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三大改造》实践创新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姓名 刘润霞 年级 八 科目 历史课题第5课 三大改造 日期 3.21教学目标 1.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3. 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课外资料,预习课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主要标志是以公有制为基础,那么如何变私有制公为有制呢?“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4、根据25页“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出示史料和图片,加深理解。
学习与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学生活动(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结合问题读书,找出答案。
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订正答案。
学生在教材上找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方法。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见课本25也第一段。
习题设计:布置学生寻找当地的一两个老字号店铺,并请管理人员简单介绍一下该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与重建三大改造:学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理解不了,应多花一些时间结合历史和现实情况进行讲解。
内容性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要性:原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素材 新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1953——1956年)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时间:1953——1956年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起止时间:1954——1956年2、形式:公私合营3、政策:赎买政策。
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手工业者参加说工业生产合作社。
从1954年开始,国家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5课三大改造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歌曲《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什么时候?如何建立起来的?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史料1 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 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史料2 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教材23页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3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教学模式变成了教学活动的双向互动。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能力培养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我秉承以上新的教育思想,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设计本课教学活动。
本课以探究问题为目的,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以教师引导为助力,结合多媒体教学贯穿教学活动的各环节。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五课《三大改造》。
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下接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了偏差。
“三大改造”主要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了解三大改造的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分清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不同方式;○2通过提出问题,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1新人教版

-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如访问农村合作社、工厂等,了解三大改造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三大改造》这一课,让我有了很多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三大改造的概念理解得比较扎实,他们能够清楚地说出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这让我感到欣慰,因为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讲解是有效的。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
2. 请说明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
3. 请阐述三大改造的意义和影响。
4. 请谈谈你对三大改造的认识和看法。
答案:
1. 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3.实验器材:如果可能涉及实验环节,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模型、道具等,以增强学生对三大改造的理解和体验。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观点;设置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设置实验操作台,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5.学习任务单: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探究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大改造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三大改造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28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应用创新点本节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在设计时采用用了叙述故事的形式将三大改造的形式和意义表现出来,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的内容,重点教学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形式以及三大改造的意义。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三大改造”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任务之一,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不久,知识储备,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
但是他们普遍对历史充满兴趣。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因为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对历史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对现实好像没什么用,在学习的时候总是提不起劲,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环境与准备教学环境使用录播教室,配备有电子白板,教师准备了课件。
但由于条件有限,学生和老师手中仅有课本,没有其他辅助教学的工具。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一、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节课由“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和“公私合营”两部分组成。
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如下:1. 教材编写改变了传统的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突出了“公私合营”中的赎买政策。
2. 在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加强了主体内容的表述,特别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内容。
3. 大量使用《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相关的历史图片、增强学生直观性学习内容;4.课后自由阅读卡北京同仁堂的公私合营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启发性;5.本课主要叙述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以赎买的方式,对资本家的财产进行回收。
6.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对象分析(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八年级学生对新知识十分感兴趣,但对被动接受的知识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就本课来说,学生对“公私合营”一定是不理解,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预知这一结果。
运用大量的资料,层层递进、让学生由表及里地去了解。
八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太多的理论和符号学生还是难以接受的,好的做法是运用多媒体影音资料呈现出来。
例如:本课的三大改造过去多用表格来呈现,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多媒体播放《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让学生由抽象学习到具象地学习。
(二)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八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了一些有关“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历史知识,特别是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和多媒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都有了一些认识。
同时,通过七年级对中国古代历史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正确指导学生懂得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证明我国已经把1。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新人教版2

第一个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
第一个农业合作社
• (二)、手工业合作化
手工业的改造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 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 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 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 户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 腿是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 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 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 动,去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 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 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牛、一只驴、30只羊、 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 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12 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毛泽东 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 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 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 吗?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在社会主义改造
北京工 商界私 方表决 心
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上海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 向毛泽东送喜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晚白 如果你是一 上天 名工商业者 抱, 敲 你愿不愿意 头锣 公私合营? 痛打 哭鼓
黑龙江哈尔滨市各界庆祝社会主义 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社农 会业 主、 一 义手 九 改工 五 造业 六 。和 年 资底 本, 主我 义国 工完 商成 业了 的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
一、实践创新活动
1.历史情境短剧
请同学们依据教材和自己在图书馆、网上收集到的关于三大改造的相关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编排历史情境短剧《公私合营》。
要求:要再现新中国成立后。
百废待兴到百废俱兴,要体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
反映中国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快速发展和伟大成就。
答案:
旁白(学生甲):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早日在中国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轰轰烈烈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来开了大幕,拥有300年历史的同仁堂老店,也走上了公私合营的道路。
乐松生(学生乙):老少爷们、工友们,现在有一个重大事件要和大家公布,明天我就要代表咱们北京同仁堂申请公私合营了。
你们有什么要求和想法都来说说。
老技师(学生丙):老爷,你可得想好了,我们北京同仁堂是老祖师乐显扬在康熙八年(1669年)创建的,现在,我们就把它拱手让给共产党了。
那我们这些伙计们,家家都上有老下有小,我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乐松生(学生乙):哈哈,老技师啊!这你就不用担心了。
我们是接受共产党的管理,不是共产党没收我们的财产。
老技师(学生丙):老爷,你说的是真的吗?共产党真的可靠吗?
乐松生(学生乙):老技师,你放心吧。
共产党是说话算话的。
共产党是帮助咱们老百姓的。
不会给我们窟窿桥的。
老技师(学生丙):老爷,那我们这些人还可以在同仁堂继续干吗?
乐松生(学生乙):当然了,只要你们愿意留下来,我们不会让任何人离开同仁堂,而且,走公私合营的道路后,我们的产品将销路更好,大家的薪水也会越来越高。
老技师(学生丙):太好了,我们要感谢共产党,我们同仁堂还是我们的。
旁白(学生甲):就这样1954年,乐松生带领同仁堂公私合营了,乐松生成为同仁堂合营后的首任经理。
北京同仁堂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同仁堂集团公司。
2.小调查:调查一下家乡农村合作化情况,在班级交流?
提示:可访问年长者,也可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列出调查提纲,充实材料,最后形成文字材料。
试题分析方法及解决办法
实践创新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收集整理能力、协作能力、表演能力、表现能力,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本套试题,试题内容较为灵活,对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单位时间内,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答不完题的现象。
这说明在常规教学中应有意加强学生此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