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1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方案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方案一、引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还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和发展。
因此,科学合理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方案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校园环境、增强学校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设计理念和建议。
二、规划目标1. 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环境对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规划设计应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为目标。
建立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工具,提供舒适的教室和图书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 创造宜人与和谐的生活环境大学生活不仅仅是学习,也是社交、娱乐和休闲的时光。
因此,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宜人与和谐的生活环境,包括设立多功能运动场地、休闲娱乐区域、公共广场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 强化校园文化氛围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标识,也是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的基础。
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包括建立音乐厅、艺术展览馆、文化广场等,为学生展示才艺和丰富的文化生活提供场所。
4. 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合理使用土地资源、节约能源、优化交通系统等。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使校园发展符合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要求。
三、设计理念1. 人性化设计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设计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
建立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区域,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和创新,提供适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环境友好设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
合理利用绿化和景观设计,增强校园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美观性,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建设可持续的水利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校园环境。
3. 国际化设计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大学校园应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环境,为学生提供与世界接轨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资源,促进学生国际化素质的提升。
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
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
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
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
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新时期大学校园规划——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湖 北 经 济 学 院学 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na r l o f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 i e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的抽象性和数据化 . 城市设计更具体 、 更 注 重 细 节 和 图形 化 。 城 市设 计 着 重 关 注 都 市 交 通 系 统 、 邻里认知 、 开放 空 间与 行 人
空 间 组织 .其 主 要 目标 是 改进 人 们 生 存 空 间 的环 境 质 量 和 生
活质 量 。
图 1 : 我国大学校园功能分区的通用模式
大学 犹 如 城 市 。 各 个 功 能 分 区应 具 有 较 明 确 合 理 的 布局 ; 同时 。 空 间 和实 体 是 文 化 的 载体 , 大 学 精 神 往 往 要 靠 这 些 载 体 来认知与传承。 城 市 设 计 并 不 直 接设 计 建 筑 物 , 但 却 一 定 程 度 上决 定 了建 筑 形 态 的 组 合 、 结构和校园空间的优劣 。 直 接 影 响 着人 们 对 环 境 的 评 价 , 尤其是视觉感知、 空 间认 知 和 文 化 熏 陶 这 些 基 本 途 径闭 。高 校 校 园 作 为 一 个 有 机 整 体 , 应 以系 统 的 思 维来 思 考 校 园 格 局 的整 体 性 I 3 1 。同时 , 校 园各 个 功 能 分 区 内部 的细 部 处 理 应 营 造 出人 与 自然 和 谐 共 生 的环 境 .使 其 在 潜 移
