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与拌和机筛网的选择

合集下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材料选取与配比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材料选取与配比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材料选取与配比控制为了保障道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的设计和材料选取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中材料的选取和配比控制的重要性以及相关要点。

一、沥青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沥青混凝土主要由沥青、骨料和填充料组成。

其中,沥青是黏结剂,骨料是沥青混凝土的主要强度形成部分,填充料则用于填充骨料间的空隙。

良好的选材和配比控制能够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具备较高的抗压强度、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二、材料选取的原则1. 沥青的选取:根据路段的交通量和环境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沥青级别。

一般可选用路用石油沥青,需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具备良好的粘附性和耐久性。

2. 骨料的选取:合理选择骨料种类和级配。

骨料应具有优良的抗压强度和耐磨性,同时满足相关标准对骨料的要求,遵循“粗细搭配、砂石搭配”的原则,以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3. 填充料的选取:填充料可以选择适量的矿粉、砂浆石粉等,用于填充骨料间的孔隙,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三、配比控制的关键要点1. 沥青与骨料的配比:根据所选用的骨料种类和级配以及设计要求确定沥青与骨料的配比。

配比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配比合理。

2. 沥青的掺量控制:根据沥青的黏度和温度确定沥青的掺量。

过高的掺量会导致沥青混凝土的变形和抗压强度下降,过低则会影响到沥青混凝土的实际使用寿命。

3. 混凝土的拌和时间:拌和时间对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拌和时间过短会导致沥青与骨料未充分混合,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拌和时间过长则会导致沥青老化,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寿命。

四、施工方案的优化除了材料选取和配比控制外,施工方案的优化也是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严格控制压实度和平整度。

同时,注意排除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如雨水、油污等。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的材料选取和配比控制对于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如何选择沥青混凝土拌和楼振动筛筛孔

如何选择沥青混凝土拌和楼振动筛筛孔

如何选择沥青混凝土拌和楼振动筛筛孔如何使沥青商品混凝土拌和楼的振动筛筛孔与标准筛的筛孔相对应是保证沥青混合料级配质量的关键,对沥青路面结构强度的影响很大。

文章就正确选择沥青商品混凝土拌和楼振动筛筛孔作一探讨,以期找出一种合理选择筛孔的有效方法以满足设计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沥青商品混凝土路面以其能为车辆提供快速、安全、舒适和经济的行驶表面而被广泛地用于高速公路。

作为组成高级沥青路面结构的沥青商品混凝土,其施工关键机械沥青商品混凝土拌和楼的振动筛筛孔的选择,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本文试以中粒式沥青商品混凝土AC-16Ⅱ为例,即在混合料配比及矿料级配组成设计已确定的前提下,对如何通过合理确定振动筛筛孔来正确实现这一设计要求作一探讨。

1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符合规范规定的矿料级配,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1.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间歇式拌和机,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

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

1.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标准配合比的矿料级配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 等3 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要求级配的中值。

2振动筛筛孔的设置根据沥青商品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要求,在沥青商品混凝土拌和楼取样,用抽提后的矿料筛分,应至少检查0.075mm、2.36mm、4.75mm、最大集料粒径及中间粒径(中间粒径宜为:细、中粒式为9.5mm;粗粒式为13.2mm)等5 个筛孔的通过率。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配合比设计与材料选择技巧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配合比设计与材料选择技巧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配合比设计与材料选择技巧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常见的路面材料之一。

它具有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需要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材料选择才能保证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就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配合比设计与材料选择技巧进行探讨。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配合比设计1. 概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配合比设计是确保路面强度、耐久性和平整度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致密性,以及与基层之间的粘结性。

2. 设计原则(1)满足工程性能要求: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和运输需求确定合适的强度等级、稳定性指标、抗水损坏指标等,并进行相应的配合比设计。

(2)充分利用原材料:合理控制胶结材料(沥青)和骨料的用量,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3)确保施工操作性: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施工工艺要求,合理设计配合比,使施工操作简便、高效。

