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基本经济情况

合集下载

2023广州财政报告

2023广州财政报告

2023广州财政报告引言本文档是关于2023年广州市财政报告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

广州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在2023年继续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

本报告将重点关注广州市在2023年的财政收入情况、支出结构以及财政政策措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

1. 财政收入1.1 税收收入2023年,广州市的税收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广州市税收收入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Y%。

其中,增值税、所得税和消费税是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1.2 非税收入除税收收入外,广州市的非税收入也有显著增长。

非税收入主要来自地方国有企业的利润分红、使用国有资产的收益等。

2023年,广州市的非税收入达到Z亿元,同比增长W%。

2. 财政支出2.1 政府支出2023年,广州市的政府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

根据财政报告显示,政府支出总额为A亿元,同比增长B%。

其中,教育支出占比最大,占总支出的C%。

2.2 债务偿还广州市还需要偿还之前的债务。

根据财政报告,2023年广州市债务偿还总额为D亿元,其中包括国内外债务。

3. 财政政策措施3.1 减税降费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支持企业发展,广州市采取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免部分社会保险费等,旨在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3.2 财政投资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广州市加大财政投资力度。

重点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助力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3.3 贫困救助广州市在2023年继续加大贫困救助力度。

通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福利待遇等措施,全面保障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结论综上所述,2023年广州市财政报告显示了广州市在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广州市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持,政府支出重点关注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减税降费、财政投资和贫困救助等财政政策措施也为广州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广州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七号)

广州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七号)

广州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七号)
——金融业基本情况
广州市统计局
广州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4月3日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市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2018年末,全市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5149个,从业人员81.03万人。

分行业看,法人单位数主体集中在资本市场服务,占56.5%;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保险业,占84.6%
(详见表7)。

表7按行业大类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注释:
[1]本公报中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汇总范围包括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监管的单位和监管范围之外从事金融行业的单位。

[2]保险业从业人员包括本单位取得工资或者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保险代理人员,也包括分支机构产业活动单位的从业人员数。

1。

广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广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广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近几年,广州市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广州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有着多种因素。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增长加快,这对于经济外向度高的广州非常有利。

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合作力度不断加大与落实CEPA 的不断加强,给广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Ⅰ〗2003年经济发展状况200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遭受“非典”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广州市坚持防治“非典”与经济建设“两手抓”,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扩大内需,大力促进出口,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全年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增速创8年来新高。

2003年,广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非典”过后的下半年,经济增势强劲,增速不断加快,经济总体上呈现“速度快,动力强,结构优,质量好”的特点。

全年广州市生产总值达3466.63亿元,比上年增加465.15亿元,增长15.0%,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为近8年来最好水平,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增长,亏损总额下降。

2003年1-11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37%,比上年同期提高24.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9.93%。

二、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经济加快增长的主导力量。

近年来,广州重点加快了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在国民经济中起重大影响的大工业项目的建设,带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增速持续高位运行。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3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2%,拉动GDP增长9个百分点。

实现工业总产值4705.91亿元,比上年增加917亿元,增长26.5%,增速比上年加快11.5个百分点,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94.31亿元,增长37.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3.3%。

广东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

广东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

广东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1月19日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省单位的基本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一、单位基本情况2018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12.66万个,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205.40万个,增长191.5%;产业活动单位338.86万个,增加213.32万个,增长169.9%;个体经营户517.60万个(详见表2-1)。

2018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96.61万个,占30.9%;制造业57.21万个,占18.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1.42万个,占16.4%。

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82.57万个,占54.6%;住宿和餐饮业63.69万个,占12.3%;制造业51.95万个,占10.0%(详见表2-2)。

2018年末,全省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283.43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193.47万个,增长215.1%。

其中,内资企业占97.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1%,外商投资企业占0.6%。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0.2%,私营企业占83.5%(详见表2-3)。

2018年末,珠三角核心区拥有法人单位266.84万个,占85.3%,比2013年末提高了6.1个百分点;沿海经济带30.01万个,占9.6%,下降了4.2个百分点;北部生态发展区15.81万个,占5.1%,下降了1.8个百分点。

珠三角核心区拥有产业活动单位285.95万个,占84.4%,比2013年末提高了6.8个百分点;沿海经济带34.11万个,占10.1%,下降了4.1个百分点;北部生态发展区18.81万个,占5.6%,下降了2.6个百分点。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深圳市86.12万个,占27.5%;广州市75.16万个,占24.0%;东莞市36.98万个,占11.8%。