会大学 、 近代 大学 以及解放后现代化大学几个 时期[ 4 1 。 2 0世纪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方案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方案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方案校园是大学的核心,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品质,也体现了大学的整体形象。
为了打造一个实用、美观、宜居的大学校园,设计方案如下:一、校园布局1. 主校区与分校区的合理划分,确保教学、科研、生活等区域之间的互相衔接;2. 教学区域和科研区域的分离,同时考虑到师生的实际需求,设立夹在两者之间的交流区域;3. 各个区域间道路的设计,确保交通便利性和宣传活动的顺畅进行;4. 设立适当的绿化带,既净化空气,又为师生提供休闲的场所;5. 合理规划停车场和自行车停放区域。
二、教学区域1. 教学楼的设计要考虑到教室的布局、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的设置;2. 教学楼之间的通道和庭院的设计,提供交流和休息的空间;3. 校园内的科技设施完善,如多媒体教室、网络实验室等,以满足现代教学需求;4. 各个学院之间的距离适中,方便师生的交流和合作。
三、生活区域1. 学生宿舍的规划设计要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如宿舍楼高度、楼间距等;2. 宿舍楼之间的绿地带和休闲区,提供学生放松和交流的空间;3. 餐饮服务区的规划,包括食堂、小吃店等,满足师生的饮食需求;4. 医疗保健中心的设置,满足师生的健康需求。
四、体育设施1. 设立体育馆、游泳馆、运动场等完善的体育设施,方便师生进行体育健身活动;2. 划定专门的健身区域,提供健身器材和健身教练,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五、环境设施1. 设立充足的垃圾桶和垃圾回收站,保持校园整洁;2. 设立公共厕所,并保持清洁卫生;3. 在校园内设置信息发布栏和指示牌,提供通知和导航功能。
六、交通和安全1. 设立便捷的公共交通站点,方便师生的出行;2. 道路、人行道和轮椅通道的规划和设计,确保交通畅通和安全性;3. 校园内的安保措施,包括监控系统、保卫队伍等,保障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七、绿化美化1. 种植适宜的花草树木,增加校园的美观度和舒适度;2. 设置休闲座椅和小品景观,提供学生休息的场所;3. 定期进行绿化养护,保证校园环境的良好状态。
校园规划基本知识

一、大学校园规划指导思想及其原则1 、整体化2 、外部空间交往化3、开放化、大众化4、人文化5、生态地域化二、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是规划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决定了校园的布局结构。
早期的大学没有功能分区,由于以学院为单位,每一单位的人数不多,这种方式也提供了方便的交流气氛。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规划理论的改变,才开始出现规划分区理念。
传统的大学校园分区概念以三大功能区为核心:包括教学区、生活区和体育区。
为了形成互不穿越且联系紧密的格局,三大功能区以品字形结构最为合理。
教学区,量大(占总用地的40%)相对安静(教学建筑距城市干道60米以上)生活区,占总用地的20%运动区,占总用地的15 %,田径运动场不宜离学生宿舍太近(45米以外)部分球类运动场则应近些。
2、新的功能区分化(校前区、成人教育区、科技产业区)3、根据校园规模及基地形状,功能分区的方式走向多样化、复合化教学区与生活区复合关系1)核心放射型复合功能分区——以校园绿化或重要建筑为核心,教学建筑组团围绕核心成放射状布置,生活组团在外围围绕布置成类似同心圆的结构方式2)带形生长型复合功能分区——教学区与生活区沿一带形轴呈线性生长模式体育区的复合化4、新世纪校园大学功能区布局模式原则1)“教学区为中心,主区高效联系,附区边设”的原则2)因“地”制宜,因“规模”制宜3)分区建设与预留发展的原则5、大学校园道路规划总目标:顺应地形,结构清晰、道路分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步道)流畅,各功能区对外联系便捷,以人为主,人车部分分流中心区面积分析。
对于一个校园而言,环路内的步行中心区以多大为宜,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学校规模、用地平衡、步行可达范围等。
根据步行距离范围研究,以人可接受的疲劳范围为界,一般认为,合理的步行活动范围为10分钟步距,以每分钟走50m计算,即合理的半径范围应控制在500m以下,即33h㎡的以内,以这一用地面积限定为原则,在规划中需根据区内建筑面积和整个校园用地面积进行进一步调整。
大学校园规划整体设计

大学校园规划整体设计1. 引言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大学校园的规划和设计对于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科学的校园规划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愉快、舒适的校园生活空间。
本文将探讨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包括校园布局、建筑设计、景观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2. 校园布局设计2.1 总体布局大学校园规划的总体布局应该考虑到学院、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学楼等各个功能区的相互关系和便利性。
校园的主要道路和步行道应该得到合理的规划,便于学生和教职员工在校园内的移动,并考虑到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
2.2 功能区分布校园内的各个功能区应该按照其功能特点进行布局规划。
例如,学院和实验室应该集中在一起,方便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图书馆和自习室应该位于相对安静的区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宿舍区应该靠近教学区,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3 绿化和景观规划大学校园的绿化和景观规划是提升校园环境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校园布局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个区域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例如在主要道路两侧植树、设置花坛,在广场和庭院中安排花草,增加自然景观的美感。
