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泵 (2)
泵与泵站第二章课后作业

1)设Q-H表达式为H=HX-SXQ2; 2)根据P60图2-49的12sh-19型离心泵在D2=290mm时 的曲线确定A(180,22.5)及B(240,15.5)两点; 3)列方程组求解HX和SX
可得在D2=290mm时的Q-H表达式为 H=Hx-SxQ2
D 44
Dm 1
Q 3 n
Qm
nm
Q
Qm
3 n
nm
?
2
H Hm
2
n nm
H
Hale Waihona Puke Hm2n nm
2
?
16.清理仓库时,找出一台旧的BA型泵,从其模糊的铭牌上
可看出: Q=32L/s,H=50m,n=2900r/min,N=22.9kW,
=68.5%,试绘制其Q-H、Q-N、Q- 性能曲线。
(3)在相对性能曲线上取点,并按下式计算相应的坐标值, 绘制相应的Q-H、Q-N、Q-η曲线。
Q Q0Q H H0H N N0N 0
18.某循环泵站中,夏季为一台12sh-19型离心泵工作,泵 叶轮直径D2=290mm,管道阻力系数S=225s2/m5,静扬程 HST=14m。到了冬天,用水量减少了,该泵站须减少供水 量的12%,为了节电,到冬季拟将另一备用叶轮切小后装 上使用。问该备用叶轮应切削外径的百分之几?(6.2%)
(2)根据条件可知管道系统的特性方程为
(1)
H=14+225Q2
(2)
(3)1、2式联立求解夏季的工况点(Q夏,H夏)
(4)求冬季的工况点A
1)Q冬= Q夏*(1-12%)=? 2)H冬= 14+225* Q夏2 =? (5)求A点对应的相似工况抛物线
化工原理 第二章 离心泵

式中:D ——叶轮的直径
2021/10/10
45
六、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
当泵的叶轮转速一定时,一台泵在具体操作条件 下所提供的液体流量和压头可用H~qV特性曲线上的 一点来表示。至于这一点的具体位置,应视泵前后 的管路情况而定。讨论泵的工作情况,不应脱离管 路的具体情况。泵的工作特性由泵本身的特性和管 路的特性共同决定。
2021/10/10
8
液体吸上原理
依靠叶轮高速旋转,迫使叶轮中心的液体以很高的 速度被抛开,从而在叶轮中心形成低压,低位槽中 的液体因此被源源不断地吸上。
2021/10/10
9
叶轮旋转,质点离心; 切线甩出,获得动能; 进入蜗壳,转成压能; 叶轮中心,形成真空; 外压作用,液体进入。
2021/10/10
堵塞、易拆卸、耐磨、在构造上是叶轮流道宽、叶
片数目少。
2021/10/10
30
B型离心泵分解动画.avi
2021/10/10
B型离心泵分解动画.avi
31
四、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1、离心泵的流量 指离心泵在单位时间里排到管路系统的液体体积,一
般用qv表示,单位为m3/s 、m3/min或 m3/h。又称为泵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第一节 离心泵
•离心泵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和构造 •离心泵的分类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 •离心泵的汽蚀现象与安装高度 •离心泵的选用、安装与操作
2021/10/10
1
概述
1、流体输送机械的作用
第二章 回转泵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系
第一节 齿轮泵 gear pump
七、齿轮泵的管理
1. 注意泵的转向和连接; 2. 齿轮泵虽有自吸能力,干磨擦会造成严重磨损; 3. 机械轴封为精密部件,拆装时要防止损伤; 4. 工作时,不宜超出额定压力; 5. 防止吸口真空度大于允许吸上真空度; 6. 工作时应保持合适的油温和粘度; 7. 工作时要防止吸入空气; 8. 保持合适的端面间隙(用压铅法测量),外齿轮泵0.04~0.08mm、 内齿轮泵0.02~0.03mm。 9. 低压齿轮泵对污染敏感度较低,吸口可用150目滤网。
三、困油现象(齿封现象)
2. 困油现象的消除
消除困油现象的原则: 使困油空间在达到最小值以前与排油腔 相通;在达到最大值以前与吸油腔相通;在 达到最小值时与吸、排油腔均不相通。 1)卸压(荷)槽 在齿轮泵的泵盖上或浮 动轴套上开卸荷槽。 对称卸荷槽 非对称卸荷槽 单卸荷槽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系
与吸油腔相通
三片式:一壳、两轮、两盖 齿 型:直齿、斜齿、人字齿(均为渐开线齿形)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系
wangke
第一节 齿轮泵 gear pump
一、结构组成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系
wangke
第一节 齿轮泵 gear pump
二、工作原理
啮合点处的齿面接触线一直起着分隔高、低压腔的作用,因此在齿轮泵中不 需要设置专门的配流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系
wangke
第一节 齿轮泵 gear pump
二、工作原理
A external-gear pump (called as gear pump) consists essentially of two intermeshing gears which are identical and which are surrounded by a closely fitting casing. One of the gears is driven directly by the prime mover(原动机) while the other is allowed to rotate freely. The fluid enters the spaces between the teeth and the casing and moves with the teeth along the outer periphery(外围) until it reaches the outlet where it is expelled from the pump.
