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教案《大自然的文字》教案第一章:引言1. 讨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细节1: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如山川、湖泊、动植物等。

细节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经历。

细节3: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规律和文字。

2. 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细节1: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探索大自然中的文字。

细节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大自然中的各种文字,如地形、动植物行为等。

细节3: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观察的重要性。

3. 引入活动:寻找大自然的文字细节1: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中寻找大自然的文字。

细节2:给学生发放记录表格,让他们记录所观察到的各种大自然文字。

细节3: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遵守学校或周边规定。

第二章:地形文字1. 讨论地形的形成和变化细节1: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如山脉、平原、河流等。

细节2: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

细节3: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如何影响大自然的文字。

2. 探索山脉和河流中的文字细节1:讨论山脉的形成过程,如地壳运动、岩浆冷却等。

细节2:解释山脉中的文字,如地质年代、岩性等。

细节3:探讨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如侵蚀、沉积等。

3. 活动:观察地形文字细节1: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山脉、河流等。

细节2:给学生发放记录表格,让他们记录所观察到的地形文字。

细节3: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节,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动植物文字1. 讨论动植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细节1:展示不同动植物的图片,如花草、鸟类、哺乳动物等。

细节2:介绍动植物的特点,如生长环境、食物来源等。

细节3: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如何影响大自然的文字。

2. 探索动植物中的文字细节1:讨论动植物的行为模式,如迁徙、繁殖等。

细节2:解释动植物中的文字,如花纹、羽毛颜色等。

细节3:探讨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捕食、共生等。

3. 活动:观察动植物文字细节1: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或周边的动植物,如花草、鸟类等。

细节2:给学生发放记录表格,让他们记录所观察到的动植物文字。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10篇)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10篇)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10篇)《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就好像是一部书,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字”,要想认识和了解自然,首先要学习和掌握这些“文字”请同学们交流自己仿写的有大自然知识的小文章,看谁的文章仿写的像原文。

(一)明确目标1.继续分析课文,把握作者的。

写作思路。

2.分析重点句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

4.学会注意观察和虚心好问的学习精神。

(二)整体感知读第13~25自然段,作者又从鸟、石子方面所含道理,进一步解释有关大自然的“文字”的知识,大量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本来抽象的物候现象,说得具体、形象、生动,读者易于理解。

作者用大雁南飞,表示冬天即将来临,从建筑工地上的普通的灰色石头,分析出其真实面目——石灰石,进而考查出,很古的时候,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从在森林里偶然遇到的花岗石块,分析出它本来的名字——漂砾,并揭示出很久以前的事——当时这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出来的。

最后,作者向读者提出了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就应当注意观察,多向有学问的人请教的倡仪。

这样,你才能轻松地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目标1.复习提问(1)《大自然的文字》作者是谁?并介绍他。

(作者是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他的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2)作者所说的大自然的文字其实是什么?(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各种现象。

)(3)前面第1~12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哪些说明方法?(逻辑顺序,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是由于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比。

)2.一人一段,朗读课文第13~25段。

3.这次作者讲述大自然文字中的哪个字母?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些关于鸟类的物候现象吗?请举出例子来。

(鸟,它能告诉我:天气的阴晴,春夏秋冬季节的更换;麻雀囤食要落雪;布谷鸟出来,农民开始种庄稼。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实录《大自然的文字》作为一本少年儿童的课外读物,共收儿童文学作品11篇,包括:《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车轮的演变》《动物的麻烦》《狐狸的窗口》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实录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实录1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大自然的文字》,谁还记得课文写了什么吗生:大自然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如看星星能辨别方向。

一块小小的石头就可以看出现在的这座城市以前居然是一片汪洋大海。

小小的云彩也能告诉人们隐藏着可怕的危险二:抓住重点潜心会义师:哦,大自然可真神奇!快去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告诉我们什么生:我们认识字,可以读很多的书,可是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只要用心观察,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

师: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师:{示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每当夜幕降临时,繁星闪烁,这眨眼的星星似乎也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拿起书,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生:看星座可以辨别方向。

师:你从哪个句子读出来的生: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师{示句子}谁再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师:你从这个句子又读出了什么生:即使没有任何工具,在有北极星的地方就不会迷失方向。

师:看来星星还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回家的路,功劳可真不小。

睢!为了赞美它。

老师还为它写了一着诗呢 {示诗}你看那天上的星星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有北极星的地方我们不会迷失方向师:自己先读读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师:可是天空这本书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生:在夏季,有时会出现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云山,这座云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钻。

每当这时,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

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否则会毁掉飞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

师:那你来给大家读读。

[生读]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的左右伸出两人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文字,认识到大自然是我们学习的宝库。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中的文字:地形、植被、动物、气候等自然现象。

2. 观察和记录:如何观察大自然,记录所见所感。

3. 实践活动:户外观察、自然笔记、环保宣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发现其中的文字,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室外观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各种自然现象。

2.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观察心得,互相学习。

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用文字表达出来,形成自然笔记。

4.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自然现象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户外观察所需的器材,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继续为您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或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在大自然中见过什么样的文字?”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授介绍大自然中的各种“文字”,如树叶的形状、岩石的纹理、动物的足迹等。

