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液压泵

合集下载

东北大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第二章

东北大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第二章

重点难点:
容积式泵工作原理、必要条件 齿轮泵工作原理、排流量计算 容积式泵的共同弊病、 困油现象的实质 空压机工作原理
第二章 能源装置及辅件
第一节 概 述 一、能源装置的组成
液压能源装置和气源装置
液压能源装置用来向液压系统输送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 清洁的工作介质;
气源装置则向气动系统输送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洁净的压缩空气。 液压泵站一般由泵、油箱和一些液压辅件(过滤器、温控元 件、热交换器、蓄能器、压力表及管件等)组成,这些辅件是相 对独立的,可根据系统的不同要求而取舍,一些液压控制元件 (各种控制阀)有时也以集成的形式安装在液压泵站上。 气源装置则由空压机、压缩空气的净化储存设备(后冷却器 、油水分离器、储气罐、于燥器及输送管道)、气动三联件(分 水过滤器、油雾器及减压阀)组成,还有一些必要的辅件,如自 动排水器、消声器、缓冲器等.
V = 2(V1 V2 ) z = 2b[π ( R
2
R r r ) sz ] cosθ
2
式中 R,r—叶片泵定子内表面圆弧 部分长、短半径; θ—叶片倾角。 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为
q = Vn η v = 2b[π ( R
2
R r r ) sz ]nη v cos θ
2
对高压叶片泵常采用以下措施来改善叶片受力状况: 1)减小通往吸油区叶片根部的油液压力,即在吸油区叶片根部与压油腔之间串 联一减压阀或阻尼槽,使压油腔的压力油经减压后再与叶片根部相通。这样叶片 经过吸油腔时,叶片压向定子内表面的作用力不会太大。 2)减小叶片底部承受压力油作用的面积。 图 2-16a所示为子母叶片的结构,母叶片3和子叶片4之间的油室 f始终 经槽 e、d、a和压力油相通,而母叶片的底腔 g则经转子1上的孔 b和所在油 腔相通。这样,叶片处在吸油腔时,母叶片只在压油室 f的高压油作用下压 向定子内表面,使作用力不致太高。

液压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液压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液压泵职能符号(国家及ISO标准)
特 性分类 单向定量 双向定 量 单向变 量 双向变 量
液压泵
图3-34
(一)液压泵
1、压力 p (工作压力、额定压力、最 大压力) 2、排量 q、流量 Q 3、液压泵的功率W和效率 4、转速 n 5、自吸能力

流量公式
Q QtV Qt nq
(%) 效率
液压泵的特性曲线图
m
95 90 85 80 75 70 ( =1300r/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MPa)
第二节 齿轮泵
一、工作原理 二、 流量计算和流量脉动 三、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和优缺点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简单构造
– 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 (The teeth meshed) – 主动齿轮由原动机带动回转,齿顶和端面被泵体和前后端盖包围 – 由于相啮合齿的分隔,吸入腔和排出腔隔开
液压泵的功率和效率

(1)输入功率 Pi
pQ

P0 (2)效率 Pi
V m
Q Qt Q Q V 1 Qt Qt Qt
Tt m T
液压泵理论转矩的推导
TtW pQt
W 2n
pq 从而得到: Tt 2
Qt nq
v
100
轴向柱塞泵排量和流量公式
d 2 zDtg q
4
2
2 2
d zDtgV Q
4
流量不均匀系数 公式

2z tg

4z
(当z为奇数 )


tg (当z为偶数) z 2z

流量不均匀系数 与柱塞数z的关系

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泵和马达)

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泵和马达)

