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2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水分子的变化 探秘水世界教学课件

控反应条件
最理想能源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水 太通阳能电 氢气+ 氧气 特殊物质
化学研究, 你也可以!
变化的意义
太阳能
水 特殊物氢质HH气+氧O气 O
点燃
通过分子的变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识物质的性质
1.了解什么是物质的性质?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
检测:找出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实验结论 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表示为:
H2O
H2
O2
[说明] 电解水口诀:水中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氧一 氢二体积比,助燃可燃来检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2.分解反应 (1)概念:由___一__种___物质生成_____两___种或___两__种___种以上其 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2)简记:一分多。 (3)通式:AB+C+……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探究点二 水的合成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可以观察到火焰 是什么颜色的?在干燥的烧杯壁上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归纳提升]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用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 感到发热。说明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了水,且放出了热量。 [继续探究] 发生的反应具有什么特征?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像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 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1.实验原理: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电源的正负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
4.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注意: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的是直流电,而非交流电。
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N或稀硫酸。
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不能错误的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二、水的合成1.实验原理: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壁上凝结有水雾。
4.氢气的用途:氢气由于其制取原料丰富,热值高,无污染,所以氢气是一种理想的高能燃料。
5.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如果听到声音很小,说明氢气比较纯,如果听到尖锐的报警声,氢气不纯。
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熔点、沸点、颜色、状态、位置等。
2.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毒性、酸碱性等。
区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联系和区别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应了物质的性质。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B.氧原子
C.氧原子和氢分子
D.氢原子
2、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的事实 是(C )
A.闻酒精的气味 C.电解水
B.水受热蒸发 D.塑料受热变软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⑴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逐渐减少,受热后 减少的更快。
水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运动,如果受热,水会减 少的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为原子, 原子不变,但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 分子与原子的区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四、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ຫໍສະໝຸດ 课堂检测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
A.水分子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分子
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而分子本身没有(填“有”或“没有”) 产生变化,如果往水中通直流电, 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的现象: 电极上有气体产生,管内液面降落,
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正极的2倍;
液面降落较多(负极产生)的气体点
燃能燃烧,
氢气
液面降落较少(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
2、电解水的表达式:
水 通电
通电
H2O
氢气 + 氧气 H2 + O2
3、分解反应:
二、水的合成
1、氢气燃烧的现象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 壁出现水雾 ,烧杯变烫(放热)。 2、氢气燃烧的表达式
氢气 + 氧气 点燃 3、氢能源的优点
点燃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共14张PPT)

, 氢分子
氧原重子新组为
, 氧分子
2、如何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中分子 本身化不学改变变化中
分子 破裂成,原原子子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014年,中国科学家实现国际 首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氧气 和氢气。
氢 能 源 汽 车
氢气被称为21世纪的理想燃料, 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上午7.11
微解
模拟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你能识破水的分身术吗?
1、微观上水分子如何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分子先破为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重子新组为
③用 燃着的木条
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木条燃烧更旺
④用 燃着的木条
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气体被点燃
结论
氧气 氢气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水分子的变化
点 水 成
杯 水 隐
冰
身
Magic
1、水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水在此过程中变成水蒸气,发生了物理变化
2、你能从分子的角度破解隐身术吗?
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隙改变
3、水的隐身术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电解 H2O
水电解器
操作
现象
①打开直流电源
正负极均产生气泡,负极快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_2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水的分解与水的合成)一、导学指导【导学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水的组成;2.会从微观角度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3.理解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能实行判断;4.会描述电解水、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并能书写出化学反应式;5.了解化学变化中能源的转化,理解氢能源。
【学习重难点】1.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课堂建议【课的导入】《国语》中的《郑语》里明确地提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
同时还提出不同的物质元素在一起,方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如果仅仅同一物质元素,那是产生不出新物质的。
既然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那么他们认为水能够继续分解吗?追问:你认为呢?如果能分解,将会分解成哪些物质呢? 请观察实验。
【探究活动】活动一:合作探究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1.接通电源后,与电源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有何现象?有何不同现象?2.怎样检验两支试管内产生的气体?(1)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2:1 。
(2)可用 带火星的木条 来检验正极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現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该气体具有 助燃 性,是 氧气 。
(3)可用 燃烧的木条 来检验负极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現象是 气体被点燃 ,并产生 淡蓝色火焰 ,说明该气体具有 可燃 性,是 氢气 。
收获与体验1.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 氢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 氧气 ,它们的体积比为2:1 (口诀: 负氢正氧2:1 )。
由此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 氢原子 和一个 氧原子 构成的;化学反应式为 : H 2OH 2↑+O 2↑ ,水电解是将 电 能转化为 化学 能。
电解水装活动二:合作探究在教师引导下分析:电解水的微观实质电解水过程中:每个水分子分解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为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为1个氧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为氢气,很多氧分子聚集为氧气。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共26张PPT)

