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四川盆周山区冬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四川农业与农机/2024年2期|>>>NONGYE YU NONGJI油菜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是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55%以上,是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1-4]。
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属于盆周山区,是我省冬油菜主产区之一。
在我省油菜生产中高含油量油菜品种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对不同生态环境直播油菜的品种、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日益增多[5-10]。
不同生态环境对油菜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均具有不同的影响[11-12]。
有关盆周山区油菜高产、高油品种筛选和生育特性的报道较少。
为筛选出适合盆周山区种植的高产、高油的油菜新品种,本团队通过在四川省巴中市农林科学院实验基地进行不同油菜新品种大田比较试验,考查测定参试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含油量,以期筛选出适宜该生态区域的高产、高含油量油菜品种,为生产应用的品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于2022年9月~2023年5月在四川省巴中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进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油菜品种21个,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63个小区,小区面积14m 2(2m×7m ),株行距为0.27m×0.5m,每小区种植104株,试验小区四周以双籽油18做保护行。
参试油菜品种:佳油1号、长江油2号、佳油早701、蓉油18、佳油JS01、佳油5号、德油6号、望乡油1881、长江油3号、双籽油18、佳油4号、川油81、川油83、渝油35、旺成油8号、佳油JS06、德油199、科乐油2号、科乐油4号、庆油8号、庆油3号。
1.2测定项目及方法1.2.1生育期记载观察记录油菜生育期中不同品种的播种期、移栽期、抽薹期、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的时间。
1.2.2农艺性状于成熟期在各小区中间2行,每行中间位置连续选取3株长势大致均匀一致的植株,每小区共6株考察其株高、主序长、一次分枝部位高、一次分枝数指标。
油菜的产量形成与品质详解

世界主要产油Â µ ¢ Ó Ã Ä
ð ± ó ´ ä µ ú ¹ ú ¹
Ö × Ó Á ò Ü Õ º ¬ Á ¿ ý ±Æ É Ð Ö Á ò Õ Ü º ¬ Á ¿ (Î ¢ Ä ¦ ¶ û £ ¯ ¿ Ë ) (¢ Î Ä ¦ û ¶ £ ¯ Ë ¿ ) 12 12 18 25 20.4 ¡ « 20.4 ¡ « 30.6 ¡ « 42.5 ¡ « 2 1.6 2 1.6 3 2.4 4 5.0
(二)单产形成过程
1.单位面积角果数的形成 (1)提高种植密度,适当增加株数。 (2)增加单株角果数。 2.每角粒数的形成 角果胚珠数×胚珠受精率×结合子发育率 整株花的胚珠数的决定期期在现蕾期至盛花期。 3.粒重的形成 主要靠开花后光合作用积累
油菜产量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时期:
(1)花芽开始分化至开花前为角果数、粒数奠定期; (2)始花和终花后15天左右为角果数、粒数定型期;
(2)种子处理与苗床播种 千粒重3.2—3.6 g种于每公顷苗床用7.5 kg左右 。 (3)苗床管理 间苗定苗: l、2片真叶间苗,3片真叶时定苗 施肥浇水:幼苗期需肥虽不多,但不能缺少水肥。 防治病虫:虫害有蚜虫、菜青虫、黄条跳甲、菜 螟等。病害有病毒病、白锈病和霜霉 病,要及时防治。
3、移栽
优质油菜主要指单低(低芥酸)和双低 (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 据国内外规定,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油中 的芥酸含量应小于1%,低硫甙新品种 菜子饼中的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应低于 30umol/g。而普通油菜品种油中的芥 酸含量一般为40~50%,饼粕中硫代葡 萄糖甙含量为80~180umol/g。
2.“冬春双发”型
越冬期,单株有绿叶10-12张,单株叶 面积约1000cm2,时面积指数1.0一 1.5。这种大壮苗耐寒力较强,根颈粗 1.0- l.5 cm,根系发达。 春后再加强肥水等措施,促使油菜春发, 就能花多、角多、粒多、粒重,从而取 得高产。
四川省油菜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

四川省油菜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张杰刚;杨泽鹏;陈尚洪【期刊名称】《四川农业科技》【年(卷),期】2022()11【摘要】笔者以2002-2021年国家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四川省油菜种植情况变化动态以及生产成本和收益。
结果表明,2001-2020年四川省油菜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分别增长了65.64%、137.27%和43.24%,占全国油菜播种面积的比例增加了8.11个百分点,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单产水平较全国平均单产水平的增幅均增加了近11个百分点。
油菜生产总成本大体呈逐年增长趋势,2001-2020年全省平均单位面积总成本为10740.75元/hm^(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0.02%,不同年份间均以人工成本占比最大为49.13%~70.65%,均以土地成本占比最小为6.72%~13.11%。