3. 设计方法(1)传统经验法:通过根据经验公式计算确定配合比,适用于一般道路的施工。

但由于其在科学性和准确性方面的不足,近年来逐渐被其他方法取代。

(2)理论法:通过分析混合料内力学性质和力学原理,确定配合比。

根据不同的计算模型,理论法又可以分为等体积法、等体积法和Baawa等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设计。

4. 设计要点(1)骨料选择:根据不同的交通荷载和道路类型,选择合适的骨料类型和粒径分布,确保路面的抗压能力和稳定性。

(2)沥青选择:根据交通荷载、气候条件等确定合适的沥青级别,以及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等物理指标。

(3)骨料与沥青配合比例:通过试验和经验确定骨料与沥青的最佳配合比例,以提高路面的抗水损坏能力和耐久性。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选择技巧1. 概述选择合适的材料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关键。

不同的材料在强度、耐久性、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选材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沥青混合料拌和级配与设计级配偏差过大原因及处治

沥青混合料拌和级配与设计级配偏差过大原因及处治

浅谈沥青混合料拌和级配与设计级配偏差过大的原因及处治摘要:在目前的市政道路建设中,路面类型主要以沥青混凝土为主,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对整个路面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

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到路面的质量,这些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而许多问题的产生往往与混合料的级配有关。

本文笔者根据多项工程实践观察、试验分析,总结出导致沥青混合料级配偏差的几点原因及处理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级配;偏差;原因分析;处理方法前言随着城区交通道路网的不断壮大与延伸,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行车舒适、噪音低而受到广泛运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高温稳定性强、路面抗滑性能好、抗磨耗能力强等优点。

但不少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开放交通后不久就出现各种病害,而许多病害的产生往往与混合料的级配有关。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经过对特定原材料进行各项验证性试验合格后方才被确定的,笔者根据多项工程实践发现,沥青混合料在实际生产时集料级配与配合比设计时的集料级配产生偏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他会直接导致混合料的级配发生变化,改变混合料的结构,使得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等性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路面病害的出现。

导致沥青混合料级配偏差的原因在哪儿呢?笔者根据多项工程实践观察、试验分析,总结有如下几方面原因:1 做生产配合比设计时取样引起的偏差一般由于做生产配合比取样时,拌和楼只是进少许集料加热、筛分,拌和楼较正常生产时除尘效果好,而这样会导致小料仓的集料级配比实际生产时集料级配偏粗5%~10%,按此样品进行配合比设计,为保证2.36mm以下用料量符合混合料级配范围的要求,小料仓的设计用量值就会偏大,按此比例生产,必然导致沥青混合料级配比设计级配偏细。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在取样时,拌和楼应多进一些料,取样时应先取大料仓样品,后取小料仓样品,这样小料仓能得到充分除尘,使取样与连续生产保持一致。

同时对取样工具可采用装载机接取,防止取样过少引起的偏差。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选型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选型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选型
1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选型
通常是根据沥青路面的施工要求、工程量、工期来确定搅拌设备的生产能力,选择合适的机型,同时要考虑与摊铺机作业能力相匹配。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强制间歇式、生产率在320t/h以下的搅拌设备。

应优先选择性价比高、故障率小的设备和售后服务好的企业(最好在全国各地都有办事处)。

1.2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选型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选型的主要依据——生产率Q由下式确定:Q=SHR/NKT
式中:S—铺筑面积(m2) H—铺筑厚度(m) N—计划施工工期(天) R—压实密度(一般取2.35)(t/m3) T—每天实际运转时间(一般取10h)
K—施工日系数(不考虑节假日只考虑下雨和设备维修)
K=工期中可能工作天数/计划日历天数一般取K=0.8 由上式计算出来的生产率Q,是沥青搅拌设备所需达到的生产能力。

