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意象生成与呈现

合集下载

张大千《碧峰云瀑》赏析

张大千《碧峰云瀑》赏析

张大千《碧峰云瀑》赏析泼彩山水画法是张大千在海外总结中国传统笔墨后,对中国青绿山水表现技法上的一大创新。

他创造了大泼墨、大泼彩的新技法,不仅在驾驭笔、墨、色、水、纸等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而且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表现道路。

这种画法开创于五十年代末,不过真正成熟却是美国加州时期。

画面上意象尽管模糊,但仔细体味,便可见溪桥横斜,渔舟唱晚,洲渚淡远,沙碛平展,树木葱茏,乃一派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

在画法上,先以水分充足的淡墨泼染,以墨色的浓淡区分出近山与远山的空间感。

墨晕固定后,再以少量不透明的石青色泼在水墨上,任颜料本身轻重或沉或浮,产生不同层次。

等色与墨确定了山峦的基本形体后,便以笔线勾出丘壑溪涧和小桥云树,在混沌中开出山水。

最后以大片淡石绿色和赭石色泼染在远近山峦处,树木和小桥俱以留白表现,这就使画面产生统一的色调,满纸蓊郁迷蒙,看似无线条,却又浓淡如意、层次分明,意象超出笔墨之外,整体呈现出苍茫幽深的意境,笼罩着一种神秘气息。

泼彩的技法则是先将颜料在小碟中调至所需要的色相及浓度,然后泼洒在画面上,利用其自然流淌渗化的性能,形成画面的大体结构,再利用色彩渗化的形迹和肌理效果,用笔整理、补助允成为完整的作品,因此这种画法具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往往需要根据色彩落纸后的既成效果灵活地调整画面。

但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手段,泼彩并不是盲目地纸上乱泼一气,作者必须对画面的艺术形象有所构思,什么部位泼什么色彩,怎样泼,需要达到什么效果,以后整理成什么形象,心中都要有所准备。

要说张大千的“泼彩”由来,以下五点因素可以追溯:1、唐以来的传统“泼墨”先有东晋书法家王洽在前的“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素”、“凡欲画图障,先饮醺酣之后,却以墨泼”;继有米芾“米氏云山”的“信笔作之”,即以泼墨法信笔写去,“意似便已”;再有石恪、青藤、白阳的水墨大写意,尤其是宋代禀性疏野的梁楷的泼墨画,与大千先生的泼墨简直可以说是“血缘”关系。

2、中国传统的青绿山水给予的启发大青绿、金碧山水的厚重浓丽,小青绿山水的轻松明快。

试论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艺术

试论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艺术

试论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艺术张大千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艺术家,他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对中国绘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闻名于世,体现了他对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中国艺术传统和现代艺术潮流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从艺术特点、技法创新以及艺术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

他的作品在表现方式上独具匠心,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技法,大胆运用泼墨、泼彩等技法,以及激烈的笔墨运用和意象夸张表现来表现画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意象的处理上,张大千的作品充满了动感和张力,画面上的形象多以极具张力和动态感的线条和笔触组成,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和表现力。

他的泼墨泼彩作品不仅在形式上独具特色,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颇具魅力,通过墨彩的运用和形象的变形,使作品更富有灵动之美,表现出张大千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激情,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亮点。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在技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他抛弃了传统的写意和工笔绘画技法,以泼墨、泼彩等形式进行创作,运用东方水墨画的技法与西方绘画的构成方式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在泼墨泼彩的技法运用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理论思考,善于捕捉绘画的瞬间表现,以此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他还善于运用奇特的墨色和独特的笔墨表现力,将绘画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和形式,使他的作品在绘画技法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对于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为中国现代艺术界树立了一个典范,而且对中国绘画技法和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泼墨泼彩作品推动了中国绘画技法的改革和创新,为中国绘画界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启示。

他的作品引领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潮流,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重要艺术家。

试论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艺术

试论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艺术

试论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1899-1983),字青华,以“老翁”“巨匠”自居,是当代中国著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

张大千的绘画风格独特,创作了大量泼墨泼彩的作品,这种绘画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备受世人瞩目。