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04
广州市总部经济的竞争力 分析
广州市总部经济的竞争力评价方法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总部经济的内涵和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 系,包括企业数量、营业收入、税收贡献、创新能力等指 标。
权重赋值
根据各项指标对总部经济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赋予相应的 权重。
数据采集
收集广州市总部经济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建议三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吸引企业来穗的重要 因素之一,政府可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升城市形象和服 务水平,吸引更多的企业来穗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广州市总部经济的基本情 况
广州市总部经济区的分布情况
珠江新城
作为广州市的中心商务区,珠 江新城聚集了众多知名企业的 总部和区域总部。其中,金融 业、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领
域的龙头企业尤为突出。
天河区
天河区是广州市的科技创新中 心,拥有众多科技类企业的总 部和研发中心。此外,该区域 还聚集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商
广州市的交通与物流环境
交通网络发达
广州市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 和水路等交通网络,便于企业
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
现代化物流体系
广州市拥有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 和专业的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高 效、快捷的物流服务,满足企业 多样化需求。
交通拥堵问题
然而,广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 严重,对总部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 定的影响。
未来广州市总部经济将更加注重智能 化和数字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未来 广州市总部经济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 数字化发展,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数 字化方向转型。

广州市经济发展实力分析

广州市经济发展实力分析
新。
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
广州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背靠内陆广大腹地,面向太平 洋,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交通便利
广州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港口、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 便于货物和人员的流通。
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广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包括土地、水、劳动力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
推广绿色低碳发展
推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降 低碳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监管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和违法行为,确保生态环 境质量得到提升。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提升城市竞争力
1 2
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大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 的高素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满足广州市经济 发展的人才需求。
广州市的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空气、 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受到影响,需要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广州市的生态保护压力也在增大,需 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环保标准的提高也会对广州市的经济 发展带来挑战,需要加大环保投入, 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01
02
03
广州市的人才流失问题 比较严重,尤其是高端 人才流失问题更为突出
计划经济时期
经济体制特点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生产和分配进行严格控制 ,企业缺乏自主权。
主要产业
以轻纺、食品等传统产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相对缓 慢。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速度较慢。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体制转变
改革开放后,广州市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政 府逐渐放开了对企业的控制。

关于广州的经济地位及其发展前景

关于广州的经济地位及其发展前景

关于广州市的经济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岑军健广州市在《九五》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改革开放以来虽不算最高,但与其他大城市和地区作横向比较却是最好的。

在《九五》期间,广州市的GDP 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出全国近5个百分点和广东省近3个百分点,并分别高于上海市和北京市2~3个百分点。

按2000年GDP 比较,广州市虽然与5年前一样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但与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差距已经缩小,并且GDP 分别高于人口在二千多万到四千多万的广西、江西、云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贵州等省。

这一喜人的业绩提升了广州市在广东省和全国的经济份量和地位。

在未来5~10年,广州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地位能否保持这一优势?与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比较,会出现什么样的格局?影响广州经济发展速度有那些主要因素?本文以事实为依据,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

一、一、经济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经济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会时快时慢,这是正常的现象。

只从自身发展历程作纵向比较是不能完全说明发展速度较其他城市属高属低的问题。

《八五》期间,广州市的GDP 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0.18%,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但省内不少县市的增长速度更快,广州市在省内的经济比重并没有多大变化。

在《九五》期间,广州市的GDP 年增长速度降至13.175%,但其GDP 在全省的份量都显著加大,并高于国内其他大城市的增长速度。

应该说,《九五》期间广州市经济的发展具有更高的相对速度。

因此,作横向比较的相对发展速度比纵向自身比较的绝对速度更具重要的实际意义。

1.GDP 总量的比较。

广州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城市之一,因此应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作比较。

除特区和台湾外,我国大城市2000年的GDP 的前四名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

香港是我国超级的经济大城市,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和美国《9.11》事件的影响,这几年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降,2001年会出现零增长,甚至可能负增长,但其2000年GDP 仍然超过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五大城市的总和。

广州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九号)

广州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九号)

广州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九号)——其他服务业基本情况广州市统计局广州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4月3日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8年末,全市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23550个,从业人员85.99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3.8倍和75.7%(详见表9-1)。

表9-1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7.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8%,外商投资企业占0.8%。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2.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8%,外商投资企业占4.3%(详见表9-2)。

表9-2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二)主要经济指标2018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5185.45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3倍。

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31.82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4653.63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3.0倍和1.3倍。

负债合计17582.1亿元。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48.59亿元(详见表9-3)。

表9-3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三)按地区分组情况2018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法人单位数量位居前三位的区是:天河区占30.8%,白云区占12.3%,越秀区占10.7%。

