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八-脂肪含量及油脂品质检测
油脂类原料的品质鉴定

油脂类原料的品质鉴定饲用油为高能量饲料。
由于价格高,市场上的饲用油掺假现象严重。
被检出的掺假物主要有水,溶点较高的动物油中还检出面粉和食盐。
下面先就通用的感官简易判定油脂是否掺假的的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再对饲料中常用的油脂进行逐一介绍。
(一) 油脂的检测项目1、总脂肪酸此系包括游离脂肪酸及与甘油结合之脂肪酸总量。
动物性或植物性油脂其量通常为92%—94%。
油脂能量大部分系由脂肪酸供应,因此总脂肪酸量为能量值之指标。
2、游离脂肪酸脂肪分解后会产生游离脂肪酸,故其量可做为鲜度判断之根据,完全饲料所用油脂一般约在15%—35%。
在营养上而言,游离脂肪酸对动物无害,但太高的游离脂肪酸(50%以上)表示油脂原料不好,对金属机械、器具有形蚀性,而且会降低嗜口性。
3、水分油脂中含有水分,不但引起加工设备的腐蚀,同时易使油脂起水解作用产生游离脂肪酸,加速脂肪之酸败,并降低脂肪之能量含量。
4、不溶物或杂质包括纤维质、毛、皮/骨、金属、砂土等细小颗粒无法溶解于石油醚之物质。
这些物质没有能量价值,而且会阻塞筛网和管口,或在贮存椅造成沉积。
其量应限制在0.5以下。
5、不可皂化物包括白酶类、碳氢化合物、色素、脂肪醇、维生素等不与碱发生皂化反应之物质,大部分成分仍有饲用价值,对动物无不良影响,但其中蜡、焦油等则无营养价值,甚至有些成分对动物有害,如水肿因子。
6、酸价酸价虽测定容易,但通常不能单纯以之评价油脂品质,须配合其他方法供签定。
油脂酸价之提高,部分由于油脂水解而生成游离脂肪酸,部分由于过氧化物的分解所产生羟基化合物再氧化而生游离脂肪酸,因此游离脂肪酸生成机构随条件而异,不易做为油脂氧化程度的判断指标。
7、过氧化价羰氧化物系在油脂氧化过程中生成,该过氧化价可做氧化程度判断。
但过氧化物在水中的存在或高湿下甚易分解,因此油脂氧化至某一程度后,过氧化价反而会降低。
因此我们应了解,过氧化价==所存在过氧化物量与分解量之差,故需配合其他氧化测定方法,以利品质之正确判断。
实验十八-脂肪含量及油脂品质检测