液压传动与控制
一转内密封容积变化两个循环。所以密封容积每转内吸油、 压油两次,称为双作用泵。 双作用使流量增加一倍,流量也相应增加。 排量和流量:
q 2 ( R — r ) B
2 2
Q 2 ( R — r ) Bn V
2 2
无流量脉动:理论分析可知,流量脉动率在叶片数为4的整 数倍、且大于8时最小。故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通常取为12 。
液压传动与控制
3. 功率与效率 能量损失包括两部分: 容积损失——由于泵和马达本身的泄漏所引起的能量损失。 机械损失——由于泵和马达机械副之间的磨擦所引起的能量 损失。
液压传动与控制
1)液压泵 如无能量损失,泵的理论机械功率应 等于理论液压功率,即:
2 nT t pQ t pqn
Tt pq 2

液压传动与控制
§2- 1 概述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其作用是把原动机输入的机 械能转换为液压能,向系统提供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流。 液压马达则是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它把输入油液的压力能 转换为输出轴转动的机械能,用来推动负载作功 。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从原理上讲是可逆的,当用电动机带动其 转动时为液压泵;当通入压力油时为液压马达。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功能不同,它们的实 际结构有差别。
Py pQ pqn V 5 10 20 10
5 —6
1450 / 60 0 . 95 2296 W
泵的输出功率
Pm = Py η = 2296 0 .9 = 2551 W
液压传动与控制
例:某液压马达排量为25mL/r,进口的压力8Mpa,回 油背压为1Mpa,泵的容积效率为0.92,总效率为0.9,当 输入流量为25L/min。求马达的输出转矩和转速? 解:输出转矩

第二章 液压泵

第二章 液压泵
的措施:
▪ 采用浮动配流盘实现端面
间隙补偿
▪ 减小通往吸油区叶片根部
的油液压力(↓p)
▪ 减小吸油区叶片根部的有
效作用面积 –阶梯式叶片(↓s ) –子母叶片(↓b ) –柱销式叶片 (↓b )
单作用叶片泵
工作原理
• 定子 内环为圆
• 转子 与定子存在 偏心e,铣有z 个叶 片槽
• 叶片 在转子叶片 槽内自由滑动,宽度 为B
• 转子 铣有Z个叶片 槽,且与定子同心, 宽度为B
• 叶片 在叶片槽内 能自由滑动
• 左、右配流盘 开 有对称布置的吸、压 油窗口
• 传动轴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由定子内环、
转子外圆和左右配流盘组成的 密闭工作容积被叶片分割为四 部分,传动轴带动转子旋转, 叶片在离心力作用下紧贴定子 内表面,因定子内环由两段大 半径圆弧、两段小半径圆弧和 四段过渡曲线组成,故有两部 分密闭容积将减小,受挤压的 油液经配流窗口排出,两部分 密闭容积将增大形成真空,经
• 齿轮泵又分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 • 叶片泵又分双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片泵和凸轮转子泵 • 柱塞泵又分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
按排量能否变量分定量泵和变量泵。
• 单作用叶片泵,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可以作变量泵
选用原则:
• 是否要求变量 要求变量选用变量泵。 • 工作压力 柱塞泵的额定压力最高。 • 工作环境 齿轮泵的抗污能力最好。 • 噪声指标 双作用叶片泵和螺杆泵属低噪声泵。 • 效率 轴向柱塞泵的总效率最高。
• 容积效率ηv:ηv= q /q t =(q t - Δq)/ q t
=1-Δq /qt=1-kp /nV 式中 k 为泄漏系数。
泵的功率和效率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原理和使用(PPT课件)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原理和使用(PPT课件)
第二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3-1 液压泵和马达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3-2 齿轮泵和齿轮马达 3-3 柱塞泵和柱塞式液压马达
3-4 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
附:液压泵的工作特点
§3-1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三、液压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
四、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类型
返回
三、液压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
1、流量、排量和转速
设定马达的排量为q,转速为n,泄露量ΔQ 则流量Q为: Q=nq+ΔQ
容积效率 mv=理论流量/实际流量
=nq/Q=nq/(nq+ΔQ) 或 n=(Q/q)· mv 可见,q和是mv决定液压马达转速的主要参数。
2、扭矩
理论输出扭矩 MT=pq/2π
实际输出扭矩 MM=MT-ΔM
因机械效率 Mm=MM/MT=1-ΔM/MT 故 MM=MT.Mm=(pq/2π).Mm 可见液压马达的排量q是决定其输出扭矩的主要 参数。 有时采用液压马达得每弧度排量DM=q/2π来代 替其每转排量q作为主要参数,这样有: =2πn=Q.mv/DM 及 MM=pDMMm
3、总功率
液压马达总功率:
ηM=2πMMn/pQ=mvMm
可见,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是液压泵 和马达的重要性能指标。因总功率为它们 二者的乘积,故液压传提高泵和马达的效率有其重要 意义。
返回
四、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类型
按结构分:柱塞式、叶片式和齿轮式 按排量分:定量和变量 按调节方式分:手动式和自动式,自动
式又分限压式、恒功率式、恒压式和恒
流式等。 按自吸能力分:自吸式合非自吸式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图形符号
定量泵
变量泵
定量马达 变量马达 双向变量泵 双向变量马达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

