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广州市经济形势分析和2017年展望

合集下载

广州公司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共5篇)

广州公司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共5篇)

广州公司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共5篇)第一篇:广州公司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广州公司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2016年是广州公司正式独立运营的第一年,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里,广州新能源公司根据开发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定位,在公司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努力做好已投产的各光伏发电站的运营维护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分布式、地面式光伏项目取得一定的突破。

今年以来,广州公司的项目开发工作以分布式项目为重点,兼顾发展集中式地面电站,通过卫星地图搜索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物流园、工业园,然后再沟通接入谈判的方式进行开发、储备项目资源。

经过一年的努力,截止11月1日,广州新能源公司已完成备案项目12MWp,即将签订合同项目12.5MWP,在谈签订合同项目20MWP,已签订框架协议项目110MWP,其中分布式项目10MWP,地面式100MWP。

二、加强电站运营管理工作,确保电站安全正常运作。

一是加强各个光伏电站常规巡查工作,重点抓好“两票三制”等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设备的异常情况的检查。

对电量影响较大以及影响到主设备安全的问题,以专项方式进行处理,如发现#1、#3主变温控器故障,影响主变安全运行,及时申请更换了#1、#3主变温控器;阳光逆变器滤波器故障,及时联系厂家分析原因并更换了全部阳光逆变器的滤波器,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发电量。

二是建立各个光伏电站的设备台帐、继电保护定值清单,并逐步对设备台帐、定值清单进行规范化管理,合理采购电站的备品,并进行规范管理。

三是建立缺陷跟踪机制,通过运维人员即时通讯群及时汇总上报各个光伏电站值班人员发现的缺陷及设备停电情况,按照缺陷类别或联系厂家或督促运营公司进行消缺。

四是针对早期投资的大学城、宝洁、东方重机、金发科技四个项目制订定检计划,将上述电站的定检和各个电站的消缺工作进行打包招标,委托专业的检修队伍进行定检及消缺,以提高各个光伏电站的可靠性和安全水平。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情况分析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情况分析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情况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发展情况,指出经济发展中积极变化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各地市GDP 分析2016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广东主动作为,精准施策,确保全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061.17亿元,增长7.3%。

各地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民营经济稳步发展。

一、广东各地市经济发展主要情况(一)各地市经济总量差距较大。

从经济总量看,5000亿元以上的地级市有3个,其中广州、深圳两市在1万亿元以上。

前三季度,广州、深圳两市GDP分别达1.40万亿和1.38万亿元;佛山、东莞的GDP总量分别为6137.9亿元和4916.0亿元;惠州、中山等9市总量则在1400-2500亿之间;清远、阳江等8个市总量在1000亿以下。

地市间经济总量差距较大,经济总量最小的云浮市(564. 15亿元)只有经济总量最大广州市的4.0%(见图1)。

从增速看,21个地市的GDP增速在5.1%—8.7%之间,增幅差为3.6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

其中:增速最高的是深圳,增长8.7%;其次是珠海和汕头,均为8.5%;增速排在后三位的是肇庆、汕尾和韶关,分别增长5.1%、5.7%和6.0%。

21个地市中,11个市增速比上半年同期提高,增幅最多的是珠海和汕尾,均提高0.7个百分点;湛江、揭阳和云浮3市增幅与上半年同期持平,有7个市增幅比上半年同期有所回落,回落幅度较大的是阳江和肇庆市,均回落0.4个百分点。

图1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及增速(二)珠三角发展领先,粤东西北相对放缓。

分区域看,前三季度珠三角地区GDP增长8.1%,粤东西北地区增长7.2%;其中:东翼增长7.1%,西翼增长7.3%,山区GDP增长7.3%,同比增幅分别回落1.1个、0.9个、0.3个百分点。

201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7年3月19日)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2016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1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04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增加值5925.87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5.03亿元,增长9.4%。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2:30.22:68.56。

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0%和77.0%。

谢谢你的观看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 2.7%,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其中,能源类下降6.6%,高技术类下降0.5%;轻工业上升0.3%,重工业下降2.0%;生产资料下降2.4%,生活资料上升0.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4.7%,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3.6%,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升 2.7%,化工原料类下降0.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6%。