从业人员中,天河区占26.0%,越秀区占14.4%,海珠区占12.5%。

营业收入中,越秀区占27.6%,天河区占26.9%,海珠区占9.6%(详见表9-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打造粤港澳发展新平 台,其中就包括广州南沙,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 “以南沙为突破口,再造一个新广州”的目标,这些都为 广州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广州、南沙、增城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吸引超过
150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落户
2010年12月29日,在广州 港南沙港区,广州港集团 属下南沙粮食通用码头的 两个泊位建成投产。广州市基本经济情况“十一五”时期取得重大成就
——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
元,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00亿元, 进出口总值1000亿美元。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明显,
初步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 GDP比重达61%;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超过50%;高新技 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5%。
在刚召开的北京“新 广州 新商机”推介会上, 万庆良充满激情地作了主题 推介演讲。他说,“广州, 讲历史风光无限,讲现在生 机无限,讲未来前景无限。”
在“新广州· 新商机北京推介会”上,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与国投交 通公司在北京签约港口投资合作项目,双方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 若干个煤矿共用泊位和煤码头泊位,项目总投资为88亿元。 中新广州知识城创新基地昨签约 南沙区签约30余亿投能源医药 从化推“低碳”项目签约330亿元 创维华南总部研发中心落户琶洲 ,据悉,创维集团将投资12.3亿 元,在海珠区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建立华南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 神州数码华南地区总部落科学城 ,项目总投资7亿元 网易在天河投10亿建设“智慧谷” 网易智慧谷项目由市政府和网易公司签约。在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 建设集总部办公、软件研发、教育培训、后台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网 易中国总部及智慧型产业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时间 2011年至2014年。
——城市功能大幅提升。
借助亚运契机大力推进环保搬迁和清洁能源推广,2004年开始实行 八阶段空气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空气整治50条”和新31条,实现 了“天更蓝”; 集中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把水环境治理作为政府民生“一号工程” 来抓,实现了“水更清”; 把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改革相结合,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推 进地铁和BRT建设,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了“路更畅”; 坚持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与“三旧”改造相 结合、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与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相结合,实 现了“房更靓”、“城更美”。 迎亚运城市环境整治为市民群众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抽样调 查结果表明,超过九成市民认可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93.4%的市民认为“广州的居住环境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的广汽本田增城工厂。
民生福利方面
万庆良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二是免收贫困家庭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学费;
三是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 四是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 五是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六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七是改善市民群众出行条件; 八是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九是推进农村道路“亮化”工程; 十是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休闲健身场所
新广州,大未来,一起来更精彩。展望新广州,得 到众多企业的倾情加盟,广州必将续写辉煌篇章;有了广 州的周到服务,企业定能获得丰厚回报;而随着企业更具 活力、城市进一步发展,广州人的福祉与幸福感也必将芝 麻开花节节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增强历史责任 感和使命感,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完成“十二五” 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加快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而努 力奋斗!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到2015年广州GDP力争1.8万亿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左右。广州常 住人口1033万,实际上人口超过1500万人。 建成南方,对外开放合作核心门户。到2015年,预计全市商品 进出口总值达到1400亿美元,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6000万人次, 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亿吨和1800万标箱。 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8000亿元,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8000亿 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左右。
广州将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广州聚集了广东 省97%的科研机构和主要高校,现有两院院士65人, 国 家和省级工程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分别达138家和71 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10年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是华南地区人才、教育和科技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中心城 市。“十二五”时期广州将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实 现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智慧城市、国际人才港的战略目标。 “十二五”时期,广州将继续建设花园城市、幸福广州, 到201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5平方米,城市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平均预期寿命达80岁,初步建成宜居城乡的“首善之 区”。
亚运会让广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组图)
正式命名为广州塔的广州新电视塔,以600米的总 高度荣膺国内第一高塔,成为广州的地表性建筑。
广州塔与开闭幕式场馆海 心沙遥相呼应
位于越秀区的东濠涌近期 通过治污截污、清淤、净水补 水和两岸生态景观建设,建成 了生态河涌绿色走廊
位于广州市 城市新中轴线珠 江新城核心节点 的花城广场南北 长约1公里,是市 民、游客休闲、 观光的好去处。
——民生福利持续改善。
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实施“惠民66条” 和17条补充意见、统筹城乡发展系列政策文件,亚运之 年重点办好改善民生的10件实事,精心组织实施10大亚 运惠民项目。大力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社区“五个一”工程(一个服务中心、一个卫生服务机构、 一个小公园、一个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一个治安视频监控 中心),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专业化、人性化、贴身贴心 的服务。推进“平安广州”建设,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环境。 注重亚运遗产惠民利民,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 健身场所,亚运会开闭幕式场地海心沙岛将打造成亚运主 题公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