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案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教学5篇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5篇《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
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1教学设计教学目的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一课时互动流程一、情景导入。
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
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而《荷叶母亲》又是如何来体现的呢?二、字词积累。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ī):倾斜。
荫蔽:遮蔽。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女作家。
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四、感知阁。
⒈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
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教学5篇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教学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生命》章节,详细内容为《荷叶母亲》一文。
该文以荷叶为喻,生动描绘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可贵和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母亲的一个关爱自己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
揭示课题:通过学生分享,导入本课《荷叶母亲》。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指导。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讲解生字词,分析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母爱的体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出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5. 随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荷叶母亲》2. 生字词:荷叶、母亲、保护、依靠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4. 母爱伟大:关爱、付出、无私、奉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表达对母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亲情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荷叶母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2、赏析课文;3、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赞美之情;4、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组描写自然、歌颂自然的优美诗文。
在这组课文中,作者以其慧眼发现自然之美,以其饱满的热情、细腻的笔触描绘赞美自然之美。
在他们的笔下,(课件出示){我们看到了春的慈爱、温暖、明净、祥和;看到了济南冬天的慈爱、温暖、明净、祥和;看到了夏的紧张、热烈;还看到了秋天的农家小院、满载而归的小渔船、丰收的欢畅。
}是呀,其实,大自然不仅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只要我们也能像那些作家一们用心去感受、体悟大自然的生命与灵性,我们会发现它还带给人一份亲切、澄澈、单纯、深邃;给予我们人生思考与启示。
比如:(课件出示){当你看到滴水穿石,你会想到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当你看到大地能承载万物,你会想到我们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当你看到;你会想到。
}2、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幅自然之景(多媒体展示)荷叶图问:看到此图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说)你们知道著名爱心作家冰心先生看到此景联想到了什么吗?预设(不知道,如果知道,加以表扬并就让该生说说对冰心的相关知识:哦,你说对了,那老师猜想你也一定对冰心奶奶有了解了。
能说说吗)3、师生交流了解作家冰心(问:关于冰心你有了解吗?)(课件出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很长时间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很多,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精选6篇)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荷叶母亲》优秀教案(精选6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叶母亲》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体会母子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诗歌以物喻人的手法及联系生活实际体味母子情深。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们被浓浓的母子情所感染和感动。
是的,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仁慈、最宽容、最伟大的爱。
正是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每一个人才感到幸福无比。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作家冰心去寻找一份幸福、一份感动。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1)作者(2)字词:并蒂、花瑞、菡萏、欹斜、慈怜、荫蔽三、继续感知,寻找感动1.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动?(作者被红莲还是白莲所感动?)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为其遮风挡雨。
(画图)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6、7自然段)3.有感情地齐读6、7段。
(重点字:慢慢地、倾侧、覆盖、勇敢慈怜)4.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字?(荷叶护莲图)5.师过渡: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
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回答——凋零、枯萎)师:对,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就会像文中的那株白莲。
请个同学说说:文中白莲的结局怎样?师:(画图)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白莲和红莲都经历了一场风雨袭击,因为白莲没有荷叶保护所以凋零散飘,而红莲在荷叶的细心保护之下,健康、安全、快乐地生活着。
《荷叶母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选修)共3篇

《荷叶母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选修)共3篇《荷叶母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选修)1引言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而中学语文教育是促使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材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世界名著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中学教材《荷叶母亲》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荷叶母亲》的背景和历史。
2.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节。
3.学习描写和叙述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欣赏世界名著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荷叶母亲》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荷叶母亲》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3.文学描写和叙述的技巧。
三、教学重点1.了解《荷叶母亲》的背景和历史,理解文化内涵。
2.学习描写和叙述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世界名著的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方法1.多形式展示:通过视频、图片和实物等多种形式呈现《荷叶母亲》的背景和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2.现场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荷叶、莲花等植物,并引导学生将其与文本中的描写进行对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多样化评价:除了传统的试卷考核外,还可以采用口头答问、小组讨论、朗读、写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面展示自己的优点。
五、教学案例《荷叶母亲》是一篇优秀的小说,通过对生活的描写,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妇女道德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现场实践教学、情境式学习、任务型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的教学案例如下:1.活动一:莲花园之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荷叶母亲》的背景和历史,我组织了一次莲花园之行。
学生们在医学之父孙思邈精心设计的莲花园中游览,领略古老的荷花文化,并采集了大量的荷花和荷叶等植物样本,带回学校进行对照研究。
2.活动二:荷叶人物剪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荷叶母亲》中的人物形象,我让学生进行剪贴活动。
《荷叶母亲》七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荷叶母亲》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荷叶母亲》的故事内容和情感。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内容。
3.学习并掌握词语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
4.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和意义,并通过课文理解母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问好,引出本节课的故事主题,母爱。
