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知县》阅读附答案-.doc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红楼梦阅读专题

红楼梦阅读专题北京市顺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1)以下《红楼梦》中人物与其在大观园中住所搭配销谬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王熙凤——稻香村B.薛宝钗——衡芜苑C.林黛玉——潇湘馆D.贾宝玉——怡红院(2)按要求解释《红楼梦》中的内容。
(4分)“青题峰”中“青颂”与"”谐音。
①“绛珠仙草”对应现实故事中的。
②''神瑛侍者''对应现实故事中的。
③“警幻仙子”对应现实故事中的。
20. (6分)(1 )(2分)A(稻香村是李纨的住所)(2)(4分)①情根②林黛玉③贾宝玉④ 秦可卿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二语文试题20.《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暗示小说情节开展、人物命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回答以下问题。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湖浙。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1)“菱花空对雪衡湖”这一句暗示了主人公怎样的命运遭际?请结合原著加以说明。
(3分)(2)"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两句在小说中暗示了什么情节?(2分)20. (5分)参考答案:(1)(3分)“菱花”暗指英莲后改名为香菱,“雪”谐音"薛”指呆霸王薛蟠。
菱花在夏口盛开却遭遇冰雪,暗示香菱被薛蟠强占为妾,婚后受尽折磨而死的悲惨命运。
(2)(2分)指的是元宵佳节英莲被拐以后,在三月十五隔壁葫芦庙炸供品起火殃及甄家,把-个小康家业烧得一干二净。
【评分说明】第一问:人物1分,命运遭际2分。
第二问:时间、地点、事件表述清晰2 分。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6.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6分)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清了西府里连二奶奶管理内事,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
那是个有名的裂如.暇睽p便,一时恼了,不认得人的。
2023北京高三(上)期末语文汇编:红楼梦

2023北京高三(上)期末语文汇编红楼梦一、名著阅读1.(2023秋·北京东城·高三统考期末)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红楼梦》中,环境、灯谜、物品等往往起着揭示人物特点、预示人物命运的作用。
“潇湘馆”中翠竹林立,象征林黛玉的性格;“稻香村”中泥墙茅舍,恰合李纨的特点;灯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隐喻了贾惜春的宿命;蒋玉菡和花袭人经贾宝玉交换的“汗巾”,预示着日后蒋花二人的命运。
(2)刘姥姥的故事主要见于第六回、第三十九至四十二回、第一百一十三回,她三进贾府,受到了不同的待遇,也见证了贾府不同阶段的特点,请根据原著内容简述。
2.(2023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红楼梦》中的许多对联与作品的环境、人物乃至主题都有着密切联系,能见出作者匠心。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对书中对联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虚幻境石牌坊上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表达了曹雪芹对真假有无的辩证思考,也是本书“将真事隐去”的创作手法的体现。
B.荣国府荣禧堂中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巧妙描绘出往来于贾府这个历时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的人们衣饰华贵、身份显赫。
C.大观园沁芳亭的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妙在写“水”不着一个“水”字,构成了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诗意画面。
D.林黛玉居所的对联“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与潇湘馆翠竹掩映、一派清幽的环境特点相契合,表达了黛玉对物是人非、功名易逝的感伤。
