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551篇)
《法理学》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题库及答案《法理学》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的规范性文件中,表现法律原则时,法律一词一般作( ) A.狭义解释B.广义解释C.中义解释 D.普通解释2.中国历史上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中,接近自然法思想的学派是( ) A.儒家和墨家B.墨家和道家 C.道家和法家 D.儒家和法家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 )A.法的客观性 B.法的阶级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强制性4.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5.法的关系根源于( )。
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C.物质生活关系 D.财产关系 6.在西方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法治的经典性论述即“法治应当优于(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孔子 D.韩非子7.法制一词的词义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在( ) 后不断演变。
A.1949年 B.1982年C.1992年 D.1997年8.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法治的时间是( )。
A.17世纪后期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9.在法与经济的关系中其中与( )的关系尤为密切和重要。
A.生产力B.生产方式C.经济关系 D.经济体制10.法决定于经济基础,是在( )意义上所说的。
A.直接B.最终意义C.基础D.阶级意义11.把利益分为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等的标准是( )A.利益存在的不同领域 B.计算角度的不同C.利益主体不同 D.是否为法律所承认12..主张“恶法亦法”的学派是( )。
A.自然法学B.分析法学 C.社会法学D.政策法学13.原始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 )。
A.氏族 B.胞族 C.部落D.部落联盟14.法的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阶级冲突激化 B.生产力发展C.社会分工发展 D.人文因素影响 15.法与国家( )A.二者同时产生B.二者产生没有内在联系C.先有国家后有法 D.先有法后有国家16.法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概念出现于( )A.古希腊B.古罗马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17.在西方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法学思想是( )A.自然法思想 B.经济分析法学C.批判法学D.分析法学18.法理学概念从西方传人中国的中转站是( ) A.香港 B.澳门 C.日本 D.新加坡19.先秦时期与“法学”近似的知识是( )。
最新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含解析共16套 (2)

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卷一10题,单选)A、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B、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C、林某参加法律培训后开始重视所经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反映了法的保护自由价值的作用D、王某因散布谣言被罚款300元,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作用【答案】:D【解析】: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在这里,行为的主体是每个人自己。
A 项“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的应是法的指引作用,故A项不选。
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
这里,行为的对象是他人。
B项“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的应是法的评价作用,故B项不选。
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这种作用又具体表现为示警作用和示范作用。
法的教育作用对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促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预测作用,是指凭借法律2.在学习“法的起源、法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法学院的同学小李与小薛进行了讨论。
小李认为:①在奥古斯丁看来,作为最高理性的自然法来自神的理性,人定法源于自然法;②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发展到自然界阶段才有了人类,人类精神的发展产生法:③明治宪法,日本是以1850年《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明治宪法属于法律移植的表现。
小薛认为:①美国法律社会学家塞尔茨尼克等认为一个群体的法律秩序,是基于合理性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②1902年,清政府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诏令沈家本、伍廷芳等主持修律,标志着中国法的现代化在制度A、小李的观点①、②B、小薛的观点②C、小李的观点①和小薛的观点③D、小李的观点②和小薛的观点①、②>>>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产生的一般规律【答案】:C【解析】:考查法的起源。
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优选篇

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优选篇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12017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1.某法学院学生就有关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正确?A.甲同学说,一个确定性的法律规则可以具有不确定的指引作用B.乙同学说,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引必须是规范性的,是适用于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而不能是个别性的指引,不能是只针对具体的人或具体情况的指引C.丙同学说,立法者表述法律并创造法律D.丁同学说,在我国,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可以作为__法的渊源,但国际惯例不可以作为__法的渊源答案:A解析:A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举例说明,比如《合同法》第162条规定:“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
”此条规定内容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故是确定性规则;确定的指引,是指通过设定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
而本条文给人们以一定的选择,“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宣告的是买受人的__,是不确定的指引。
所以“一项确定性的法律规则可能表达出不确定的指引”是正确的。
故A选项正确。
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律必备的,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具有的,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__五种。
法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这种对人(指引自己)的行为的指引分为两种形式: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
前者指通过一个具体指示形成对具体的人的具体情况的指引,后者指通过一般的规则对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
个别指引非常重要的,不过就建立和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言,规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义。
故B选项错误。
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是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社会需要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运用国家权威予以保护。
