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ppt3

合集下载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ppt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ppt


国家之一,各个强大时期的表 拜

现都有所不同。 和
举进行2今0专天01访,年,世,并界美且许国在多《杂地时志方代上都》用发杂了行志2了派/3郑记的和者篇邮对幅票郑来,和予并下以且西报以洋道六甲三宝郑的。和壮
庙 下西洋为题材拍摄电视剧、电影……

郑和航海壁画
三 宝
印尼南三京各宝界庙人士祭奠郑和

郑和航海油画
课后作业:
1、从郑和的经历或精神中,你觉得 给自己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启示? 2、从开放到闭关锁国政策转变的史 实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以哪些方面的借鉴?请谈谈你的看 法。
拥有 设备
到达 范围
郑和
哥伦布
1405--1433
1492--1504
7
4
2.7~2.8 万人
1000~1500人
共200余艘
17艘
大船长151.8米, 旗舰长24.5米,宽
宽61.6米
6米
航海图,罗盘针
罗盘针
达·伽马
1497--1498 1
160人 4艘
长34米,宽8米
罗盘针
亚非30多个国家 和地区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课件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导入新课:
资料:
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世界航海名人,
马 六
郑和是东方唯一的一名。


2000年,美国《生活周刊》将郑和列为千年全球百位
人 名人之一。

看邮票猜一猜, 朝
拜 郑 和
举进行2今0专天01访,年,世,并界美且许国在多《杂地时志方代上都》用发杂了行志2了派/3郑记的和者篇邮对幅票郑来,和予并下以且西报以洋道六甲三宝郑的。和壮

第2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PPT教学课件

第2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PPT教学课件
张骞通西域
汉唐盛世, 对外开放!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1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课程标准 •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
其历史影响
2
一、郑和下西洋
3
今大明王朝,社稷安定, 国力雄厚,为宣扬大明国威, 朕锐意通四夷。今求才负经纬, 谦恭谨密之贤臣远下西洋,宣 德化而柔远人,钦此!
1、目的: 宣扬国威、西洋取宝 2、概况: 时间:1405-1433年
出发地: 刘家港 次数: 7次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10
阅读材料: 合作探究:下西洋的条件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 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问题:1.郑和在材料中提到了远洋航行中的什么危 险?除此之外,在航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危险?
商口岸。么”问题?
乾隆:“我大清朝,啥都有,没必要和你们通商贸易!
但是,我们产的茶叶、丝巾、瓷器却是你们的必需品,
所以恩赐才准出口。和珅,知道下面怎么做了吗?”
和珅:“明白,回礼。咱的宝贝送他们,请马嘎尔尼回
国。”
17




1.含义:表闭现关在并对非贸完易全进断行绝严往格来的,限而制主上要。
18
绝积。极渤:泥、1.苏加禄强、了满剌中加国等与国亚的非国王各都国亲的自友率领好
庞往大来的和代表经团济访交问流中国。。
苏禄王墓
郑和远航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货
物销往各国,载回了东南亚地区的香料、染料、
药物及大量供皇室贵族享三用的玛瑙、宝石、象牙
等奢侈品。

社材许2料 多会.推二 人经动: 到济郑南华发和洋侨下(展移西即。居洋 今过 东南程 南洞洋中 亚,和 )促下去西做进洋工了三后和南,经宝洋明商庙朝。地有区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1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1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资料:
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世界航海名人,
郑马六和是东方唯一的一名。
甲 华2000年,美国《生活周刊》将郑和列为千年全球百位
看邮票猜一猜, 名人人之一。
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 举朝拜郑和进2今0行天0专1,年访世,,界美并许国且多《在地时杂方代志都》上发杂用行志了了派2郑/记3和者的邮对篇票郑幅,和来并下予且西以以洋报郑的道和壮。
3、具体表现有哪些? (1)、限定通商港口 (2)、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 (3)、提高关税,抑制进口 (4)、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
4、根本目的: 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5、闭关政策的影响:
A、积极方面: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
B、消极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限制了我 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闭关自守并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 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 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 区
哥伦布
1492--1504 4
1000~1500人 17艘
旗舰长24.5米,宽6米
罗盘针
美洲
达·伽马
1497--1498 1
160人 4艘
长34米,宽8米
罗盘针
印度
结论: 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大,次数
多,到达范围广,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A、宣扬国威
B 到西洋取宝
C 不计经济利益
D 给国家带来商机
3、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不正确是( )
A、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
D
B、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PPT优秀课件1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PPT优秀课件1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历史下册 23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