2001-2020年总生产成本中,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增加164.93元/hm^(2)和1805.68元/hm^(2),增幅6.30%和35.03%,物质与服务费用增幅和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油菜籽平均总产值9812.54元/hm^(2),较全国平均水平增加了20.63%,但平均净利润为-928.21元/hm^(2),较全国平均水平减少13.99%,而平均现金收益6867.89元/hm^(2),较全国平均现金收益高出30.20%,从2002年开始现金收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幅2.75%~61.32%。
因此,为提高四川油菜种植效益,从加大油菜生产农业科技投入、通过减少投入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宏观调控、通过价格稳定提高油菜生产比较效益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油菜生产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总页数】6页(P1-6)【作者】张杰刚;杨泽鹏;陈尚洪【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相关文献】1.湖北油菜生产成本收益和加工企业现状分析——基于襄樊、荆门两地的调研2.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3.成本下降油菜籽增产减亏——四川省2014年油菜籽成本、收益情况分析4.油菜籽产增价涨农户增产增收——2012年四川省油菜籽成本、收益情况分析5.投入增加成本上升价格上涨增产增收——2011年四川省玉米生产成本收益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产高油双低油菜新品种渝南油683的选育

高产高油双低油菜新品种渝南油683的选育李艳花;邓武明;黄华磊;周燕;肖长明;刘涛;柯福清;石有明【摘要】为选育适应性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新品种,以双低质不育系南A 6为母本、双低恢复系83 R为父本,成功配制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渝南油683.该品种在2012—2014年国家长江上游区域试验21个试点中20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2年平均产量3063.6 kg/hm2,比对照南油12增产12.45%,产油量1308kg/hm2,比对照增产14.49%,居试验第一位.芥酸含量平均为0.1%,硫甙含量平均为20.76μmol/g(饼),含油量42.68%.2015年3月参加国家长江上游区域试验并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4003).适宜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汉中、安康冬油菜区种植.【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8(037)012【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渝南油683;杂交油菜;高产量;高产油量;双低【作者】李艳花;邓武明;黄华磊;周燕;肖长明;刘涛;柯福清;石有明【作者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 , 重庆永川 402160;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 四川南充 637000;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 , 重庆永川402160;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 , 重庆永川 402160;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 , 重庆永川 402160;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 , 重庆永川 402160;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 , 重庆永川 402160;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重庆九龙坡 4013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油和饲用饼粕来源,在我国年种植面积733万hm2以上,总产1 100万t以上,位居世界第一[1-4]。
但由于我国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及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植物油和饲用饼粕的消费量大幅度增长,产需矛盾突出,油料特别是油菜籽缺口较大。
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双低油菜是一种能够高产的油菜品种。
相对于传统油菜品种,双低油菜具有低油分和低酸价的特点,不仅降低了人们对油菜油的摄入风险,还提高了油菜的经济价值。
以下是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1.种子选育: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双低油菜品种。
种子应该具有较高的萌发率、纯度和耐病性。
选取充实、完整的种子进行栽培,以确保作物的高产。
2.土壤准备:双低油菜适合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
在秋季前进行耕地,松土和排水。
使用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来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
3.种植方式:双低油菜可以通过直播或适量播种的方式来栽培。
选择适宜的播种季节,通常在春季或秋季。