同时,应该注意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以确保绿化能够生存和繁荣。
3. 建筑设计3.1 教学楼设计教学楼是大学校园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其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活动的需求。
教室应该合理布置,保证学生的视野开阔、空气流通,并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此外,教学楼的外观设计应该美观大方,与校园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3.2 学生宿舍设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每个学生宿舍应该具备独立的卧室和学习区域,以及共享的厨房和卫生间。
宿舍楼应该设置安全门禁系统,保护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3 图书馆设计图书馆是大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其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图书馆的布局应该合理,书架和阅览区应该充足并便于学生使用。
湖北经济学院校园公共艺术作品介绍(上篇)

(下转封三)栖凤林香涛林芳华林时光林历史进程千年楚文化的深度百年开创者的远见十年勤读书的芳香一颗新时代的明星风格表现古典底蕴近代缅怀现代书香未来时光时态定位过去式过去式现在式未来式创作主题栖林藏凤香涛造才书卷芳华时光诗画湖北经济学院拥有四片迷人的生态林,分别是栖凤林、香涛林、芳华林与时光林,其命名口诀为:“腾龙栖凤经院貌;课实报国忆香涛;勤人坡上绽芳华;积思求索时光好。
”由许清原副教授、马岚副教授、叶劲松副教授、OHO 学生创意团队共同组成的设计团队,根据命名及学校历史文化的整体考虑,提出了湖北经济学院校园公共艺术的整体设计规划(见表1)。
该规划贯彻了“人文·生态·智慧”的校园建设方针,在湖北经济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基础上继续优化三个层面:第一,湖北经济学院的校园建设只有十余年,充满年轻活力,藉由校园公共艺术呈现了百年校史的纵深,以及楚文化的历史厚重感;第二,校园风景十分美丽怡人,藉由校园公共艺术的视觉焦点与地标,凝聚师生的情感记忆点;第三,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在校园美景之中增加公共性的人文艺术景观,对于校园美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栖凤林、香涛林、芳华林及时光林的公共艺术,以图书馆前的中兴广场圆环为轴心,以过去式、现在式、未来式的三个时态贯穿,形成螺旋式顺时针的次序发展,构成整体文化意象,历史由远而近,象征学校的发展根植过去、耕耘现在、开创未来。
每片生态林的公共艺术基本分为“主角作品”“配角作品”以及“入口意象作品”,彼此组成有机的整体关系。
本刊将按照“千百十一”的历史文化脉络,分《上篇》与《下篇》介绍湖北经济学院校园公共艺术作品。
一、千年楚文化的深度———栖凤林在四片生态林公共艺术的规划体系中,栖凤林的史脉轨迹为“千年楚文化的深度”,其以古代楚国的凤凰为表现主题,喻指学校扎根于楚国文化的历史脉络。
(一)主角作品———《栖林藏凤》本作品时态为“过去式”,以楚国文物“虎座凤鸟悬鼓”中的凤凰作为创作原型。
湖北经济学院景观说明

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景观绿化设计说明项目概况: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位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江夏藏龙岛科技园内,西北邻10号路,西南临2号路,东面临汤逊湖汊——杨桥湖,总规划用地面积2183亩。
项目背景:武汉作为全国高校数量第三位地区,今年高校发展迅速,特别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高校、新校规模大,数量多。
湖北经济学院位迎接挑战,适应高校政策、职能的转变,在2004年基本建立1万学生规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兼有法学、文学、工学、理学、艺术等多学科的高等学校。
届时,一个现代话的、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学校将伫立在武汉之南。
经过总体规划及总体建筑设计,该校园已具良好的校园景观,本次景观规划旨在协同以前设计共同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优美环境。
设计依据:1、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平面图。
2、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构想。
3、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东湖高新开发区总体规划4、绿化设计规程(试行)DBJ08-15-895、大树移植技术规程DBJ08-18-916、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7、风景名胜区域规划规范GB50298-19998、公园设计规范CJJ45-929、总图制图标准GBJ103-8710、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DBJ08-35-9411、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9812、国家强制性条文及其它相关规范。
景观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坚持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学分析方法和生物多样性原则,以自然田园式的植物造景风格,强调生态技术和自然环境科学,将山水田园风景融于基地之中。
尊重自然生态过程循环,使绿地、水体与城市之间达到生态自然的平衡格局,合理、有效地配置植物群落空间,保持和恢复土地的生态平衡。
2、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分析人与场所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在此之间有着某种有目的的人类行为与特定的形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稳定格局。