历史下册 23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
时间 早 (shíjiān) 规模大
特点世界航时海间史长 上的壮举 (tèdiǎn) 次数多 航程远
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3、影响:
A、积极:
① 加强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②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cùjìn)南洋经济发展
③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消极:无经济效益,后来成为“弊政”
“三保下西洋,费银钱(yínqián)数十万,军民死 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与国家何益?”
2021/12/12
第二页,共二十七页。
西洋在哪?郑图和下西洋(Xīyáng)航线 红海一带
文莱
(wén lái)
西洋 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一带。
: (Xīyáng)
第三页,共二十七页。
明朝 为什么要 (mínɡ cháo) 派郑和下西洋呢 ?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fùqiáng)” ——《明史》
勇猛、镇定、具有(jùyǒu)探险精神
——郑和优秀的才能(cáinéng)和精 神是下西洋成功的重要条件。
第八页,共二十七页。
想一想: 远渡重洋困难重重,要 想成功,郑和还需要具 备些什么(shén me)条件?
第九页,共二十七页。
遇到困难
(条件) 应对 办法 (yìngduì)
缺少(quēshǎo)淡 水

唐 人 街
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的“较量(jiàoliàng)”
郑和
哥伦布
时间早 时间长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次数 次数7多
4
人数
船数
船只 大小
拥有 设备
规2.7~2.8 万人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PPT教学课件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PPT教学课件
5
1、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根本原因)。 2、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 3、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6
【清】《明史》:成祖…欲耀兵异域,示 中国富强 。 【明】成祖谕召:朕奉天命君主天下…施 恩报德…今遣郑和敕普谕朕意,尔等祇顺 天道,恪守朕言…若有摅诚来朝,咸锡皆 赏。
7
郑和代表皇帝宣读诏书,进行封赏。
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1
郑和(1371-1433)生于 云南昆阳,回族人。郑和自 己说,他原本姓马,可能取 穆罕默德的音。郑和的父亲 人称哈只,这是阿拉伯语, 意为朝圣者。郑和小名三保 ,也是阿拉伯语,意为真主 奴仆。郑和身高九尺,汉人 很少长得这么高大。郑和可 能是中亚人或中东人
2
郑和怎么会当太监?
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是什么?
4、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
5、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影响?
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推动华侨 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4
红 海
天方
木骨都束
刘家港
占城
慢八撒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9
宝船载去什么宝物?
郑和船队的大船之所以称为宝船,是因 为船上带着许多“宝物”。去的时候,当 然带着中国的两大名产──丝织品和瓷器, 数量都多得惊人。茶叶和漆器也不会少。 另外还带着大量的金、银和铜钱,当时中 国国力强盛,中国钱在很多地方都能通行。 这些东西有时用来赏赐当地的国王或贵族, 有时用来购买(或交换)当地的土产或珍 宝。
济交流,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 社会经济发展。
14
航海家
郑和

