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闪长岩解析
08第六章-岩浆岩体的构造

第六章 岩浆岩体构造岩浆岩体构造包括岩浆岩体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构造,以及岩体形成后的各种变形构造,也包括在岩浆岩体形成过程中对围岩作用所引起的构造。
岩浆岩体的分布和产状不仅受早期构造的控制,而且还受同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侵入岩体和喷出岩体常具有独特的原生流动构造和原生破裂构造;岩浆岩体在变形过程中,还形成某些特殊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研究岩浆岩体构造不仅可以阐明岩浆岩发育区的构造特征及其发展历史,有助于揭示地壳运动的性质,而且能够通过岩浆岩区构造发育规律为寻找内生矿床指明方向,同时为水文工程建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因此研究岩浆岩体构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一、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是指岩浆向上运移,侵入上覆围岩或喷溢地面并逐渐冷凝固结形成岩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构造。
岩浆冷凝固结成为岩石一般经历两个阶段:一是粘稠的含晶体(液态过程中结晶出来的晶体)的液态岩浆流动阶段,这时形成了原生流动构造;二是岩浆冷凝固化阶段,这时形成了原生破裂构造。
据最近研究表明,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可划分出“岩浆塑性阶段”,这时形成“原生塑变构造”。
(一)侵入岩体的流动构造在岩浆流动过程中,由于岩浆内部某些先期结晶的矿物颗粒、析离体或落入岩浆内的围岩捕虏体等,受岩浆流动的影响而发生定向排列,从而形成原生流动构造。
侵入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可分为线状流动构造和面状流动构造两种。
1.线状流动构造线状流动构造又称流线。
它是柱状、针状、板状等矿物,如角闪石、辉石,长石等的平行定向排列而形成的线状定向构造(图6一1),也可以是由暗色矿物凝集而成的纺锤状析离体和长条状捕虏体等顺长轴定向平行排列而构成(图6一2)。
流线构造多发育于侵入岩体的边缘和顶部。
线状流动构造的形成过程和悬浮体所遵循的水动力学原理相似。
岩浆在流动过程中,由于不同部分流速不同,从而产生差异流动。
岩浆中已经结晶的矿物、析离体和捕虏体,悬浮在未凝固的岩浆液体中,随着岩浆的差异流动而在空间上形成定向平行排列。
全风化花岗闪长岩野外编录描述

全风化花岗闪长岩野外编录描述全风化花岗闪长岩野外编录描述1. 引言全风化花岗闪长岩是一种常见的火成岩,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多样性的岩石学特征。
在地质学领域,全风化花岗闪长岩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它们在地质学研究和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全风化花岗闪长岩的野外编录描述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地质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2. 全风化花岗闪长岩的地质特征全风化花岗闪长岩是由花岗闪长岩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形成的。
它们在颜色、结构和矿物组成上与原岩有很大的差异。
外观上,全风化花岗闪长岩通常呈现出土黄色或红褐色,质硬而脆,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在结构上,全风化花岗闪长岩常常呈块状、板状或块状,晶粒颗粒较粗,并且在石块中常有明显的节理和裂缝。
矿物组成方面,全风化花岗闪长岩中的矿物通常发生了酸化、脱铁锰、溶解和磨碎等变化,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铁铝石、钠长石和云母等。
3. 全风化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机制全风化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机制涉及多个地质过程。
