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课件人教必修3

北宋毕升发明胶泥印刷 术
毕 昇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火药研究始于古代炼丹,古人为 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 和动机荒谬可笑,但实验方法有可取之 处,最后导致火药发明。恩格斯高度评 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 “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 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 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 欧洲。”
•
材料再现
•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观指南 针。 • ──《萍洲可谈》
• 是夜洋中不可住,维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 南浮针,以揆南北。 •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 有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 及烬屋舍者。 • ──《真元妙道要略》
实战演练
•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 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 反映出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流程: 纤维备料--
制浆-洗选 漂白--
配浆-上网成纸-烘干压光-切割包装。
• 公元105年,蔡伦 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 物纤维纸,取代了竹
木简和帛,为纪念蔡伦 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
叫作“蔡侯纸”。
• 原料:树皮、麻头等
学习探究:“李约瑟的困惑”
•
英国科学家、中国科技史大师李约瑟博士在《中国
•
科学技术史》中彻底推翻长期称霸国际史学界的
• “西方中心论”,为中国科技讨回公道。李约瑟困惑:中国古代科学技 术遥遥领先,为何到16世纪却衰落了?
•
①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极大的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习目标】1. 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问世、传播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学习制作表格呈现学习要点的方法。
3. 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重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学习难点】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自主先学】四大发明(1)造纸术:①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②105年,东汉宦官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纸,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①隋唐之际,出现了印刷术,宋代人们已经使用了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视为珍品。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3)火药:①中国古代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②,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③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的“”;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 影响:(1)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和小牛皮,促进了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阶层。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迎来了时代的到来。
(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交流促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
”《鬼谷子·谋》称:“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惑,指迷失方向)也。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回答:1.从材料一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从材料一、材料二看,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作用?2.据材料三,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转型起了怎样的影响?【反馈评学】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整体设计本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包括四大发明及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封建社会后期,中国自然科学渐趋落伍。
本课分五目内容,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做了重点介绍。
第一目“四大发明”,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实物图片,介绍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传入欧洲,重点阐述了四大发明对推动欧洲社会的进步进而推动世界发生巨变的深远影响。
第二目“《九章算术》和珠算”,重点介绍古代中国数学发展史上的两个突出成就,在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第三目“《石氏星表》和浑仪”,介绍了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方面的两大突出成果。
第四目“《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介绍了古代中国在农学方面的两个方向的突出成果。
第五目“《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介绍了古代中国在传统中医学方面的成就。
除此之外,本节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原始资料,对以上五目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有助于学生对各项成就的了解和掌握。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由于本课内容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其层面较为广泛,建议在教学时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尽量采用相应的实物图片及影视资料进行教学演示,增加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感性了解,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奠定基础。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了解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
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
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堂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1.史学界一般认为,纸X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
下列各项中最有说服力的是( ) A.民间传说B.某家族的家谱记载C.官方史书记载D.汉代墓葬里发现的西汉纸X残片解析:民间传说、某家族的家谱记载、官方史书记载都有一定的主观性,而遗址和墓葬里出土的文物客观、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史实。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
这一记载( )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说明我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体现古人对制造火药的认知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火药的最早记载是在东晋葛洪《抱朴子》,根据题意可知,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制造火药的书面认知,故D项正确。
答案:D3.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解析: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被统治者控制,成为其维护统治的手段,导致我国的天文学研究缺少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
答案:A4.下面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东汉的《九章算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形成B.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推动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传播C.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中记载西方兴修水利的方法——中国近代科技形成D.针灸疗法——我国古代中医理论的进入临床实验阶段解析: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故B 项正确。
答案:B5.王敏同学参加文化综合素质测试时,主考官让他指出下面连线中不正确的一项。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Word版含答案

⾼⼆历史新⼈教版必修3学案: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Word版含答案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标导航]⼀、四⼤发明⼆、《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1)问世:约成书于东汉。
(2)内容:采⽤了⼗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①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③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1)出现: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具,后来演变为算盘。
(2)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应⽤得到普及和发展。
(3)传播:明朝时,珠算法外传⾄朝鲜、⽇本、东南亚以⾄世界其他地区。
三、《⽯⽒星表》和浑仪1.天⽂学(1)地位:中国是天⽂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
(2)产⽣原因:我们的祖先为了满⾜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
2.成就(1)观测机构:据说,尧设有⽕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星⾠;后世不少朝代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天⽂记录①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天⽂观测仪器: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农书1.历法(1)夏朝时,我国就有历法《夏⼩正》,商朝时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现⾏公历的颁⾏早了三百年。
2.农学(1)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1.《黄帝内经》(1)成书: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2)地位: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1)编著:东汉末年,张仲景编著的中医专著。
(2)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法。
(3)地位: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本草纲⽬》(1)编著: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的药物学巨著。
人教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含详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含详解)一、选择题1.“(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
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末宋初B.春秋战国C.商周D.元末明初2.史载,唐以前,士人以藏书为贵,藏书少,士人精于雠对,诵读精详。
到宋朝,士人易于得书,不再重视藏书,诵读也懈怠了。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A.两宋商品经济繁荣,生活优越B.印刷行业不断进步,书籍增多C.社会娱乐生活增多,士人堕落D.政府轻视文化教育,学风淡薄3.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可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有①词的繁荣②程朱理学兴盛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毕升发明雕版印刷术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4.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四大发明中促进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发展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7.《本草纲目》被认为是一部蕴含近代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著作,主要指它A.是集我国历代医药学之大成的药典B.是涉及多领域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C.采用先进的药物分类方法D.是产生广泛影响的世界性书籍8.关于珠算在明清时期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珠算的普及和发展主要基于商业的繁荣B.人们尚无法运用珠算法解决开立方运算问题C.海禁政策的实行使得珠算法没有传播到国外D.清朝时期珠算法开始传播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9.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共92篇,其中涉及饮食烹任的有25篇,包括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等。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4)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列表对比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探究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发展的不同命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二、《九章算术》和珠算;三、《石氏星表》和浑仪;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这些成就一方面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即造成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和当代中国应如何迅速发展科技振兴民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外国学者曾经感慨的说道:“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
”不仅如此,西欧更有一名谚耐人寻味,那就是------“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可以说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四大发明:1、概念: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宋·指南针 指南针
阅读: 韩非子·有度 有度》 阅读: 《韩非子 有度》载:“先王立司南 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 鬼谷子谋》 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 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 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 指迷失方向) 惑(惑,指迷失方向)也。 萍洲可谈》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 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 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 观指南针” 观指南针”。 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 问: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 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 能?
