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合集下载

职业危害岗位补助标准

职业危害岗位补助标准

职业危害岗位补助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2、相关法规依据:关于建立化工有毒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制度的通知(1992年10月12日劳动部、财政部劳薪字〔1992〕43号文)化工部:为了贯彻劳动部、财政部《印发关于提高企业一线艰苦岗位津贴标准的意见的通知》(劳薪字〔1992〕33号)的精神,依据按劳分配原则,在工资分配上向艰苦岗位倾斜。

经研究,同意在一九七九年经原国家劳动总局批准试行化工有毒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化工有毒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制度,并适当调整津贴标准。

现提出如下意见,请参照执行。

一、执行有毒有害岗位津贴的范围原则上按照化工部颁发的两个提前退休工种范围表,即:<78>化劳738号文和<86>化劳923号文颁发的范围表和补充范围表执行。

属于接触毒物的性质相同或相近,没有列入范围的产品工种(岗位),企业可提出申请,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审批,同时报同级劳动、财政厅(局)备案。

二、有毒有害岗位津贴标准及发放办法岗位津贴等级的划分以“有毒作业分级”国家标准(GB12331)为依据,并结合实际劳动条件状况,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日津贴标准提高后分别为:甲等极度危害2.0元乙等高度危害1.5元丙等中度危害1.2元丁等轻度危害0.9元显然这个文件实在是太老了,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实际情况:1、大多数企业是不发放津贴的,只是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2、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发放了远远高于这个规定。

根据职业危害分为甲乙丙三类,分别为每人8元、5元、3元每日来发放,每月根据工作实际进行统计发放3、另外,在辐射这一块有单独的津贴发放。

有核辐射和放射两块,放射按照《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27号),基层医院放射人员工作的工作时长和保健假及津贴1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没有专门规定;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专职从事放射线和同位素临测工作的”,应该享受“二类”防疫津贴二类防疫津贴每人每工作日不低于7元;具体由各单位自定。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2012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治理,并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一)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二)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三)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的;(四)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的。

违法违规行为(一)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二)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三)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的;(四)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的。

处罚种类1、责令限期治理;2、罚款;3、责令停止作业或提请关闭。

责任事项1.立案责任:发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立案2.调查取证责任: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及时组织调查取证,通过搜集证据、现场了解核实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制作笔录。

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名,调查时应出具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

认定并告知违法事实,说明处罚依据。

执法人员应保守有关秘密。

3.审理责任: 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责任: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填写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符合听证规定的,制作并送达《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5.决定责任:作出处罚决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行政处罚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听证情况等内容。

6.送达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他的法定受送达人。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前)、(定期)、(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第七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劳动者从事职业危害性工作;怀孕或哺乳的女工不得安排从事对自己、胎儿、婴儿有害的工作。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职业危害劳动者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发现职业禁忌或者职业健康伤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调出原岗位,妥善安置。

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对接触职业病有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对离职时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分离、合并、解散、破产的,应当对从事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患者。

《职业病防治法》还规定,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包括劳动合同)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治疗,并在劳动合同中说明不得隐瞒、欺骗劳动者。

从事职业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在任职前、离职期间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并如实告知劳动者检查结果。

工人有权了解工作场所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职业危害、危害的后果以及应当采取的职业病保护措施。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 )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招工B.上岗C休假D进厂参考答案: B参考解析:考点:职业健康检查。

