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2019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影响农业区位的要素1.农业生产(1)含义: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生殖来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特点:地区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
2.影响农业区位的要素(1)主要要素:①自然条件:包含天气、水源、土壤、地形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包含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钱、资本、管理等。
③农业技术条件:包含机械、化肥、良种、冷藏等。
(2)发展变化:跟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 思虑启示 ]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很多城市冬季已出现新鲜蔬菜供销两旺的情形,其影响要素有哪些?这说了然什么问题?提示:影响要素有人们对自然要素的改造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良。
这说明人们利用温室大棚改变了蔬菜生长的热量条件,使其反季节生长,再加上交通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北方城市冬季依旧出现新鲜蔬菜供销两旺的情形。
二、农业地区种类1.农业地区种类的概略(1)形成: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农业生产方式和种类各具特点而形成。
(2)含义:在必定地区内形成的较稳固的、成型的地区性农业生产种类。
(3)主要地区种类:主要地区种类举例栽种业水稻栽种业、商品谷物农业畜牧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淆农业谷物牲口农业、栽种业和牧羊或牧牛业并重的混淆农业2.水稻栽种业散布地理地点主要散布在亚洲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季风区平原地区的集中在土地肥饶的河流沿岸与下游三角洲地区;水源充分地形的丘陵地区优势单位面积产量高特点不足以田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易商品率一般较低天气整年或夏天高温多雨地形地势较平展主要要素劳动力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需求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3.商品谷物农业含义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区种类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高散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及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 温馨提示 ]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外国有很大不一样,我国是以国营农场为主,而外国的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2.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或 牧牛并重的混合农业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1)水稻种植业(以亚洲为例) (2)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3)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4)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为例)
寿光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水源(丰富)、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寿光(山东) 技术条件:种植技术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寿光蔬菜生产
昆明呈贡建设花卉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水源(丰富)、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技术条件:种植技术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 产具有 地域性 、 季节性 和周期性
针对性练习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了农 业生产具有( C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2.我国农业谚语“枣发芽、种棉花”反映了农业生产 具有( B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A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1)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 A: 东亚 ,B: 东南亚 , C: 南亚 。 (2)图中A、B、C三地均 季风 为 气候区,特点 是 雨热 同期, 水 资源 丰富,适合水稻生长。 (3)从地形上看,稻田多分布在( A、B )(双选), 因为这些地区土壤 肥沃 。 A.冲积平原 B.三角洲 C.丘陵地区 D.高原和山区
B2-3-1.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什么实践意义?
(地域性特点要求农业生产必须坚持“因地制宜”;
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要求坚持“因时制宜”。)
2、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举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各个因素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气候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最重要的自然因素,光热条件不同农作物种类不同,如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降水量不同也不同,如我国南方水稻,北方小麦;
4、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判断正确的是(A)
A、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
B、海南岛的天然橡胶――降水
C、吐鲁番的葡萄――水源
D、江南丘陵的茶叶――地形
【课后作业】
1、新疆哈密地区(约420N)种植的哈密瓜特别甜,我们赣榆县(约340N)能否引进种植?为什么?
2、分析影响我们家乡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找出主要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并对农业生产的现状加以评判。
水源条件是自然降水的补充,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重要,如沙漠中的绿洲;
土壤的性质和肥沃程度对农业影响较大,如江南丘陵的红壤酸性很大,适合茶树的生长,东北平原的黑土富含有机质,利于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长;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素材 鲁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复习旧课:
2、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温带季
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
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
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
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
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
策扶持。
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
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
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
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
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
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
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
1。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理环境概述

• 思考:下列农业生产活动是怎样利 用和改造自然因素的?
•(1) 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改造水分)
•(2) 云贵高原修筑梯田。 •(改造地形)
•(3) 三江平原沼泽地排水发展种植业。 •(改造水分)
•(4) 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改良土壤) •(5) 西双版纳的多层人工经济林。
•(光照垂直变化的充分利用)
运 输
•水稻田
•花卉 棚
•甘蔗 地
•鱼 塘
•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 响
•中国棉花播种面积的变•—化—。政策因素
•请回答:下列农业生产活动主要 •受什么区位因素的影响?
•1、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是“南蔗北甜 •气
”
候
•2、东南丘陵盛产茶叶,而山东丘陵盛产花 生,东北盛产大豆,原因是什么?