练习一、填空题:1.变量泵是指()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 )、( )其中()和()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

(排量;单作用叶片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2.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小;大)3.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构成吸、压油密闭工作腔的三对运动摩擦副为()与()、()与()、()与()。

(柱塞与缸体、缸体与配油盘、滑履与斜盘)4.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与()的平方成正比,与的()一次方成正比。

因此,在齿轮节圆直径一定时,增大(),减少()可以增大泵的排量。

(模数、齿数;模数齿数)5.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腔。

(吸油;压油)6.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时与()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腔相通。

(卸荷槽;压油;吸油)7.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间隙和()间隙,此外还存在()间隙,其中()泄漏占总泄漏量的80%~85%。

(端面、径向;啮合;端面)8.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两段()及四段()组成,吸、压油窗口位于()段。

(长半径圆弧、短半径圆弧、过渡曲线;过渡曲线)9.调节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压力调节螺钉(弹簧预压缩量),可以改变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上()的大小,调节最大流量调节螺钉,可以改变()。

(拐点压力;泵的最大流量)二、选择题:1.双作用叶片泵从转子_径向力_平衡考虑,叶片数应选_偶数__;单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常选__奇数__,以使流量均匀。

(a) 轴向力、(b)径向力;(c) 偶数;(d) 奇数。

2、_________叶片泵运转时,存在不平衡的径向力;___________叶片泵运转时,不平衡径向力相抵消,受力情况较好。

(a) 单作用;(b) 双作用。

第二章 液压泵

第二章   液压泵
⒈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1)工作原理
图3-27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⒉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传动轴与缸体轴线倾斜一个角度,因
此称为斜轴泵。
图3-30 斜轴式轴柱塞泵
1
23 4
6 7
5
斜轴式
1—配油盘;
g 2 —柱塞;
3 —缸体;
4 —连杆;
5 —传动轴;
6 —吸油窗口;
7 —压油窗口
图中,当转子顺 时针方向旋转时,密 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 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 增大,为吸油区,在 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 渐减小,为压油区; 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 有一段封油区将吸、 压油区隔开。转子转 一周,两叶片间密封 容积吸油两次,排油 两次,因此称为双作 用叶片泵。
双作用泵的工作原理图 1——叶片;2——定子;3——转子
叶片泵按结构可分为单作用式和双作用式两大类。单作用 式主要作变量泵,双作用式作定量泵。
3.
单作用叶片泵
1. 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定子
压油窗口
吸油窗口
压油口
吸油口
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压油口;2 —转子;3 —定子;
4 —叶片;5 —吸油口
双作用叶片泵
1. 双作用泵的工作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定子;2 —压油口;3 —转子;4 —叶片;5 —吸油口
斜轴式 l-传动轴 2一连杆 3-缸体 4一柱塞 5一平面配油盘
径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径向柱塞泵
转子的中心与 定子的中心之间有
一个偏心量e。在固
定不动的配流轴上, 相对于柱塞孔的部 位有相互隔开的上 下两个配流窗口, 该配流窗口又分别 通过所在部位的二 个轴向孔与泵的吸、 排油口连通。