第三十二条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相关资料: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5261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1653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通常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的诊断应当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诊断为法定职业病的,需由诊断部门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职业病患者在治疗休息期间,以及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职业健康)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职业健康)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职业健康)1.按GBZ1-2002规定,日接触噪声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是多少?(a)85分贝(a)(b)88分贝(a)(c)91分贝(a)答案:b 2.在炎热季节对高温作业工种的工人应供应含盐量为0.1%~0.2%的清凉饮料,饮料水温不宜高于多少度?(a)25℃(b)20℃(c)15℃答案:c 3.按国家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下列哪一级的劳动强度最小?(a)I级体力劳动强度(b)II级体力劳动强度(c)III级体力劳动强度答案:a 4.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共有多少种?(a)九类99种(b)十类115种(c)十类120种答案:b 5.下列哪种毒物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a)苯(b)氯(c)锰答案:a 6.下列哪种粉尘可致肺癌?(a)硅尘(b)石棉尘(c)煤尘答案:b 7.哪种降噪措施可以减弱反射声的强度?(a)消声(b)阻尼(c)吸声答案:c 8.防尘的技术措施除密闭尘源和通风除尘外还有哪些技术措施?(a)湿法作业(b)落实防尘责任制(c)定期对粉尘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答案:a 9.下列哪种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的危害性最大?(a)鄂式破碎机破碎石灰石时产生的(b)熔炼铜时,熔融的铜蒸发到空气后冷却产生的(c)面粉包装装袋过程中产生的答案:b 10.下列哪种作业环境发生中暑的机会大?(a)高温高湿(b)高温强热辐射(c)暑天户外作业答案:a 11.治理粉尘危害时应优先采用哪种方法?(a)通风除尘(b)密闭尘源(c)佩戴防尘口罩答案:b 12.治理噪声危害时应优先采用哪种方法?(a)降低声源的噪声强度(b)在声音传播的途径上减弱噪声强度(c)佩戴防噪声耳塞答案:a 13.紫外线是属于哪一种电磁辐射?(a)射频辐射(b)非电离辐射(c)电离辐射答案:b 14.下列哪种有害气体不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之失去携氧功能,致使人体组织缺氧而造成中毒?(a)一氧化碳(b)硫化氢(c)氯气答案:c 15.下列哪种作业的人员患电旋旋光性眼炎的机会大?(a)电镀作业(b)手工电弧焊作业(c)电解铝冶炼作业答案:b 16.下列哪种作业的人员发生有机溶剂中毒的机会大?(a)煤矿采掘作业(b)海上渔业捕捞作业(c)制鞋的涂胶作业答案:c 17.硫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氰化钾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毫克/立方米,羰基镍最高容许浓度为0.002毫克/立方米,这三种有毒物质相对而言哪一种毒性最大?(a)硫化氢(b)氰化钾(c)羰﹝粤音汤;普通话拼音Tang﹞基镍答案:c 18.在接触强噪声的环境下从事哪种作业会加重噪声对人体的危害?(a)高温作业(b)粉尘作业(c)操作风动凿岩机进行凿岩作业答案:c 19.长期使用风钻凿岩的矿工患哪些职业病的机会较大?(a)噪声聋(b)手臂振动病(c)噪声聋和手臂振动病答案:c 20.长期受到超过卫生限值标准的哪种非电离辐射可诱发皮肤癌?(a)紫外辐射(b)微波辐射(c)可见激光辐射答案:a 21.制鞋、玩具、家具、建筑装修行业接触胶粘剂、涂料的工人有较大机会受到以下哪种有害因素的危害?(a)电离辐射(b)有机溶剂(c)强热辐射答案:b 22.大面积皮肤烧伤的人,不应从事以下哪些作业?(a)粉尘作业(b)放射性作业(c)高温作业答案:c 23.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什么?(a)及早发现与其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及时进行治疗(b)了解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c)为劳动者提供福利待遇,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答案:a 24.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什么?(a)发现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不让其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b)了解劳动者原有的健康状况(c)发现患有慢性病的人员答案:a 25.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的费用由谁承担?(a)接受健康检查的劳动者(b)聘用劳动者的单位(c)聘用劳动者的单位与劳动者按一定比例分担答案:b 26.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硅尘是指怎样的粉尘?(a)含有硅元素的粉尘(b)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c)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不少于10%的粉尘答案:c 27.以下控制职业危害的措施有多少种可以用于高温危害控制?(1)以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替代人工操作;(2)向工人的作业点送干燥的冷风;(3)采用合理的厂房建筑设计和工艺布置,使车间内有较好的自然通风。

2021年10月CCAA统一考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真题

2021年10月CCAA统一考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真题

2021年10月CCAA统一考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真题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GB/T45001-2020标准的内容除了要求还有()。

A.质量要求B.使用指南C.实施要求D.评价要求2.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下面哪项活动是不属于隐患()。

A.机械设备无操作手册B.上下平台双手插裤兜里C.工件堆放在通道D.工作中使用油漆解析:《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组织内每一层次的工作人员均应为其所()部分承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职责。

A.控制B.所有C.涉及D.参与解析:GB/T45001-2020标准5.3条款。

4.GB/T45001-2020对危险源的定义是: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

A.行为或活动B.物质或活动C.来源D.根源和状态解析:GB/T45001-2020标准3.19。

5.组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评价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复杂程度取决于()。

A.组织的规模B.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危险源C.组织的整体战略D.风险和机遇解析:GB/T45001-2020标准附录A.6.1.2.2。

6.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工作场所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最本质的因素是()。

A.可能受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人员B.可能意外释放能量的能量源C.诱发能量源意外释放能量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D.可能受损害的财产7.组织的宗旨是指规定组织去执行或打算执行的活动,以及现在的或期望的组织()。

A.类型B.愿景C.目标D.状况8.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层次分配并沟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A.相关B.各C.关键D.重要解析:GB/T45001-2020标准5.3条款。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岗位,并妥善安置。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岗位津贴。

用人单位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在上岗前、定期和离岗时组织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法律对职业病诱导岗位没有明确规定,但《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有明确规定。

本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职业病。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扩展的数据:
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即使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符合,也应当在相应情况消失时延长劳动合同终止。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用人单位是否可以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职业健康检查之前,有一些区别《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职业病防治法律,而且在实践中也有争议。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岗位,并妥善安置。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岗位津贴。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的职责:第七条用人单位是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全面负责。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制定、落实本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并保证所需要的专项经费。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

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选择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确保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身份的真实性。

第十条用人单位在委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应当如实提供下列文件、资料:(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接触人员名册;(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结果。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对下列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一) 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新录用劳动者,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劳动者;(二)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劳动者。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安排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对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的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

需要复查的,应当根据复查要求增加相应的检查项目。

第十四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有关劳动者进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不适症状的;(二)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者出现职业中毒症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前、定期、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第七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
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岗位,并妥善安置。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岗位津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