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作品对“人性”主题的表达
关于冯小刚电影《芳华》中的人性分析

关于冯小刚电影《芳华》中的人性分析《芳华》是冯小刚执导的一部备受关注的电影作品,该片以中国文革时期为背景,展现了一群青年人在那个时代中经历的困苦、磨难和光辉。
影片揭示了人性在各种环境下的复杂和多样性,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种种特征和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芳华》中的人性进行分析。
影片中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坚韧。
主人公林丁丁是一位坚强又善良的女孩。
在剧烈的年代变迁中,她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压力,但依然保持着善良的本性和顽强的生存意志。
她用自己的坚韧和善良,去影响、感化着周围的人,展现了人性中的乐观和善良的一面。
片中的其他角色也有类似的表现,在困难的环境下,他们依然保持着善良和坚韧的品质。
这些人性的美好一面,使得影片在黑暗中散发出光芒,给人以希望和鼓励。
影片中也揭示了人性的懦弱和自私。
在影片中,不乏有一些人的内心被现实的残酷所扭曲,表现出懦弱和自私。
比如片中的男主角,如柳林,他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受过不少打击,内心充满了挫折和悲愤,因此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他的懦弱和自私也时常显现。
还有一些次要角色,在现实的磨难面前,也展现出了自私和懦弱。
这些展现了人性的负面特征,使得影片中的人物更加立体、真实,也更加令人感到心痛。
影片中还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每个人的内心都经历了种种的挣扎和矛盾。
比如在面对爱情和责任时,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就清晰地展现出来。
林丁丁和柳林之间的爱情,就展现了他们内心的矛盾。
在每个人物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现实和命运的无奈和抗争,这种抗争和矛盾构成了影片中人性的一大主题,给观众以深刻的思考空间。
影片中还表现了人性的成长和进步。
在剧情的发展中,影片中的每个人物都经历了成长和进步。
林丁丁从一个乡村姑娘成长为优秀的军医,而柳林也在痛苦和挣扎中逐渐成熟起来,体会到责任和担当。
这种成长和进步展现了人性中的积极向上的一面,激励着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不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内心的成长和进步。
影评分析这部电影如何展现人性阴暗面

影评分析这部电影如何展现人性阴暗面影评分析:这部电影如何展现人性阴暗面在众多的电影作品中,总有一些能够深刻地揭示人性的阴暗面,让观众在银幕的光影交错中感受到那种令人不寒而栗的黑暗。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这部电影,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表现手法,将人性的阴暗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在一个看似平静却暗藏危机的小镇。
故事的主人公们,各自怀揣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欲望,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逐渐暴露出了人性中的丑恶。
首先,电影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来展现人性的阴暗。
比如,_____这个角色,表面上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但在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时,他的内心开始动摇,最终抛弃了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人。
这种前后的反差,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脆弱和贪婪。
还有_____,一个看似弱小、无助的女性形象。
然而,在受到长期的压迫和欺凌后,她内心的仇恨逐渐积累,最终爆发。
她开始用极端的方式进行报复,将自己的痛苦转嫁到他人身上。
这个角色让我们明白,当一个人的心灵被黑暗吞噬时,他们可能会做出多么可怕的事情。
电影中的情节发展也进一步凸显了人性的阴暗。
在一场关键的事件中,众人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纷纷撕下了伪善的面具。
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瞬间破裂,人们变得自私、冷漠,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
这种在困境面前暴露出的自私自利,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丑恶一面。
此外,电影中的权力斗争也是展现人性阴暗的重要元素。
_____为了争夺小镇的控制权,使用各种阴谋诡计,打压对手,甚至不惜制造谣言和混乱。
他的权力欲望让他失去了人性的善良和正直,成为了一个只为自己利益着想的独裁者。
再者,电影中的人际关系也充满了欺骗和背叛。
朋友之间因为一点小利益而反目成仇,夫妻之间因为隐瞒和猜忌而感情破裂。
这些情节让我们感受到,在人性的阴暗面前,所谓的感情和信任是多么的脆弱。
而电影的视觉表现手法也为展现人性阴暗面加分不少。
电影鉴赏——从影视作品中感受人生百态