3、在水分解过程——发生了改变而——和—— 没有改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
A.水电解时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质量 比是1:2.
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通电后,正 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 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 沸点、密度等。
水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即1个大气压下)纯净水:
颜色
无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无味
液体
4 ℃时密度最
大为1g
cm3
氧气的物理性质
凝固点 (冰点)
0℃
沸点
100℃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无色 无味 气体 1.429g/L
氢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无色
无味
气体
3、V正,气体 : V负,气体
=1:2
电解水试验
水的化学式是 H2O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 H2O ) ( H2 )
( O2 )
现象3:与正极相连玻璃 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
现象2:与负极相连玻璃 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以被点 燃,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结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 试管内的气体是氢气。
密度最小 的气体
空气: 29
氧气(O2):32 氮气(N2):28
氢气(H22): 二氧化碳(CO2)4: 4
注意: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该物质的密度就 越小
1、纯净的水是 ( A C )
A.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的液体 B.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第二单元第二节_水分子的变化

一、电解水 1.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气泡,两侧 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中间管内 液面上升,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 体积比为1:2 2.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 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正氧负氢 氢二氧一
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 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1.正极的气体是氧气(O2);负极的气体 是氢气(H2) 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3.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练习] 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 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 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 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 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 直流 电,由图可知 A端为 正 极。 (2)当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 是 氧气 ,可用 带火星木条 来检验。 (3)如果与B端气体的体积为8mL, 则与A端气体的体积为 4 ml 。
氢气 + 氧气
A、镁 + 氧气 B、氧化汞
加热
点燃
点燃
氧化镁
汞 + 氧气
碱式碳酸铜 C、
加热
氧化铜 + 二氧化碳 + 水
(分解反应子构成的。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 (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
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 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 . . . . . (化学变化的实质)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问题思考:
根据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请从宏观和 微观两个方面说出你获得的信息(3至4条)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氢分子 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3、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2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水的合成-教学文档

第 1 页二、水的合成(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和 ,生成的新粒子是 和 。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可以再分, 不能再分。
所以,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检验方法:将 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气体 ,产生 火焰,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二)合作交流、解读新知 1、实验探究:⑴、提出问题:氢气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⑵、猜想假设:氢气燃烧的生成物可能是 ⑶、收集证据:①回顾如何证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②实施实验: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只 烧杯。
③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 的燃烧,火焰呈 色,烧杯内壁凝结有 ,烧杯发 。
2、表示方法:文字:( )+( ( ) 符号:( ) ( ) ( ) 名称: (反应物) (条件) (生成物)3、化合反应:由 的物质生成 物质的反应。
①可简化为:合二为一的反应②可表示为:B +C …… A 4、氢气验纯:在点燃氢气时,一定要检验氢气的 。
用试管收集氢气后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 如果发出 的爆鸣声则说明氢气不纯; 如果发出 的“噗”声则说明氢气纯净。
5、微观解释: ⑴、详细解读:氢气是由 构成的,氧气是由 构成的,氢分子、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分别分裂成 、 , 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 ,大量的水分子聚集成 。
6、物质性质 分子、物质与化学性质间的关系 ①化学性质: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
②物理性质: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
③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氢能源⑴、三大优点:① 、② 、③ 。
⑵、制约原因:①制取成本 、②难以 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樱桃园中心初中化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主备人:张际丽 审核人:化学备课组 班级: 姓名: 时间:
课题: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课型:新授 课时:2 总课时:
【教师复备
或 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1、 理解了解氢气的燃烧,会叙述氢气燃烧的现象,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 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会区别一个反应是不是化合反应。
3、 什么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学习难点:
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燃烧的反应
学习过程:
导入新知:从上面点解水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氢气可以燃烧,这是氢气和空气中的什么发生了化学反应哪,反应有什么现象,生成了什么物质哪? 探究新知: 一、氢气的燃烧
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现象: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
指出:氢气燃烧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说明生成了什么物质哪?
表达式:氢气+氧气 水
符号表达式为:H 2 + O 2 H 2O
思考:怎样证明一种物质燃烧时生成了水? 二、化合反应 分析:氢气燃烧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吗?氢气燃烧的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多少方面有什么特点?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的特点就是:多变一
交流共享: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
在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氢分子变成了氢原子,氧分子变成了氧原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结合形成一个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聚集成水。
指出:氢气燃烧的反应同样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阅读课本第34页回答:
什么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在线测试:完成课本第34页在线测试。
挑战自我:完成课本第35页挑战自我。
当堂练习:
1、 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_______色的火焰,放
出大量的热,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有______生成。
2、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______。
1) 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和水。
2) 水通电
3)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4)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5) 将蔗糖溶解在水中得到食盐水。
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
于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常用二氧化碳灭火,还可以把二氧化碳充入食品包装
【学法指导】:
点燃
点燃
袋,防止食品变质。
以上叙述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