阅读: 马克思在《机器、 阅读: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 中说: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 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 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 层炸得粉碎, 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 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 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 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问: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我国古代发明的黑色火药是一种低级炸药, 我国古代发明的黑色火药是一种低级炸药,它的爆炸能力和自 动燃烧的速度,都远远赶不上近代的高级炸药。 动燃烧的速度,都远远赶不上近代的高级炸药。近代的高级炸 药是用硝化纤维和硝化甘油等做的,和黑色火药并不相同, 药是用硝化纤维和硝化甘油等做的,和黑色火药并不相同,可 是它们都是从我国古代的黑色火药发展来的。 是它们都是从我国古代的黑色火药发展来的。 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 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 硫磺、 要的药材。对炭、 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 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 准备了条件。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 中已经提到“火药” 仙药》 准备了条件。东晋葛洪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选择题1.(2011·济南学业水平检测)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一项发明被人们称为“水手之友”,它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是理解“水手之友”的意思。
“水手之友”说明这项发明对水手远洋航行的作用很大。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指南针可以为水手远航测定方向,成为其“朋友”。
【答案】 D2.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此项发明指的是() A.火药B.指南针C.活字印刷术D.造纸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说明该项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由此判断这项发明是活字印刷术。
A、B、D三项都与印刷无关,故排除。
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3.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近来。
“中国雪”是指()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解析】“中国雪”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在近代帮助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和骑士阶层的是火药。
【答案】 D4.(2011·嘉兴学业水平检测)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影响的认识,考查分析、辨别能力。
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
【答案】 C5.(2011·牡丹江高二检测)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
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印刷技术的有关知识。
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并无活字印刷,故排除A项;B、D两项不符合史实。
从材料看,印刷术在唐代已经出现,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6.某同学在阅读下图所示的数学专著时作了如下批注,其中正确的是()①成书于西汉初期的著作,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②书中有关十进位制的记述③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④书中详细记载了“算筹”的制作和使用方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解析】《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故可以排除①,《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应用数学,主要内容是古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可能记载“算筹”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答案】 D7.(2011·铜陵高二检测)假如你生活在春秋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①印刷发行你的个人自传②学习《九章算术》③可以借助《石氏星表》相关资料确定100多颗恒星位置④借助《黄帝内经》来医治病人A.②③B.①③C.②④D.全部无法享受【解析】因为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排除①;《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排除②;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排除③;《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也应排除,所以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8.我国古代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B.《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C.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D.郭守敬创制的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D项表述错误,至迟在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家已使用浑仪确定天体坐标。
郭守敬只是“革新”,而不是“创制”。
【答案】 D9.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历法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领先世界的历法与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密切相关B.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开始采用农历C.元朝时,“格里高利历”颁行D.《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都是史实,是正确的。
“格里高利历”不是中国的,是现行公历,起源于欧洲。
【答案】 C10.“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B.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C.是北魏贾思勰所著D.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齐民要术》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
故B项表述错误。
【答案】 B11.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授时历》【答案】 B12.2010年中国邮政局发行了《中医药堂》邮票。
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
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D.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解析】《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答案】 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
……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3)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思考,你对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
请写出来。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概括和应用能力。
第(1)问将材料一、二所述四大发明的作用与教材知识结合,分别概述即可。
第(2)问联系所学有关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和改进过程的史实进行归纳概括。
第(3)问能够灵活理解科技的巨大作用即可。
【答案】(1)①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②火药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败;③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④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①都是在前人发明基础上的创新;②都能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善于总结、百折不挠。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等。
(言之有理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
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材料二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材料三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
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答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结合材料二、三,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三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解析】第(1)问注意根据要求从“医学、数学、天文学”方面举例。
第(2)问从材料中的“群儒之首”及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等角度回答。
第(3)问从材料二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进行分析。
【答案】(1)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数学:我国最早发明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天文学:《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他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3)儒家思想束缚人们思想,导致中华民族存在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缺点,不能进行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