(2)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对联“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暗示书中有许多灵秀之人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请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原著的相关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3.(2023秋·北京丰台·高三统考期末)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三染法”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红楼梦专题阅读 Word版含答案

红楼梦专题阅读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统测语文试卷(二)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21. 《红楼梦》中作者讲故事的视角是多样的,在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和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林黛玉和刘姥姥眼中的贾府各不相同,请概述她们分别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们看到的不一样?【答案】林黛玉看到的:先看到正门“敕造宁国府”,三间兽头大门,再往前走才是一样建制的荣国府,他们只进了西边角门;进府后又看到正面五间正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挂着各色鹦鹉和鸟雀等;在此拜见了贾母、舅母、王熙凤及众姐妹;在拜两个舅舅时,看到了五间正内室——四通八达、轩昂壮丽的“荣禧堂”,而荣禧堂的匾额是皇帝亲赐荣国公贾源的,还看到东郡王爷赐的对联;吃晚饭时被王熙凤拉了坐在贾母身边的左手第一位,她很谦让才敢坐下,吃饭也都小心谨慎地按着贾府规矩,改了自己原来的做法。
黛玉看到这些,因为她是有文化修养的贵族小姐,才能感受到贾府建筑的庄严华贵;因为是贾母的外孙女的特殊身份,才能感受到众人对她的特别关照,浏览了贾府的重要建筑,更领略了贾府的贵族气派。
因为寄人篱下的状况,这些都让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慎小心。
刘姥姥看到:她先到了贾府大门的石狮子旁,看到的是满门轿马,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前说笑;在周瑞引领下,先看到王熙凤的住处,猩红毡帘,一阵香扑脸来,满屋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还听到咯当咯当响的、如打面筛罗一样响的、坠着秤砣一样东西的西洋大挂钟;她还误把遍身绫罗、插金戴银的平儿当成了王熙凤。
刘姥姥看到这些,因为她是没有文化的乡村老妪,她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观察贾府的,事事都让她感到新鲜奇特,显得真实可信,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巨大的阶级差距。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
这道题重点考查分析中国名著《红楼梦》中的叙事视角。
回答时,要先回答林黛玉眼中的贾府,再回答刘姥姥眼中的贾府,最后分析两人看到的贾府不一样的原因,这要从两人的不同身份、地位、阅历、处境等方面分析。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4)部语文小张化测试题(一)【学生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4)部语文小张化测试题(一)一、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儒家的眼中,玉代表了君子,而随着儒学的发展,君子是要去除私欲的。
严格说来,玉是石的一种,是石中的美者,但普通的石与玉虽同为石属,然而已有了不同的意象。
曹雪芹用女娲补天神话作为开篇,通过茫茫大士将补天遗石变成了玉,这两者之间又是何种关系?曹雪芹周边朋友经常将他与魏晋时期的人物相类比,如张宜泉的《题芹溪居士》中有记:“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
其人工诗善画。
关于“梦阮",前辈学人对此题记多有考论,而“梦”的指向大都为阮籍。
其实“阮籍”只是曹雪芹精神导向的一个符码,一种借代,它背后所要连带的是对整个“魏晋风度”的精神向往。