建议使用稀疏的播种方式,每亩播种量为20-30万粒。
4.水分管理:双低油菜喜欢湿润的环境,但过度浇水会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在种植期间,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
在降雨较少的干旱季节,需要适量灌溉。
5.施肥管理:双低油菜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
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和植物生长需求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
通常在种植期间进行两次追肥,第一次是在播种后的苗期,第二次是在开花期。
6.病虫害防治:双低油菜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包括黄单胞菌病、菜蛾和病毒病害等。
进行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7.田间管理:及时进行除草和疏浚工作,保持作物对光线和养分的充分利用。
及时修剪死叶和病虫害部分,以防止病毒传播和蔓延。
8.收割和储存:双低油菜的适宜收获期为植株生长期后期至开花期。
通过手工或机械收割的方式进行收获。
采摘后,要及时接收和储存,避免受到高温、高湿和霉变的影响。
通过以上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双低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另外,还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避免使用过量的农药和化肥,保护生态平衡。
油菜种子含油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综述

油菜种子含油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综述油菜种子含油量是决定油菜种植品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对于油菜种植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栽培管理三个方面对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综述。
1.光照条件:油菜是光合作用强的植物,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光合产物的合成速率,进而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
2.温度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油菜种子脂肪酸的合成和油脂的积累,提高油菜种子的含油量。
高温条件下,油菜种子含油量降低,因为高温会促进脂质代谢和分解,降低油脂的积累速率。
3.水分条件:适宜的水分条件对于油菜种子的含油量影响较大。
缺水会导致油菜植株生理代谢异常、新陈代谢受阻,降低油菜种子的含油量,而水分过多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和代谢过程,导致含油量降低。
1.品种选择:不同品种的油菜具有不同的油脂合成能力和含油量,选择优良品种是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关键。
2.花期和结籽期:油菜的开花期和结籽期是油脂积累的重要阶段,合理控制开花和结籽期的生物学节律可以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
三、栽培管理对油菜种子含油量的调控1.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管理对油菜种子的含油量影响很大。
适量的氮肥和磷肥可以促进油菜种子油脂的合成和积累,提高含油量。
2.水分管理: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管理不仅能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还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增加油菜植株的生长,从而提高油菜种子的含油量。
3.病虫害防控:及时、科学的病虫害防控措施是保证油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病虫害的发生会影响油菜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进而影响油菜种子的含油量。
油菜种子含油量受到生态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栽培管理的综合影响,其中光照、温度和水分是主要的生态环境因素,品种选择和花期结籽期是重要的生物因素,施肥管理、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是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地调节和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提高油菜种子的含油量,进而促进油菜种植业的发展。
油菜杂交育种的程序及方法

操作方法:
1、父本套袋隔离
与套袋自交方法相似,但需将柱头裸露在外的花蕾一并 摘除,顶端未发育好的花蕾不必去除,将修理后的整株花 序用无纺布袋或羊皮纸袋套上。套袋过程中需小心,尽量 套上多个花序,避免大风折断。
2、母本选择株序修枝去雄
选择生长旺盛,抗逆性强、蕾盘较大的植株,去掉已 开花朵、角果和顶端小花蕾,每个杂交分枝保留10—20个 花蕾,用镊子将蕾尖花萼、花瓣和雄蕊(四强两弱)去掉, 露出柱头 ,去雄完成后用羊皮纸袋套上,袋口斜折,用回 形针固定,待隔日授粉。
二、内容说明
1、亲本及杂交圃 2、杂种圃 3、选种圃 4、鉴定圃 5、品系比较圃
三、油菜自交技术
操作方法:
将已结角果和花朵摘去,掐掉顶部未发育好的花蕾, 使用羊皮纸袋或无纺布袋套上摘好的分枝花序。
四、油菜杂交技术
所需工具: 羊皮纸袋、镊子、剪刀、塑料牌、回形针、酒精棉等。
花器构造:
油菜花序上互生许多单花,花由花柄、花萼4片、花 瓣4片、雄蕊6枚和雌蕊1枚组成。侧面的一对雄蕊为短花 丝,中央的两对为长花丝,称四强雄蕊。雌蕊由柱头、花 柱和子房组成。