本文试论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
艺术。

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风格充满了独特的浪漫气息。

他的作品画风既沉着稳健,又不
失灵动妩媚。

张大千以泼墨泼彩的形式,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相
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新艺术语言。

他善于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和浩渺,在他的作品中,山水松柏,山花石砾,都可以在他的笔下呈现出极具特色的形态,展示了他对自然的
独特理解和表现。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泼墨泼彩作品不仅在中国传统绘画
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西方绘画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张大千以其独特的绘画艺
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作品被国内外众多博物馆、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家珍藏,成为了中国绘画界不可或缺的重要代表。

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作品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泼墨泼彩是一种
全新的绘画形式,它突破了传统绘画的限制,开拓了绘画的新天地。

张大千以泼墨泼彩的
形式,创造出了许多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作品,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使中国绘
画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
也在世界绘画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悟 出 了什 么 , 于是 立 即返 回画 室 , 提起 笔来 , 饱蘸 浓 墨, 在 纸上 即兴 泼 洒 起 来 , 一 幅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的
《 山园骤雨 图》 就 这 样诞 生 了 。这 幅 画 , 已 经 没 有 了
这种 泼 墨泼 彩艺术 的形成 , 与其 人 生经历 紧紧相 连 。 1 9 4 9年后 , 张大 千 就流 浪于 台湾 、 印度、 南 美各 国与
风 的继 承 与发 展 。其 画 作 无 论 是 技 法 还是 立 意 , 都
以来 的传统 泼 墨 。先 有王 洽在 前 的“ 以头髻 取墨 , 抵 于绢 素” , “ 凡欲 画 图 障 , 先 饮 醺 酣之 后 , 却 以墨 泼 ” ; 继 有米 芾在 后 的“ 信笔 作 之” , 即 以泼墨法 信 笔写去 , “ 意 似便 已” ; 再有 石恪 、 青藤、 白阳的水 墨大 写意 , 尤 其 是宋 代禀 性疏 野 的梁楷 的泼 墨 画 , 特别 如 他 的《 泼 墨 仙人 图 》 , 更与 大千 先生 的泼 墨简 直可 以说 是有 直 接 的血 缘关 系 。其 次 , 中 国传 统 的青 绿 山水 给 予 了
美 国, 不久 又 游历 欧 洲 各 国 , 最 后 又 到 日本 与 韩 国 。 半 生 的流 浪 生活 , 让 张 大 干 在 焦 虑 痛 苦 中渡 过 。 中 西文 化 的冲 突 , 自己个 人 的身 份 , 这些矛盾 , 让 他 的
其 先前 传统 绘 画 的布 局 , 脱 离 了远 景 、 中景 、 近景 的
上, 他把 西方 绘 画 中光 与 色彩运 用 的技 法 , 融入 到其 绘 画之 中 , 从 而 形 成 了 自 己独 特 的 泼 墨 泼 彩 艺 术 。
干 的影 响可 以想象 , 他不 无 感 慨 地 说 道 : “ 我 一 向承 认我 对 西洋 艺 术 不甚 了了 。 ” _ 2 ] ( 1 9 5 9年 的一个 大 雨滂 沱之 夜 , 正在 养病 的 张大 干 无 意 中模模 糊 糊 地 看到 , 雨 中 的八 德 园一 片淋 漓朦 胧 。突然 间 , 他 像是

张大千的泼彩山水,以彩醒墨,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片新天地

张大千的泼彩山水,以彩醒墨,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片新天地

张大千的泼彩山水,以彩醒墨,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片新天地张大千以其晚年独创的泼彩技艺,卓立于现代中国画坛,成为开创型的中国画大师。

对于他的山水画表现力而言,他的泼彩主要起了如下四种作用:以彩当墨,以笔当泼;以墨作底,以彩醒墨;以色作泼,晕染天趣;以笔运彩,抽象天成。

这几种泼彩效果的使用,也体现了大千在泼彩山水画中对泼彩利用上的三种境界。

特别是大千泼彩山水画中的一些作品,已经达到了以形为形、以色为色的最高境界,从而使张大千山水画开始了由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泼彩为用张大千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大师级人物,他山水、花卉、仕女,写意、重彩,无所不能,特别是他晚年所创的泼彩山水画法,更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片新天地。