实际选择的设备必须达到和超过这一生产率,才能满足正常的施工要求。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配筛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配筛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196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探讨与创新中国设备工程 2018.07 (上)在我国城市道路的建设中沥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材质,在道路浇筑过程中应用得较为广泛。

而混凝土搅拌站作为生产混凝土混合料的主要场所,其自身的生产能力以及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沥青道路的质量,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稳定运行是保障施工质量,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完成沥青道路路面建筑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现阶段的混凝土搅拌站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加强对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配筛技术的分析,加强研究,可以在根本上提升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质量与效果。

1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沥青混凝土(bituminous concrete),又称之为沥青砼,通过人工的方式对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进行选择,其主要的材料就是碎石、轧碎砾石、石屑、砂以及矿粉等物质,将其与特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进行混合,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拌制形成的一种缓和料。

热拌的沥青混合料主要就是在集中的地点,通过机械对其进行拌制作业。

一般会选择较为固定的热搅厂,而在线路相对较长的时候则应用移动类型的热拌机。

冷拌的沥青混合料则可以对其进行集中的拌和处理,也可以就地路拌。

在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工艺上,在传统的操作中主要就是先通过砂石料烘干加热之后,再将其与热沥青以及冷的矿粉进行拌和处理;而在现阶段,主要就是先通过热沥青拌好湿集料,然后在通过加热拌匀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进而有效的消除因为集料在加热以及烘干过程中出现飞灰等问题。

同时,在操作中必须要避免混合料水分残留导致其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应用寿命,在操作中最好同时通过沥青抗剥落剂对其进行处理,进而增强其整体的抗水能力。

沥青混合料在道路建设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主要就是受到车轮荷载力以及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因素影响下就会产生各种变化。

混合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路面的使用性能与寿命,对此,为了维持沥青路面的状态,必须要保障沥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以及耐久力,要提升其抗滑性以及施工的便利性。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材料选用与配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材料选用与配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材料选用与配比设计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道路铺装材料,其施工方案的材料选用和配比设计对于保证路面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的材料选用和配比设计进行探讨。

1. 沥青材料选用沥青是沥青混凝土的主要成分,其选择应根据路面使用环境、交通流量、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常用的沥青材料有道路用石油沥青和改性沥青。

石油沥青分为沥青水泥、炼油剩余沥青和矿物沥青等,需根据施工需求选择不同级别的沥青材料。

改性沥青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弹性体改性沥青等,具有更好的抗龟裂和耐久性能。

2. 骨料选用骨料是沥青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对路面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骨料有河砂、山石、碎石等。

选用骨料时,应考虑骨料的硬度、坚固程度、粒度分布等因素,并进行骨料的筛分试验、石粉含量试验等,以确定最佳骨料配合比例。

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以保证路面的质量和性能。

常用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有马歇尔法和SUPERPAVE方法。

马歇尔法是一种经验法,通过不同的试验方法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

SUPERPAVE方法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通过考虑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需求来确定配合比,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抗龟裂性能。

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需进行沥青含量试验、骨料含量试验、稳定性试验、流动度试验等,以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4. 施工工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包括材料预热、拌合、铺装和压实等环节。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沥青的拌合温度、路面的均匀压实以及路面的水平度等因素,以保证施工质量。

在设计施工方案时,还需考虑到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因素。

例如,施工期间需要合理安排交通,保障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同时应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尘埃、噪音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边环境。

总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案的材料选用和配比设计是确保路面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因素。