从整体上理解生态和行为环境系统,充分考虑场所中大众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在景观空间中挖掘场所校园文化底蕴,以提高景观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课题名称:浅析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者:**班级:项管Q0941学号:*********共青团湖北经济学院委员会二〇一一年十二月浅析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摘要:大学校园建设的优劣,与校园规划设计的水平直接相关。
本文从大学校园自身及其所处城市的角度探讨了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中的总体布局、道路结构、校园生态环境的现状等内容,分析了该校校园规划存在的问题,并从解决校园土地浪费、合理布局校园道路、提高景观植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校园规划;湖北经济学院;生态环境引言今天的大学校园规划具有双层含义:它既指一个大学的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发展规划,又包含了在具体建设技术层面上的校园及环境规划设计的内容。
大学校园建设的优劣、质量不仅涉及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规模标准、经济指标等重要问题,而且还直接与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水平相关。
大学校园及其建筑的品质不仅体现在其特定的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等方面,而且还突出反映在其特有的学术氛围上。
这些特性直接影响着人材培养的环境及其规划设计。
此外,校园规划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通过实践,需要对原有规划进行调整与修正。
高等学校根据其自身的学科层次结构的不同,有自己不同的发展和办学模式。
就目前而言,高校的改扩建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原校就地扩建;异地设分校;整体搬迁重建新校。
湖北经济学院的建设就是后一种形式。
一、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概述湖北经济学院校园规划体现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组团式的规划模式,即以相关院系建筑群为组团,内部合理布置教学楼、学生宿舍及组团级的体育和生活服务设施。
而行政楼、图书馆、公共教学楼则作为整个校园的中央核心区集中布置,为各个群体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
该校园主要布局为两区一轴五片。
(如图1)(一)两区以中兴路为分界线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为湖北经济学院本部学生主要生活区,西区为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及专科学生主要生活区。
(二)一轴东西向的经世路、济民路正对校园东大门,形成一条东西向的景观主轴线,通过绿化花坛水景和各式开敞空间等景观元素,强化主轴线作为校园礼仪性的景观大道,同时延伸至生活区,作为校园主要的步行空间,在主轴线的中间布置图书馆作为整个校园的中心,成为整个校园的标志亦为整个周边地区的标志之一。
(三)五片东西两区生活区的运动片和居住片,相对于校外汽车的噪声影响,腾龙大道内环的汽车噪声影响较小,规划将需要安静氛围的学生宿舍区安排在生活区的南部,学生宿舍的北面布置运动中心。
教学区分为三片,由东向西依次为行政教学综合片、实验中心综合片,文体教学综合片,教学区的三片和生活区是隔河分开的,其中沿河刻有10座中外著名经济学家的塑像,各院系的行政办公楼分别布置在三片。
图1:湖北经济学院校园总体规划图二、校园规划特色(一)人车分流步行者优先随着大学校园中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以及教学网络的立体交叉,妥善处理车行和人行的组织尤为重要。
扩展步行系统,减少汽车污染,做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是湖北经济学院校园道路交通设计的关键。
其具体手法是将校园主体建筑群和核心区安排为步行优先区,主要机动车交通布置在人流比较集中的核心区以外乃至整个校园的外围地块,以创造一个宁静、安全充满学术气氛的校园环境。
在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规划中,公共中心及各学院组成的核心区外围形成环状机动车道,将最大面积的建筑与交通串联起来,形成通畅高效的车行交通系统。
由生活区到教学区的通道分段采用台阶模式,限制机动车辆的通行,以及联系1、2号教学楼的二层风雨走廊和各院落内部的步行道共同构成了安全畅通的步行交通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流与车流的冲突,达到人车分流、步行者优先的目的。
(二)丰富与生动的交往共享空间本着“环境育人”的思想,大学的交往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心理归属感。
在湖北经济学院的校园规划中,根据交往活动的不同建立了多种类型、多层次的社交共有空间,并与园林意境相结合,共同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丰富的校园共享空间框架。
湖北经济学院的校园规划中,规划的交往共享空间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中心广场为核心的各个生态林,第二层次是各宿舍与教学楼单元之间的绿地及各条纵横交错的连接轴,第三层次是运动场及操场,第四层次是建筑单体内部的中庭、平台等室内园林交往空间。
这种以广场和院落为主要特征的交往共享空间,结合特定的地段环境文脉,形成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湖北经济学院校园文化环境。
(三)生态型园林式的绿化景观湖北经济学院校园的绿地系统规划首先要保护好用地内的植被、山体和水系,以尽量少破坏自然环境为宗旨,同时增加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给师生提供一个生活、学习的良好生态空间。
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园所在之处,环境优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因而利用现有的水系来建构绿化景观系统,体现绿色生态意识。
环状绿化隔离带有效地减少了汽车噪声污染,各功能分区之间以及教学单元和生活单元之间也布置了大面积的绿地,与中央水面一起共同调节校园小气候。
