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浙江版科学_原子结构的模型马天麟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2新版浙教版

(注3:依照已有现象作进一步的猜想,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在探讨未知世界时所碰到的重重困难。学会分析研究,斗胆假想。)
(4)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数正电荷和几乎全数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教师打开贺卡]
[生]一个会响,一个可不能响。
[师]若是你想要明白这张音乐贺卡什么缘故会发出美好悦耳的声音,你第一想要做的是什么?
[生]拆开看看!
[师]对!也确实是说第一要了解它的结构。咱们明白,一种物质之因此区别于另一种物质,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它们的性质又决定于它们各自的结构。因此,咱们很有必要把握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
试探:学习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已知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你能成立一个氦原子的模型吗?(用图表示)
典型例题分析:
以下关于原子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组成一切物质粒子 B.用化学方式不能再分的粒子
C.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D.原子能够组成份子
分析:物质可能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原子不是组成一切物质的粒子;物质由哪一种粒子维持其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该物质是由哪一种粒子组成,由分子组成的,维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确实是分子,由原子组成的,维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确实是原子。应选B、D。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成立与修正
“原子核式结构发觉”的课堂教学中,尝试用“特殊—一样”的归纳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角色效应”,让每一名学生都扮演小科学家,在假想让光阴倒退100年的前提下,一路作原子世界的科学探讨,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浙江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浙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二、考点清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岀1-2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难点: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三、全面突破[知识要点门原子结构最小的单位,原子是一个实心小球。
西瓜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Q 汤姆生模型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4.电子镶嵌在1897分层运动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単帀子卷]位匚屯冋・亡会克相耐(-)L中子;不带电J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子结构2.咤_:在原子中:(1)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专心爱心用心.(2) 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 )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3.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中子的质量和质子质量相近,原子的质量主 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体积仅为整个原子的几百万亿分之一。
—桩水 --- 水分子 ----- 「氧產十'岂原子核J 质子,-I 8®子|核外电子.中子i 夸克水的微观层次分析:行星模型:带正电的原子核像太阳, 卢瑟福模型1911 处于中心,电子像行星围绕核运行。
分层模型:电子在核外固定的轨道上玻尔模型1913电子云模型:原子由处于中心带正电 现代模型的原子核和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所2020世纪年(电子云模型)形成的带负电的云团构成,电子位置代以来不确切。
(电中【典型例题】例1.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 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C.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精析:解决这道题的关键要清楚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两部分构成的,所以,原子核中没有电子。
八年级科学下册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4 (新版)浙教版

1、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
2、原子核大小与核外电子运动范围(原子大小)的比较。
三、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读表】思考:在原子中哪些数目总是相等的?
原子结构的模型
课 题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日 期
教Hale Waihona Puke 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1-2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重点:
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难点: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教 学 预 设
调控对策
【引入】
1、练习: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2、复习:物质的构成、电流的形成
【新授】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
--发现原子
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五、带电的原子--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
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
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浙教版科学八下《原子结构的模型》课件

浙教版科学八下《原子结构的模型》课件xx年xx月xx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目录•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01教材分析浙教版科学八下《原子结构的模型》一课,是整册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也是学生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模型制作和实验观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基本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本课在整册书中的地位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原子结构的正确概念,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此外,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本课重难点02学情分析抽象思维能力待加强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较为复杂的概念和模型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
微观领域知识缺乏学生对微观领域的概念和现象缺乏了解,对于原子结构模型的认识较为模糊。
学生的认知特点1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的对策23通过动画演示、视频解说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原子结构的模型和相关概念。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原子结构的模型及微观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观察微观现象,增强学生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实验教学03教学目标设计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基本组成及其性质;了解原子能级、跃迁等概念及其应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23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原子结构模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0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2-3原子结构的模型-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

2.3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构成的探索过程1.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1)原子模型(1897年)——镶嵌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2)原子模型(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a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3)原子模型(1913年)——分层模型。
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比玻尔模型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2.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D.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决定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填“正确”或“错误”)。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符合“行星模型”,即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如图2-Z-11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
A.建立模型的过程B.得出结论的过程C.提出问题的过程D.验证证据的过程4.在化学发展史上,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拥有“原子之父”的美誉。
在他的学说中有下述三个主要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911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第二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下册