合理选择沥青材料和骨料,并进行科学的配合比设计,结合严格的施工工艺和环境保护要求,可实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平顺度要求,提高道路使用寿命,保障交通安全。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
依据目标配合比计算冷料仓调速电机转速,其计算公式为: 对1#、2#集料仓: n=5.875G/h*r (粒径≤2cm) n=5.875φG/h*r (粒径>2cm) 对3#、4#集料仓: n=4.756G/h*r (粒径≤2cm) n=4.756φG/h*r (粒径>2cm) G-集料参配量,单位t h-料门开(高)度,单位m r-集料容湿重,单位t/m2 φ-集料输送容积系数(φ=1.23) 计算冷料仓调速电机转速只是为了更好地配合二次筛分不等料、少溢料, 以提高生产效率。
40.9 38.4 2.5 3
26.9 25.4 1.5 2
22.1 20.4 1.7 2
15.4 14.2 1.2 2
9.8 9.0 0.8 2
7.5 7.5 0 2
6.0 6.2 0.2 1
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
(4)确定最佳油石比(最佳沥青用量) AC型混合料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OAC、 OAC±0.3%和OAC±0.6%等5个油石比进行试验,生产配 合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与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之差 应不超过±0.2%,且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的空隙率之差 应不超过±0.2%。如超出此规定,应分析原因,重新进行生 产配合比设计,并进行混合料性能检验。 (5)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 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浸水马歇尔、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抽提试 验、车辙动稳定度和渗水试验,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 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
赫兹
15 15 25 30
流量/kg
5380 2290 5590 9580
赫兹
20 20 35 40
流量/kg
7180 3050 7830 127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与拌和机筛网的选择作者:管明亮来源:《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文章主要从沥青矿质混合料设计配方面来分析路面的结构形式,AC类混合料级配比S化后对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影响,优化级配,尽可能减少车辙病害的发生。

分析了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筛网的选择对级配控制的作用;有效地保障沥青混合的拌制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矿质混合料;级配;拌和机;筛孔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08-0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有一个重要的项就是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我国现行规范沥青混合料分为AC类、ATB类、SMA类、AM类、OGFC类等。

其实质结构类型不外乎悬浮-密实、骨架-密实、骨架-空隙这三种基本的类型。

从空隙率角度来分类,可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和开级配,对于密级配来划分可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

1 矿料级配设计的基本理论沥青混合料是以矿质混合料的形式与沥青(改性沥青)组成混合料。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矿质混合料进行组成设计,其中包括级配理论和级配范围的确定。

1.1 级配理论目前常用的级配理论主要有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

前者主描述了连续级配的粒径分布,可用于计算连续级配。

后者不仅可用于计算连续级配而且也可用于计算间断级配。

最大密度曲线是通过试验提出一种理想曲线。

大粒径之间形成嵌挤结构,之间的空隙由小一级粒径矿料填充。

密度最大,空隙小是这种曲线的特点。

W·B富勒提出了简化“抛物线最大的密度理想曲线”。

该理论认为“矿质混合料的颗粒级配曲线愈接近抛物线,则其密度愈大”。

给出了最大密度理想曲线,可用颗粒粒径(d)与通过量(p)表示。

p2=kd式中:d为矿质混合料各级颗粒粒径(mm);p为各级颗粒粒径集料的通过量(%);k 为常数。

当d等于最大粒径时则通过量p=100%,即d=D时p=100可求出k=1002·,因此公式可改为:p=100。

在实际应用中,许多研究认为:这一公式的指数不应固定为0.5。

有的研究认为在沥青混合料中应用,当n=0.45时密度最大。

通常使用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包括密级配和开级配)n幂常在0.3~0.7之间。

因此在实际应用时,矿质混合料的级配曲线应该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1.2 施工规范与级配理论我国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AC类型沥青混凝土级配范围就是根据上述理论基础上,经过优化调整给出的。

表1就是以AC-25为例,作了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按照最大密度曲线求得出来的级配曲线和级配范围,与规范给出的级配范围有相近的地方,但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级配曲线。

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公路等级、气候条件、设计要求及当地材料,因地制宜,合理地调整级配,使之具备我们路用性能和经济耐久。

2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2.1 级配结构类型的划分有学者认为粗细类型按公称粒径的1/4为控制粒径,即按控制粒径以含量多少划分,50%为嵌挤结构。

以AC类为例,AC-30的控制粒径为9.5 mm,AC-25、AC-20的控制粒径为4.75 mm,AC-16控制粒径为4.75 mm、2.36 mm,AC-13控制粒径为2.36 mm。