规划对原有水体整理修饰,结合自然,人工砌筑,使之成为校园中最亮丽的景观。
将人文精神融汇到亭、廊、铺地、广场等人工造景中,与自然风貌交相辉映,形成一步一景、景景精彩的校园景观特色。
三、校园规划中存在的不合理地方(一)校园预留用地开发不到位,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湖北经济学院校园建设缺少宏观考虑、有序规划,大面积征地建设,造成大量农田被占用,而由于各方面原因,校园土地利用不充分,浪费现象突出,不注重土地使用效益,与我国国情很不符合。
如学校东面及东南面的腾龙大道以外校园界限以内的大片土地至今荒废,杂草丛生,甚是荒凉。
校园边界处十分杂乱,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影响了校园容貌。
(如图2、图3)图2:校园预留土地图3:校园边界地区(二)校园道路布局局部不合理,道路视觉景观较差校园是一个人口聚集的地方,每一处规划都要考虑到人的因素。
在湖北经济学院的校园规划中,有些地方太过拘泥于中方的对称美,尤其是道路的设置上,局部规划未考虑到学生的懒惰性,缺乏人性化,大都采取垂直型的道路,导致很多地方应该弯曲的没有弯曲,影响了师生的出行方便,如1号教学楼与2号教学楼处,规划中采取垂直交叉的道路布局,通往1号教学楼的门还需拐一个90度弯,给许多“懒惰”的学生的出行带来了不变,于是学生便从草丛上斜线踩过以抄近道,这就导致了草坪的损坏,环境的恶化。
(如图4 、图5)图4:1号教学楼拐角处草坪上的小路图5:1号实验楼拐角处的砖块小路(三)远离市中心,自身配套设施差湖北经济学院建设校址位于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内(如右图),原是农田,距市中心较远,周边比较荒凉,相关的配套设施都跟不上,比如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机构、大型的商业中心等都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师生外出比较麻烦,并且会引发相关一些列的不安全事情发生。
(四)植物配置缺乏层次性、多样性我国园林植物资源举世闻名,木本园林植物约l00 属,7 000余种,草本园林植物也很丰富,如著名的菊属、翠菊属、报春花属、紫堇属等。
但湖北经济学院校园中,用于校园绿化的植物种类仅有60 余种,且集中在有限的22 科内(其中蔷薇科就有20 余种),且树种规格较小,低矮的乔灌数量相对较多,校园植被的荫蔽度差,对校园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大打折扣。
绿地面积较大,但草坪植物种类单一。
有关研究显示:植树和种草坪的投资比例为1 : 10,而产生的生态效益比为30 : 1,在吸收颗粒物方面,树木是草坪的3 倍以上;而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则是草坪的5倍以上。
因此,虽然草坪使绿地面积短期内迅速增加,但实际上与种树相比,校园绿地的生态效益却在下降。
校园植物多样性不足,影响生态群落结构层次的丰富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四、针对完善校园规划不合理之处的几点建议(一)加强校园土地的整治利用,提高校园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现在的大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外向性、社会性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在校园规划中,就是要求校园不仅要满足培育人才的需要、还要满足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共同发展的需要;而这又促进加强了校园功能和校园空间的城市化倾向。
这些倾向给校园土地的整合提供了条件,也给校园土地的集约指明了方向:1、为了增加收入,更好地规划建设好校园,大型文体设施可以投向社会,向社会开放。
大学的科研部分也可以向社会转化,对于科研用地、也可以进行合适的整合,达到土地的集中利用。
2、校园预留土地的使用上,在新的规划未出台之前,可以用来进行植被的培养,等待规划出台、建设之时,可以将培育的植被移植到校园内其他地方种植,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预留用地上的荒凉、美化校园环境,也可以提高植被的荫蔽度、减少绿化校园的成本。
3、加强学校边界土地的整治和利用。
在学校边界地带可以建立生态景观林,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还可以减轻来自校外的灰尘污染和噪声污染。
(二)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校园道路,强化道路视觉景观校园道路是一个学校的动脉,是联通学校各个场所的关键要素。
在校园道路的规划中,不能只考虑道路的通达性和美观度,其实更多的要考虑道路的实用性和人性化,比如:1、在修建主要道路的同时,根据人流情况,可以在草坪中间适当的铺设一些砖块道路,截弯取值,既能方便广大师生的出行,也能减少草坪的损坏、降低成本。
2、沿道路提供能强化和烘托特定校园环境氛围和特征的景规,并形成体系性的整体道路标识和视觉参考物。
(三)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全校师生的生活幸福指数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可以提高师生及附近居民的幸福指数。
1、在校园规划中,可以利用空闲土地建立大学附属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不仅为学校职工服务,还可以向社会开放,原有的后勤服务在市场化的今天也可以走向社会;教工与学生居住也伴随办学形式多样化向社会开放,允许社会力量参与。
2、提高学校商业街的档次和校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级别。
(四)科学配植各种植物,提高景观植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1、植物配置。
配植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
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植物能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所以应正确选择树种特别是多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是自然生态历史演变的结果。
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
3、乔灌花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