化工原理第二章 泵习 答案

二流体输送机械习题解答1.解:(1)离心泵内有高速旋转的叶轮向液体传送动能,此动能即而又转变为液体的压力能,靠此压力能输送液体; 正位移泵利用活塞或转子挤压液体使其升压而输送液体.(2)叶轮将机械能传给液体,平衡孔平衡轴向推力, 泵壳即为收集液体又为转能装置,密封圈是防止空气漏入泵内或液体漏出泵外.2.解:在真空表与压强表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z1+u12/2g+p1/ρg+H=z2+p2/ρg+u22/2g+H fu1=u2, z2-z1=0.4m, h f =0p1=-185×133.3=-24660.5(N/m2), p2=1.55×9.81×104 =1.52×105 (N/m2)∴ H=0.4+(1.52+0.2466)/(1000×9.81)×105 =18.41(mH2O)Ne=QHρg=(26/3600)×18.41×1000×9.81=1.3(kw)η=Ne/N=1.3/2.45=53.2%3.解:(1)流量,扬程均够,电机功率不够.因为:有效功率N=HQPg=15×(38/3600)×1800×9.81=2.8(kw)如效率仍按0.8考虑,则轴功率Ne为:N e =2.8/0.8=3.5(kw)故应换一台功率大于3.5KW的电机即可.(2)主要是扬程不够,可用改变转速的办法来解决.H'/H=(n'/n)2 , n'=n(H'/H)1/2=2900(25/15)1/2 =3741(转/分)Q'=Q(n'/n)=39.6×1.29=51.1(m3/h)N'=N(n'/n)3=2.02(3741/2900)3=4.34(kw)转速提高到3741r/min,电机功率大于4.34kw即可.4.解:Hs'=Hs-(10.0-9.16)=6.5-(10.0-9.16)=5.66(m)Zs =Hs'-H f=5.66-3=2.66(m)3m>2.66m,故泵不能正操作.5.解:(1)从附录查得,65Y-60B型油泵性能参数为H=38m,Q=19.8m3/h,△h=2.6m管路所需压头:H=△z+△p/ρg+Σh f=5+(1.8×9.81×104 )/(800×9.81)+5=32.5(m)管路所需流量Q=15m3/h,故该泵所提供的压头和流量均能保证要求.(2)安装高度:Zs=p O/ρg-p v/ρg-△h-H f=(760×133.3)/(800×9.81)-(600×133.3)/(800×9.81)-2.6-1=-0.88(m)即安装高度需低于液面0.88m,现低于液面1.2m,当然可行.6解:库存泵的Hs =6mH2O,由此可求得该泵入口处的充许最低压强为:p A/ρg-p e/ρg=Hs∴p e/ρg=p A/ρg-Hs =10.33-6=4.33(m)p e=4.33×1000×9.81=4.25×104 (N/m2)(绝压)原泵操作时,泵进口的绝压为:(p e)操=0.95×105-294×133.3=5.58×104(N/m2)(p e)操>p e,故不会发生气蚀.7解:Zs≥p O/ρg-p v/ρg-△h-h fs , 由于液体处于沸腾状.p O=p v ,则:-2.1≤-2-λ(L/0.05)(u2/2g)u=5.8/(0.785×0.052×3600)=0.821(m/s)∴L=(0.1×0.05×2×9.81)/(0.02×0.8212)=7.3(m)8解:查得60℃的水p v=0.203(kgf/cm2)=2.03mH2O;吸上高度要比(p A-p v)/ρg=10.33-2.03=8.3m低,但图(c)中的吸上高度已有8m,考虑到吸入管阻力等因素,此种安装方式可能发生气蚀,而不能将水送到高位槽.(a).(b)两种方式可以送到.流量与泵之性能及管路特性有关,此两种方式中, 管路情况都是一样的,故此两种方式都可达到相同的流量. N=QHρg/η,既然(a).(b)两种安装方式的Q.H都一样,其它条件亦同,故输送所需之轴功率亦相等.9.解:H=△z+△p/ρg+h f△z=20m, △p=0, h f=[8/(π2g)](λ)[(l+∑le)/d5]Q2将数据代入并化简:H=20+0.00062Q23:以表中数据作图得管路特性曲线,并与泵特性曲线交于工作点M, 分别求得工作点的流量:Q=142m3/h,H=32m,η=0.74,N=18kw.10.