电影鉴赏——从影视作品中感受人生百态电影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它可以承载着人生百态的情感和思考。
电影所塑造的世界丰富多彩,它描绘出了人性的一切可能性,让我们在电影的世界里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与矛盾。
在观影中,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享受电影带来的快乐,更是在电影中反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下面就几部影视作品进行鉴赏,以领略电影所传递的人生百态。
《少年的你》是刘若英执导的一部影视作品,该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示了青春期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电影以校园霸凌作为主题,描绘了两个青春少女在生活中遭受恶意欺凌的故事。
影片以鲜活的方式展示出了校园暴力带来的人生伤害,也呈现了青春期的种种痛苦和心理压力。
然而,这部影片中并不仅仅是校园霸凌的题材。
影片描绘了少年的懵懂与成长,表达了生命的美好和价值。
少年时期的我们充满了好奇,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
然而,生活中的那些挫折和痛苦都会大大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同样,影片中的人物也因为校园暴力带来的伤害而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与此同时,影片中也呈现了小城市的紧张和困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孤独的美食家》便是一部将这种变化完美呈现的影视作品。
这部电影以美食为主线,展现了主人公在东京寻觅最美味的美食时所遇到的各类人物和事件。
通过主人公对美食的追求和体验,影片揭示了人生最基本的需求——饮食和人际关系。
从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美食本质上不仅是口味的好坏,更是情感的表达和生活的体验。
每个人出生的地方都不同,成长的背景也是各不相同。
而电影《离开北上广不知好》则表达了角色之间的阶级差距和人生境遇的巨大差异。
影片中的主人公一开始时是个农村来的女孩,为了城市生活奔波奋斗。
她和另一个角色通过不同的途径融入了城市的生活,但是他们始终感受着身份的不同和阶级的差距。
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分层现象不谋而合。
有钱人和普通人之间的鸿沟深不见底,而电影中的角色也因为生活背景的差异而 显出各自的心理和人格特质。
影视欣赏:经典电影作品赏析与解读

影视欣赏:经典电影作品赏析与解读引言经典电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不仅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愉悦,更意味着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本文将深入探讨几部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电影作品,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赏析和解读。
1.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1 剧情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
影片通过囚犯安迪·杜佛兰在监狱中谋求自由,并向观众传递了希望、信念和人性的力量。
1.2 主题解读探讨该片背后所传达出来的主题:个人坚持、自由与渴望。
通过安迪在困境中积极面对生活挑战以及他与其他囚犯之间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展示了坚韧不拔和正直价值观乃至友情对于保持自我和渴望自由的重要性。
1.3 影片艺术表现分析影片的影像美学、剧情结构以及角色塑造等方面。
从摄影手法、音乐运用到剪辑手法,解读导演如何通过这些艺术元素来加强故事情节的张力和观众的情感共鸣。
2. 《教父(The Godfather)》2.1 剧情简介《教父》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经典犯罪片。
该片展示了一个黑帮家族历经权力争斗、道德困境和家族关系危机的故事,引发了对人性和权力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思考。
2.2 主题解读分析该片中涉及到的主题,如权力、家族、道德与忠诚等。
深入探讨故事中人物塞利纳和他的家族成员所面临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他们个人和整个家族命运产生的影响。
2.3 影片艺术表现讨论《教父》在视觉上所追求的独特风格及摄影、服装设计、配乐等方面的表现。
探究这些艺术元素如何突出影片的背景和情感氛围,并推动剧情的发展。
3.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3.1 剧情简介《星际穿越》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电影,一部关于人类对宇宙奥秘和未知力量的探索的作品。
该片以一个父亲为了拯救人类前往宇宙的旅程为线索,引发了对时间、空间和人类命运等深度问题的思考。
影片如何呈现了人性的善良与阴暗面

影片如何呈现了人性的善良与阴暗面在光影的世界里,影片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画卷。
有的时候,它让我们为善良的力量所感动,有的时候,又让我们对人性的阴暗感到震惊和深思。
许多影片通过细腻的情节和生动的角色塑造,展现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比如在《美丽人生》这部电影中,主人公圭多用无尽的乐观和爱,为身处纳粹集中营的儿子营造了一个“游戏”的世界。