谢谢你的观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97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3.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8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1.18%。

年末,全市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42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7.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69谢谢你的观看万人。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收入5174亿元,增长3.1%。

广州市黄埔区2016年经济运行情况及-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广州市黄埔区2016年经济运行情况及-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统计分析(第1 期)黄埔区统计局编广州开发区统计局2018年2月1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17年年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7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同时,全区经济呈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能显著加强,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等特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总体情况2017年,黄埔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其中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实际使用外资等10项指标总量保持全市各区首位的优势;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居全市各区第二位。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1.GDP突破3千亿,占全市的15%。

2017年,黄埔区GDP3209.53亿元,增长6.6%,比去年同期增速(5.6%)提升1.0个百分点,实现年度增长6.5%的预期目标。

我区GDP总量占广州市(21503.15亿元)的14.9%,仅次于天河区(4318亿元);GDP增速居全市各区第6位,南沙(10.5%)、天河(9.6%)、花都(8.0%)、番禺(8.0%)增速位居前列。

2.工业总产值突破7千亿,占全市近四成。

2017年,黄埔区工业总产值7568.6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59.11亿元,增长5.2%,我区工业经济占广州市总量的四成,增速比去年同期(2.3%)加快2.9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1800.84亿元,增长5.9%,增速居全市各区第6位。

3.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千亿,占全市近两成。

2017年,黄埔区固定资产投资1101.19亿元,增长28.6%,比去年同期增速(8.4%)大幅提升20.2个百分点,实现年度增长28%的预期目标。

总量占广州市(5919.83亿元)的18.6%,比去年同期比重(15.0%)提高了3.6个百分点。

4.财税总收入突破1千亿,税收收入突破8百亿。

2016年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7年3月19日)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2016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1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04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增加值5925.87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5.03亿元,增长9.4%。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2:30.22:68.56。

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0%和77.0%。

—1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2.7%,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其中,能源类下降6.6%,高技术类下降0.5%;轻工业上升0.3%,重工业下降2.0%;生产资料下降2.4%,生活资料上升0.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4.7%,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3.6%,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升2.7%,化工原料类下降0.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6%。

—表12016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97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3.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8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3 —71.18%。

年末,全市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42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7.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69万人。

福田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

福田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

福田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的报告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态势2016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精神,以“十三五”规划为引领,始终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强力推进综合环境建设,勇于在各方面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福利,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稳步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2016年完成情况(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3560-3570亿元,增长8.1-8.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480,增长9.1-9.6%;——固定资产投资290亿元,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5亿元,增长7.8%;——进出口总额1186亿美元,增长持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0亿元,增长5.3%。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1.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初步预计,2016年福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0-3570亿元,增长8.1-8.6%,经济总体呈现稳中趋升态势。

工业生产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5.90亿元,比上年同期同口径(下同)下降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55亿亿元,下降1.2%。

投资支撑作用明显,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亿元,增长23.2%,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77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房地产投资141.24亿元,占比61.74%,同比增长21.4%;非房地产投资87.53亿元,占比38.26%,同比增长38.3%。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区53个市级重大项目(含跨区)累计完成投资164.92亿元,占全区1-9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2.09%;全区47个区级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3.94亿元(年度投资调整为60.3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2.83%。

2.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前三季度,福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0.06:6.36:93.58,第三产业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0.14个百分点。

广州市黄埔区2016年经济运行情况及

广州市黄埔区2016年经济运行情况及

统计分析(第1 期)黄埔区统计局编广州开发区统计局2018年2月1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17年年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7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同时,全区经济呈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能显著加强,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等特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总体情况2017年,黄埔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其中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实际使用外资等10项指标总量保持全市各区首位的优势;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居全市各区第二位。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1.GDP突破3千亿,占全市的15%。

2017年,黄埔区GDP3209.53亿元,增长6.6%,比去年同期增速(5.6%)提升1.0个百分点,实现年度增长6.5%的预期目标。

我区GDP总量占广州市(21503.15亿元)的14.9%,仅次于天河区(4318亿元);GDP增速居全市各区第6位,南沙(10.5%)、天河(9.6%)、花都(8.0%)、番禺(8.0%)增速位居前列。