原岩经历了长时间的化学风化和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主要包括酸性介质的侵蚀和矿物溶解,而物理风化则是由温度变化、冻融以及水分的影响引起的。
这些作用促使岩石中的矿物和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形成全风化花岗闪长岩。
水分的渗透和流动也是全风化花岗闪长岩形成的重要因素。
水分的浸润和渗透使得岩石中的矿物发生了一系列的水解反应和变质作用,导致了矿物的酸化、溶解和重新结晶等过程。
全风化花岗闪长岩的形成还受到气候和地质环境的影响。
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地质环境的差异使得全风化花岗闪长岩的特征和分布呈现出多样性。
4. 全风化花岗闪长岩的应用价值全风化花岗闪长岩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全风化花岗闪长岩的特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水源保存能力。
其透水性和透气性能够有效地保持水源的稳定性,对于供水和水利工程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全风化花岗闪长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进行开采和利用。
由于其质硬而韧性较高的特点,使得其在工程施工中被广泛应用于路面铺装、土方填筑以及建筑物的基础建设。
河北省怀来县罗庄子晚三叠世角闪闪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2河北地质2021年第1期河北省怀来县罗庄子晚三叠世角闪闪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徐颖孟万涛(河d匕省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邢台054000)摘要受区域北东向上黄旗一乌龙沟区域断裂影响,冀北怀来县岩浆岩广泛分布,主要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其中罗庄子一带大面积出露角闪闪长岩。
本文通过对罗庄子角闪闪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该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中等偏下,轻稀土分馆程度大于重稀土分馆程度,属轻稀土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分憎明显。
微量元素与维氏酸性岩相比,Ba、Nb、Sr、P、Hf、Ti、Ta、Cr多数样品含量明显偏高,Rb、K、Th、U、Zr含量均不同程度偏低。
同时,利用LA—ICP—MC错石U—Pb测年方法获得该岩体的年龄为211.7+1.7Ma,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将其形成时代厘定为晚三叠世。
关键词晚三叠世角闪闪长岩地球化学1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河北省怀来县东南约40km,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柴达木一华北板块(一级),中太古代一第四纪华北陆块(二级),中元古代一中三叠世燕山一辽西裂陷带(三级),宣化一易县盆地(四级)切。
区域北东向上黄旗一乌龙沟区域断裂从研究区西侧通过,致使该区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广泛分布(图1)。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太古代右所堡岩组,岩性主要为斜长浅粒岩、角闪二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等;中元古代长城纪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为一套以海相沉积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碎屑岩地层;早白垩世张家口组,为一套以酸性火山岩为主的地层;另有少量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局部零星出露。
侵入岩大面积出露,主要为中性侵入岩,按岩性+时代可分为两个侵入岩体,分别为晚三叠世角闪闪长岩和晚三叠世石英正长岩。
受区域上黄旗一乌龙沟区域断裂影响,区内主要发育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尤以北西向断层最为发育,性质主要为逆断层,断层倾角在50°〜60°之间⑷。