液压泵的课件

液压泵的课件

图3-21
直轴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斜盘 2-缸体 3-柱塞 4-配流盘 5-轴 6-弹簧
2、斜轴式轴向柱塞泵
由图可见其缸体的中心线与传动主轴成一角度, 故此泵称为斜轴泵。
图中为斜轴式轴向柱塞泵外形
返回
二、径向柱塞泵
1.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图为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之所以称为径向 柱塞泵是因为有多个柱塞径向地配置在一个共同 的缸体3内。缸体由电动机带动旋转,柱塞要靠离 心力耍出,但其顶部被定子2 的内壁所限制。定子2是一个 与缸体偏心放置的圆环。因 此,当缸体旋转时柱塞就做 往复运动。这里采用配流轴 配油,又称径向配流。径向 柱塞泵外形尺寸较大,目前 生产中应用不广。 图3-31 径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径向柱塞泵 轴向柱塞泵
一、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
下图为单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凸轮由电动 机带动旋转。当凸轮推动柱塞向上运动时, 柱塞和缸体形成的密封体积减小,油液从密 封体积中挤出,经单向阀排到需要的地方去。 当凸轮旋转至曲线的下降部位时,弹簧迫使 柱塞向下,形成一定真空度,油箱中的油液 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密封容积。凸轮使 柱塞不断地升降,密封容积周期性地减小和 增大,泵就不断吸油和排油。
液压传动液压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柱塞泵齿轮式柱塞式叶片式按结构分变量定量按排量分返回2222返回齿轮泵是液压泵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泵它的抗污染能力强价格最便宜
液压传动
第二章 液压泵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泵 叶片泵 柱塞泵
§2-1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
泵的分类
定量泵 齿轮泵 叶片泵
泵 变量泵 叶片泵 轴向柱塞泵
返回
§2-4柱塞泵
在第一节所述单柱塞泵中,凸轮使泵在半周 内吸油,半周内排油。因此泵排出的流量是脉动 的,它所驱动的液压缸或液压马达的运动速度是 不均匀的。所以是泵总是做成多柱塞的。常用的 多柱塞泵有轴向式和径向式两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qt Tt
Tt
P Vd ; P
Tt Vd
实际上,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在 能量转换过程中是有损失的,因 此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
功率损失可以分为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两部分:
容积损失是因泄漏、气穴和油液在高压下压缩等 造成的流量损失。
机械损失是因摩擦而造成的转矩上的损失。
17
泵容积损失 可用容积效率 v 来表征。
双向定量 双向变量
输出参量 转矩 T 角速度 ω
5
二、液压泵(或马达)工作原理
凸轮1旋转时,当柱塞向右移动,工作腔容积变 大,产生真空,油液便通过吸油阀5吸入;