解:H=△z+△p/ρg+u2/2g+h f=5+0+0+λ(L/d)(u2/2g)+ζ(u2/2g)=5+1.186u2u=Q/(0.785d2×3600)=Q/(0.785×0.122×3600)H=5+0.00072Q2=5+2.59×10-6Q'2Q单位:m3/h; Q'单位:l/min 工作点M之H=32.5m, Q=3200 l/minN轴=Ne/η=32.5×3200×10-3×1000×9.81/(60×0.55)=30.9(kw)∴每小时耗电费为30.9×0.12=3.71(元)(1)求阀全开时泵的有效功率H=△z+△p/ρg+△u2/2g+H f ,△z+△p/ρg=10(mH2O); △u2/2g=0u=0.0039/(0.785×0.052)=1.99(m/s)将数据代入上式:H=10+0.03(150/0.05)×(1.992/(2×9.81))=28.2(m)Ne=QHρg=0.0039×28.2×1000×9.81=1.08(kw)(2)求H=A-BQ2中的A.B值当Q=0时,H=A.又在泵入、出口处列柏努力方程:H=He=△z+△p/ρg+△u2/2g+H f当Q=0时,u=0,h f=0,△z为泵入口真空表与出口压强表之间距离,可忽略.故H=He =(3.2×9.81×104+200×133.3)/ρg=34.72(m)∴A=34.72; 于是得到:H=34.72-BQ2由本题第1问得到:当Q=0.0039m3/s=14m3/h时,H=28.2m 代入此式,得:B=(34.72-28.2)/142=0.033泵的特性曲线方程可表示为H=34.72-0.033Q212.解:He=△z+△p/ρg+△u2/2g+∑h f=16+0.3×9.81×104(1000×9.81)+2.1=21.1(m)根据H=21.1m,Q=30m3/h,于附录中选用3B33A型泵比较安全,(H=25m,Q=35m3/h)13.解:He=△z+△p/ρg+△u2/2g+∑h f=8+400×103/(1500×9.81)+30×103/(1500×9.81)=35.4(m)Q=7.5(m3/h)根据H=35.4m,Q=7.5m3可选耐腐蚀泵40F-40型(Q=7.2m3/h,H=39.5m),尽管额定流量较7.5m3/h小一些,但压头H=39.5m,较所需35.4m有较大裕量,实际操作时,H可以降一点, 致使流量增大,可望满足需要.但需指出,该操作条件下,泵的效率会低一些.14.解:(1)求送水量:管路所需压头相等,即泵工作点之流量为:40-0.01Q2=20+0.04Q2∴Q=20m3/h(2)关小阀门的压头损失:关小阀门后流量为Q'=3/4×20=15(m3/h)将Q'=15代入管路曲线.得H=20+0.04×152=29(m)将Q'=15代入泵特性曲线得He=40-0.01×152=37.75(m)额外增加压头损失为△H=37.75-29=8.75(m)H=△z+△p/ρg+△u2/2g+∑h f=4.8+0+0+λ(355/0.068)(u2/2g)=4.8+1.68×10-4Q2(Q单位:l/min)于是:得一系列数值:Q=400 l/min.如泵转速改为1600(r/min)时,这时流量为Q',压头为H',则Q'/Q=n'/n=1600/1450=1.1; Q'=1.1QH'/H=(n'/n)2=(1600/1450)2=1.22;H'=1.22H作新条件下的泵特性曲线:(Q的单位: l/min;H的单得到新的工作点M',该点对应的流量Q'=445 l/min 题15附图16.解:单泵使用时:Q=1m3/min, 则:H=20-2×12=18(m)管路特性曲线H=△z+△p/ρg+BQ2=10+0+BQ2,在泵的工作点:18=10+BQ2, 则:B=(18-10)/12=8得到管路特性曲线方程为: H=10+8Q2若Q增加为1.5[m3/分],根据题意λ保持不变即B值不变.则管路所需压头为H=10+8×1.52=28(m)而单泵操作时,泵提供压头数为H=20-2×1.52=15.5(m)两泵并联时特性曲线为H=20-2/22×Q2=20-0.5Q2并联泵提供压头为:H=20-0.5×1.52=18.98(m)两泵串联时特性曲线为:H=40-4×Q2=40-4×1.52=31(m)串联泵提供压头为31m,显然只有两泵串联可望满足要求.17.解:并联时,H不变,Q增加一倍Q并=2Q单, Q单=Q并/2原单泵特性曲线H=50-0.085Q2H并=50-0.085(Q并/2)2=50-0.0213Q并2二泵串联时,流量不变,压头加倍,即:H串=2H单故二泵串联时的特性曲线为:H串=2(50-0.085Q2)=100-0.17Q218.