故C选项错误。
在我国,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都可以作为我国法的渊源,故D选项错误。
最新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含解析共16套 (12)

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张三驾驶小轿车在非机动车道行驶且速度过快,不慎将孕妇李四蹭倒在地,所幸并未受伤。
但由于受到惊吓,腹中婴儿早产并取名王五,交管部门对张三进行了罚款。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引起张三和交管部门的法律关系的是法律行为B、张三和交管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C、李四和王五之间的法律关系是隶属性法律关系D、交管部门的罚款决定是一种法律事实>>>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内容【答案】:C【解析】:考查法律关系。
李四和王五是母子关系,属于平权,并无隶属。
2.甲和乙系夫妻,因外出打工将女儿小琳交由甲母照顾两年,但从未支付过抚养费。
后甲与乙闹离婚且均不愿抚养小琳。
甲母将甲和乙告上法庭,要求支付抚养费2万元。
法院认为,甲母对孙女无法定或约定的抚养义务,判决甲和乙支付甲母抚养费。
关于该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一10题,单选)A、判决是规范性法律文件B、甲和乙对小琳的抚养义务是相对义务C、判决在原被告间不形成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D、小琳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内容【答案】:B【解析】:判决针对特定人——甲、乙和甲母。
故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A项错误。
相对义务,是指特定人对特定人的义务,故B项正确。
判决在原告甲母与被告甲和乙之间形成支付抚养费的权利义务关系,故C项错误。
小琳并非本案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故D项错误。
3.法律格言说:“紧急时无法律。
”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在紧急状态下是不存在法律的B、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C、有法律,就不会有紧急状态D、任何时候,法律都以紧急状态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法以社会为基础【答案】:B【解析】:紧急时无法律也可以为“必要时无法律”。
最新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含解析共16套 (11)

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法律解释的方法,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文义解释既不改善也不改变文本的字面内容B、比较解释,是指将历史上的立法例和判例学说与现行的某个法律规定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对该现行法律规定的解释C、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D、客观目的解释和立法者目的解释不是同一种解释方法>>>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4节>法的解释的方法与位阶【答案】:B【解析】:考查法律解释。
B选项错误,比较解释,是指根据外国的立法例和判例学说对某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
如果说历史解释是利用历史上已发生的法律状况证成某个解释结果,那么比较解释是利用另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法律状况证成某个法律解释结果。
2.《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法典,《法典》第五卷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妇女要终生耐心、忍让、热心善业、贞操,淡泊如学生,遵守关于妇女从一而终的卓越规定。
”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遭诟辱,死后投生在豺狼腹内,或为象皮病和肺痨所苦。
”第八卷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婆罗门贫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
”第十一卷第八十一条规定:“坚持苦行,纯洁如学生,凝神静思,凡十二年,可以偿赎杀害一个婆罗门的罪恶。
”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摩奴法典》的规定表明,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宗教等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B、《摩奴法典》规定苦修可以免于处罚,说明《法典》缺乏强制性C、《摩奴法典》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D、《摩奴法典》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与现代法律精神不相符合>>>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特征【答案】:B【解析】:①A.C.D选项均正确。
作为一种东方奴隶制法,古印度法具有东方法和奴隶制法的共性,比如维护君权、夫权、父权,维护奴隶主的特权,诸法合体,缺乏抽象概念和规则等。
2021年司法考试《法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1年司法考试《法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单选题(总共130题)1.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B、一切法律效力的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决定的C、“法律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一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答案:A2.我国《商标法》第7条第2款规定:“商标使用人应当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
”该法律规则不属于()。
A、授权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确定性规则答案:A3.法对人们的行为可以反复适用,这体现了法的什么特征()。
A、法的强制性B、法的国家意志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程序性答案:C4.关于法律规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反垄断法》第37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这属于义务性规则B、《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这属于确定性规则C、《保险法》第94条规定:“保险公司.除本法另有规定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这属于准用性规则D、《行政处罚法》第37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这属于授权性规则答案:D5.法的(),是指法通过其本身的存在以及运作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对一般人的行为发生的影响。
A、规范作用B、教育作用C、预测作用D、指引作用答案:B6.法的规范作用包括()。
A、指引.评价、激励、强制、教育作用B、指引.评价、教育、预测、保护作用C、指引.教育、强制、鼓励、预测作用D、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答案:D7.下列属于当代中国法律部门的是()。
A、宪法B、法律C、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规答案:A8.法的(),是指法作为社会规范对本人的行为起到引导、指向的作用,指引人们选择行为的内容及其方式。
法理学自考试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自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法律的本质B. 法律的效力C. 法律的适用D. 法律的制定答案:A2. 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A. 法律主体B. 法律客体C. 法律行为D. 法律主体、法律客体和法律行为答案:D3.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
A. 法律概念B. 法律原则C. 法律规则D. 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答案:D4.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
A. 法律的制定B. 法律的适用C. 法律的解释D. 法律的执行5.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