•土壤
•3、 南方的荔枝大量的运往北方。 •交通运输
•萧山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分条件充足,鱼塘众多 。
•想一想:
•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是不是 一成不变呢?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因素变化较
快•对自然因素:一方面要通过培育良种、改进耕作技术充
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如光热资源、土地资源),另一
方面对不利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合农业生产的需
要。
•4、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
•改造气候: •温室农业、大棚育秧
•改造地形: •东南丘陵、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修梯田 •改造土壤:•红壤、盐碱地
•改造水源
•灌溉:•绿洲农业 •改进灌溉技术
•排水:•三江平原
•改造要因地制宜,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6张PPT)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 物生产摆脱了__传__统__地__域___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 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__机__械__化____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我国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食用菌、水果、园艺苗木等。
下表表示 2014 年我国温室和大棚生产情况(单位:千公顷)。据
此回答 9~10 题。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温室面积 81
31
11
21
18
大棚面积 465
262
75
63
65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预习效果自测] 一、判断题 1.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较为稳定,而人文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 3.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同时也是其 发展的主导因素。( √ ) 4.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 ×) 5.市场因素只影响农业生产规模,不会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 )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__物__质__基__础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 生长不同的作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 生产的__类__型____和__规___模___。 (2)交通: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 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 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PPT

大家好
6
自然因素
气候
材料 新疆地区的瓜果特别甜,比其 他地区的 含糖量高。尤其是新疆的哈 密瓜更是驰名中外,堪称是水果中的 佳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疆的 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较大等原因形 成的。
气候对农业的生产的影响是重要 的。
大家好
7
7
地形
平原地区是大我家好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8 8
小结: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 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3.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家好
15
水稻种植业 1、分布 2、特点
3、区位条件
东亚、东南亚、南亚
大家好
16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土壤污染] 34
结束
大家好
35
大家好
11
自然因素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地形 丘陵地形,适宜果树生长 土壤 中性偏碱的沙壤土质,富含营养元素 水源 多河流,水源充足
市场 国内外市场广阔 交通 公路、铁路及海运便利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劳动力充足 政策 栖霞政府大力支持 历史经验 种植历史久,经验丰富
大家好
20
美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春小麦
冬小麦
大家好
21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位于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1、自然条件 耕地面积大 ③近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源充足 ④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 水陆交通便利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网控全局]
双基展示 要点点拨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选择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2.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3.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考点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4.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的分布、特点、区位因素。 5.亚洲水稻种植业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有哪些不同? 6.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差异。
B.混合型农业
析,是判断其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和关键。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考向前瞻
1.以区域图或文字资料方式提供信息,考查某地发展某 种农作物生产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评价其区位选择的 合理性。
2.提供某重要农业区不同历史时期农业发展信息,考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区位因素。 3.以粮食安全为背景,考查重要区域如我国、非洲等粮 食生产现状及问题,应重点关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1.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 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及其特点,农业 地域类型的分布。
[把脉高考]
考情回顾
(2010· 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 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自然
地域类型
水稻
牛、羊 小麦、玉米 谷物、牲畜 单一热带 经济作物
自给
面向市场 面向市场 主要面向市场 面向国 际市场
小农经营
大牧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 较高 大规模的密 集型农场、 生产设施齐全
水稻种植业 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种植园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牧业---游牧业是指靠放牧牲畜为生的一种自给性农业。 这种生产方式适于难以进行定居农业的干旱气 候地区。现在从事游牧的人数在世界上并不多, 主要分布于北非、中东、中亚等地。 游牧业的牧民们根据多年对当地的地理条件、 牧草生长情况等因素的变化,依经验而迁移。 这样每个游牧部落或民族都有其放牧的一定范 围。 由于各地气候与植被条件不同,所放牧的牲畜 也有所不同。
荒漠绿洲农业:---地处大陆腹地,常年干旱少雨。农业生产主要 靠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农业生产较稳定, 作物有麦类、玉米、棉花、甜菜、瓜果类等。 如我国西北、中亚、西亚等荒漠地带。
写出下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地区 日本关东平原 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 中国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 南非高原 加拿大中部平原南部 马来西亚(橡胶种植)
因 素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四、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强度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合理的强度----农业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持 续利用
不合理强度----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 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 污染等问题
2、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破坏、地 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 等发生改变 如:热带原始森林的滥砍滥伐---草原植被的不合理垦殖---围湖造田----
3、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 来不力的影响---如: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 退化、甚至荒漠化;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 方式,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4、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也会对生态环境带 来某些负面影响---如: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板结 广泛使用杀虫农药-----农产品和土 壤遭到污染
单产高 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水稻种植业