解:全风压: H T=△zρg +△p+△u2ρ/2+ρ∑h f=0+15+15+155=185(mmH2O) 将全风压换算成标准状况(规定状况)值:H TC=H Tρc/ρ=185×1.2/1=222(mmH2O)已知风量Q=40000m3/h,根据H TC =222mmH2O,可选用4-72-11 10C型风机.全压为: 227(mm水柱),Q=41300(m3/h)19.解:Ws =Υ/(Υ-1)×p1V1[(p2/p1(Υ-1)/Υ-1]p1V1=(G/M)RT=1/29×8314×278将数据代入上式,得到:Ws=1.4/(1.4-1)×1/29×8314×278[324/101.3)(1.4-1)/1.4-1]=111.6(KJ) 在密闭筒中压缩:Ws=∫V2V1 pdV=1/(Υ-1)p1V1[(p2/p1)(Υ-1)/Υ-1]=1/(1.4-1)×1/29×8314×278[324/101.3] (1.4-1)/1.4 -1]=79.7(KJ) 20.解:N ad=n×1/(r-1)p1V1[(p2/p1)(r-1)/nr -1]V1=p0V0/T0×T1/p1代入上式N ad=n×1/(r-1)p0V0T1/T0[(p2/p1)(r-1)/nr -1]=(4×1.4/0.4)×(101300×3.5/60)×(303/273)[(150)0.4/(4×1.4)-1]=39482(w)=39.5(kw)N=N ad/η=39.5/0.85=46.5(kw)由于采取4级压缩,每级压缩比为i=(150)1/4 =3.5故T2=T1(p2/p1)(r-1)/r=303(3.5)0.4/1.4=433.6K=161(℃)21.解:(1)P点为工况点,P点对应的流量为该泵在系统中所提供的最大流量30-0.01Q2=10+0.04Q2解得Q max=20 m3/h此时泵的压头为26m(2)当供水量为最大输水量的75%时,即:Q'=20×0.75=15(m3/h)(a)图中△H 为出口节流调节所产生的节流损失增加量H'=30-0.01Q2=30-0.01×152=27.75(m);He'=10+0.04Q2=10+0.04×152=19(m)△H=H'-He'=8.75m(b)根据比例定律:Q/Q'=(n/n');H/H'=(n/n')2故得: 泵的性能曲线上: H=H'(n/n')2, Q=Q'(n/n')于是泵性能曲线变为:H'(n/n')2=30-0.01Q'2(n/n')2,即:H'=(n'/n)2×30-0.01Q'2新的工作点处: (n'/n)2×30-0.01Q'2=10+0.04Q'2当Q'=15m3/h解出∴ n'=2900×0.8416 =2440r/min22.解取截面1-1,2-2如题图所示,列柏努利方程z1+p1/ρg+u12/2g+He=z2+p2/ρg+u22/2g+H f +△p器/ρgu2=V/A=18/(3600×0.785×0.0532)=2.27(m/s), p1=p2u1=0He=(23-3)+(2.272/(2×9.81))+19×2.272/2/9.81+73.6×2.272/(2×9.81)×1000/(1000×9.81)=27.2(mH2o) 由2B-31型离心泵性能曲线图查得: Q=18m3/h时,H=31.5m(>27.2m) 且η=62%,而ηmax =65%; 65%×92%=59.8%(<62%)故此泵适用。
第二章 液压泵

▪ 采用浮动配流盘实现端面
间隙补偿
▪ 减小通往吸油区叶片根部
的油液压力(↓p)
▪ 减小吸油区叶片根部的有
效作用面积 –阶梯式叶片(↓s ) –子母叶片(↓b ) –柱销式叶片 (↓b )
单作用叶片泵
工作原理
• 定子 内环为圆
• 转子 与定子存在 偏心e,铣有z 个叶 片槽
• 叶片 在转子叶片 槽内自由滑动,宽度 为B
• 转子 铣有Z个叶片 槽,且与定子同心, 宽度为B
• 叶片 在叶片槽内 能自由滑动
• 左、右配流盘 开 有对称布置的吸、压 油窗口
• 传动轴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由定子内环、
转子外圆和左右配流盘组成的 密闭工作容积被叶片分割为四 部分,传动轴带动转子旋转, 叶片在离心力作用下紧贴定子 内表面,因定子内环由两段大 半径圆弧、两段小半径圆弧和 四段过渡曲线组成,故有两部 分密闭容积将减小,受挤压的 油液经配流窗口排出,两部分 密闭容积将增大形成真空,经
• 齿轮泵又分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 • 叶片泵又分双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片泵和凸轮转子泵 • 柱塞泵又分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