2.工业总产值突破7千亿,占全市近四成。

2017年,黄埔区工业总产值7568.6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59.11亿元,增长5.2%,我区工业经济占广州市总量的四成,增速比去年同期(2.3%)加快2.9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1800.84亿元,增长5.9%,增速居全市各区第6位。

3.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千亿,占全市近两成。

2017年,黄埔区固定资产投资1101.19亿元,增长28.6%,比去年同期增速(8.4%)大幅提升20.2个百分点,实现年度增长28%的预期目标。

总量占广州市(5919.83亿元)的18.6%,比去年同期比重(15.0%)提高了3.6个百分点。

4.财税总收入突破1千亿,税收收入突破8百亿。

广州天河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广州天河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广州市天河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17年2月22日在广州市天河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广州市天河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志贤各位代表:受天河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天河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天河区委、区政府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下称“GDP”)3801.2亿元,增长9%,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二,总量连续10年位居全市首位,占全市的19.4%。

消费、投资、出口形势总体平稳,-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8.4亿元,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额546.7亿元,1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2亿元,56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7.7亿元,投资完成率均超过100%;商品进出口总值583.3亿元,增长9%,其中出口增长13.2%,进口增长4%。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亿元,可比增长9.6%,非税收入占比为17.8%。

税收收入638.2亿元,增长5.7%,其中国税增长9.7%,地税增长1.7%。

人均GDP 24万元,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万元,增长9%左右。

GDP增量占全市的2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平全市最优,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03:11.17:88.8,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达93.8%。

现代服务业集聚和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660.8亿元,增长10.6%,占GDP比重为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广州市经济形势分析和2017年展望*广州市统计局综合处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联合课题组1摘要:2016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广州市坚持稳中求进,通过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措施,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2017年,面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广州市将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力度、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大有效投资力度、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增长的预定目标。

关键词:广州经济形势展望一、2016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6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呈现出“稳、进、优”的特点,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基本判断: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三产比重持续提升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10.94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与2015年(8.4%)比,基本持平,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分别较全国(6.7%)、全省(7.5%)高1.5个和0.7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8.1%)、上半年(8.0%)、一季度(8.0%)分*本研究报告系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广州城市综合发展决策咨询团队”研究成果。

1课题组长:黄平湘(广州市统计局副局长)、涂成林(博士研究员);成员:冯俊、陈婉清、李俊、周凌霄、黄旭、汪文姣;执笔:李俊、周凌霄别提高0.1个~0.2个百分点。

从三大产业来看,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40.04 亿元、5925.87亿元和 13445.03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下降0.2%,第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6.0%和9.4%。

三次产业结构为 1.22:30.22:68.5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同比提高1.4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0%,继2015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度超过七成后,再次保持良好势头。

(二)从生产领域来看,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工业生产稳中提质、服务业较快发展——农业生产保持平稳2016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60.30亿元,同比增长0.1%。

农产品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水果产量增长1.5%,其中甘蔗增长3.5%;肉类产量下降4.6%,其中牛肉产量增长8.4%。

——工业生产稳中提质2016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556.25亿元,同比增长6.5%。

与2015年(6.4%)相比,继续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

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达到9693.48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较上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

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下,汽车制造业持续回暖,总产值增长12.6%,增速较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

汽车产量262.88万辆、销量262.59万辆,分别增长19.0%和17.2%,比全国汽车产、销增速分别高4.5个和3.5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一是国际交通枢纽功能增强。

2016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977.66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三位。

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4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84.97万标箱,均位居全球前列。

货物周转量、货运量、旅客周转量、客运量比上一年同比分别增长62.6%、11.6%、7.0%和6.8%。

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增强。

金融业增加值达1800亿元,占GDP比重(9.18%)同比提高0.18个百分点;增长11.1%,快于GDP 增速。

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规模扩大,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47530.20亿元和29669.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8.7%。

(三)从需求领域来看,消费稳中有升,投资缓中趋稳,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消费稳中有升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06.49亿元,同比增长9.0%,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9.2%和7.7%。

