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上课)

合集下载

声现象的教学设计物理:声现象教学设计

声现象的教学设计物理:声现象教学设计

声现象的教学设计物理:声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规律。

2. 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和测量方法。

3. 理解声音与物体振动、波动的关系。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播放一段音频,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声现象,如声音在空气、水中的传播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一:观察声音的传播1. 向学生解释声音是通过空气等介质中的波动传播而来的,让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 准备一段粗糙的木板和一根铁丝,让学生观察当木板被敲击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3. 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是通过振动传递到空气中,然后通过空气的波动传播到听者的耳朵中。

步骤二:了解声音的特性1. 向学生介绍声音的特性,如音调、音量和音色等。

2. 通过演示弦乐器上不同位置的弹奏和不同拉紧程度的弦的声音,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音调的声音。

3. 通过调节音量的大小或利用音箱播放器的功能,演示不同音量的声音给学生听。

步骤三:测量声音1. 向学生介绍声音的强度是可以测量的,使用单位分贝(dB)来表示。

2. 演示使用声级计测量不同声音强度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声级的概念。

3. 给学生分发声级计或使用手机上的声音测量软件,让学生自行测量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强度。

步骤四:应用声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声现象1. 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常见的声现象,如回声、共鸣等,并解释其产生的原理。

2. 鼓励学生组织小组讨论并汇报自己对于一种声现象的解释,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规律,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和测量方法,以及应用声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同时,通过实践和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八年级物理(上)声现象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声现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15℃时,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传播得最快()A.空气B.海水C.钢D.软木2.在一篇古文中的这样一句话:“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声音的喜爱之情,这是由于()A.屋梁的振动B.声音的混响C.声音的共鸣D.回声3.小敏在看到闪电后1.5s听到雷声,则雷电发生地距小敏的距离为()A.150mB.510mC.255mD.340m4.小明在教室里上课,但从校外的建筑工地上却传来施工的噪声,为了减弱噪声,以下方法可行的是()A.用棉团塞住耳朵B.将教室的门窗打开C.将教室的门窗关闭D.请老师讲课时声音更大一些5.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6.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7.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 “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B. “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二、填空题8.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

9.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10.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1)此时,你能听到音乐声吗?答: ______ .(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有什么变化?答: ______ .(3)推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答:______ .由此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11.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三、简答题12.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课件

定义
物理学角度 环境保护角度
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 产生干扰的声音
等级 人们用声强级客观描述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符号为dB)。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 划分 音; 90 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控制 途径
①在 声源 ②在 传播 ③在 人耳
[答案]A [解析]立交桥上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 途径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禁止大声喧 哗”中的“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因此 “禁止大声喧哗”标志是提醒人们要降 低发声的响度,故B错误;高于20000 Hz的 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波是次声波, 因此次声波的频率低于超声波的频率,故 C错误;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 才可“闻其声,辨其人”,故D错误。
图1-5
[答案]D [解析]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 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在道路旁设置 隔音板以及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C不 符合题意;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禁鸣喇叭控制 噪声的方法相同,D符合题意。
热点考向探究
【变式1】 [2018·盐城市盐都区一模] 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 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 振动 产生的,而且能传播较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响度 大。为了不 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热点考向探究
【变式2】 [2018·盐城市亭湖区校级一模] 小明家临街而住, 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1-6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 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dB 。利用噪声监测 仪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噪声 不能 (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1认识声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1认识声现象

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2.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并能计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间;3.了解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并能够用音叉进行实际操作;4.能够识别身边常见的声音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2.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的计算。

教学难点:1.能够识别身边常见的声音现象;2.了解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并能用音叉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音叉、铝制板、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听到声音的效果,引起学生对声的认识和思考。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振动物体使空气产生机械波,机械波通过空气、水和固体传播,我们听到的声音就是振动物体产生的机械波在我们耳朵中产生的感觉。

2.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主要有空气传声、固体传声和水传声。

空气传声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固体传声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水传声是声音在水中传播。

三、实验验证(20分钟)1.实验一: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时间。

利用音叉和试管,通过控制音叉的摆动次数和试管中的水位变化,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

2.实验二:测量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时间。

利用音叉和水杯,通过控制音叉的摆动次数和水杯中的水位变化,计算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