对此,维基百科中文版是如此表述的:张大千“1948年移居香港,1951年移居阿根廷,1953年从阿根廷移居巴西圣保罗。

……1956年曾与西班牙绘画巨匠毕卡索切磋同談。

开始将西方抽象主义的理念应用到中国传统水墨画上,並发展出了泼墨山水的风格。

”“央视国际”有文则称张大千在60至70岁间,“历经10年探索,融泼彩于泼墨、勾皴法,终于创造了雄奇壮丽的新风貌……泼彩成为最富个性的画法。

”他的这一突变,“不仅把他的艺术从古典画风引向了现代画风,也把他推上了中国画革新大家的行列”。

另有文称张大千“用破墨、泼墨、积墨和青绿泼色,配合传统的渲染皴擦法,浑然一体,形成色墨融洽,光彩有致,意趣天成的独特的新山水画风”。

诸多说辞的关键就在于,张大千晚年所创的泼彩画法,使得他的山水画从古典走向了现代;大千泼彩,无论其对于整个中国近现代绘画史来讲,还是张大千自身的艺术发展历程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关节点。

可以这样设想,如果没有张大千晚年所创的泼彩山水画法,张大千可能就如张玉侠李小山所著《中国现代绘画史》中对画家分类所讲的那样,仅仅是一位守成型画家,而不是一位开拓型画家,他的位置也就可能像贺天健、陈半丁等画家一样,而不是和李可染、傅抱石、刘海粟一样成为开创中国山水画新局面的大师级人物了。

国画大师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非常受推崇

国画大师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非常受推崇

国画大师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非常受推崇国画大师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非常受推崇大泼彩不是张大千发明的,最早是黄宾虹开始画泼彩。

黄宾虹收藏青铜器,他的泼彩是受青铜器上的铜绿、铜锈启发。

张大千在上海的时候租住在黄宾虹家里,朝夕相见。

他看到黄宾虹的泼彩,纹理像青铜器上的铜锈,非常好看。

虽然1963年前张大千没有泼彩画,但那时起泼彩已经给张大千留下印象。

张大千的画风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由习见之青绿、浅绛温婉细腻的小写意山水转向雄奇浑厚一路。

突破传统的规范,以王洽泼墨法参以西方绘画色和光的关系绘出具有色墨结合的大写意山水,这与他这个时期周游世界,开拓胸襟,蒙养性灵有很大的关系。

此作以阔笔写崇山,气势雄伟阔大,水墨酣畅淋漓,山下平冈老屋数楹,两高士放舟于春水之间,喁喁低语,是此画的画眼,画上钤的“己亥己巳戊寅辛酉”为张大千生辰八字章,这在其它画家中所没有的,也是张大千的创举,颇为有趣。

一九八二年,八十四岁高龄的张大千仍然作画不止,此图为张大千带病绘之。

在简笔淡墨的山石上以花青重染,色调清新淡雅,遒劲苍老的乔木却茂然有生气;一持杖高士仰望乔木,似对生命几何若有感悟。

从此图也可看出大千晚年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黄山文笔峰此画为张大千八十三岁高龄时忆游黄山之作,自题“以渐江、苦瓜两尊者法写此”。

老笔纵横,苍劲有力,以赭色浓重施于山体阳面,多以皴擦为之,山脚染以花青润泽,更见黄山之奇和笔墨的老辣。

大千晚年的系列忆游作品在简化具体真景的同时更以己意为之,气质淳化而兼具苍深浑穆。

张大千的印章,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0余方,有:张爰,张蝯,张大千,大千居士,蜀客,三千大千,蜀郡张爰,大风堂,昵燕楼,摩颉山园,摩登戒体,三到黄山绝顶人,老弃敦煌,长须张郎三十八,苦瓜滋味等印。