尽管身处绝境,他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用善意的谎言保护着儿子幼小的心灵,让他免受战争的恐惧与残酷的伤害。
圭多的善良不仅仅体现在对儿子的呵护上,更在于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向周围的人传递温暖和希望。
这种善良是无私的,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力量,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黑暗中闪耀的光芒。
还有《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他虽然智商不高,但心地善良、诚实守信。
他对待朋友真诚无比,无论是对在越南战场上失去双腿的丹中尉,还是对青梅竹马的珍妮,他都始终怀着一颗包容和关爱的心。
他的善良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只是单纯地想要对身边的人好。
正是这种纯粹的善良,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了真挚的友情和爱情,也感染了无数观众。
然而,影片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
在《七宗罪》中,七种罪恶——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影片中的罪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对人性的丑恶进行了残酷的演绎。
比如,贪婪的律师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无视正义和道德;懒惰的人宁愿躺在床上等死,也不愿意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些情节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那些隐藏在深处的黑暗角落,令人不寒而栗。
再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影片描绘了一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少年们的迷茫与挣扎。
其中,有人为了权力和地位不择手段,勾心斗角;有人因为嫉妒和仇恨而对他人进行伤害。
这种人性的阴暗面,不仅源于个人的性格缺陷,更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扭曲。
影片呈现人性的善良与阴暗面,往往是通过对比和冲突来实现的。
在《辛德勒的名单》中,辛德勒的善良与纳粹军官的残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影如何展现人性中善良与残酷的矛盾

电影如何展现人性中善良与残酷的矛盾在光影的世界里,电影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其中,善良与残酷这对看似对立的特质,常常在影片中交织碰撞,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引发观众深刻的思考。
电影通过丰富多样的角色塑造来展现人性中善良与残酷的矛盾。
有些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下,内心的善良与外在的残酷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比如在战争题材的电影中,一位士兵可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表现出残酷无情的一面,但当他面对受伤的战友或者无辜的平民时,又展现出无尽的关怀和善良。
这种矛盾的展现让我们看到,人性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在不同的环境和压力下呈现出复杂的变化。
情节的发展也是电影展现人性矛盾的重要手段。
在一些剧情片中,主人公可能为了保护家人或实现正义的目标,不得不采取一些看似残酷的手段。
例如,在一部犯罪题材的电影中,主角为了揭露犯罪集团的罪行,深入虎穴,甚至使用了一些违法的手段来获取证据。
然而,他的初衷却是为了拯救更多无辜的生命,这种出于善良动机的残酷行为,让观众在情感上陷入纠结和思考。
我们会在内心追问,为了达到正义的目的,是否可以不择手段?这种情节的设置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性中善良与残酷的相互交织。
电影中的背景设定同样能够凸显人性的矛盾。
在一个动荡不安、资源匮乏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为了生存可能会展现出残酷的一面。
但在这种残酷的表象之下,依然有一些人坚守着内心的善良,努力帮助他人,试图改变现状。
例如,在一部描绘末日景象的电影里,人们为了争夺有限的食物和水源而相互争斗,但也有主角不顾自身安危,救助那些弱小和受伤的人。
这样的背景设定让我们看到,环境的压力可能会激发人性中的残酷,但善良的光芒始终不会被完全掩盖。
此外,电影中的冲突和抉择场景更是将人性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一个角色面临两难的选择时,比如是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还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幸福,这时善良与残酷的较量在内心展开。
观众会随着角色的内心挣扎而感同身受,思考如果自己处于同样的境地,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影片如何展现了人性的光明面和阴暗面

影片如何展现了人性的光明面和阴暗面在众多的影片中,导演们常常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向我们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多面。