3.实验三:测量声音在铝制板上的传播速度和时间。

利用音叉和铝制板,通过控制音叉的摆动次数和铝制板的长度变化,计算声音在铝制板上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

四、概念讲解(15分钟)1.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指的是声音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细;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2.用音叉进行实际操作:给学生展示音叉并教会如何正确使用。

通过不同的方式敲击音叉,让学生体验不同的音调。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a.声音是由光产生的。

声现象PPT课件

声现象PPT课件
C 1.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 D.发声扬声器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房间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C 3.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
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声源
处减弱、从 传播
过程中减弱、
从 人耳 处减弱。
10.声的利用有两类,传递 信息 和 ___能__量______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A 类型一:声的产生与传播
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 速度最快; C.禁鸣喇叭是阻断声音传播过程;D.只能通过阻断声音的 传播来减少噪声
课 标要求
• 1.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 2.了解声音的 特性 • 3.了解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 4.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考点扫描
1.声音的传播:物体发声要 振动
, 振动 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传播靠介质, 真空
不能够传声;通常声速 340 m/s,
声速在固体比液体 快 。 3.声音的特性:声音特性三种, 响度 、 音调 、 音色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 C.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声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接受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声波的定义;2.音量、音调和音色的概念和区别;3.声音的产生;4.声音的传播、衰减和反射;5.声音的接受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1.声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音量、音调和音色的概念和区别。

四、教学难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衰减和反射。

五、教学方法1.结合实验和生活应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2.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开场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特征。

2.谈论声波(10分钟)通过参考教材,介绍声波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分类。

3.探究音调、音量和音色(15分钟)通过实验和讨论,了解音调、音量和音色的概念和区别。

4.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1.开场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来源。

2.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并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3.发现声音的传播方式(15分钟)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4.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第三课时1.开场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2.探究声音的衰减和反射(15分钟)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衰减和反射的原因和特点。

3.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20分钟)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第四课时1.开场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些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接受和感知。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教案与反思这篇文章共17077字。

相关文章
《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1、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言、赠送、《《傅雷家书》知识要点》:1、《傅雷家书》知识要点简介:《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3声的利用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3声的利用  课件(共21张PPT)

● 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 C.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 13.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 用了声能_____的性质。
● 14.频率高于20000Hz声音叫________,低于20Hz声音叫________.这 两种声音人耳都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
● 15.有些动物(如狗、大象)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________ (选填“超”或“次”)声波产生.地震中有的被掩埋者通过敲 击身边的墙体或管道发出求救信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利用了声音可 以在________ 中传播的原理.
利 用 声 呐 探 测 海 深
2.回声定位:
汽车的倒车雷达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 圈一圈的水波向四周散去,水面上 的树叶也随之起伏。这说明石头 的 能量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
水波是一种波动,水波能传递能量。 声波也是一种波动,那么,声波能传递能量吗?
二.声与能量
● 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 11.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 ___; 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 可以____。
● 12.期末考试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 传递_______;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 分析,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声音的特性 定义 决定因素
响 度
音 调
听感表现 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响度大:震耳欲聋 声音的强弱 振幅越大,响度越 响度小:轻声细语 (大小) 大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 声音的高低 决定。频率大,音 调高;频率低,音 调低 音调高:声音清脆、 尖细; 音调低:声音粗犷、 低沉
音 色
发声体的材料、结 分辨不同发声体出 声音的品质 构和发声方式不同, 的声音的重要特征 发出的音色就不同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生活污染之一——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以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0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休息睡眠 学习工作
90dB:听力会严重影响并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声音特征
音 调
二胡,钢琴,提琴,笛子等乐器区别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口技演员模仿动物发声 用悦耳动听来形容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第一:为什么会有音调的高低? 第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探究演示: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 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波动钢尺, 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 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 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 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物体振动得快,发出音调就高;振动得 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底。
空气(25°C)
软木 煤油(25°C)
346
500 1324

大理石 铅
3750
3810 5000
水(常温)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1500