曹雪芹虽未经战乱,但却经历过家族的败落,在他个人世界的乱世之中,与同样产生于乱世的魏晋玄学产生共鸣,就会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权的解体,天灾人祸,战乱连绵,人们对于人生的价值产生了新的追问,“独尊儒术”的传统被打破,转而走向一种儒道互补的道路,有以道释儒的倾向,崇尚自由的人格,崇尚情性的回归,又致力于追求自然之道。
在这种风气之下,阮籍对君子也有了一个重新的解读:“夫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得之道而正者,君子之实也。
”嵇康更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提出正确的对待欲望,顺应人性之自然,从而使他们摆脱了儒家严格的礼教规范,转而去关怀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重视个体,以人性的自然满足为乐趣。
因此儒家意义下的君子,与嵇康与阮籍思想下的君子,有了不同的涵义。
而嵇康与阮籍等人眼中的君子,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反映在《红楼梦》中,就由同样具有自然之气的补天遗石所代表。
在石头与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的原因上,两者有着极为微妙的共同之处。
书中写到:“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作者:吴国梁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2年第03期[原文]蚊刑文/孙方友陈州城四周皆湖,万余亩,水天一色,素有“水城”之誉。
湖内蒲草丛丛,荷花片片,因而夏日多蚊虫。
傍晚时分,那蚊虫便密匝匝飞出,团团而来,团团而去,云集之处,铺天盖地,“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
此地蚊虫,针长翅大,肚明腿花,为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过后则又肿又硬,奇痒难忍,素有“飞蛇”之称。
每到夏日傍晚,陈州城内外便火艾熏天。
外埠人进陈州,必得先经得起火艾熏,要不,你就无法呆下去。
洗澡要带火艾,一手举着在头上绕圈儿,一手搓灰洗身,稍慢一时,便黑压压落满前胸后背,搭手一拍,鲜血满掌。
晚间大解,更需火艾,一手提裤脱裤,一手拿火艾身前身后甩。
若不然,落下黑麻麻一层,屁股当即要“肥”一圈儿。
更可怕的是叮了人的要害。
那玩艺儿最怕叮,肿得透明,屙尿也要滴湿鞋。
据传当年包公下陈州就曾受过此苦。
好在人们不愿朝清官身上泼黑,于是未见诸文字,只是口传而已。
因而,此地火艾有价钱。
先前的时候,陈州一直为府,不知何朝何代降为县。
首任知县姓贾,至于叫贾什么,已无从考究。
此人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
每到夏日,他必做火艾生意,而且还订了“土政策”:不准外埠或本地客商在此出售火艾。
独门生意好做,因此他年年必发火艾财。
火艾生意,扎本小,获利大,商人和四周村民见钱眼开,便偷做。
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贾知县就用蚊刑惩罚之。
蚊刑,顾名思义,就是用蚊子叮。
让人把罪犯衣服扒光,然后缚了,划船送到河心,看守守在四旁,坐在吊了帐子的船上。
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更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
可大多受蚊刑者,皆撑不到黎明,便浑身浮肿,一命呜呼。
有时候,贾知县也用此刑法严惩土匪和惯偷。
偷偷倒卖火艾的商人和村民虽然对贾某奈何不得,但土匪们却不是好惹的。
土匪们扬言,若有一天活捉贾知县,一定要为弟兄们雪耻。
这一年七月,一队土匪夜袭县城,果真绑走了贾知县。
2019年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 小说阅读 (1) Word版含答案

二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江苏)一、中国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蚊刑孙方友陈州城四周皆是湖,万余亩,水天一色,素有“水城”之誉。
湖内蒲草丛丛,荷花片片,因而夏日多蚊虫。
傍晚时分,那蚊虫便密匝匝飞出,团团而来,团团而去,云集之处,铺天盖地,“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
此地蚊虫,针长翅大,肚明腿花,为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过后则又肿又硬,奇痒难忍,素有“飞蛇”之称。
为防蚊虫,每到夏日傍晚,陈州内外便火艾熏天。
外埠人进陈州,必得先经得起火艾薰,要不,你就无法呆下去。
因而,此地火艾有价钱。
先前的时候,陈州一直为府。
不知何朝何代降为县。
首任知县姓贾,至于叫贾什么,已无从考究。
此人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
每到夏日,他必做火艾生意,而且还订了“土政策”:不准外埠或本地客商在此出售火艾。