按排量能否变量分定量泵和变量泵。
• 单作用叶片泵,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可以作变量泵
选用原则:
• 是否要求变量 要求变量选用变量泵。 • 工作压力 柱塞泵的额定压力最高。 • 工作环境 齿轮泵的抗污能力最好。 • 噪声指标 双作用叶片泵和螺杆泵属低噪声泵。 • 效率 轴向柱塞泵的总效率最高。
• 容积效率ηv:ηv= q /q t =(q t - Δq)/ q t
=1-Δq /qt=1-kp /nV 式中 k 为泄漏系数。
泵的功率和效率
泵与泵站第二章小结

泵、比转数、相对性能曲线
串、并联
切削律、切削律应用、切削抛物线、修锉
吸水性能
同型号同水位、不同型号相同水位、调速 泵与定速泵、一水泵向两水池输水
使用及维护
吸泵水的管最压大力安变装化高、度气、穴、Hs气值蚀修、正、Hs
、水 Hsv
流量、扬程、轴功率、效率、转速、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及气蚀余量
基本方程
假定、表达式、讨论及修正
叶
总扬程
两种计算方法片 式Fra bibliotek特性曲线
Q-H曲线分析、泵的效率、特性曲线讨论
离 心
定速运行
管路特性曲线、水箱出流工况点、离心泵 装置工况点的改变、工况点调节、数解法
泵
调速运行
相似定律、比例律 、比例律应用、模型
换轮运行
第2章小复习
容积式水泵
往复运动 旋转运动
混流泵
水
泵
叶片式水泵
轴流泵
离心泵
其他水泵
螺旋泵 射流泵 气升泵
活塞式往复泵 柱塞式往复泵
转子泵 单吸 双吸 卧式 立式 低比转数 高比转数 封闭式 敞开式 半开式
工作原理 主要零件 性能参数
叶轮、泵轴、泵壳、泵座、轴封装置、减 漏环、轴承座、联轴器、轴向力平衡装置
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题库第二章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操作)

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题库第二章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操作)1.【单项选择题】对于每台消防水泵,电气控制柜必须设置什么按钮()A.手动启停按钮B.自动启停按钮C.停止按钮D.调速按钮(江南博哥)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电气控制柜必须对每台消防水泵设置手动启停按钮。
2.【单项选择题】下列不属于消防泵组及电气控制柜保养要求的是()A.控制柜平时应处于手动状态B.主/备泵互换功能正常C.工作环境良好,无积灰和蛛网,无杂物堆放D.消防水泵运转正常,无异常震动或声响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消防泵组电气控制柜工作环境保养要求:①工作环境良好,无积灰和蛛网,无杂物堆放;②防止被水淹没的措施完好;③设有自动防潮除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应正常。
“电气原理图完好”属于消防泵组电气控制柜外观的保养要求。
3.【单项选择题】消防泵组电气控制柜主/备泵切换功能中,当主泵发生故障时,备用泵自动延时投入。
水泵启动时间不应大于()A.60sB.2minC.3minD.5min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主备泵切换功能主泵故障时,备用泵自动延时投入运行。
水泵启动时间不大于2min o4.【单项选择题】消防泵组电气控制柜当开关处于()时由控制柜面板启/停按钮手动控制水泵启停。
A.自动位B.手动位C.启动位D.停止位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消防泵组电气控制柜当开关处于手动位时由控制柜面板启/停按钮手动控制水泵启停。