张大千的这些印章,不仅是鉴定的凭证,而且也是了解其生平和艺术风格的重要史料。

正当中国几乎毫无绘画市场的产业生态时,西方市场却是另一个极端,早已有固定的艺术产业运作模式包含画商、画廊、拍卖、媒体、美术馆等,张大千却几乎凭着一己之力顺利横跨了东西方市场,不依赖画商销售、不凭借画廊包装、不倚靠拍卖炒作,在没有如现今网路媒体发达的环境下竟完成了近乎C2C(个人对个人)的销售方式,也可以说革新了绘画市场的运作模式与行销技巧。

浅谈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艺术

浅谈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艺术
浅谈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艺术
□刘பைடு நூலகம்晨
摘 要:20 世纪的中国画巨匠张大千,是一位在传统与创新两方面都有建树的大师。泼墨泼彩是张大千的艺术创造,此种风格不 仅是他绘画的巅峰,也给后世留下了诸多启示。
关键词:张大千 泼墨 泼彩 绘画特点
一、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的成因
1.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形成的外因 (1)古法启示 张大千重视师法古人,临摹与研究了大量名家的画作。他 认为,创新是建立在摄取前人经验基础上的,要将绘画的技巧融 会贯通,用于自己的绘画之中。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积累是 张大千泼墨泼彩画形成的基础。他曾说:“讥人临摹古画为依傍 门户者,徒见其简陋。临摹如读书、如习碑帖,几曾见不读书而 能文,不习碑帖而能善书者乎?” 自古就有泼墨法的启示,《宣和画谱》有记载:“王洽不知何 许人也,善能泼墨成画,时人皆号为王泼墨。”虽然年代久远致使 王洽的画作无法考证,但从相关文献记录来看,王洽的泼墨法先 以墨泼,然后用手引导轨迹,再加以收拾而成。由此可见,他画 画的过程不拘泥于具象的形体,无拘无束,随着墨迹加以收拾成 具象的形体。从抽象到具象,这种大胆创新的方式为后世带来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画也正是吸收了此类 绘画的手法。 (2)中西合璧 张大千痴迷于写生,他认为写生是必不可少的。对此他曾 说:“今人学画,每不知临古与写生二者不可偏废。”敦煌壁画色 彩艳丽,用笔细致。张大千曾在敦煌面壁了两年多,在这段时间 内,张大千临摹了大量的壁画,也正是这次经历,张大千的山水 画在用墨用色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之后,他敢于用重 色,色泽艳丽,线条更是遒劲有力、勾勒严谨。壁画场面浩大,其 壮观程度让张大千敢于尝试巨幅画作。多次临摹的经验,使他 能够经营纷繁杂复的画面,他的作品《大墨荷通屏》正是此类佳 作。此外,张大千移居海外多年,曾观摩过大量的西方画作,中 西绘画在绘画语言上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绘画讲究用笔用墨, 而西方的绘画更加注重块面与色彩,两者看起来并不相融,张大 千却认为中西绘画并无很大的分别。他对此进行研究,是否吸 收西方绘画元素也成为张大千泼墨泼彩前后的最大区别。 2.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形成的内因 (1)“无不造其极”:个性成为泼墨泼彩的基础 张大千的画作以工笔、写意、泼墨、泼彩等技法表现山水、花 鸟等,构图精巧、色泽亮丽,诗文率真豪迈,书法劲拔飘逸,这都 与他的个性密切相关。 个性是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的。张大千的个性 可以用“无不造其极”来概括。张大千在 30 岁左右便名扬天下, 他享名之早,持续时间之久,都是中国现代画坛的奇迹。“无不造 其极”的性格造就了张大千泼墨泼彩的一个“极”字。他的泼墨 泼彩摆脱了前人精于工笔的束缚,用大碗的墨进行肆意挥洒,再

试论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艺术

试论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艺术

试论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艺术张大千(1899-1983),字大千,号一山堂主人,江苏上海人,祖籍浙江绍兴。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是一位文化名人、艺术鉴赏家、收藏家。

张大千的绘画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兼收泼墨、泼彩等画法,为中国画坛带来了新的风貌,成为了中国画派中的翘楚。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画法,一改传统的用笔墨勾勒形象,而是以颜料大胆挥洒绘画。