5200
制作:陈振凯
——链接相关练习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 竖直放置的泡沫小球 。如将上述装置由宇航员带到 月球表面做实验,则会看到泡沫小球 ,这说明 了 。 答案: •振动 •静止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50dB:估摸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
环境污染包括:
保护听力
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生活污染之一——噪声
——链接相关练习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这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防止噪声发生
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阻断噪声的传播
估摸的振动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链接相关练习 妈妈买碗时常把两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 的好坏时主要根据的是声音的() A音调 C音色 B响度 D音量
不同的发声体发 声的音色不同
蜜蜂或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的 响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时则悄无声息,这是为 什么?
蜜蜂和苍蝇的翅膀振动频率是几千赫,在人们 的听觉范围内(20~20000HZ)之间,人能听到 嗡嗡声;虽然蝴蝶的翅膀同样在振动,但是, 频率只有五、六赫兹,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所以,人们听不到蝴蝶的飞行声音。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3、
二胡,钢琴,提琴,笛子等乐器区别 音色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口技演员模仿动物发声 口技演员模仿动物发声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引吭高歌 震耳欲聋用来形容
响度
声如洪钟 嗓门高(声音洪亮)、 勿高声喧哗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女高音,男低 音 这首音乐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带动 小球 振动 声波——振动 振动——声波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链接相关练习 如图所示,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 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 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 。 答案: •振动 “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 •介质 铃响是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 击产生 而发声;在山间小 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 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答案: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思考题:物体发出声音 有什么特点??? ——声音是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敲鼓时鼓面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叶子在振动;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 探究活动:
①声怎样从发生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②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第一:为什么会有音调的高低? 第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单位:赫兹 符号:Hz ①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是 20Hz—20000Hz 人能感受声音频 率有一定的范围 ②超声波:高过20000Hz ③次声波:低于20Hz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介质
在真空中是否 能传播声音?
演示过程: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 科技中:月球上面没有空气,宇 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 航员通过无线电交流 身影的变化。 ——说明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逐渐听不到声音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 ——以什么形式? 鼓面向左边振动时压缩左侧 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 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使左侧的 空气系数。 鼓面不断振动,空气中就 形成了疏密相同的波动,向远 处传播。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
振动
空气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链接相关练习 一个人能区别出原声还是回声,则与反射体之间的最短距离? 时间:t=0.1s(人辨别的原声和回声的时间)
速度:v=340m/s

s=v*t=340m/s * 0.1s=34m
所以人与反射体之间的距离为:S=17m
原声
回声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第一章 知识总结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物质——介质 区别声音在空气和真空(月球)的传播 月球上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交谈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 4.声的传播速度——340m/s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V固体>V液体>V气体
5.人耳的构造(了解) 6.骨的传播:通过额骨,头骨能将声音传到听觉神经(骨传到)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链接相关练习 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 A 传到声音
B 修补人的耳朵结构
C 增大声音的响度 D 以上说法不对 分析:人的听觉器官某部位受损后,不易修复。助听 器的作用是通过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得耳膜的振动幅 度增大,它不能把声音直接传到耳膜处,因此,它不 起传导作用。
第一章 声现象 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第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如何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速度有多大?
第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
•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 •什么是立体声?
第三:声音的特征
第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五:声的利用 第六:本章知识总结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噪声有什么危害 •如何防止噪声的侵害
音调
脆如银铃 铁轨裂开或者螺丝松动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有关音调的注意点
弦乐器发声由弦的长短、粗细、和张紧程度 有关: 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 管乐、簧乐以及其他管类:空气柱越短音 调越高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不是声音在延续, 而是声源在振动和回声的作用.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链接相关练习 下面是黎明同学探究“鼓声与声音的特性”时的三个情景:
情景1:同一个鼓,敲击力度不同,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 情景2:相同材料,不同大小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频率不同,则 声调不同; 情景3:不同材料,大小相同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音色不同。
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的特性有哪些? 声音的特性有响度、音调、音色等。 (2)这些特性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摩托车的消声器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上册 制作:陈振凯
工厂用的防噪音耳罩
——链接相关练习 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 把门窗关上,是在 处减弱噪声; 处减弱噪声;
“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 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 是 ;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 的数据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分贝,减小。
——链接相关练习 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 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 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关于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 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分析:排除法 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 听到老牛的声音大,所以响度 C.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大;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老 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 牛声带振动频率高。
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 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制作:陈振凯
生活污染之一——噪声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 干扰的声音——噪音 噪声是怎么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