5.【单项选择题】消防泵组的控制除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外,火灾报警控制器还应采用()控制方式,实现直接手动控制A.总线制控制盘B.智能手动盘C.多线控制盘D.控制模块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表2-2-1,消防泵组的控制除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外,火灾报警控制器还应采用多线控制盘控制方式,实现直接手动控制。
6.【单项选择题】机械应急启动时,消防水泵在报警后()内应正常工作A.1分钟B.5分钟C.10分钟D.30分钟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机械应急启动时,应确保消防水泵在报警后5πιin内正常工作。
第二章 叶片泵基本理论

第二章 叶片泵基本理论2.1 泵的主要性能的参数1 流量 流量是泵在单位时间内输送出去的液体量(体积或质量)体积流量用q 表示,单位是:m 3/s ,m 3/h ,l /s 等。
质量流量用m q 表示,单位是:t /h , kg /s 等。
流量和体积流量的关系为 ρq q m =2 扬程 H 扬程是泵所抽送的单位重量液体从泵进口处(泵进口法兰)到泵出口处兰)能量的增值。
也就是一牛顿液体通过泵获得的有效能量。
其单位是m N /m N =⋅,即被抽送液体的液柱高度、习惯简称为米。
根据定义、泵的扬程可以写为s d E E H -= (2-1)式中:d E —在泵出口处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m);s E —在泵进口处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m)。
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在水力学中称为水头,通常由压力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三部分组成,即d 2d d d z 2g v g p E ++=ρ,s 2s s s z 2gv g p E ++=ρ,得22d s d d d s p p v v E z z g 2g()ρ--=++- (2-2)式中 p d 、p s ——泵出口、进口处液体的静压力v d 、v s ——泵出口、进口处液体的速度z d 、z s ——泵出口、进口到任选的测量基准面的距离图1—1是计算泵扬程的简图。
泵的扬程表征泵本身的性能,只和泵进、出口法兰处的液体的能量有关,而和泵装置无直接关系。
但是,利用能量方程,可以用泵装置中液体的能量表示泵的扬程。
3 转速n转速是泵轴单位时间的转数,单位:r /min4 汽蚀余量 NPSH汽蚀余量又叫净正吸头,是表示汽蚀性能的主要参数。
5 功率和效率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率。
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轴功率。
用P 表示。
泵的有效功率又称输出功率,用P e 表示。
它是单位时间内从泵中输送出去的液体在泵中获得的有效能量。
因为扬程是泵输出的单位重量液体从泵中获得的有效能量,所以扬程是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就是单位时间内从泵中输出液体所获得的有效能量——泵的有效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 角
2013-7-26
• a)后弯叶片(β2<90°) ,
ctgβ2>0 。泵的理论压头随流量 QT的增大而减小 • b)径向叶片(β2=90°) ctgβ2=0 。泵的理论压头不随流
量QT而变化。
• c)前弯叶片(β2>90°)ctgβ2<0 。 泵的理论压头
• 随理论流量QT的增大而增大。
2013-7-26
2013-7-26
3)轴封装置
A 轴封的作用
为了防止高压液体从泵壳内沿轴的四周而漏出,或者外界 空气漏入泵壳内。 B 轴封的分类
主要由填料函壳、软填料和填料压盖组 填料密封: 成,普通离心泵采用这种密封。 轴封装置
机械密封: 主要由装在泵轴上随之转动的动环和固定于泵 端面密封
壳上的静环组成,两个环形端面由弹簧的弹力 互相贴紧而作相对运动,起到密封作用。
之内。 • 叶轮紧固于泵轴上 泵轴与电机相连, 可由电机带动旋转。
• 吸入口位于泵壳中央与吸入管路相连,并在吸入管底部装