人性,既有光明的一面,如善良、勇敢、无私和宽容;也有阴暗的一面,如自私、贪婪、嫉妒和残忍。
而影片则像是一面镜子,将这些光明与阴暗的特质真实地映照出来,让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和感悟。
一部成功展现人性光明面的影片,往往能让观众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比如《美丽人生》这部电影,主角圭多用无尽的乐观和爱,为儿子在残酷的纳粹集中营中营造出一个“游戏”的世界。
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保护着儿子幼小的心灵,即便身处绝境,也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怀。
这种父爱的伟大,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依然坚守的善良,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那璀璨的光明。
再如《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他虽然智商不高,但他的真诚、坚持和勇敢却令人动容。
他对待朋友忠诚,对待爱情执着,对待生活充满热情。
他不断奔跑,跨越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障碍,这种简单而纯粹的力量,让我们相信,只要怀揣着美好的品质,就能在生活中创造奇迹。
然而,影片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
在《黑暗骑士》中,小丑这个角色就是人性恶的极致体现。
他没有道德底线,以制造混乱和破坏为乐,试图摧毁人们心中的秩序和信念。
他的贪婪、残忍和对生命的漠视,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失去约束和良知时的可怕。
又如《七宗罪》,影片通过一系列血腥残忍的犯罪案件,展现了人类的七种罪过: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和愤怒。
这些罪行背后,是人性中的欲望和弱点在作祟,警示着我们要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防止被阴暗的一面所吞噬。
影片展现人性的光明面和阴暗面,并非只是简单地呈现善恶的对立,而是通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转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在监狱这样黑暗的环境中,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正义的追求。
而监狱长则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草菅人命,代表了人性的丑恶。
但同时,影片中也有一些犯人在安迪的影响下,逐渐找回了自己内心的善良和希望。
分析电影中的心理学与人性揭示

分析电影中的心理学与人性揭示在电影中,心理学和人性揭示是常见的主题。
通过剧情、角色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电影能够深入探讨人类心理和行为,揭示出人性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电影中的心理学和人性揭示。
首先,电影中的心理学揭示体现在对角色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的描绘上。
通过各种电影手法,例如近镜头、配乐、台词等,观众可以深入了解角色的情绪、思想和动机。
例如,在电影《致命魔术》中,两位魔术师之间的心理博弈和角色内心的挣扎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观众可以通过角色的表演和对话感受到他们的心理紧张、恐惧和欲望。
这样的揭示使观众更能够理解和共情,体验到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起伏。
其次,电影中的人性揭示在于对人类共同经历和情感的探讨。
电影可以通过讲述普遍的人类故事和情感来触动观众的内心。
比如,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以坚持和希望的精神在困境中求生存,这个故事让观众对友情、自由和人性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
通过对人类共性的揭示,电影能够对观众产生思考和启发,引发共鸣,甚至改变他们对人性的看法。
此外,电影中的心理学和人性揭示还可以通过探索人类的黑暗面来体现。
一些电影以犯罪、战争、背叛等题材为基础,通过展现人们的恶意、欺骗和冷漠来揭示人性的阴暗面。
通过这样的揭示,观众可以反思人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例如,在电影《无间道》中,通过两个执着于不同阵营的角色,展现了人性中的欺骗和背叛,引发观众对道德和利益的思考。
此外,电影中的心理学和人性揭示还可以通过角色的发展和转变来体现。
一些电影会描绘主人公在剧情发展中经历的成长和改变。
通过展示一些困境和挑战,电影呈现了人类在逆境中的应对方式和变化。
例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通过坚持不懈和努力工作,最终改变了他的处境和命运,这个故事揭示了人类的努力和奋斗的力量。
综上所述,电影中的心理学和人性揭示通过对角色心理状态的描绘、对人类共同经历和情感的探讨、对人类黑暗面的揭示以及对角色发展和转变的展示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影视作品对“人性”主题的表达
作者:王雪晴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1期