《原子结构的模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1. 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原子结构的模型;2. 掌握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3. 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加深对原子结构知识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导读:学生需预习《原子结构的模型》课程的相关内容,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2. 视频学习:观看关于原子结构的教学视频,重点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及电子在核外运动的特点。
3. 实践操作:学生需使用提供的实验器材,通过动手搭建简易的原子结构模型,直观感受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4. 理论练习:完成关于原子结构知识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需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搭建原子模型的经验和心得,加深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本作业要求如下:1. 学生需认真预习导读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2. 观看教学视频时,需记录重点和难点内容。
3. 实践操作时,要按照提供的实验器材正确搭建原子结构模型。
4. 理论练习部分,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5. 小组讨论时,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 作业完成后,需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正,确保作业质量。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预习情况:评价学生预习导读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视频学习效果:评价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的理解和记录情况。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搭建原子结构模型的正确性和操作能力。
4. 理论练习成绩:评价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发言质量。
五、作业反馈本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表现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对于优秀的学生,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将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建议和帮助。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1.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1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材分析〗:原子有复杂的结构,但无法让学生直接观察到,也缺乏学生所熟悉的事实作为推断的依据,因此是教学中的又一个难点。
教材中通过介绍历史上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和典型实验,让学生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并了解原子的构成。
随着对微观世界的不断深入的研究,顺理成章地提出问题:原子核又是由什么构成的?教材中以直接呈现的方式介绍了科学研究的结果,帮助学生更深层地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
对于同位素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课本中先用核电荷数引出元素的概念,这里不去辨别元素概念的属性,而是分析同位素,前面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核内质子和核外电子上,因为它们带电荷,元素的分类也是以质子数为依据的。
这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中子上,显示了微观分析的多个角度。
重点是通过介绍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体会学科学的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加学习的兴趣。
由于核外电子抱有排布不作要求,所以建立离子的概念较困难。
教材中用实验展示了两种单质进行化学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事实,指出氯化钠是由两种离子构成的,这两种离子是由原子得失形成的(不要求知道是最外层电子得失)。
〖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一到二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教学建议:1.把握教学目标,不要把注意点放在科学史的记忆上。
2.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成果,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3.充分利用科学史和同位素应用的教育性素材,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教学准备〗氯化钠实验、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原子就象是个实心球,实心球模型能否代表原子的真实结构呢?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
八年级科学下册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教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下册2.3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科学下册2.3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科学下册2.3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具体内容,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了解卢瑟福实验现象和建立猜想的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分析获得的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模型建立的发展过程,体念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感受科技发展和科学进步之间个关系。
【教学重点】原子模型的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卢瑟福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得出。
【课前准备】课件、原子核和原子体积比的资料查找布置。
【教学设计】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过程引入展示水电解实验装置图,提问:结合电解水实验,分析得出建构出核式结构。
另:“电子绕核高速运动"不是凭实验现象所能推测的.用粒子撞击探测、推断微粒内部结构是现代常用研究方法.通过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对应的实验现象推导的结论。
1.大多数的地方是空的,中间有一个核,电子分布在核的外面.2。
核很小、但是所占质量很大的核。
3.电子在核外绕核高速运动。
画出氢原子的行星原子模型原子很小,原子中的电子更小,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比是怎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1015分之一,如果原子有鸟巢那么大,原子核就是其中的乒乓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8
3 1H
18 8
O
O
O
氧—16
氧—17
氧—18
练习
1.下列碳的三种原子的原子核有什么不同? 用符号和名称表示它们:
6个质子6 个中子
12 6
6个质子 7个中子
13 6
6个质子 8个中子 14 6
C
C
C
碳—12原子
碳—13原子
碳—14原子
2.氯元素有两种同位素原子,请填表:
原子 符号
6. 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 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质子、中子、 58)。 电子)为( 7.下列微粒属于同种元素的有 A、B、C ,互为同 位素原子的是 A、B,带电的微粒是 C、D。 微粒 A B C D 中子数 8 10 8 11 质子数 8 8 8 11 电子数 8 8 10 10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例:有三种不同的原子,A原子核内有6个 质子和6个中子,B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 个中子,C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A和B是同一种元素 B. A和B的核电荷数不同 C. B和C核外电子数相等 D. B和C是互为同位素原子 解析:A和B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 是同种元素,互为同位素原子。
12. 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判断
A
B
C
D
E
F
DF 其中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 属于金属元 AE 素的是______, B C 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
13. 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磷原子核内有 15 个质子。共有 5 电子。 ____ 3 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____ (2)铝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磷原子的电子 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比磷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少2个,则铝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 D 。
对 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粒子, 原子核不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对