他通过对颜料的叠加和溶解,追求出色彩的变化与绚丽,创出了以泼墨泼彩为主导的绘画风格。

他的作品表现了对中国传统画法的颠覆和加工,融入了西方绘画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泼墨是一种通过水墨或颜料的涂抹、溶解、挥洒等手法进行绘画的艺术形式。

对于张大千来说,泼墨不仅是一种表现方式,更是一种审美情趣和传统文化的诠释。

在他的作品中,泼墨的运用令人眼前一亮,颜料的在画布上四溅、交错,使得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

泼墨的形成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是对绘画艺术语言的创新和突破。

泼墨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传统技法,在古代就有了相当的应用。

张大千将泼墨的运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通过对色彩、线条、形态的运用,使得泼墨泼彩作品充满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他的作品中,泼墨不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延续,而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一种全新融合。

泼彩是指在绘画中采用颜料点、斑或雨点等形式的运用。

在张大千的作品中,泼彩的应用更是鲜活多姿,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他的泼彩作品中,色彩的交错融合、斑斓多彩,充满了浓烈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尝试。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张大千创造出了众多泼墨泼彩的经典作品。

比如《八骏图》《骏马图》《观音像》等作品,都堪称泼墨泼彩艺术的典范。

这些作品中,他巧妙地将泼墨泼彩的技法与中国传统题材相结合,使得艺术形式更加富有张力与动感。

在当时的中国画坛上,泼墨泼彩的艺术形式并不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张大千却始终坚持并推崇着这种独特的绘画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直接 临学 石 涛 、 朱茸 , 并 且 扩展 到 “ 海派 ” 画 家 任 伯年 、 吴 昌硕 等 , 以及 “ 黄 山 画派 ” 的 梅 清 和 明代 南
京 的张 凤等 而发 展 出几种不 同的风格 。张大千 四十
元上溯 至 两宋 、 五代 、 盛 唐 画风 , 最 终 开创 了属 于 自

l 5l・
简劲 、 墨 色迷 离 , 亮 丽 而深 邃 , 可 见 其 尽 得 用 水 用 色 之妙 。《 山 园骤 雨》 是他 采 用 泼 墨 泼彩 法 的开 始 , 张 大干将 色 与 墨的破 、 积 技巧 , 大 量地 运用 到这 些作 品 的创作 中来 , 融 汇 了传 统 山水 画 的 没骨 、 泼墨、 青 绿
上世纪30年代初期张大千开始研究没骨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的材料与技法黄山图华山云海图是这一时期的成功力作饱满雄阔的图式辉艳夺目的设色和精谨工致的用笔不仅显示了张大千全面厚实的传统功力而且为他晚年泼墨泼彩的语言积累作好了重要的铺垫
第3 4卷 第 6期 2 0 1 5年 6月
绵 阳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阔 的图式 、 辉艳 夺 目的设 色 和精谨 工致 的用 笔 , 不 仅 显示 了张 大干 全面 、 厚 实的 传统功 力 , 而且 为他 晚年 泼墨、 泼 彩 的语言 积 累作好 了重 要 的铺 垫 。4 0年代
的后 半期 , 他 的创 作进 入 到一 个 新 的高 峰 。从 1 9 4 9