A. 文义解释B. 系统解释C. 目的解释D. 文义解释、系统解释和目的解释答案:D6. 法律推理的类型包括()。
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类比推理D.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答案:D7. 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
A. 法律优先B. 法律平等C. 法律公正D. 法律优先、法律平等和法律公正答案:D8. 法律效力的终止情形包括()。
A. 法律的废止B. 法律的修改C. 法律的解释D. 法律的废止和法律的修改答案:D9. 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是()。
B. 双向的C. 非对等的D. 对等的答案:B10. 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包括()。
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 法律现象B. 法律关系C. 法律规范D. 法律制度答案:ABCD2. 法律规范的类型包括()。
A. 授权性规范B. 义务性规范C. 禁止性规范D. 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答案:ABC3. 法律解释的原则包括()。
A. 法律解释的合法性B. 法律解释的合理性C. 法律解释的明确性D. 法律解释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明确性答案:ABC4. 法律适用的程序包括()。
A. 立案B. 调查C. 审理D. 判决答案:ABCD5. 法律效力的分类包括()。
法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中的“法”通常指的是:A. 法律条文B. 法律制度C. 法律规范D. 法律体系答案:C2.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认C. 道德约束D. 个人信仰答案:B3. 法律解释的目的在于:A. 增加法律条文B. 消除法律条文的模糊性C. 改变法律条文D. 创造新的法律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法律原则?A. 公平原则B. 正义原则C. 效率原则D. 法律至上原则答案:C5. 法律推理中,演绎推理的特点是:A. 从一般到特殊B. 从特殊到一般C. 从特殊到特殊D. 从一般到一般答案:A6.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A.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B. 法律规则和法律概念C. 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D. 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答案:D7. 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包括:A. 国家机关和公民B. 国家机关和法人C. 公民和法人D. 国家机关、公民和法人答案:D8. 法律效力的终止通常基于:A. 法律的修改B. 法律的废止C. 法律的解释D. 法律的适用答案:B9. 法律冲突的解决原则是:A.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B.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C. 新法优于旧法D. 所有上述原则答案:D10.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A. 文义解释和目的解释B. 历史解释和比较解释C. 系统解释和目的解释D. 所有上述方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律效力的特点包括:A. 普遍性B. 强制性C. 稳定性D. 灵活性答案:ABC2. 法律规范的类型包括:A. 授权性规范B. 义务性规范C. 禁止性规范D. 任意性规范答案:ABCD3. 法律推理的种类包括: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类比推理D. 辩证推理答案:ABCD4. 法律解释的类型包括:A. 字面解释B. 历史解释C. 比较解释D. 目的解释答案:ABCD5. 法律效力的根据包括:A. 法律的制定程序B. 法律的内容C. 法律的适用范围D. 法律的实施效果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法律规范仅指具体的法律条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某市政府为缓解拥堵,经充分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做出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
但同时明确,接送高考考生、急病送医等特殊情况未按号行驶的,可不予处罚。
关于该免责规定体现的立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2011年卷一10题,单选)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民主立法C、注重效率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1节>立法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为选非题。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立法应当尊重社会的客观实际状况,根据客观需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立法工作,注意总结立法现象背后的普遍联系,揭示立法的内在规律,避免主观武断、感性用事。
在本题,特殊情况可不按号行驶,尊重社会客观实际情况,故市政府限行规定体现选项A,故排除该项。
民主立法原则,是指立法应当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确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应当通过法律规定,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应具有开放性、透明度,立法过程中要坚持群众2.《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道德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
从法与道德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唐律的制定者认为法律必须以儒家道德为基础B、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道德与法律界限模糊C、反映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对古代国家法律的重要影响D、是“明刑弼教”思想的表现>>>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4节>法与道德的联系【答案】:D【解析】:“明刑弼教”是指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
3.甲、乙签订一份二手房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本合同一式三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乙各执一份,留见证律师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关于该条款,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一12题,单选)A、是有关法律原则之适用条件的规定B、属于案件事实的表述C、是甲乙双方所确立的授权性规则D、关涉甲乙双方的行为效力及后果>>>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3节>法律规则【答案】:D【解析】: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属于法律规范,应当由法规定。
本题题干所问的是“该条款”是什么?而该条款只是合同条款而已。
该条款没有规定什么法律原则,也没有规定任何权利义务,故A项错误,C项错误。
甲、乙签订的是一份二手房房屋买卖合同,并不是在处理什么案件或者纠纷,故“该条款”也不是在表述什么案件的事实,排除B项。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表述,均表明D项正确。
4.下列有关中华法系特点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礼法结合、德主刑辅B、等级有序、家族本位C、以刑为主、民刑不分D、诉讼爆炸、重视调解>>>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系的概念和标准【答案】:D【解析】:考查中华法系的特点。
D选项错误,重视调解、无讼是求。
孔子曾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在传统中国,基于熟人社会的背景,基于儒家“和为贵”的价值准则,“厌讼”是普遍情形。
5.关于法律责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被告人张某在刑事审理过程中突发心脏病死亡,对于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B、主债权因清偿、提存、抵销、免除、混同等原因而消灭,保证之债赖以存在的基础消失,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也自然归于消灭C、李某持刀故意伤害王某,并致其重伤。