独门生意好做,因此他年年必发火艾财。
火艾生意,扎本小,获利大,商人和四周村民见钱眼开,便偷做。
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贾知县就用蚊刑惩罚之。
蚊刑,顾名思义,就是用蚊子叮。
让人把罪犯衣服扒光,然后缚了,划船送到河心,看守守在四旁,坐在吊了帐子的船上。
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更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
可大多受蚊刑者,皆撑不到黎明,便浑身浮肿,一命呜呼。
有时候,贾知县也用此刑法严惩土匪和惯偷。
偷偷倒卖火艾的商人和村民虽然对贾某奈何不得,但土匪们却不是好惹的。
土匪们扬言,若有一天活捉贾知县,一定要为弟兄们雪耻。
这一年七月,一队土匪夜袭县城,果真绑走了贾知县。
到了一处,众匪推出贾知县。
匪首望了望一县之长,冷笑一声,当即命令,用蚊刑。
几个匪徒应声把贾知县的衣服扒了个精光,知县又白又胖,如同刚褪净的肥猪。
一匪徒照腚一掌,脆响。
众匪大乐,细看父母官,仍气宇轩昂,不屑一顾。
匪首大怒,高喝:“上刑!”众匪应声而动,把知县缚了,搁到船板上,送到湖中。
时处盛夏,蚊虫极多。
月光下,众匪坐在吊了帐子的大船上,喝酒吃肉,笑看贪官丧九泉,那贾知县身上早已落满了蚊虫,里三层外三层,如蜂房一般。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衣巾店乡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衣巾店乡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
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
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
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
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
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
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
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
《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
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
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
古人认为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如果斩伐林木没有“时禁”的话,是会导致水旱之灾的。
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山林植被有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的作用。
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还包括定时采伐,以保护山林的再生能力;禁止野焚,以保护山林以及鸟兽昆虫;禁止砍伐幼树,以保护山林的天然更新。
清代雷州半岛官员的清廉传统

清代雷州半岛官员的清廉传统龙鸣【摘要】所谓"清官",即清廉自律、秉公为政之官。
雷州半岛在清代涌现出大批清官,他们重操守,绝苞苴,洁身自爱。
痛民痛,急民急,爱民若赤。
建学校,育士子,着眼长远。
这些清官产生的原因在于科举制度的遴选和清初的几代皇帝在吏治上的追求。
%The socalled "Clean Government" means that officials are required to be self-disciplined,fair and square in government.In the Leizhou Peninsula of the Qing Dynasty were many "clean" government officials.They strongly stick to self-discipline,ready against【期刊名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5页(P82-85,94)【关键词】雷州半岛;清廉传统;科举制度;吏治【作者】龙鸣【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雷阳文化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7所谓“清官”,即清廉自律、秉公为政之官。