控制粒径以上含量50%~70%为骨架结构,控制粒径以上含量大于70%为骨架嵌挤结构,其中控制粒径以上含量58%~65%为骨架密实结构。

2.2 密级配《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在配合比设计一节中,把密级沥青混合料划分为粗型(C型)或细型(F型)混合料,并首次提出关键性筛孔这一说法。

同一种粒级的混合料粗细划分的标志也就是关键筛孔的通过率加以区分。

关于级配曲线问题,在Superpave中最大密度级配表示一种集料颗粒以最密实的方式排列在一起的级配,然而这是一种要避免的级配。

在该0.45次方图上给出两个附加特征:控制点和限制区。

控制点的功能为级配必须通过的范围,设置在公称最大尺寸、中等尺寸(2.36 mm)和粉尘尺寸(0.075 mm);而限制区在最大密度级配附近,在中等尺寸(4.75 mm或2.36 mm取决于最大尺寸)和0.30 mm尺寸之间,形成一个级配不应通过的区域,通过限制区域的级配被称为“驼峰级配”。

Superpave并没有明确给出每个筛孔应通过的级配范围,因此superpave混合料级配设计是种更加宽泛和更大自由度的设计,有利也有弊。

这就要求配合设计人员要有专业、丰富的经验,通过大量的试验来完成。

在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级配设计如果能够借鉴Superpave级配设计理念,我们就可能进一步优化级配曲线。

例如Superpave中强调是一种S型曲线,即中间料多,最大公称粒径和细料少的特点,AC类混合料级配S化,在规范给定的级配范围内,设计一种S型曲线。

这样好处在于我们没有脱离AC类配合比的设计理念,优化了级配。

我们以AC-25类型级配优化为例,分析S化后的特点。

公称粒径两侧料少,在AC-25中,我们要注意4.75~19 mm之间料要多,4.75~2.36 mm控制量少,总体来说这种配比抗车辙较好,挠动小,混合料稳定,主要体现混合易于拌和,混合料均匀一致,不离析。

但同时我们认识级配S化后,混合料性能的变化,由于骨料偏多,细料少,碾压方面加强,注意碾压的效果与混合料温度之间的关,确定碾压时机。

经实践证明,Superpave路面均匀一致,抗车辙有一定的效果的。

另一种是间断级配,其结构类型就是我们常说的骨架密实结构。

最典型的路面类型SMA,其形成机理是粗骨料形成的骨架空隙由沥青胶砂来填充,形成一种稳定骨架密实结构。

混合料的特点是“三多、一少”,即沥青多,粗集料多,矿粉多和细集料少。

在级配设计过程中,主要控制2.36 mm筛也的对过量,在沥青路面中把粒径2.36 mm作为粗细集的分界线。

细集料过多形不成骨架结构,细集料过少,路面空隙过大,不密实。

在我国SMA沥青路面已经使用20多年其抗车辙效果也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虽然有些地方仍然存在车辙现象,主要还是设计的问题和精细化施工的不够。

2.3 开级配OGFC是一种骨架空隙结构,用来做上面层。

由于其透水性,其中下面层必须是一种密级配不透水层,用来防止雨水的下渗。

OGFC路面较好解决了雨天行车带来的水雾和漂移现象,也能起到降噪的作用,全面提升路面路用功能。

但也有与身而来的缺点,选材严格,成本高,由于空隙大,沥青易老化而导致路面松散,另外开放交通后,表层空隙易被外来的颗粒堵塞,排水效果大打折扣。

2.4 级配设计应注意事项以上几种混合料的级配设计不仅要根据混合料的设计的空隙率、饱和度、矿料间隙等参数指标来考虑,还要根据混合料的和易性,拌和机具,摊铺碾压等施工性,结合气候条件综合考虑。