王某如果以公开方式声称同意免除其责任的,李某的法律责任得以免除D、徐某为军队高官,被控贪污罪、受贿罪等重大罪名。
在审判开始前,徐某患病去世。
此时,徐某的法律责任自然消灭>>>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8节>规则与免责【答案】:C【解析】:考查法律责任的消灭。
王某可以免除李某的故意赔偿责任,但是司法机关依然需要追究其故意伤害的法律责任。
因此,C项错误。
6.法律格言说:“紧急时无法律。
”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在紧急状态下是不存在法律的B、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C、有法律,就不会有紧急状态D、任何时候,法律都以紧急状态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法以社会为基础【答案】:B【解析】:紧急时无法律也可以为“必要时无法律”。
这句格言产生于中世纪教会法,其基本含义是,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实施法律在通常情况下所禁止实施的某种行为,以避免紧急状态所带来的危险。
这句格言是法律中紧急避险规定的来源,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①A选项错误,紧急状态下不是不存在法律,而是说人们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伤害,可以采取一般情形下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并且不受法律的惩罚。
②7.孙某的狗曾咬伤过邻居钱某的小孙子,钱某为此一直耿耿于怀。
一天,钱某趁孙某不备,将孙某的狗毒死。
孙某掌握了钱某投毒的证据之后,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钱某赔偿孙某600元钱。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孙某因对其狗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B、由于孙某起诉而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属于第二性的法律关系C、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纵向的法律关系D、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中,孙某不得放弃自己的权利>>>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答案】:B【解析】:①A选项错误。
保护性法律关系由违法行为产生,一方主体是国家,另一方主体是违法行为人。
财产所有权不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②B选项正确。
实体性法律关系是第一性的,程序性法律关系是第二性的。
③C选项错误。
纵向法律关系的关键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不平等,彼此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如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等。
本题的侵权法律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平等,应为横向法律关系。
④D选项错误。
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因此,孙某是有权放弃8.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法的社会作用是由法的内容、目的决定的B、法对人的指引分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C、法律可以通过不断完善解决所有社会问题D、通过法律的预测作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作用【答案】:C【解析】:考查法的作用。
虽然法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法律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9.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卷一10题,单选)A、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B、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C、林某参加法律培训后开始重视所经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反映了法的保护自由价值的作用D、王某因散布谣言被罚款300元,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作用【答案】:D【解析】: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在这里,行为的主体是每个人自己。
A 项“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的应是法的指引作用,故A项不选。
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
这里,行为的对象是他人。
B项“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的应是法的评价作用,故B项不选。
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这种作用又具体表现为示警作用和示范作用。
法的教育作用对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促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预测作用,是指凭借法律10.关于法的现代化,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7年卷一14题,单选)A、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具有依附性,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B、外源型法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C、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外来因素是最初的推动力D、中国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司法主导型>>>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1节>法的现代化的标志【答案】:C【解析】:外源型法的现代化一般是在外部环境的强有力的作用下,在迫切需要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背景中展开的。
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依附性。
这种情况下展开的法的现代化进程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一般被要求服务于政治、经济变革。
法律改革的“合法性”依据,并不在于法律本身,而在于它的服务对象的合理性。
故A项错误。
内发型法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故B项错误。
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一般表现为在外部因素的压力下(或由于外来干涉,或由于殖民统治,或由于经济上的依附关系),本民族的有识之士希望通过变法11.关于法律与自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自由是至上和神圣的,限制自由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B、自由对人至关重要,因此,自由是衡量法律善恶的唯一标准C、从实证的角度看,一切法律都是自由的法律D、自由是神圣的,也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应由法律来规定>>>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2节>法的价值的种类【答案】:D【解析】:①A选项错误,法律以自由为最高目标和价值,但是,法不禁止才是自由,故自由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
②B选项错误,尽管人以自由为最高目标,且自由同时也是法的最高价值追求,但是,自由并非衡量法律善恶的唯一标准,正义、人权等价值均为衡量法律善恶的标准。
③C选项错误。
实证即实际存在之意,实际存在的法律并非都是自由的法律,如法西斯德国的法律即为不自由的法律。
注意,从应然的角度,一切法律才应当是自由的法律。
④D选项正确。
法不禁止才是自由,为了更好的维护人们的自由,法律应当限制人们的一部分行为,但是,对于人们行为12.下列哪一表述说明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2011年卷一15题,单选)A、“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既不知有奴隶,也就无所谓释放”B、“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C、“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D、“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2节>法的价值的种类【答案】:D【解析】: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