与居民消费质量提升和品质改善相关行业的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

限额以上日用品类、化妆品类和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9%、16.6%和12.9%;网上消费保持热度,限额以上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20.7%。

出行类商品增势向好,汽车类零售额增长9.6%,增速逐季提升;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虽然受原油价格影响下降1.1%,但呈逐季收窄态势。

——投资缓中趋稳201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03.59亿元,同比增长8.0%。

其中,全年工业投资完成713.92亿元,增长-5.4 %。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完成 2540.85亿,增速达18.9%。

三大支柱产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4.8%和1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0.2%和55.4%。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16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8566.92亿元,同比增长3.1%,与2015年(3.5%)的增速相比,略有下滑,但增幅仍远高于全国(-0.9%)和全省(-0.8%)增幅;其中进口总值为3379.87亿元,增长3.3%,高于全国(0.6%)和全省(0.01%)。

出口总值5187.05亿元,增长3.0%,高于全国(-1.9%)和全省(-1.3%)。

(四)从运行效益及环境来看,财政收支保持平稳,企业经营效益较好,价格水平保持稳定——财政收支保持平稳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3.85亿元,同比增长5.2%。

其中税收收入1062.27亿元,增长5.5%。

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41.3%和15.7%,企业所得税增长8.3%,而增值税下降5.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3.68亿元,同比增长12.5%。

——企业经营效益较好一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较好、亏损面收窄。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30.16亿元,同比增长8.0%,比上年同期提升7.0个百分点。

企业亏损面为20.24%,比前三季度(21.50%)收窄1.26个百分点。

其中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超百亿。

二是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迅速。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达到27.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利润增长62.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增长27.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利润增长19.4%,以上三个行业合计实现营业利润占比超八成。

——消费价格水平稳定2016年,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涨幅较前三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

其中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涨2.7%和2.8%。

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六升二降”,涨幅居前三位的是衣着类(5.9%)、食品烟酒类(4.4%)、居住类(2.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0.4%和0.3%。

工业品价格降幅持续收窄,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同比下降1.5%,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2%,降幅分别连续11个月和12个月收窄。

(五)改革创新加快推进、降本增效成效显现——深化改革催生新动能一是市场活力增强。

新登记企业快速增加,2016年,全市新登记内资市场主体达24.21万户,同比增长17.6%,平均每天新登记663家;注册资金达7702.55亿元,同比增长42.5%。

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6个、投资272亿元,中远海运散货、思科中国创新中心、中铁隧道总部等一大批枢纽型总部企业落户广州。

二是小微企业增长较快。

减税降费政策发挥作用,给予实体经济更多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保持活跃。

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工业总产值4358.85亿元,增长7.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2.3%。

三是南沙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新设企业 1.42万家,注册资本159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和65%,其中新增金融及类金融企业910家。

中交、中铁、中铁建等功能型总部落户,广汽丰田三期等骨干项目开工。

形成100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市场监管企业信息信用平台等政策走在全国前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31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降成本增效益成效显现2016年以来,全市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政策文件,全力推进“去降补”5大任务,供给侧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新实效。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1.4 %,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一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 2.9%。

企业利润较快增长,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30.16亿元,增速为8.0%;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53.88亿元,增速达27.1%。

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减负成效明显,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7%的同时,税金总额同比下降5.2%,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4.8%)比上年同期减少0.5个百分点。

“营改增”政策效果显现,服务业企业税负总体降低,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两项合计同比下降2.7%。

——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财政投入和孵化器双倍增计划顺利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近190家,孵化器总面积超800万平方米。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速(7.3%)快于工业平均水平(6.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46.0%)较上年(45.0%)提高1.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0个百分点。

(六)新经济引领产业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成长势头良好2016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稳健,增加值分别增长6.6%和7.5%,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1个和1.0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

与软件、商务、科技等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

1-11月,规模以上研究和试验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2.5%、26.6%和16.2%。

汽车、电子、石化、电力热力、电器机械、通用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医药等8个工业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合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达70.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互联网经济新业态引领服务业增长,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97.2%。

——新产品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装备类产品增势良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增长17.0%,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分别实现产量43.57万台和2287套,同比分别增长44.4%和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