完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想知道什么?3.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读完后解决了哪些问题?4.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揭题设疑。
2.齐读课题,交流质疑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
4.齐声朗读学习目标。
二、点拨指导活动一:自主学习,多元选择1.自读课文2—3遍,画出生字,标自然段序号,用“—”画出优美句子,然后查、写、记。
活动一:自主学习,多元选择1.自读课文2—3遍,画出生字,标自然段序号,用“—”画出优美句子,然后查、写、记。
2.小组内合作找出近反义词、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将本课生字写在横线上)2.小组内合作找出近反义词、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近义词:(2)多音字:三、精讲释疑活动二: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1.小组内给生字注音,之间互读、互考、纠正生字发音。
2.小组之间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小组之间比赛字词部分的学习情况。
活动二: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1.请小组之间互读、互考、纠正生字发音。
2.请小组之间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小组之间比赛字词部分的学习情况。
四、测评小结活动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同学练读课文(练读要求:注意力集中,大声、动作、表情到位。
《长城和运河》ppt课件

•
2.“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 鼓舞人 心的成 果跑在 人民的 前面, 就像它 是在拖 着生活 向前迈 进似的 。”然 而,在 “过度 商业化 ”的潮 流中, 文学逐 渐迷失 方向, 主动弃 置精神 属性。 一些写 作者为 迎合低 级趣味 ,不断 制造各 种刺激 感官的 垃圾文 字作品 。
•
3.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 个特点 ,是它 不断追 求最简 单的、 最深层 次的、 超出人 类感官 所及的 宇宙之 根本。 所有这 些研究 都是在 极抽象 的形式 下进行 的。这 是一种 化繁为 简以求 统一的 过程。
•
4. 就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而言,不管在 哪个国 家,没 有法律 就没有 真正的 自由; 因此可 以说, 一个国 家制定 法律的 目的不 是废除 和限制 人民的 自由, 而是为 了保护 和扩大 人民的 自由。
•
5.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 ,他们 的物质 文化可 以非常 发达, 而物质 文化的 手段﹣ ﹣科技 ,也相 应的可 以非常 发达。 西方设 计的许 多制度 特征也 是“物性”的,尽 量排除 人的情 感因素 。西方 所说的 “自由”是指人 身及其 行为的 自由, 而中国 人的自 由更多 是“心 性”的自 由。
“ 万 物 并 育 而不相 害”所 指向的 实质问 题.
《长城和运河》ppt课件
长城和运河 目录 初读感知
自读课文,熟悉课文,通过朗读课 文学习本课字词,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 容。
长城和运河 目录 词语学习
读一读下面词语。 驾驶 嘉峪关 不朽 诗篇 天堂 杭州 曲折 蜿蜒 绸带
长城和运河 目录 词语学习
用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zhé ( 曲折 )
chuāng ( 创伤 )
《长城和运河》(第1-2课时) 课件

自学指导:
专心听课文朗读,要求: 1.结合课后生字表,圈出本课的 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将课文中难读的、难理解的词 句做个标记。 3.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我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及笔顺。
jià zhé yán pǔ xiǔ 驾 折 蜒 谱 朽 piān chuàng zú chóu 篇 创 族 绸
你能观察下面图片写一段话吗?
长城
京杭大运河
你能试着背诵这首诗 吗?把自己悟得的感受与 体验到的情感真切自然地 表达出来!
我们的祖先创 造了许多的奇迹, 你知道的有哪些? 说一说。
秦始皇兵马俑
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 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 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 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 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秦始皇兵马俑 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 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威武雄 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 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这批兵马 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 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 辉的一页。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

1、长城和运河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及理解相关词语。
3、引导学生搜集长城、运河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体会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感悟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准备: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看图片,导入新课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
(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
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板书课题 1、长城和运河二、指导初读课文(一)自渎课文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3、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流利,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二)检查自读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正音。
3、检查课文读的情况。
(1)、指名分两部分读。
及时正音。
对生字可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去识记,让学生口头组词,体会字词意思。
驾(驾驶)(驾御)(驾车)折(折纸)(曲折)(打折)嘉(嘉奖)(嘉宾)(嘉峪关)谱(谱写)(歌谱)(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多种形式指名练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读明白。
(4)指导读好有关句子,如:我/ 驾驶着飞机/ 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 出现在/ 我的眼前:像/ 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长城和运河 第一课时