3 生产配合比级配设计我国目前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多采用间歇式拌和机。

不管国产还是进口的拌和机都具备较高的自动化功能。

间歇式搅拌是一种不连续的预设产量且稳定称重的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方式,这有别于连续式生产方式。

主要有供料系统、加热系统、拌和系统、计量系统和筛分除尘系统等几大系统构成。

本文主要就筛分系统中和筛网选择作以分析的研究。

间歇式拌和机是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中的冷料的掺配比例,按照皮带转速调整来控制流量,冷料进行了混合,(如图1)除矿粉不加入外。

然后进入滚筒进行加热,加热后进行第一次除尘,引风机吸附,把微小颗粒吸入布袋除尘器中,风门压力过大时可能把大于0.075 mm 颗粒也带走,在除尘器的通道上设置一个回旋转装置,通过离心和重力作用,大于0.075 mm 颗粒可被分离沉淀出来,经过螺旋和粉料提升机输送到筛网上参与筛分。

加热后的骨料经骨料提升机输送到筛网上进行筛分。

拌和机顶层的筛分系统通常是由一套筛网构成,从大到小排序,根据拌和机的产量和性能不同,可分为五个或四个热仓。

筛网由电机带动偏心轮进行振动筛分(如图2)。

在筛分过程中再进行一次除尘。

拌和机整个筛分过程就是这样的。

下面我们主要来分析筛网的选择问题。

冷料经过热筛分重新又分为几种规格的料,虽然我们事先设定筛网的规格尺寸,但存在筛分效率和粒径存在搭接的现象。

各种热仓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界限清晰、互不存有的现象。

从拌和机筛网设置的方式和筛分的过程,可分析,各热仓料单级配与拌和产量之间存在一种关系或可以称之为影响,过高产量可能导致材料的筛分不清,而使混合料级配偏离设计。

滚筒里加热料经提升机源源不断地被送入振动筛网中,超颗粒经过溢料口溢出,其余经筛分进入不同规格的热仓中,由于筛网顷斜角度不同和产量大小不一样,与筛网尺寸接近的料易卡住,不易通过,造成我们通常所说的级配叠加现象。

热仓需要做单级配筛分,重新进行合成我们需要的级配。

由于每种热仓料级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随着产量的变化、料源级配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试验人员随时掌握冷料变化和混合料抽提筛分的结果,分析调整热仓的配料比例,必要时重新进行热仓配合比设计。

合理的选择筛网的搭配,一方面有利于各热仓的供料均衡,最大限度的减少溢料和待料时间,减少浪费,提高产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控制级配关键控制点,保障混合料的拌制质量。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我们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①热仓所控制几种规格料,尽量与我们冷料规格相匹配,有利于调节冷料的转速,保持供料平衡。

②生产配合比热仓筛分应在正常生产的负荷状态下去设计调整。

只有在设计负荷状态下,热仓级配才是生产时级配状态。

否则会出现设计的级不能用于正常生产或生产时级配不符设计级配。

③生产合成级配与目标配合比级配相符合。

目标级配是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根据原材料的单级配进行设计,且混合料各项指标均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我们不应在生产配合比阶段随意加以调整或者进一步的优化。

否则会出现溢料和待料现象。

④目标配合比设计时,宜多设计几种级配曲线。

经过目标配合设计和各种路用性能验证,确定采用哪一种比例。

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的符合我们设计要求的级配曲线。

表2给出了常用的AC类(也适用于AM及SMA类)拌和机上的筛孔与所控制标准筛孔对应关系。

4 结语以上对矿料级配设计和生产时级配控制做了较分析与比较。

虽然铺筑一条经济耐用、优质高效沥青路面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仅从混合料级配这一方面考虑,但是如果把矿料级配设计好了,我们就向成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矿料级配设计和控制好起到了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1]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2] 沈金安.改性沥青与SMA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3] 严家伋.道路建筑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4] 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5] 美国沥青协会.贾渝,曹荣吉译.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基础参考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6] 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