4. 氕、氘、氚三种原子具有相同的(C) A. 原子质量 B. 原子核结构 C. 核电荷数 D. 中子数
5.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 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 -3的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 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B A. 1 B. 2 C. 3 D. 6
硫S +8
2 6
非金属元素,最 外层电子一般多 于4个,在化学 反应中易得到电 子,形成相对稳 定结构。
氮N
氧O
元素分类 稀有气体 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8(He为2)
化学性质
相对稳定结构 不易得失电子 易失电子形 成稳定结构 易得电子形 成稳定结构
一般<4 一般≥4
非金属元素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数为 88的 所有原 8 子
核外电 子数 1 ? 1 ? ? 1 ? 8 ? 8 ? 8
8 8
9 10
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核电荷数和中子数。
3.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的 同类原子称为 同位素原子。
例如,上述3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均含有8个质子, 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原子(不管中子数多少)都 属于氧的同位素原子。 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氧的3种同位素原子其核外电子各有几个呢? 都为8个
1. 特点:核外电子是 分层运动的,这种分层 运动也叫分层排布。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排布特点1: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排布特点2:原子里: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 不超过8个。
2. 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电子层 在该电子层上 运动的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三、元素和同位素
1.原子核内所带的电荷数目称为核电荷数 。 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一种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都是 一定的。 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 原子总称为 元素 。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只有种 类,没有个数。如:只能说氧元素,而不 能说一个氧元素
决定 结构 性质
电子的分层排布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能够 帮助我们做什么?
根据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可以 1. 判断元素的类别。 2. 推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 子数有密切关系。
11.我国的“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 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重 要一步。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 数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 中子数为1,每百吨氦(He-3)核聚变所释放出的 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关 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D ( ) A.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 相对原子质量为2 C. 氦原子易失去2个电子 D.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 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波尔分层模型
现代原子模型(1920后)——电子云模型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 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 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 次数少,就像“云雾”笼罩在 原子核周围。因而提出了“电 子云模型”。
初中用这两种原子模型。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波尔分层模型
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 核式结构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 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 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 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认为是因为电子被固定 在一定轨道上分层运动(1913年)。
玻尔的分层模型
10. 美国在2003年对伊拉克战争中,不顾全世界 人民的反对,投放了大量的贫铀弹,贫铀弹中 的铀元素核电荷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8, 则它的核内质子数为( 92 )核外电子数为 ( 92 ),若已知在数值上,相对原子质 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则该铀原子核内 中子数为( 146 )
四、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荷的球体(似西瓜肉),带 负电的电子(似西瓜籽)嵌在 中间。
卢瑟福和助手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用一束高速运动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带正电荷 的α粒子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
发现如下现象: (1)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箔时按原方 向行进; 原子内部十分空旷; (2)极少数的α粒子通过金箔时方向发生了偏转, 有的甚至反弹回来。 α粒子碰到了障碍物,且障碍物占据的体积很小 障碍物带正电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最先提出“原子”概念的科学家是道尔顿。
近代科学原子论 (1803年) : 1.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 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2. 道尔顿的实心球原子模型: 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 心球。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1897年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原子内有具有 一定质量的电子,同时测得电子带负电。 ◇汤姆生的西瓜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均匀分布着正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C. 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原子构成的
D.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 成的
氢 元 素 氧 元 素
原子种类 核电荷 质子 中子 数 数 数 1 1 0 原子A 核电荷 数为1的 1 1 1 原子B 所有原 1 2 原子C 子 1 8 8 8 原子D 核电荷 原子E 原子F
核电荷数
3.稳定结构
氦(He)
氖(Ne)
氩(Ar)
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这样最外层具有8 电子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若只有一个电子层,则2电子也是稳定结构。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氢
+1 1
氦
+2 2
锂
+3 2 1
铍
+4 2 2
硼
+5 2 3
碳
+6 2 4
氮
+7 2 5
氧
+8 2 6
氟
+9 2 7
电子云模型
二、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现在大量科学实验已经证明:
原子是由一个居于中心的带正电荷的 原子核与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 电子在原子核周围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带正电荷)
原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高能量的粒子 研究原子核结构的方法:用____ ______撞 击、打碎核。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
原子核
C14
用途
D 、 T 是制造氢弹的原 料, D2O 可作核反应堆 中的中子减速剂 C12—原子量的标准 C 14 — 考古学中测定 年代
O 16 、O17、
O18 U234、 U235、 U238
示踪
U—制造原子弹和 核反应堆的燃料
235
铀(U)
3.判断对错: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不一定是分子。 对
原子和原子核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
原子
核外电子: 9.1176×10 千克
-31
原子核
质子:1.6726×10 千克 中子: 1.6748×10 千克
-27
-27
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 中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从下表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1 氢原子 2 氦原子 6 碳原子 7 氮原子 13 铝原子 16 硫原子 17 氯原子 26 铁原子 质子数 1 2 6 7 13 16 17 26 中子数 0 核外电子数 1
氖
+10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