一止逆阀。 • 泵壳的侧边为排出口,与排出管路相连,装有调节阀。
2013-7-26
2013-7-26
2. 离心泵的工作过程
• 开泵前,先在泵内灌满要输送的液体。
• 开泵后,泵轴带动叶轮一起高速旋转产 生离心力。液体在此作用下,从叶轮中 心被抛向叶轮外周,压力增高,并以很 高的速度(15-25 m/s)流入泵壳。
• 使液体的能量发生转换,一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B. 导叶轮
为了减少液体直接进入蜗壳时的碰撞,在叶轮与泵壳之 间有时还装有一个固定不动的带有叶片的圆盘,称为导 叶轮。导叶轮上的叶片的弯曲方向与叶轮上叶片的弯曲
方向相反,其弯曲角度正好与液体从叶轮流出的方向相
适应,引导液体在泵壳的通道内平缓的改变方向,使能 量损失减小,使动能向静压能的转换更为有效。
2013-7-26
一.离心泵的构造、操作原理与类型 1. 构造
2013-7-26
叶轮
蜗牛形通道; 叶轮偏心放; 可减少能耗,有利于动 能转化为静压能。
底阀(防止“气缚”)
叶轮
机壳
轴
滤网(阻拦 固体杂质)
6~12片叶片
机壳等。
2013-7-26
• 由若干个弯曲的叶片组成的叶轮置于具有蜗壳通道的泵壳
生产的多级离心泵一般为2-9级。
2)按叶轮上吸入口的数目
单吸泵 叶轮上只有一个吸入口,适用于输送量不大的情况。 双吸泵 叶轮上有两个吸入口,适用于输送量很大的情况。
2013-7-26
2013-7-26
3)按离心泵的不同用途 输送清水和物性与水相近、无腐蚀性且杂质很 水泵 少的液体的泵, (B型) 耐腐蚀泵 接触液体的部件(叶轮、泵体)用耐腐蚀材料制 成。要求:结构简单、零件容易更换、维修方便 、密封可靠、用于耐腐蚀泵的材料有:铸铁、高
静止的壳体的速度,称为绝对速度,用c1、c2来表示。
单位重量理想液体,通过无数叶片的旋转,获得的能量
称作理论压头,用H∞表示。 单位重量液体由点1到点2获得的机械能为:
H H p Hc
2013-7-26
P2 P1 C 2 C1 g 2g
2
2
HC: 液体经叶轮后动能的增加 HP: 液体经叶轮后静压能的增加; 静压能增加项HP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因素促成: 1)液体在叶轮内接受离心力所作的外功,单位质量液体所 接受的外功可以表示为:
硅铁、各种合金钢、塑料、玻璃等。(F型)
油泵 输送石油产品的泵 ,要求密封完善。(Y 型) 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悬浮液、稠厚的浆液等的泵 ,又细分为污水泵、砂泵、泥浆泵等 。要求不易 堵塞、易拆卸、耐磨、在构造上是叶轮流道宽、
杂质泵
叶片数目少。
2013-7-26
2013-7-26
2013-7-26
2
2
Pc Pb uc ub H Z (h f )bc g 2g
2 2
H h0 H M H v
2 2 u 2 u1 2g
离心泵的压头又称扬程。必须注意,扬程并不等于升举 高度△Z,升举高度只是扬程的一部分。
2013-7-26
例2-1 某离心泵以20℃水进行性能实验,测得体 积流量为720m3/h,泵出口压力表读数为 3.82kgf/cm2,吸入口真空表读数为210mmHg,压力 表和真空表间垂直距离为410mm,吸入管和压出管 内径分别为350mm及300mm。试求泵的压头。 解:根据泵压头的计算公 式,则有
2013-7-26
要
• 了解流体输送机械的分类
求
• 掌握离心泵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曲 线、安装高度、工作点的确定及调节、联合工 作、选用 • 了解其他类型的流体输送机械 • 了解空气输送机械
2013-7-26
离心泵
•离心泵的操作原理、构造与类型
第 一 节
液体输送机械
•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与特性曲 线
二、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
1、离心泵基本方程式的导出
假设如下理想情况:
1)泵叶轮的叶片数目为无限多个,也就是说叶片的厚度
为无限薄,液体质点沿叶片弯曲表面流动,不发生任何环流
现象。 2)输送的是理想液体,流动中无流动阻力。
2013-7-26
工作 角
在高速旋转的叶轮当中,液 体质点的运动包括:
•
安 装 角 •