历史下册 23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

历史下册 23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件
第二十页,共二十七页。
论从史出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
无……”允许茶叶(cháyè)等的出口,是“加恩体恤。” ——乾隆
自给自足(zì jǐ zì zú)的封建
经济
统治者盲目(mángmù)自
材料二:清军入关后,一些抗清力大量以南洋一带为根据
“欲耀兵异域(yìyù),示中国富强” ——《明史》
第四页,共二十七页。
一、明朝(mínɡ cháo)开放外交——郑和下西洋
1、目的
(mùdì)
宣扬(xuānyáng)国威,到西洋“取 宝” 加强明朝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第五页,共二十七页。
为什么派郑和去呢?
第六页,共二十七页。
你能从材料中分析(fēnxī)出为什么选择郑和吗?
“三保下西洋(Xīyáng),费银钱数十万,军民死 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与国家何益?”
既然是壮举,为何(wèihé)认为与“国家何益”?
= 费银钱,死伤万计
奇宝?
宣扬国威,不计经济效益
耗费国力
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
情感 升华 (qínggǎn)
西方(xīfāng)自哥伦布 中国(zhōnɡ ɡuó)自郑和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七页。
清朝对外实行的一些(yīxiē)措施:
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chū hǎi)贸易。
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 量等。
只开放四个通商港口,后来减至广州 一个作为(zuòwéi)对外通商口岸。
2 、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非完全断绝往来。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七页。
感悟历史
关于我国这一时期的闭关锁国(bì guān suǒ 政 guó)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ppt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ppt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 比较表
姓名
郑和
哥伦布
地点
亚非(非洲东海岸和红航海沿程岸远) 到达美洲
时间
1405--1433 时间早、历时1长492--1504
次数
7次
次数多 4次
人数 船数 船只大小
27800人
人数多
200多艘
规模大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88人 3艘 长24.5米 宽6米
和珅:”好玩,这些洋玩意儿咱还没见过!“
乾隆中:“国倒的是新科奇。技看已一看远就得远了落,都后是些于不世务正界业的!玩!意儿!!”
马嘎尔尼:“英王请求贵国开放天津、舟山、宁波成通商口岸。”
乾隆:“我大清朝,啥都有,没必要和你们通商贸易!但是,我们 产的茶叶、丝巾、瓷器却是你们的必需品,所以恩赐才准出口。和 珅,知道下面怎么做了吗?” 和珅:“明白,回礼。咱的宝贝送他们,请马嘎尔尼回国。”
闭关锁国具体表现:
1)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2)只开放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一开始
是澳门) 3)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关于我国这一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马克思评论说: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你觉 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皇上,居住在 这样的国家多 安全啊!百姓 都丰衣足食!
清:闭关锁国
1、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2、我们要改革开放;学习他国长处,发展自己。
闭关政策有何后果?
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A、积极:一定程度上_防__御___西方殖民势力 • B、消极: a.限制我国 对外贸易 与 航海事业发展,阻碍中外文化交流, b.导致中国落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
• 对比一下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 闭关锁国的不同后果,谈谈你的看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后作业
1、看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根据地理知 识,找出郑和所到过的地区,现在属于 哪个国家?古今地名有哪些变化? 2、搜集有关郑和及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以第一人称写一篇游记,最后整理办成 板报。
努力!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女王派特使马戛尔尼一行前往 中国,提出扩大中英贸易的要求,遭到清朝政府的拒绝。 在给英王的书信中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执行了彻底的“闭关锁国”政策。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想一想:
这些邮票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郑和下西洋
请大家拿出自制的航线图,说说郑 和下西洋的: 时间
1405—1433年
出发地点
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
最远到达的地区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的航行比较图
航海家 目的地 时间 次数 人数 船数
郑和 下“西洋” 1405—1433 7次 27800人 大号宝船62艘(共百 余艘) 大号宝船长44丈,宽 18丈(淮尺),折合 公制长151.8米,宽 61.6米 哥伦布 到达美洲 1492—1504 4次 1000—1500人 达· 伽马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497—1498 1次 160人
思 考 :
我 国 有 什 么 影 响 ?
清 朝 的 闭 关 政 策 对
说明
了退导能和碍丧易作者 。,致扭中了失和用的 使了转西生了航,侵闭 中中中文产对海但略关 国国外化的外事他活政 在的力的发贸业限动策 世闭量交展易的制起虽 界塞的流,的发了过然 上、对;技主展我一对 逐停比该术动,国定西 渐滞,政的权使对的方 落、反策进,中外抵殖 伍倒而不步阻国贸抗民
材料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科学最发 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 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 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 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 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 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 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 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 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为理解这一问题,将全班同 学分为两组,从正反角度简单 进行辩论,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只要观点正确,应予以鼓励, 赞扬。 最后,由学生进行总结,较 客观地给予评价,教师稍作补 充。
郑和宝船 151.8米 哥伦布旗舰 24.5米
学完本节你有什么体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西洋是哪里?
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西洋:明代把文莱以西的地方叫西洋
讨论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影响有哪些?
郑和远航各国,促进了中 国人民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 化交流,增强了政府间和人 民间的友谊,而且推动华侨 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 社会经济发展。
结论
“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 明朝初期的开放式的 对 外关系,体现了中国 人 民的智慧和勇敢。
英使在热河觐见乾隆皇帝
材料
闭关政策的产生是与中国比较稳定的小农自给自足、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相适应的。当时中国的资 本主义萌芽虽然已有缓慢发展,但是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不需要大宗的外国商品。封建的自 然经济使清朝统治者固步自封、虚骄自大,闭关自守。闭 关政策并非完全闭关,对外贸易时还有照顾外商之意。乾 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 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 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军 入关后,一些抗清力量转入南洋一带,清政府担心这些人 重新打回来。而这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经常进行海盗 活动,甚至把炮艇开到中国沿海、内河,进行武装讹诈, 这更使清政府忐忑不安,担心中国人民跟外界接触后会 “滋扰生事”,威胁它的统治,故实行闭关政策。
请问: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 往中,基本上采取了什么政策?
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
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
的限制。
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阅读教材中本目 的内容,然后思考回答:
(1)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 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提高关 税,抑制出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 监视外国商人。
17艘
旗舰100吨,长24.5米, 宽6米,其它二舰50吨 与40吨
4艘
120吨 100吨 50吨
船只大小
根据以上图表,说说郑和下 西洋的特点:
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阅读教材中本目的内 容,然后思考回答:
(1)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 只和航海技术,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