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指导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时编号: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齐读出示的词语
(4)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小学语文:长城和运河 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看地图长城运河)知道这是什么吗?2、全名叫: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
它们都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奇迹。
你们都了解长城和运河些什么吗?3、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来进一步了解感受。
二、初读指导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2)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诗篇民族绸带天堂杭州嘉峪关三、理清脉络四、品析诗歌(诗歌讲究节奏、韵律、和强烈的感情色彩)(一)读出节奏:指名读出示第一节节奏自读第二节(二)读出韵律:押韵反复(三)读出感情色彩:结合内容理解3、出示长城图,让学生看图填空说话:万里长城坐落在__,它就__,弯弯曲曲,__,非常__。
每隔一段,就有__,那是为了__。
它是__结晶,更是__象征。
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向前延伸。
奇异:奇特,特别。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
不朽:永不磨灭。
(例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5、补充介绍建造长城的资料: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称万里长城,也叫秦长城。
明代也进行了修缮,前后修筑18次,总长6700千米,称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6、学习京杭大运河方法同前补充资料:京杭大运河在隋朝时期开始大规模开凿,由于它贯通南北,又称南北大运河,分为四段: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乾隆皇帝七下江南,走的就是运河水路。
随着运河的诞生,运河沿岸的港口、码头、城镇,经过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日益兴起和繁荣。
7、运河的壮观和长城的壮观一样吗?(壮丽,雄伟)五、教学生字:蜒创折与析辨析1、自学课文:(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和课文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4)读文,纠正默读课文,了解诗歌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练习朗读,评读1、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2、你觉得长城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联系上下文找全结合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异奇迹4、为什么不直接写长城很长很长,而要这样进行描写?这是对长城的赞美(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不朽4、作者想表达的仅仅是对长城的赞美吗?(对民族祖先的歌颂)从哪里看出来?练习有感情朗读:赞美、自豪7、看到运河,你想说些什么?填空:美丽的京杭大运河就像__,__的水面上来往__,两岸是__,一派__景象。
《长城和运河》第一、二课时PPT课件

课文朗读,要求:
1.找出本课的生字。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课文,完成填空。
万里长城像————,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京杭大运河像————,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你知道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比作 什么吗?
万里长城比作成 巨龙穿行 京杭大运河比作成 丝带飘落 朗读全文,读出语气。
1.说说图片里是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长城的?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 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1.长城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 己的话说说。 2.长城给你什么感觉? 雄伟壮观 3.“不朽的诗篇”是什么意思? 4.这两个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看看图片里介绍了什么?
5. 齐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边读边想象刚才看到的,想一 想作者把运河比作什么?哪些语句能突出运河的特点?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丝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从首都北京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 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1.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 话说说。 2.跟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秀丽动人 3.这两个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自问自答 设问句
交流:长城是怎样建造的、 有什么作用、规模及历史地位。 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第一部分,体会作 者对长城的热爱、颂 扬之情以及强烈的民 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 自主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3.引导学生收集长城、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先总写后分写,写出长城运河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时间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
(一)记忆回放:
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我领大家读一读”或“我给大家提个醒”。
出示:
驾驶蜿蜒谱写创造曲折不朽诗篇民族绸带
3.听写。
4.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提出问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什么内容?
2.通过预习,你们认为应该探究哪些问题?
二、探究问题:
(一)自主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
(共性问题:课文是怎样写长城和运河的?)
(二)知识和技能应用:
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长城和运河的?
三、实践运用:
(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
1.我们班可能有同学去过长城,到过运河;有的同学可能在电视或者画册中见过;相信大家在预习时也收集了不少资料,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们眼中的长城和运河呢?(指名学生回答)
同学们眼中的长城和运河是多彩多姿的,那么作者笔下的长城和运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长城和运河 (师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交流生字词。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
谱写民族创造奇迹不朽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开火车读。
(4)指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5)齐读生字词
(6)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蜒族
蜒:左窄右宽,第10画是竖折。
4.初读课文时,同学们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交流,教师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1)长城和运河是什么样子的?
(2)作者是如何写长城和运河的?
(3)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5.理请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交流。
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2)作者是如何写出长城的特点?
交流、讨论
(先总写后分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3)指导朗读
像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要读出诗歌文字之间的韵律美,不能像以前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要学会一个词组一个词组连贯地读。
(二)迁移和调整
1.会读会背课文。
2.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写出长城和运河的特点的?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本文先概括出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再写长城和运河奇异在哪儿,最后引出人间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