清官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首先要清廉,即操守清白、为官廉洁、洁己爱民,不贪污,不谋私利,清苦朴素,不贪图享受;其次要清介,即为人耿直,做官有原则,不阿谀奉承,不随波逐流;再次是清明,即是非分明、品行端庄、秉公为政、勤于政务、奉公守法,不徇私枉法,更不会草菅人命。
而是为民做主,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民百姓施以援手。
雷州半岛在历史上涌现出大批清官,现以清代为例,探索一下这个时期清官廉吏的优秀表现,论及人物包括雷州藉的官员和来雷州做官的官员。
一、雷州半岛清官的表现第一,重操守,绝苞苴,洁身自爱。
为官廉洁,操守清白,不贪污,不谋私利,是清官之“清”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知县》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
案-
贾知县孙方友
贾鲁贾知县生于牡丹之乡菏泽,古称曹州府,很有牡丹之秉性。
咸丰三年,他来陈州任知县,发现白楼有一姓于的流氓恶霸,依仗其兄是府台,横行乡里,犯下几条命案,民愤极大。
贾知县接到诉状之后,愤怒至极,决心除霸,当下带人到白楼将于某抓获,然后整理卷宗,报刑部批斩。
不料批文还未报出,上面却下达了他的免职令。
贾知县怒火一腔,但又无可奈何。
陈州百姓多年才遇上这么一个清官,却又是如此下场,皆感朝廷不公。
等贾鲁离任时,百姓都到县衙门前送别。
贾鲁极受感动,对众人说:“我贾某虽然无能,但今生今世一定要帮陈州百姓除掉这个恶霸!”言毕,与陈州百姓挥泪而别。
他回到曹州后,思索多日,最后决定将家中田地房产一下卖光,准备进京跑官。
贾鲁兄弟二人,弟弟尚未成婚,听说兄长要将田地房产卖光,弟弟自然想不通,当下提出分家。
贾家本来财产就不是太多,如果一分,跑官的经费就会损失一半。
为拢住弟弟,他劝弟弟说:“三年七品官,十万雪花银。
到时一定加倍还你。
”弟弟觉得空口无凭,对哥哥说:“这样吧,田产卖完之后,你给我打张欠条。
等你当了官,先将我的还下,咱们分开另住。
你挣钱再多我不眼红!”贾鲁只好照办。
贾家房产共卖三万两白银,贾鲁就给弟弟打了个三万两的欠条,然后就携银进京,送给一个贝勒王爷,投其门下,当了门生。
两年后,那王爷为其翻案,
官复原职。
他提出还去陈州任知县,赶巧陈州知县告老,他获得赴任。
贾鲁吸取上次教训,秘密进城,到了县衙脸都顾不得洗,当下就带人去了白楼。
那于恶霸此时正在家中与人打牌,贾鲁冷笑一声,让人将其拿下,对于某说:“这回我看你那兄长如何救你!”言毕,命令左右将其就地斩首,然后贴出告示,将于某首级挂在城门示众三日。
陈州人一见恶霸终于被除,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去县衙送万民伞,整整放了一天鞭炮。
于某的哥哥叫于臣,闻听其弟被斩,怒火万丈,准备重重报复贾鲁,岂料贾知县此时早已写下了辞官报告,回菏泽去了。
胞弟被杀,他觉得很丢面子,觉得不杀贾鲁,难解心头之恨。
他先派人去曹州追杀贾鲁,然后又为贾鲁捏造谋反罪名,四处张贴通缉告示,捉拿贾鲁。
再说贾鲁回到菏泽后,自知凶多吉少,便将家人安置在乡下朋友处,自己一个人四处躲藏。
最后觉得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便化装来到陈州,以乞讨为生。
于臣一直捉不到贾鲁,心中的怒火越积越旺,便传下命令,供出贾鲁者,可得赏钱万两。
两个月过后,仍不见贾鲁的影子,于臣又将赏银涨到两万两。
心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只要捉到贾鲁,他一定要将其在陈州斩首,也要将其首级悬挂城头,暴尸三日。
而贾鲁呢,由于化了装,又由于是在陈州城内,没有人会想到他在这里乞讨,所以就安然无恙。
不想这一天,他正在街上乞讨,突见一队人马飞驰而过,街人无不惊慌,躲藏不及者多被马队撞倒,反倒挨鞭子。
贾鲁不知道这是何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横行霸道,便问一小贩儿这是什么人。
那小贩儿悄声告诉他说:“唉
呀,你还不知道?这是于臣的小弟弟!自从他二哥被贾知县杀死之后,这家伙比他二哥还坏,手中又有几条命案了!”贾鲁一听此言,禁不住仰天长叹道:“既知如此,何必当初!”第二天,他就回了菏泽,对其家人说:“我为了替民除害,卖光了家产,让你们也随着我受尽了苦难。
现在于臣的小弟弟又在陈州无恶不做,比他二哥还坏上三分!可惜我已无能为力,又欠下弟弟三万两白银,现在只有用我之命来偿还这个债务了!”说完,就让其弟弟去于臣处将其供出。
开初,其弟还有些不好意思,贾鲁开导他说:“你若不去,我被他们抓去了你可什么也得不到!”他弟弟一听这话,去了,得白银两万两。
为此,其弟弟还颇有意见,说他的兄长太傻帽儿,原以为他跑官为发财,不料却干这种傻事!世上的赃官和仗势欺人的恶棍那么多,他一个人怎能除得净!这可好,一家人陪着他担惊受怕不说,到头来还让我白白赔了一万两白银!
于臣抓到贾鲁,高兴万分,当下就将贾鲁押解到陈州,先让其坐囚车游四门,然后亲自监斩,将贾鲁押赴了刑场。
陈州人闻听贾知县被于臣抓获并要斩首,都来刑场为贾鲁送行。
贾鲁不卑不亢,视死如归,频频向陈州百姓含笑示意。
百姓们无不垂泪。
三声炮响过后,刀斧手执起了鬼头刀。
大概就在此时,忽听有人高喊一声:“慢动手!”随着喊声,只见成千上万的人不约而同地都从衣内取出自备的孝布,然后一齐戴在了头上,并齐声哭喊道:“贾大人,您走好哇——!”