2岩石学特征岩石呈深灰一灰色,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图2、图3)。
闪长岩

颜色特征
花岗闪长岩闪长岩是一种颜色较深的岩石,多呈灰黑色,带深绿斑点的灰色或浅绿色,色率20%~35%。当暗 色矿物因蚀变而绿泥石化,纤闪石化时,岩石显出不同程度的绿色色调,其中作为饰面石材更具美感。
闪长岩为中粒至粗粒全晶质的一种中性深成侵入岩,多为灰黑色、灰绿色或绿色,一般由约2/3的斜长石和 1/3的深色矿物(如普通角闪石或黑云母)组成。含富钠长石(奥长石或中长石)还是含富钙长石(拉长石或培 长石),是闪长岩和辉长岩之间的主要区别。与闪长岩相当的喷出岩(火山岩)是安山岩。
(1、颜色一般呈灰绿色带深绿斑点的灰色或浅绿色。2、当暗色矿物因蚀变绿泥石化、纤闪石化时显示出不 同程度绿色色调)
注释:
辉长岩类最常见的次生变化是纤闪石化和钠黝帘石化。
(1)纤闪石化:指纤维状的角闪石(主要是透闪石、阳起石)集合体交代辉石的现象,所以又称次闪石化。 辉绿岩也常具有纤闪石化。
(2)钠黝帘石化:这是基性斜长石经常发生的一种蚀变现象,尤其在矿体附近的基性斜长石,总是不同程度 的被钠黝帘石所代替。
英云闪长岩(Tonalite)一种显晶质中酸性深成岩。它主要由斜长石(中长石、更长石,约占2/3)和石英、 黑云母组成,斜长石常具环带构造深色矿物除黑云母外,有时含角闪石、辉石。碱性长石(一般是正长石),并 往往呈填隙物产出,但其量不足长石总量10%。常见副矿物是磷灰石、榍石、磁铁矿。
分布范围
闪长岩很少组成独立的岩体,往往与基性岩,酸性岩或碱性岩伴生,成为其他各类岩石的边缘部分。如果形 成独立的岩体,也是一些小型的岩株、岩盖或不规则的侵入体。如山东的“泰安绿”,浙江临海的“大石青”花 岗石即属此类,矿体为花岗闪长岩体,矿物成分有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及长石等,不论是“泰安绿”或“大石 青”都因有角闪石的存在,且有绿泥石化而且呈浅绿色、青绿色。
新疆雅满苏一带侵入岩岩浆演化规律、构造环境及就位机制探讨

一斑状演 变的特征 , 总体 为从 中酸性一 酸性 演化规律特征 ; 构造环境为 中二叠世侵入岩的构造环境 是大陆边缘环境 , 受到板块碰撞拼接后 再度 伸展 构 造 作 用的 影 响 。 【 关键词】 侵入岩 演化规律 构造环境 就位机 制 中圈分类号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 0 7 2 1 0 P7 A 10 4 6 ( 00)5—07 0 18— 2
律特征 , 2 / aO、 K O N 2 碱度率( R) A 升高 , 表明向富钾 、 富碱方向演化 , 由钙 碱性系列向碱性 系列演化 。分 异指数 ( I 、 D ) 长英 指数 ( L 、 F ) 镁铁 指数 (F、 M ) 拉森指数 ( I增高 、 L) 固结指数 ( I 降低 ( 3 , s) 表 ) 具有 向酸性及偏 碱性方向演化 的规律 。 2 3微量元素特征演化规律 .
7 × 0 6 P ) 呈现平缓变化并有 降低趋势 , 1 1— (3礁 , 轻重稀土 比值 ( / ) L H 从 2 4 ( 2 s ) - .0 P ) .4 P - ) .4 P ) 总体 呈 .6 P , o - 3 3 ( 2 一5 7 ( 3 T 一5 8 ( 3 t - * q , 升高演化趋 势, 而每个序列 中从早期单元到 晚期单元呈 升高趋势 ; e / CN Y N从 4 1 .3 ..1 .0呈升高 趋势 , 明岩浆源 向上迁移 和 b .3 0—94 9 说 轻重稀土分馏作用增强 、 稀土分配 曲线右倾斜 度增加 、 岩浆 分异作用增 强的演化趋势 。8 u O B _o 7 .5 .6 E 从 .4 ÷ .5 6 — 7 逐渐 降低再升高 , 从中 二叠世混源序列 的荚云闪长岩单元 、 花岗闪长岩单元到晚二叠世混 源序 列二长花 岗岩单元 、 斑状钾长 花岗岩单元 , 均具弱负铕 异常。按王 中刚 分类 (9 6 , 1 8 ) 中二叠世混源序列的英云闪长岩单元 ( .4 、 岗闪长岩 08 )花 单 元( .5 属于第一类 ( E > . ) 0 7) 8 u 0 7 是与板块作用有关的钙碱性花 岗岩 类( 型 ) 是下地 壳部 分熔 融形成 。晚二叠 世混 源的二 长花 岗岩单元 I , (.5 、 0 6 ) 斑状钾 长花 岗岩单元 ( .6 均接 近或 大于 O 7 也应属于第一 O7 ) ., 类 (E > .) 8 u 0 7 是与板块作用有关的钙碱 性花 岗岩类 ( 型) 是下地壳部 I ,
构造地质学-08岩浆岩体构造

构造地质学
2020年2月3日星期一
12
§6 6岩.2浆岩岩浆体岩构体造的产状及其构造控制
⒈不整合岩浆侵入体 ⑶岩墙
岩墙既可以呈单条产出,但自然界中常见其由若干条或上百条 聚集呈岩墙群,并在岩株边缘或火山中心的周围集中,平面(地表) 上构成自中心向外散开的放射状和围绕中心的环状岩墙,剖面上构 成向上散开、向下收敛的锥状岩席。