1、主要分布: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2、亚洲水稻产区优势区位条件 高温多雨的气候,比较平坦的地形,人口稠密,劳 动力丰富, 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3、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2 、阿根廷大牧场区位优势
(潘帕斯草原)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地租低廉 距海港近,促进了商品经营
(五)、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作物: 小麦和玉米
2.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 3.主要分布地区:澳大利亚、俄罗斯、乌 克兰、我国的东北和西北4、美ຫໍສະໝຸດ 的商品谷物农业(三)、混合农业
1.形式: 最主要的是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2.分布: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3.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自 然 因 素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区位优势
地势较平坦(中部平原) 灌溉条件较好(墨累-达令河水、东水西调)
市场园艺农业---市场园艺农业是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等 商业性的农业。有时也称为商品园艺业。 这种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与现代世界城市化 的速度加快有关,为城市提供市民必需的 食物。从事商品园艺业的农民实行的是高 度商品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蔬菜、水 果、葡萄等,但不饲养牲畜。 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4)人均耕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5)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小农经营 原因 发展措施 集约经营 控制人口数量 加快机械化发展 大力投资兴修水 利 加大科技投入
家庭为主,人均耕 地少
精耕细作,但农村 人多,自给为主 体力劳动为主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靠传统经验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等地广 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区位条件----
平原为主的地形
人口稀少 交通闭塞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
3、特点:---- “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过程
生产工具落后,技术改造缓慢,耕作粗放,完全 依赖于自然条件,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原始农业阶 段,有的国家或地区粮食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引起土地荒漠化
土壤污染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讨论
如何保持农业
生产与环境的 和谐?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南方水田
南方水田
地形 水源 人口密度 交通 市场 科技 政策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交通发达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
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
机械化程度高
政府扶持鼓励
5、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A.农场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 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B. 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 的肥料
(1)分布: 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的北部 和中部(即小麦区和玉米带)
该国地图
请在此处添加该国家的地形、政区图。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
季潮湿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土壤: 深厚、肥沃 地形:
平原占国 土面积1/2 以上 耕地广大, 占世界耕 地10% 机械化耕作
密西西比河 河流: 有运河相通 五大湖 湖泊: 航运、灌溉便利
商业乳品农业(乳畜业)---商业乳品农业也是随着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另一 种商业性农业。影响这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 有两个:一是市场的远近;二是饲料的供应。 商业乳品农业其产品是为城市而生产的,因此, 以生产牛奶为主的农场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附近, 以利用其距离近的优势。 从世界范围来说,商业乳品农业分布在美国与 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和中欧地 区,以及澳大利亚的东南与新西兰等地。
分布: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墨 累 混达 合令 农盆 业地 的
小 麦 牧 羊 带
区 位 生 产 特 点
-
-
灵活的生产选择
珠 江 三 角 洲 的 混 合 农 业 基 塘 农 业
---
(四)、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
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美国、阿根廷----牧牛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三、农业的地域类型
(一)、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 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 大,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形成 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1、分布地区
亚洲地形图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高产粮食作物。
水稻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 量劳动力,进行精耕细作。 水田经营
2、亚洲水稻产区优势区位条件
(1)优越的气候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热 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 候
(2)比较平坦的地形—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 低缓的丘陵。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五、其他常见农业地域类型
种植园农业---在热带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 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橡胶、油棕、剑麻、 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上占有 重要地位。随着世界市场对这些产品需求量的增加, 在热带地区出现了大规模、单一作物型的集约化农 场——各种种植园。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如东南亚、南亚、中美洲、 南美洲、非洲等地的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种 植热带经济作物,其经营方式大多是资本主义种植 园,多为外国垄断资本所控制,纯属商品经济
农业地域类型 (1) (2) (3) (4) (5) (6) (7)
【解题思路】日本位于亚洲,其关东平原为亚热 带季风气候,这里以家庭为单元广泛种植水稻, 所以其农业地域类型应为水稻种植业。中国东北 平原广泛种植春小麦,其小麦主要主用于销售, 生规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其农业地域类型为 商品谷物农业。同理,可以确定表中其他地区的 农业地域类型。 【答案】(1)水稻种植业(2)商品谷物农业(3)混合 农业(4)混合农业(5)大牧场放牧业或混合农业(6) 商品谷物农业(7)热带种植园
4、农耕方式----
毁林、烧荒、掘穴播种-------靠天收获------土壤养分 流失、肥力急剧下降-------农作物产量锐减-------弃荒、 另选新地------毁林、烧荒、掘穴播种
5、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森林和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二)、水稻种植业
1、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的热带、亚热带季风区 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地中海农业 ---地中海周边地区。气候是夏季炎热而干燥, 冬季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农作物以耐旱的 品系为特征。作物中,主要是小麦和大麦, 其次是燕麦和玉米。葡萄、木本作物油橄 榄,以及无花果是该地区广为种植的经济 作物。饲养的牲畜有绵羊、山羊和猪。所 以耐旱的农作物、木本经济作物与饲养牲 畜相结合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特征。园艺 业发达。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 进行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和较强的市场适应性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 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 的适应性
(三)、混合农业
形式: 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小结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2)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地势平坦广阔(中央大平原) 自 地形 土壤肥沃深厚(黑土) 然 土壤 因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水源 素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气候 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 社 交通 会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经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