讲解如何观察大自然,提醒学生关注细节,如颜色、形状、声音等。

3. 户外观察安排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大自然。

引导学生记录下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自然现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回到教室后,分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鼓励学生讨论他们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尝试解读这些“文字”。

5. 创作自然笔记让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自然现象,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形成他们的自然笔记。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和细节,以及他们对这些现象的感受。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9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9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9篇《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WTT为大家收集的《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大自然的文字指什么?(指知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文字”引出课题,导入课文1、谈话:师微笑着说:能说说老师脸上的表情是什么?(紧张)有一点。

(微笑)、(平稳)、(高兴)。

你是我的知音。

那你能读出我脸上蕴含的文字吗?(高兴)很高兴见到你们!真不简单,六(2)班同学能从老师的脸上读出蕴含的文字。

真了不起!2、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印在书本上的文字,写在白纸上的文字。

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既不是写在白纸上和印在书本上的文字。

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大自然的文字)(多媒体出示:3、伊林简介)4、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呢?这上面写了什么?这文字指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归纳起来就是两个问题,即: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指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师:有了问题,我们怎么去寻找答案呢?(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探索。

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师:是啊,有很多寻找答案的方式,不过,我们得学会先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要想顺利地找到答案,必须得学会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要求:自由读,读正确、流利,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错的地方回过来再读,难读的地方反复读,感兴趣的地方更要多读,当然更赞成同学们边读边划,做记号,甚至写感受。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9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9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9篇《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9篇《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文字。

今天,让我们跟随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一道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作用,学习做一个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人。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2: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3: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才能,培养他们分析^p 问题的才能;品味课文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教学方法】以讨论问题为主,培养学生观察才能,创新才能,自主合作学习才能。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预习】1.学生默读“自读提示”和注释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其根本内容,并读准以下字音、理解各词语的意思。

霪雨铁砧漂砾勉强:①才能不够还尽力做。

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

③不是甘心情愿的。

④牵强、理由不充足。

⑤将就、凑合。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大自然的语言》。

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简要答复)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留鸟去来”。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我们从小认识汉字,认识了汉字,它可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写作,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不少。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预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凹凸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宠爱。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1大自然的文字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状况(1)出示词语:矗立预兆铁砧青苔罗盘小熊星座指名读词,相机正音,齐读。

(2)汇报沟通:读懂了什么?3.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4.听后沟通。

三、精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奇异(一)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节。

2.大自然的文字在哪?3.也就是说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

4.齐读第一节。

四、小结。

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铁砧罗盘矗立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几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读一读奇异的天书和好玩的地书。

二、精读课文。

(一).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的其次小节。

1.星星写成的天书很厚很厚。

翻开天书的一页,指名读第2节。

2.这一节介绍了哪种大自然的文字?3.熟识它有什么作用?4.出示图片,熟识小熊星座,让生指出北极星。

5.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星座。

(结合课文阅读,我在课外书上还知道)由此可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别方向。

(板书)是啊,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

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呢,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自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2.读后汇报(1)砧状云,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告知我们什么学问?所以熟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书:观看气象)。

3.拓展阅读,出示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屏显)用笔写在书的旁边4.引读。

所以说:(师引读)天上的每一颗星(生回答)是一个字,(师引读)天上的每一片云(生答)也是一个字。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大自然的文字》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大自然的文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文字》的优美意境。

(2)介绍《大自然的文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使学生对《大自然的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大自然的文字》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大自然的文字》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大自然的文字》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学生对《大自然的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大自然的文字》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层次。

3、学习生字新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平时我们喜欢到大自然去游玩吗,为什么喜欢,我的原因是: 大自然丰富多彩,他充满着生命的神奇与魅力
大自然奥妙无穷,她满载着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大自然用她那宽广的胸怀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类
大自然用她那美丽的容颜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有关大自然的文章,
它将指点我们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
它将引领我们去领略大自然的风采
这篇文章就是——
(生:《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大自然的文字。

2、知道作者是谁吗,是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
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课件介绍伊林。

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样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速读课文,初步找到自己的答案。

明确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什么。

(星、云、石等物帮助人们辨别方向、了解历史等,它可以使我们了解信息,增长知识。

)
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勾出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这些词语在课文中表达的意思。

三、学习生字新词。

小熊、耸立、预兆、铁砧、砧状云、罗盘、星座
1、读这些词语,你提醒大家那一个字注意读好,(兆、砧)
2、你给同学们介绍那个新词的意思,(学生解析词义)
预兆:于是将要发生某种事情或情况。

铁砧:锤或砸东西时点在地下的器具称为“砧”,砸钢铁材料时用由于铁制成的就是铁砧。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略。

1、分组读课文,讨论自然段段意。

(课文那些自然段写的是大自然这本书的内容,那些不是,
这样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三段)按什么方法分,(总分总)
第一段、第`1自然段: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第二段、第2自然段:星星写成的天书。

第3自然段: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

第4自然段:脚下的土地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第5自然段:石灰石也是大自然的文字。

第6自然段:森林中的花岗石原来是冰块带来的。

第三段、第7自然段:要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2、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

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

)
教师小结:作者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
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五、抄写生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