构造地质学
2020年2月3日星期一
18
§6 6岩.2浆岩岩浆体岩构体造的产状及其构造控制
⒉整合岩浆侵入体(协调侵入岩体) ⑶岩盆 是底面和顶面均向中心倾斜的盆状岩浆侵入体。它的 形成与构造盆地、开阔的短轴向斜有关。规模一般较大, 面积可达几千平方千米,厚由几百到几千米。通常认为其 形成和产出与构造盆地有关,主要由基性、超基性岩和碱 性岩构成。
构造地质学
2020年2月3日星期一
13
§6 6岩.2浆岩岩浆体岩构体造的产状及其构造控制
构造地质学
2020年2月3日星期一
岩墙群
14
§6 6岩.2浆岩岩浆体岩构体造的产状及其构造控制
⒈不整合岩浆侵入体 ⑷岩浆底辟 是一种上部大,下部 小的瘤状岩浆侵入体。 当岩浆沿着通道上升刺 穿了部分围岩,并使上 覆岩层隆起形成穹隆。 剥蚀后出露地表,平面 上呈近似圆形。
岩浆岩体产状:岩浆岩体的形态、大小,以及它在地 壳中的位置和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在自然界中,岩浆岩体的产状是多种多样的、复杂的。 岩浆岩体产状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内因——岩浆本身的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压力大小及 温度高低。
外因——1 岩浆岩体形成前的区域构造环境; 2 形成时的构造运动状态;
3 形成时的深度和围岩的性质。
0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_火成岩

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1─199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成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制订了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地质勘查中的火成岩岩石鉴定,也适用于地质教学和科学研究。
2 术语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岩浆magma岩浆是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物质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炽热熔融体,其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具有一定的粘度,并熔有挥发分。
2.2 火成岩igneous rock火成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固结而成的岩石,又称岩浆岩(magma rock)。
2.3 火成岩volcanic rock火山岩是由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岩石,既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又包括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潜火山岩。
2.4 侵入岩石intrusive rock是岩浆侵入地壳内冷凝而成的火成岩。
由于冷却速度较慢,常为结晶岩石。
侵入岩依其侵入地壳中的部位深浅,分为深成岩(>3km),浅成岩(1.5~3Km),和超浅成岩(0.5~1.5km)。
2.5 超基性岩ultrabasic rock火成岩的一个大类。
指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小于45%,同时(MgO),氧化铁到(FeO)等基性组分含量高的火成岩。
2.6 超镁铁质岩ultramafic rock指镁铁质矿物(以橄榄石、辉石为主)含量达90%以上的一类火成岩。
因此大多数超镁铁质岩就是超基性岩,反之亦然。
但也有例外,如辉石类单矿物岩,镁铁矿物在90%以上,但(SiO2)含量高于45%。
所以,它是超镁铁质岩,而不是超基性岩;又如单矿物斜长岩,是由钙的硅铝酸盐矿物组成,二氧化硅(SiO2)含量低于45%,属超基性岩,但不是超镁铁质岩。
2.7 基性岩basic rock基性岩是火成岩的一大类。
二氧化硅(SiO2)含量为45%~52%。
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基性斜长石,不含石英或石英含量极少。
色深,比重较大。
与超基性岩的主要区别除二氧化硅(SiO2)含量外,在矿物成分上含有相当数量的斜长石,而超基性岩则没有或有很少的斜长石。
磁法勘探 08 磁异常的解释与应用