2.引导学生讨论母爱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二、朗读课文(20分钟)1.教师先读完整课文,让学生听懂故事内容和情感。
2.学生跟读课文,重点注意句子的语调和停顿。
三、理解课文(30分钟)1.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回答问题:故事主要讲了谁的故事?故事中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2.学生讲解答案,并与整个班级分享。
四、词语学习(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学生合作小组,通过课文理解并解释生词。
3.全班讨论,学生分享解释。
五、情感体验(20分钟)1.谈论母爱的伟大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母爱相关的场景,进行表演。
3.学生观看其他组的表演,讨论感受和触动。
六、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下一节课的内容。
2.学生自己总结课堂内容,并表达个人的收获和想法。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母爱相关的故事进行阅读和分享。
2.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母爱有关的诗歌进行背诵和朗读。
3.学生可以进行母爱邮寄活动,写一封感谢母亲的信。
4.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倾听,找到身边展示母爱的例子,并进行分享。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复述《荷叶母亲》的故事内容。
2.学生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表达正确的语音语调。
3.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并理解其意思用法。
4.学生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表达方式,并通过表演和讨论体验和表达个人情感。
教材参考:《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本第六篇《荷叶母亲》。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精选7篇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7篇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式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
3、学习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4、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深层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以“情”牵引,以“读”强化,以“问”贯穿,以“悟”延伸。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渲染气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聆听母爱1976年7月28日深夜,唐山,在一间温馨的小屋里,年青的母亲正在缝补衣服,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熟睡。
忽然,一阵地动山摇,一声巨响过后,房屋垮塌了,母子俩被埋入废墟中。
所幸的是,房顶的预制板是斜压下来,他们都没有受伤。
但是房屋垮塌严重,只能等待救援。
三天过去了,由于严重脱水,母亲的奶水没了。
孩子的哭声渐渐微弱。
年青的母亲心碎了,这时候,她摸索着将身边的缝衣针,毅然的刺进自己的手指。
然后将刺破的手指放进孩子嗷嗷待哺的小嘴。
第八天清晨,救援人员终于掀开了压在他们头顶的预制板,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孩子脸色红润,宁静而安详,在早已死去的母亲怀里,睡得正香。
在他的嘴里,还含着母亲已经僵硬的、发白的手指……母爱是伟大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对母爱做过热情的讴歌。
有首歌词写得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感受作者所要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母爱1、走近作者,了解冰心。
《荷叶·母亲》教案

《荷叶·母亲》教案篇一:《荷叶·母亲》学生教案王慧设计:二,学生齐背课文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自然段安排学生四,两分钟看字词和解释辩析形近字,注音并组词:瑞/端/湍/喘蓬/篷/逢/缝学生演板并订正五,根据释义写原词,演板听写七,为何说“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九,全文写得好不好?第二段呢十,第五段第一句有何作用?十一,最后的一句在内容表达上有何作用?十二,本文有什么表现手法,什么文体点评:第一处应让学生注意冰心的原名第五处连续两次找一个学生演板第六处教师说有四处,牵强;前两处示未提母亲。
第七处教师答案与学生口答相比,不全面。
第九处答案错第十处应点出此为环境描写。
总评:备课不够细,问题过偏过难,甚至有知识性错误;过多过长时间低头看教案,抄答案留时过长。
任梦圆设计:一,学生看书,注意字的形,音1、老师用投影出示准备好的注音条,学生演板2、出示词语,学生口头解释3、听写词语,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竞赛演板二,解题(借荷花赞美母亲)三,找出本文中心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卒章显志)四,对“我们园里??三个姊妹”有何理解?五,“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这心绪是什么引起的,又是怎样散尽的?六,园里有那么多荷花,为什么只选一红一白来写?八,学完本文有何感想,口头作答。
点评:第一处第三步时让男女人互赛,但在评价时老师评价含糊第二处答案说“为衬托荷叶”,不明不白第三处,学生答“以莲喻人”应该肯定;“卒章显志”可举《走一步,再走一步》有《紫藤萝瀑布》说明第四处展示答案有误。
第六处问题设计错误,是朋友送的两缸莲花,说明教师对插叙内容理解有误。
第八处有学生念政治书,此处应给学生足够时间,让他们写下来总评:课文较难,学生知识储备不足,阅读能力有限,加之备课教案有临时改动,未征求教师意见,错处较多。
但在宏一班,教师不强行让学生接受,对存疑问题处理较得当,学生的质疑精神得到保护,好。
篇二:《荷叶.母亲》的教学案例初中语文学科参赛案例题目:《荷叶.母亲》的教学案例作者:周对红单位:虾峙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荷叶.母亲》的教学案例一、设计思想本课教学设计谨遵《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三个纬度为理论依据,设计时突出以真情、细节打动人的特点,力求实在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叶·母亲》教案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
母爱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
二、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散文集《寄小读者》。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三、字词积累(检查预习)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ī):倾斜。
荫蔽:遮蔽。
遮拦:zhē遮挡,阻挡。
花瑞:花开的好预兆。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适意:舒适。
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四、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读后学生回答:重点写了红莲。
)
2、文中写了作者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学生边看书边用笔勾画有关词句,后回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板书: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红莲:开满亭亭地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红莲:左右欹斜
三写看红莲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环境:雨肆意地下着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3思考:课文重点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作者的心情有没有变化?请找出变化过程。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感动
4找出文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心灵感受?学生齐读: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
荫蔽?)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朗读标准(感情、声音、停顿、语速,重音)
六、细细品味、加深理解:
1、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课文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心中的雨点”指什么?(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
)
(2)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
)
3. 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曲终见主旨,总结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面广,内容纷繁。
除了母亲谁来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高潮)
七、深入探究,吐露心声
1、“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受了感动。
”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而深受感动,这是为什么?
分组讨论,(因为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红莲,无畏的为红莲遮蔽,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
作者内心的温柔被深深触动,感受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地帮助自己。
)
2、冰心的母亲让冰心感动,你的母亲让你感动了吗?下面让我们向母亲吐露心声。
八、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这首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妈妈的爱……
2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教师寄语
附: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冰心(散文诗)
寄寓
荷叶―――――――――> 母亲
(无畏遮蔽)联想(无私爱护)
红莲―――――――――> 我
象征
心中的雨――――――> 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