3、授粉 从父本套袋的单株摘取花粉量大的花朵,放置在消毒
后的花粉盒中备用。授粉前先在塑料牌上写清父、母本的 名称、授粉日期挂到分枝上,小心打开去雄的分枝套袋, 取出准备好的花粉,均匀涂抹在柱头上,每授完一个组合 后,用70%洒精棉球擦手和擦镊子,杀死上面携带的花粉。
4、管理、收获、贮藏
套袋的父本与母本要经常查看,避免因生长空间受限 等原因导致植株折断,每天进行人工提袋一次;角果成熟 后将花序连同塑料牌一齐剪下,晒干脱粒后,将种子同塑 料牌装入种子袋中,写明品种代号和名称,妥为贮存。
2.3.3 抗倒伏性:在成熟期进行目测调查。 高抗:无任何倒伏发生。 抗:略有倾斜,倾斜角度小于30度。 中抗:倾斜角度在30-60度之间。 不抗:倾斜角度在61度以上。 2.3.4 其它抗性:如耐盐碱、耐湿、耐阴冷低温、高温、 雨涝的特性,均按品种的具体表现描述。
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

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大田准备、移栽、大田管理、摘薹、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双低油菜是指油菜籽油中的芥酸含量小于1%,菜籽饼中的天然毒性物质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小于30mol/g的优良油菜品种。
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利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的优质油菜品种,在油菜抽薹期采收1次菜薹的基础上,再常规收获菜籽的一种新型油菜栽培技术。
产出的菜薹甜脆可口,无苦涩味,既可作为时令蔬菜食用,又可腌制或干制,深受人们喜爱,同时也不影响油菜籽的产量。
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技术,充分发掘双低油菜的潜在优势,利用优质油菜可以食用的特性和油菜能再生分枝、开花结实的特点,采用适时早播,育苗移栽、早管早发、早薹、壮薹等一整套技术体系,达到了一种两收,既收获菜薹,又收获菜籽的目的,提高了油菜的生物产量和利用价值,适合在安徽省长江流域城郊型两熟制油菜产区推广种植。
实践表明,双低油菜摘薹后平均株高可降低20 cm左右,单株角果数比不摘薹增加40%以上,油菜籽不但不减产,反而增产效果明显,平均增产菜籽150 kg/hm2左右。
采摘的菜薹平均价格0.5~1元/kg,按摘薹4 500kg/hm2计算,仅菜薹一项,即可增收2 250~4 500元/hm2,大幅度提高了双低油菜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
1品种选择选择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等油菜品种。
2培育壮苗2.1苗床选择与整地①育苗地应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地势平坦、2年未种过其他油菜或甘蓝、大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
②播种前7 d,对苗床进行翻耕整地。
要精细耕整,做到厢面平整,表层土细碎、土壤上虚下实,沟厢配套,能灌能排。
南北向开沟作畦,一般畦宽1.5~1.7 m,沟深20cm,长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③苗床施足底肥,用腐熟的猪牛栏粪 1.5万kg/hm2或人粪尿7 500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尿素75~90 kg/hm2、氯化钾30~45 kg/hm2、硼砂15 kg/hm2,全层均匀施入床土中,也可用猪牛粪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25~300 kg/hm2,与硼砂15kg/hm2和磷酸二氢钾15 kg/hm2混合拌匀,堆沤,结合整床拌匀,施于苗床表面作底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菌核病研究初报
官春云
(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8)
摘 要:简要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和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在油菜抗菌核病蛋白,油菜近等基因系培育,油菜无性系变异筛选抗茵核病材料,草酸氧化酶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四川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组合产量
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张锦芳,周贤琼,蒲晓斌,李浩杰,张启行,蒋梁材3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四川成都 610066)
摘 要:对四川省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组合(代号B02,D04)及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显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在高产双低组合B02,D04及蜀杂6号中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其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贡献差异不显著.因为每角粒数变幅较小,所以现阶段或今后一定时期内,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可作为四川双低、高产超级油菜育种工作重点之一.
第33卷
2007年8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 nal of Huna n Agricultural Univer s ity (Natural Sciences )Vol 133Aug 1200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