2、磁异常的定量解释 、 定量解释通常是在定性解释基础上进行, 定量解释通常是在定性解释基础上进行,但其结果常可补充初步地质 解释的结果。定性和定量解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并无严格的分界。 解释的结果。定性和定量解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并无严格的分界。定量 解释的目的在于:根据磁性地质体的几何参量和磁性参量的可能数值, 解释的目的在于:根据磁性地质体的几何参量和磁性参量的可能数值,结 合地质规律,进一步判断场源的性质; 合地质规律,进一步判断场源的性质;提供磁性地层或基底的几何参量 主要是埋深、倾角和厚度)在平面或沿剖面的变化关系, (主要是埋深、倾角和厚度)在平面或沿剖面的变化关系,以便于推断地 下的地质构造;提供磁性地质体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埋深及倾向等, 下的地质构造;提供磁性地质体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埋深及倾向等,以 便合理布置探矿工程,提高矿产勘探的经济效果。 便合理布置探矿工程,提高矿产勘探的经济效果。 定量解释方法的选择,应选那些简单、方便、精度高,适用范围广, 定量解释方法的选择,应选那些简单、方便、精度高,适用范围广, 有抗干扰能力,前提条件少,能自动检验或修正反演结果的方法。 有抗干扰能力,前提条件少,能自动检验或修正反演结果的方法。
(1)将磁异常进行分类。根据异常的特点(如极值、梯度、正负伴生 )将磁异常进行分类。根据异常的特点(如极值、梯度、 关系、走向、形态、分布范围等)和异常分布区的地质情况, 关系、走向、形态、分布范围等)和异常分布区的地质情况,并给合物 探工作的地质任务进行异常分类。例如,普查时, 探工作的地质任务进行异常分类。例如,普查时,往往先根据异常分布 范围,把异常分为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 范围,把异常分为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区域异常往往与大的区域构造 或火成岩分布等因素有关;局部异常可能与矿床和矿化、 或火成岩分布等因素有关;局部异常可能与矿床和矿化、小磁性侵入体 等因素有关。为了弄清每个异常的地质原因, 等因素有关。为了弄清每个异常的地质原因,对区域异常可结合地质情 再分为强度大、而又起伏变化的分布范围也大的异常, 况,再分为强度大、而又起伏变化的分布范围也大的异常,异常强度较 小而又平静的大范围分布的异常等等;对局部性异常, 小而又平静的大范围分布的异常等等;对局部性异常,可结合控矿因素 等分为有意义异常和非矿异常等。 等分为有意义异常和非矿异常等。 已知” 未知” 由已知到未知是一种类比方法, (2)由“已知”到“未知”。由已知到未知是一种类比方法,这种方 ) 法是先从已知地质情况着手,根据( 石磁性参数, 法是先从已知地质情况着手,根据(矿)石磁性参数,对比磁异常与地 质构造或矿体等的关系,找出异常与矿体,岩体或构造的对应规律, 质构造或矿体等的关系,找出异常与矿体,岩体或构造的对应规律,确 定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并以此确定对应规律, 定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并以此确定对应规律,指导条件相同的未知区 异常的解释。在推论未知区时,应充分注意某些条件变化(如覆盖、 异常的解释。在推论未知区时,应充分注意某些条件变化(如覆盖、干 扰等)对异常的可能影响。 扰等)对异常的可能影响。 (3)对异常进行详细分析。详细分析研究异常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岩 )对异常进行详细分析。详细分析研究异常的目的, 石磁性和地质情况确定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在研究异常时, 石磁性和地质情况确定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在研究异常时,应注意它 所处的地理位置,异常的规则程度,叠加特点。 所处的地理位置,异常的规则程度,叠加特点。同时还应大致判断场源 的形状、产状、延深和倾向等。 的形状、产状、延深和倾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侵入岩:闪长岩
• 闪长岩(Diorite):石英<5% ,暗色矿物20-35%,长石类矿 物主要为中性斜长石(中长石),常具环带结构;不含或仅 含少量碱性长石;最常见的暗色矿物为角闪石,也有以黑云 母或辉石为主者。 根据暗色矿物种类进一步细分为黑云母闪长岩、角闪石 闪长岩和辉石闪长岩等。