柱塞向左移动时,工作腔容积变小,已吸入的油 液便通过压油阀6排到系统中去。
系统
6
Q
B
泵排出
O
C
A
泵吸入
由此可见,泵是靠密闭工作腔的容积变化进行 工作的。
41
双作用叶片泵
42
43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 工作原理 由定子内环、转子外圆和左右配流盘组成的 密闭工作容积被叶片分割为四部分,传动轴带动转子旋 转,叶片在离心力作用下
紧贴定子内表面,因定子
内环由两段大半径圆弧、
两段小半径圆弧和四段过
渡曲线组成,故有两部分
密闭容积将减小,受挤压的
油液经配流窗口排出,两部分密闭容积将增大形成真
p T /(V )
t
d
V 泵的角度排量 d
q qt
v T Tt •m
图2.2 液压泵、马达的能量传递方框图 26
柱塞泵
柱塞沿径向放置的泵称为径向柱塞泵,
柱塞轴向布置的泵称为轴向柱塞泵。为了连
续吸油和压油,柱塞数必须大于等于3,且
都为奇数。
• 径向柱塞泵
– 配流轴式径向柱塞泵
– 阀配流径向柱塞泵
转矩 T和角速度 , 输出量是液体的压力 和p流量 ; 如果q 不考虑液压泵、马达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
则输出功率等于输入功率,也就是它们的理论功率 是:
Nt pqt Tt 2Ttn
式中:
Tt ,n — 液压泵、马达的理论转矩和转速。
p , qt — 液压泵、马达的压力和理论流量。
16
理想泵或马达:
• 轴向柱塞泵
–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 斜轴式无铰轴向柱塞泵
27
配流轴式径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 工作原理
缸体 均布有几个柱塞孔, 柱塞底部空间为密闭 工作腔。
柱塞 其头部滑履与定子 内圆接触。
定子 与缸体存在偏心。
配流轴
传动轴 排量公式 V =(πd 2 / 2 )e z
式中: e ——定子与缸体之间的偏心距
奇数:5,7,9。
36
• 为防止密闭容积
在吸、压油转换 时因压力突变引 起的压力冲击, 在配流盘的配流 窗口前端开有减 振槽或减振孔。
37
斜轴式无铰轴向柱塞泵
• 工作原理与斜盘式轴 向柱塞泵类似,只是 缸体轴线与传动轴不 在一条直线上,它们 之间存在一个摆角β, 柱塞与传动轴之间通 过连杆连接。传动轴 旋转通过连杆拨动缸 体旋转,强制带动柱 塞在缸体孔内作往复 运动。
使理论流量均匀,噪声低。
• 定子曲线圆弧段圆心角β≥配)。
• 为减少两叶片间的密闭容积在吸压油腔转换时
因压力突变而引起的压力冲击,在配流盘的配
流窗口前端开有减振槽。
46
• 叶片槽根部全部通压力油会带来以下副作用: 定子的吸油腔部被叶片刮研,造成磨损;减少了 泵的理论排量;可能引起瞬时理论流量脉动。 进而,影响了泵的寿命和额定压力的提高。
•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将原动机 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压力能输出,为执行 元件提供压力油。
• 液压泵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液压系统的 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3
一、图形符号
液压泵的符号
泵的输入参量 转矩 T 角速度 ω
输出参量 流量 Q 压力 p 4
液压马达的符号
单向定量 单向变量
马达的输入参量 流量 Q 压力 p
压力平衡孔
• 柱销式叶片 (↓b )
p2 2
p1
p1
子叶片
t
B
图2.16母子叶片结构 图2.17 1—定子;2 —转子;3 —中间油腔;4 —压力平衡油 48