6 2 1 0 0 6 )
要 :张 大千 一 生 漫游 名 山 大川 , 用 眼 和 心 摄 取 自然 造 化 之 美 , 日雕 月 琢 , 聚 沙成塔 , 为 他 精 彩 绝 伦 的 彩 墨
山水画奠定 了基础 , 是“ 外师造化 , 中得 心源” 的真正体现 。本文通过文献研 究与作品 赏析 等途径 , 重点 分析 张 大千 泼墨泼彩 山水 画意象生成 与呈现 , 这些意 象反映 了人与 自然 山水 的通联 关 系, 即从人 本 出发 , 把 自然 与人 的情感 的
某种联 系加 以强化和表现 , 寄 以蕴寓 自己的人格 、 品操 、 情感等 因素 目的是托物 言志 , 缘 物以寄情 。泼墨泼彩 意象
的生成 与呈现体 现 了张大千对 自然超 高度的 审美感知与籍 古开今 的开拓精神 。
关 键 词 :张 大 千 ;泼 墨 泼 彩 ;山 水 画 ;意 象 ;生 成 与 呈 现
年底 离 开祖 国到 1 9 7 8年 回台湾定 居 , 张大 千有 将 近 3 0年 的海 外游 历与 磨砺 , 山水 画泼 墨 泼彩 已达 到登
峰造极 的境 界 I 2 j 】 。 张大 干在 山水 画 研究 长达 六 十多 年 , 临仿 了由
折、 字体结构之妙 ; 也开始模仿学习二师 的画作 ; 而
中图分 类号 :J 2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6 1 2 x ( 2 0 1 5 ) 0 6— 0 1 5 1 — 0 5
张大千 ( 1 8 9 9—1 9 8 3 ) , 四川 内江 人 , 原 名 张 正
权, 又名 张爱 , 号大干 , 别 号 大千 居士 。被 徐 悲 鸿 誉
己独 特 的意象 山水 画 。他 的山水 画 的一大 特色 就是
二岁时, 远 赴敦煌 接受 千年 艺术 文化 的洗 礼 、 领 悟宋 元 绘 画的精 髓风 餐露 宿 , 呕心 沥血 , 共 临 摹壁 画作 品 2 7 6件 , 并 对 中国绘 画艺 术 渊源 进行 分 析 和 论证 , 博
创造 了一 种可 游 、 可 居 的理想 境界 。上 世纪 5 O年 代 后期 , 张 大千 的视 力 衰 退 , 画 风 回 到 了写 意 上 来 , 墨 与 色 的积 、 泼、 破 交错 , 一气 呵成 , 画 面色 墨 淋 漓 、 虚
水 画艺术 的开拓者 … 卜拍。
《 摹北魏画 马图》 《 采 莲 图》 《 蕉 荫仕女 》 、 《 舞带 当
风》 等 。上 世纪 3 0年 代 初期 , 张 大千 开 始 研 究 没 骨 山水 、 青 绿 山水 、 金 碧 山水 的材料 与 技 法, 《 黄 山
图》 、 《 华山云海图》 是这一时期的成功力作 , 饱满雄
室记》 。至此 , 他在 艺术上发生 了重大转折 , 人物画
线 条精 准 、 古雅 、 优美 , 勾染独得古 法, 如《 洗砚图》
为“ 五百年来第一人 ” 。张大干擅 长山水 、 人物 、 花
卉、 翎毛 , 是一 位用 功甚 深 , 见识 渊博 的艺术 家 , 他既 是 中 国传 统 艺术最 全 面周 到 的 继 承者 , 又是 中 国 山
搜详考 , 记录并完成 了 2 0万字的学术著作《 敦煌石
收 稿 日期 : 2 0 1 4—1 2~2 0
实相彰 , 画面中物象表现灵动微妙 、 跃然纸上 ; 笔势
基金项 目: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 点研 究基 地 四川张大 千研 究 中心规划 项 目“ 张大 干 山水 画与意 象油 画的形 式语 言同 构研 究” ( Z D Q 2 0 1 4- 0 6 ) 。 作者简介 : 杨杰 ( 1 9 7 1 一) , 男, 四川剑阁人 , 副教授 。研究方 向: 油画形式语言 、 意象油画。
J o u r n a l o f Mi a n y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Vo 1 .3 4 No .6
J u n . 2 O1 5
张大千泼 墨泼彩 山水 画意 象生成 与呈现
杨 杰
( 绵 阳师范学 院美术与 艺术设计 学院 , 四J I I 绵阳
张 大干 幼年 时好读 书 、 悟性 极高 。他母 亲 绘 画 、 绣 花等 技法 的言 传 身教 , 是 张 大干绘 画 的蒙学 渊源 。
1 9 1 9年 , 他拜师 曾农髯 、 李瑞 清学习书画、 诗文等 ,
这成 为大 干一生 艺术 事业 上一 个重 要 的转折 点 。在
这期 间 , 他 的书法学 “ 三代 两 汉 金 石 文字 , 六 朝 三 唐 碑刻 ”, 对临 、 背临碑帖; 练 习双 钩 书体 , 研 究 笔 画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