2013-7-26
• 在蜗形泵壳中由于流道的不断扩大,液体的流速减慢,使
大部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最后液体以较高的静压强从排 出口流入排出管道。 • 泵内的液体被抛出后,叶轮的中心形成了真空,在液面压 强(大气压)与泵内压力(负压)的压差作用下,液体便
经吸入管路进入泵内,填补了被排除液体的位置。
离心泵之所以能输送液体,主要是依靠高速旋 转叶轮所产生的离心力,因此称为离心泵。
2013-7-26
3.气 缚 现 象
离心泵启动时,如果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远
小于液体的密度,叶轮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很小,叶轮中心
处产生的低压不足以造成吸上液体所需要的真空度,这样,
离心泵就无法工作,这种现象称作“气缚”。
为了使启动前泵内充满液体,在吸入管道底部装一止 逆阀。此外,在离心泵的出口管路上也装一调节阀,用于 开停车和调节流量。
2013-7-26
4. 基本部件和构造 1)叶轮 a)叶轮的作用 将电动机的机械能传给液体,使液体的动能有所提高。 b)叶轮的分类 闭式叶轮 叶片的内侧带有前后盖板,适于输送干 净流体,效率较高。
根据结构 开式叶轮 没有前后盖板,适合输送含有固体颗粒 的液体悬浮物。
半闭式叶轮只有后盖板,可用于输送浆料或含固体 悬浮物的液体,效率较低。
2 2 2
2013-7-26
代入(a)式,并整理可得到:
H (u2 c2 cos 2 u1c1 cos1 ) / g
(b)
一般离心泵的设计中,为提高理论压头,使α1=90°,即
cosα1=0
H u2 c2 cos 2 / g
——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
——离心泵理论压头的表达式
u2 u1 1 2 HP 2g 2g
2 2 2
2
H
2 u2 u1 2
2g
2
2 1
2 2g
2
2 c2 c1 2
(a)
2g
根据余弦定理,上述速度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1 c1 u1 2c1u1 cos1
2 2
2 c2 u2 2c2u2 cos 2
H A BQT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7-26
2、离心泵基本方程式的讨论
1)离心泵的理论压头与叶轮的转速和直径 的关系
H u 2 c2 cos 2 / g
• 当叶片几何尺寸(b2,β2)与理论流量一定时,
离心泵的理论压头随叶轮的转速或直径的增加
而加大。
2013-7-26
2)离心泵的理论压头与叶片几何形状的关系 • 根据叶片出口端倾角β2的大小,叶片形状可 分为三种:
2
2
前弯叶片,动能的提高大于静压能的提高。 由于液体的流速过大,在动能转化为静压能的实际过 程中,会有大量机械能损失,使泵的效率降低。 一般都采用后弯叶片
2013-7-26
3、实际压头
离心泵的实际压头与理论压头有较大的差异,原因在于 流体在通过泵的过程中存在着压头损失,它主要包括: 1)叶片间的环流 2)流体的阻力损失 3)冲击损失
离心泵的压头取决于:
泵的结构(叶轮的直径、叶片的弯曲情况等) 转速 n 流量 Q, c b
如何确定转速一定时, 泵的压头与流量之间
的关系呢?
实验测定
2013-7-26
H的计算可根据b、c两截面间的柏努利方程:
Pb ub Pc uc H Z (h f )bc g 2 g g 2 g
2013-7-26
理论压头与理论流量QT关系 流量可表示为叶轮出口处的径向速度与出口截面积的乘积
QT 2r2b2c2 sin
从点2处的速度三角形可以得出
c2 cos2 u2 c2 sin 2 ctg2
代入 H=u2c2cosα2/g
表示离心泵的理论压头与理论流量,叶轮的转速和直径、叶 轮的几何形状间的关系。
u2 u1 2 2 r2 r2 2 (r2 r1 ) r1 Fdr r1 r dr 2 2
2
2
2
2)叶轮中相邻的两叶片构成自中心向外沿逐渐扩大的液体 流道,液体通过时部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这部分静
12 2 2 压能的增加可表示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