石英闪长岩(Quartz-diorite):石英含量为5-20%, 暗色矿含量在15%左右,斜长石(中长石)占一半 以上,岩石具半自形粒状结构。
化学成分:SiO252-63%,σ< 3.3,亚碱性系列;TiO2低 ,Al2O3高( 15-19%,消减带火山岩的典型特征);( K2O+Na2O)< 7%,Na2O > K2O;MgO低。 矿物组成: 与侵入相的闪长岩相同。 斜长石:斑晶An牌号可达65,明显高于闪长岩中的斜长 石An(<50)牌号;常出现环带结构 角闪石、黑云母:仅以斑晶的形式产出,且常具暗化边 结构; 辉石:主要为斑晶; 碱性长石:数量少,多呈它形晶充填于其它微晶矿物之 间,或在斜长石斑晶边缘形成环边; 橄榄石:极少见 副矿物:磁铁矿、磷灰石和榍石等。
• 产 状: 一 般与辉长岩或花岗岩共生, 构成它们 的边 缘( 顶 部)相或岩 枝,被视为基性岩浆的分 异产物。独立岩体少见,单独产出时多为岩脉、 岩床或岩盖,往往产于与其成分相当的安山岩地区, 可能是同源产物。 • 分 布:自然界产出较少,占火成岩总面积的2%。 我国云南、 四川、 山东、长江中下游,以及南美 安第斯山等地区均有产出。 • 矿产:在闪长岩同石灰岩的接触带上常形成矽卡 岩型铁、铜、铅- 锌矿,也有钨、锡、铍 矿。如 大冶铁矿、水口山铅- 锌矿等;闪长 岩本身也是 良好的建筑材料。与安山岩有关的为青磐岩化相关 的金银矿产。
Koryaksky Volcano, 3456M High, Conical Andesite Volcano,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安山岩线(andesite line):活动大陆边缘分隔不同岩石系列 的岩相地理分界线,大洋一侧出现以蛇绿岩套为代表的拉斑 玄武岩系列,大陆一侧分布有以安山质火山岩、石英闪长岩 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钙碱性岩浆岩系列。 e.g.在环太平洋边缘,安山岩 线大致位于从阿拉斯加经日本 岛弧、马里亚纳海沟、帛硫群 岛、俾斯麦群岛、斐济和汤加 群岛至新西兰和查塔姆岛一线。
具环带结构的斜长石
具暗化边结构的角闪石
结构构造
斑状结构:常见,无斑 隐晶质安山岩少见; 交织结构:斜长石微晶 呈平行定向或半定向排 列,辉石及磁铁矿分布 于其中,玻璃质及显微 隐晶质很少见。
交织结构
玻晶(基)交织结构 (安山结构):岩石 的基质中斜长石微晶 呈杂乱-半定向排列, 微晶之间有较多的玻 璃质或隐晶质充填。
• 结构: • 常见半自形粒状结构; • 偏基性的种属:斜长石自形程度高,近似辉长辉绿结构; 偏酸性或向正长岩过渡的种属:近似二长结构; 浅成或超浅成相及岩脉:多为斑状结构,斑晶由斜长石 或角闪石等暗色矿物组成,称为闪长玢岩。 • 构造: • 常见块状构造、条带构造。在同化混染作用发育的地区, 可见斑杂构造。
• 微晶闪长岩(Microdiorite)和闪长玢岩(Dioriteporphyrite):浅成或超浅成闪长岩类,矿物成分 与闪长岩相同。 • 微晶闪长岩:细 粒等粒结构; • 闪长玢岩:斑状 结构。
• 三、喷出岩-安山岩(Andesite) • 产状分布:常形成典型的火山锥或呈岩流、岩
穹、岩钟产出。广泛分布于活动大陆边缘、造山 带及现代岛弧地区,是板块聚敛边缘的典型岩石 多伴生有玄武岩、英安岩、流纹岩,以及安粗岩 和其它火山岩。
第三节、闪长岩-安山岩类
• 一、一般特征 • 化学成分:SiO2=52-66%,钙碱性岩类:δ<3.3, 与基性岩 类相比,SiO2、Al2O3、K2O、Na2O 较高,而MgO、FeOt、 CaO 偏低。 • 矿物成分:浅色矿物以斜长石为主,主要为中长石或更长 石,环带结构发育;石英含量0~5%,钾长石含量少;暗 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含少量黑云母,暗色矿物含量1540%,通常为20-35%;副矿物常见磷灰石、榍石、磁铁矿 和锆石等。 过渡类型:向辉长岩过渡的可含较多的辉石;向酸性岩过 渡的,石英含量可达5-20%(石英闪长岩);向正长岩过 渡的,钾长石含量可与斜长石相近(二长岩) 。
安山结构
常见构造:
气孔构造
杏仁构造
种属和命名
命名:依据斑晶暗色矿物的种类 和特征的结构构造。 依据斑晶暗色矿物种类: 辉石安山岩
角闪安山岩
黑云母安山岩 依据特征的结构构造: 玻基安山岩 杏仁安山岩
• 思考题 • 1、闪长岩在产出特征、化学成分、矿物组 成和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 2、安山岩在产出特征、化学成分、矿物组 成和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 3、什么叫玻晶(基)交织结构(安山结 构)?什么叫闪长玢岩? • 4、请简要解释斜长石具有环带结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