摘要:本文由《山河恋·美人无泪》引发了影视作品对“人性”主题表达的思考,并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九四二》《人再囧途之泰囧》为例,分析了影视作品对“人性”主题表达的技巧和方式,包括寻找“人性”与故事的契合点和“人性”主题表达的方式两个方面。
关键词:人性;主题;契合点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136-01
2012年12月17日,《山河恋·美人无泪》的播出带来了一个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满清入关大屠杀”在该剧中的表示到底应不应该被接受进而被广泛传播。
就这份质疑而言,《山河恋·美人无泪》对“人性”的这种表达方式,似乎违背了中国受众认同人性光明的心理诉求;就艺术创作而言,这不仅是对影视作品中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关系尺度的一种考量,更是受众对影视作品中“人性”主题表达的一次拷问。
从本质上讲,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存在着“人性”元素的渗入,只不过这其中的“人性”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主题且采取一种写意化的处理手法,表达的是“人性”的普遍意义,并没有进行特殊性上的观照。
而今启发了这种思考的其实是时下成为话题焦点的三部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九四二》和《人再囧途之泰囧》。
这三部影片以各不相同的技术手段,不同的资金投入,不同的传播效果,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艺术手法共同表达了“人性”的同一个主题,更带来了一些略带哲学意味的关于“人性”主题表达的创作思考。
一、“人性”与故事的契合点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寻找到一个“人性”与故事的契合点,是影视作品对“人性”主题表达成功的一个关键。
中国古语有言:过犹不及。
简单而言,契合点其实是指影视作品的故事中最能凸显人性的某个故事元,并且这个故事元一定是从一而终的贯穿于整个故事中。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实质上是一场被科幻化了的人生寓言,这部影片带给人们的观后感受是五花八门的,但大抵都肯定一个主题,就是对人性的哲学表达。
这部通过艺术手段对“人性”进行了深刻剖析的影片,具有一个贯穿故事始终的故事元,作为与“人性”的契合点,那就是“信仰”,就是在信仰一次又一次被现实否定的过程中,人性的善与恶被彰显到最大。
人性其实是一个相对沉重的话题,这就意味着《一九四二》也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年代背景中的大事记。
在这里,“人性”在对生的追求中略显单调却是深刻的,它同故事唯一的契合点就是“活”。
每一个为了“活”而引发矛盾的瞬间,所能表现出来的“人性”都不是单一的,借由视听语言形成潜移默化的心理效果。
《人再囧途之泰囧》表面上看是一部喜剧片,我很讶异它并没有像《人在囧途》一样是为了喜剧而喜剧,为此我更愿意将它归结为表达“人性”主题的一类电影。
整部影片有收有放有起有伏,喜忧安排错落得当,能让人们笑着去思考人性。
在这里,“情”是“人
性”与故事的契合点,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
事业、金钱统统为了情而让步了,这部罕见的用喜剧来讲人性的影片,其结尾充满温情和启迪。
当然,影视不同于文学,视听语言是其艺术创作手段,它并不依附于大量的阅读和想象,它可以提供给受众更为具体的画内空间和更为广阔的画外空间,因此在寻找“人性”与故事契合点的同时,发挥影视传播特长、突出声画结合功能,更能升华传播效果。
二、“人性”主题的表达方式
从传播学的角度上讲,对方式的研究基于受众的接受心理。
关于“人性”主题,究竟什么可以被表达,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被表达。
中国古典文学自发端开始,大部分作品都注重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这种文化传统培养了中国人惩恶扬善的根本接受心理。
期待看到人性的真善与光明,不愿直面人性的假恶与阴暗,至善太少固而得到赞扬,但至恶之人事在中国人的接受心理中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就是一定要得到铲除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山河恋·美人无泪》存在一些争议,受众所无法接受的其实是“屠杀过后”依然有人愿意去欣赏它。
鲁迅先生曾经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以纯粹的悲剧形式去展示“人性”这个相对沉重的话题,似乎并不太迎合受众的传统接受心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导演没有直接把第二个故事展现给我们看,那太残忍太悲剧,受众感受过第一段故事的紧张和奇妙,即便知道第二个故事是真的,也不会感到内心的失衡。
《一九四二》的这场灾难是一出彻头彻尾的人类悲剧,然而里面以对白等方式加入了一些猝不及防的冯式幽默,反衬着人性的复杂、求生的欲望和绝望的悲凉。
据2012年12月28日最新票房统计,小投资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8.3亿,而投资两亿拍摄的《一九四二》票房仅达3.7亿,这并非预料之中。
然而这统计结果,似乎与中国人的传统接受心理不谋而合,在影院里人们更愿意以享受的姿态去感受一种圆满的轻松的喜剧的小生活,而不愿意去直面一段破败的沉重的悲剧的大灾难。
对“人性”主题的表达是影视作品创作中经久不衰且历久弥新的一个方面。
如何引发受众对“人性”的思考,同时取得较好的良性的传播效果也成为影视作品“人性”主题表达的一个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