单作用叶片泵
• 工作原理
– 定子 内环为圆
– 转子 与定子存在 偏心e,铣有z 个叶 片槽
– 叶片 在转子叶片 槽内自由滑动,宽 度为B
– 左、右配流盘 铣 有吸、压油窗口
8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能量转 换元件。
液压泵由原动机驱动,把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
为油液的压力能,再以压力、流量的形式输入到
系统中去,它是液压系统的动力源。
液压泵
Q p
Q
液压输出
Q p
p Tp
液压输入
m Tm
J
机械输出
机械输入
液压马达
液压马达则将输入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以
扭矩和转速的形式输送到执行机构做功,是液压传
38
斜轴式无铰轴向柱塞泵
• 特点:柱塞 受力状态较 斜盘式好, 不仅可增大 摆角来增大 流量,且耐 冲击、寿命 长。
39
叶片泵
• 叶片泵又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和单作用叶 片泵。双作用叶片泵只能作定量泵用, 单作用叶片泵可作变量泵用。
• 双作用叶片泵因转子旋转一周,叶片在 转子叶片槽内滑动两次,完成两次吸油 和压油而得名。
1
本章主要内容
①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 ② 液压泵的分类选用及其符号 ③ 齿轮式、叶片式、柱塞式液压泵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 掌握这几种泵的工作原理(泵是如何吸油、压 油和配流的)、结构特点及主要性能特点; 了解不同类型的泵之间的性能差异及适用范围, 为日后正确选用奠定基础。
2
第一节 液压泵概述
动系统的执行元件。
9
液压马达是实现连续旋转运动的执行元件, 从原理上讲,向容积式泵中输入压力油,迫使其 转轴转动,就成为液压马达,即容积式泵都可作 液压马达使用。
但在实际中由于性能及结构对称性等要求不同, 一般情况下,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不能互换。
液压泵
p Tp
机械输入
Q p
Q
液压输出
Q p
液压输入
要的驱动转矩,设转矩损失为 Tf ,理论转矩为 Tt , 则泵实际输入转矩为 T Tt T f ,用机械效率 m 来
表征泵的机械损失,则 Tt T m
22
T Tt
m
液压泵的总效率 等于其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的乘
积:
vm
23
马达的机械损失
对于液压马达来说,由于摩擦损失的存在,其实际
输出转矩 T 小于理论转矩 Tt ,它的机械效率为 m
这种吸油和排油均依赖密闭容积变化的泵,被 称之为容积式泵。
7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工作的必需条件:
(1)必须有一个大小能作周期性变化的封闭容积; (2)必须有配流动作,即
封闭容积增大时吸入低压油 封闭容积减小时排出高压油 液压泵 封闭容积增大时充入高压油 封闭容积减小时排出低压油 液压马达 (3)高低压油不得连通。
– 传动轴
排量公式
V= 4BzRe sin(π/z ) 49
图2.7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压油口;2 —转子;3 —定子;4 —叶片;5 —吸油口
量为其转速与排量的乘积,即 qt Vd V。 n
额定流量 q :在额定转速和额定压力下泵输出
(马达输入)的流量,也是按试验标准规定必须保 证的流量。由于泵和马达存在内泄漏,油液具有压 缩性,所以额定流量和理论流量是不同的。
瞬时流量qsshh:液压泵任一瞬时理论输出流量。
15
功率和效率:液压泵由原动机驱动,输入量是
• 效率 轴向柱塞泵的总效率最高;同一结构的泵,
排量大的泵总效率高;同一排量的泵在额定工况
下总效率最高。
12
四、液压泵的基本性能参数
液压泵的基本性能参数主要是指液压泵的压力、 排量、流量、功率和效率等。
压力
工作压力P:指泵(马达)实际工作时的压力。泵
指输出压力;马达指输入压力。实际工作压力取决于
相应的外负载。
Z ——柱塞数
28
配流 轴式 径向 柱塞 泵
29
配流轴式径向柱塞泵结构特点
• 配流轴配流,因配流轴上与吸、压油窗口对 应的方向开有平衡油槽,使液压径向力得到 平衡,容积效率较高。
• 柱塞头部装有滑履,滑履与定子内圆为面接 触,接触面比压很小。
• 可以实现多泵同轴串联,液压装置结构紧凑。 • 改变定子相对缸体的偏心距可以改变排量,
33







配 流
斜 盘

34
轴向柱塞泵
压油
吸油 径向柱塞泵
35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特点
• 三对磨擦副:柱塞与缸体孔,缸体与配流盘, 滑履与斜盘。容积效率较高,额定压力可达 31.5MPa。
• 泵体上有泄漏油口。 • 传动轴是悬臂梁,缸体外有大轴承支承。 • 为减小瞬时理论流量的脉动性,取柱塞数为
• 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吸、压油 各一次,故称为单作用。
40
双作用叶片泵
• 结构组成 – 定子 其内环由两段大半径R 圆弧、两段小半径 r 圆弧和 四段过渡曲线组成 – 转子 铣有Z个叶片槽,且与 定子同心,宽度为B – 叶片 在叶片槽内能自由滑 动 – 左、右配流盘 开有对称布 置的吸、压油窗口 – 传动轴
对液压马达来说,输入液压马达的实际流量 q 必然大
于它的理论流量 qt即 q qt ql ,它的容积效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