刑场上顿时如同下了一场酷雪,白得令人心寒……
——那时候,贾鲁的人头已落地,两行泪水夺眶而出……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贾知县为百姓除害决定要卖掉田地房产,在与弟弟商量
时,弟弟先是以分家为借口阻拦,进而又让哥哥立下字据,说明弟弟是个淡漠亲情、看中钱财之人。
B.贾知县第二次来捉拿于恶霸时,不顾其他当即来到白楼,说“这回我看你兄长如何救你”,并且将恶霸立即斩首,可见他为民除害、为己报仇心切。
C.小说注重情节的设计,贾知县除掉恶霸后马上辞官回乡,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可谓匠心独运。
D.于臣觉得胞弟被杀很丢面子,就派人追杀、捏造罪名,想致贾知县于死地,可见小说擅长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体现出于臣是个自私的人。
E.小说把贾知县为民除害作为故事的前奏,而把贾知县如何避祸,尤其是如何被抓、行刑经过作为高潮,把清官形象放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中塑造,意味深长。
(2)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请概括出三点“出乎意料”的情节设置,并简要说明其好处。
(6分)
(3)小说中,贾知县的人物形象有何特征?请概括分析。
(6分)
(4)小说结尾“贾鲁的人头已落地,两行泪水夺眶而出”的情节设置极具戏剧性,试分析贾知县流泪的原因,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8分)
参考答案:
(1)【答案】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AD不得分。
(A在弟弟刚刚得知哥哥要卖掉天地房产时并不知道哥哥要干什么,只是认为哥哥要去买官,所以想不通,而且说你挣再多我也不眼红,所以并不能说他是看中钱而漠视亲情。
B贾
知县这样做是为了为民除害,防止于恶霸再次逃脱危害百姓,但是并不是为了报自己无故被贬官之仇。
D这段的内容是记叙的表达方式,并不是细节描写,同时认为因为丢面子就想杀死贾知县,体现于臣的自私的逻辑也不成立。
)
(2)【答案】
①贾知县抓住了于某却被免职;故事突转,为下文杀于某做铺垫。
②重金复职,抓到于某后立即辞官;表现了他杀掉恶霸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
③化装成乞丐,隐藏在陈州,无人知晓;表现贾知县的机智。
④弟弟最终举报了哥哥;反衬贾知县的清官形象。
⑤行刑时有人高喊慢动手,却只为了戴孝目送贾知县;表现贾知县赢得百姓敬仰。
(这道题是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同时暗含了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划分理解,为理解全文的主旨做铺垫。
要让学生知道此类题目是为了理清结构层次以及鉴赏小说情节设计的妙处。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6分,若“好处”答成其他内容,只要合理也可给分)
(3)【答案】
①嫉恶如仇,为民除害。
(或答为官正直等意思对即可。
)
②机智有谋,勇敢果断。
再次捉拿于恶霸时吸取教训,选择躲藏在陈州;敢于碰硬,果断辞官。
③含泪而终,内心悲苦。
(这道题设问角度是人物形象,不是人物性格,所以除了性格特征之外,还可对人物在小说中的表现理解概括。
每点2分。
)(4)【答案】
原因:①恶人得势,无法铲除。
②亲人误解,遭受埋怨。
③感激百姓,心满意足。
(每点2分)
好处:塑造了贾知县的人物形象,突显中心,耐人寻味。
(2分)
(这道题是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文章不仅悲在为民除害的贾知县被斩首,而且更加悲在亲人的不理解,悲在社会黑暗、奸臣当道,贾知县不能伸张正义、为民除害。
另外,作用只要能扣住形象、主旨、阅读效果概括回答即可。
每点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