实验十八脂肪含量及油脂品质检测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油脂提取方法;2、学习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食用植物油脂主要特性的分析,包括试样的制备别离提纯、分析条件及方法的选择、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标准曲线的制作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综合训练食品分析的基本技能;3、掌握鉴别食用植物油脂品质好坏的基本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相关知识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好坏可通过测定其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等理化特性来判断:1、油脂酸价:酸价〔酸值〕是指中和1.0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贮藏方法是否恰当。
中国《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规定:酸价,花生油,菜子油,大豆油≤4,棉子油≤1。
2、碘价: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最常用的是氯化碘—乙酸溶液法〔韦氏法〕。
其原理:在溶剂中溶解试样并加入韦氏碘液,氯化碘则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起加成反应,游离的碘可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从而计算出被测样品所吸收的氯化碘〔以碘计〕的克数,求出碘价。
常见油脂的碘价为:大豆油120~141;棉子油99~113;花生油84~100;菜子油97~103;芝麻油103~116;葵花子油125~135;茶子油80~90;核桃油140~152;棕榈油44~54;可可脂35~40;牛脂40~48;猪油52~77。
碘价大的油脂,说明其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或不饱和程度高。
3、过氧化值:检测油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值,以及含量的大小,即可判断油脂是否新鲜和酸败的程度。
常用滴定法,其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
中国“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85〕”规定:过氧化值〔出厂〕≤0.15%。
4、羰基价:羰基价是指每千克样品中含醛类物质的毫摩尔数。
脂肪及脂肪油测定法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液体供试品如因析出硬脂发生浑浊时,应先置50℃的水浴上加热,使完全熔化成澄清液体;加热后如仍显浑浊,可离心沉降或用干燥的保温滤器滤过使澄清;将得到的澄清液体搅匀,趁其尚未凝固,用附有滴管的称量瓶或附有玻勺的称量杯,分别称取下述各项检验所需的供试品。
固体供试品应先在不高于其熔点10℃的温度下熔化,离心沉降或滤过,再依法称取。
相对密度的测定照相对密度测定法(附录10)测定。
折光率的测定照折光率测定法(附录24)测定。
熔点的测定照熔点测定法(附录22第二法)测定。
脂肪酸凝点的测定(1)脂肪酸的提取取20%(g/g)氢氧化钾的甘油溶液75g,置800ml烧杯中,加供试品50g,于150℃在不断搅拌下皂化15分钟,放冷至约100℃,加入新煮沸的水500ml,搅匀,缓缓加入硫酸溶液(1→4)50ml,加热至脂肪酸明显分离为一个透明层;趁热将脂肪酸移入另一烧杯中,用新煮沸的水反复洗涤,至洗液加入甲基橙指示液显黄色,趁热将澄清的脂肪酸放入干燥的小烧杯中,加无水乙醇5ml,搅匀,用小火加热至无小气泡逸出,即得。
(2)凝点的测定取按上法制成的干燥脂肪酸,照凝点测定法(通则0613)测定。
酸值的测定酸值系指中和脂肪、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1g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但在测定时可采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进行滴定。
除另有规定外,按表中规定的重量,精密称取供试品,置250ml锥形瓶中,加乙醇-乙醚(1∶1)混合液﹝临用前加酚酞指示液 1.0ml,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调至微显粉红色﹞50ml,振摇使完全溶解(如不易溶解,可缓慢加热回流使溶解),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粉红色持续30秒钟不褪。
以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为A,供试品的重量(g)为W,照下式计算酸值:供试品的酸值W 61.5A⨯=滴定酸值在10以下的油脂时,可用10ml的半微量滴定管。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脂肪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但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了解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对于我们选择健康的饮食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中脂肪的含量,探索不同食品的脂肪含量差异,并提供科学依据供消费者健康饮食选择。
实验方法:1. 样品准备:从市场购买不同类型的食品样品,如肉类、奶制品、油脂类等。
将样品分别称取一定量,然后通过研磨器将其研磨成细粉末,以便后续的实验操作。
2. 提取脂肪:采用乙醚提取法,将样品粉末与乙醚混合,摇匀并过滤。
将过滤液收集到一个容器中,然后用旋转蒸发仪将乙醚蒸发掉。
最后,将容器置于高温烘箱中,使残留物中的水分蒸发干净。
3. 称量脂肪:将干燥的残留物称重,得到样品中的脂肪质量。
4. 计算脂肪含量:脂肪含量(%)=脂肪质量(g)/样品质量(g)×100%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方法,我们测定了几种常见食品的脂肪含量,并得到以下结果:1. 肉类食品:我们选取了猪肉、鸡肉和牛肉作为样品,测得它们的脂肪含量分别为20%、15%和25%。
由此可见,不同种类的肉类食品脂肪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些肉类被认为是高脂肪食品,而有些则被认为是低脂肪食品。
2. 奶制品:我们选取了全脂牛奶和低脂牛奶作为样品,测得它们的脂肪含量分别为3.5%和1.5%。
这表明低脂牛奶相比全脂牛奶在脂肪含量上有明显的降低。
对于追求低脂肪饮食的人来说,选择低脂牛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3. 油脂类:我们选取了橄榄油和花生油作为样品,测得它们的脂肪含量分别为100%和50%。
这说明橄榄油是一种纯脂肪的食品,而花生油则含有较高的脂肪含量,但相对于其他油脂类产品来说,花生油的脂肪含量较低。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我们得出了不同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数据,并发现了不同食品之间的差异。
这为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帮助他们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检测脂肪实验报告

检测脂肪实验报告
《检测脂肪实验报告》
在现代社会,肥胖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脂肪含量,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检测脂肪含量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是通过不同方法检测食物中脂肪的含量,以便更好地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不同类型的食物样本,包括肉类、油脂、坚果和乳制品等,使用了化学分析、生物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食物中脂肪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油脂类食物的脂肪含量最高,而坚果和乳制品中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意外的结果,比如某些低脂食物中含有较高的反式脂肪酸,这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对食物中脂肪含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食物标签中所标注的脂肪含量并不一定准确。
因此,我们建议消费者在选择食物时应该更加注重食物的成分和营养价值,而不仅仅只是关注脂肪含量。
总之,这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见解,对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脂肪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我们的实验报告能够为更多人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人们更加健康地饮食和生活。
脂肪检测实验报告

脂肪检测实验报告引言脂肪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健康评估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体脂肪含量的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体脂肪含量来评估被试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本报告将按照以下步骤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提前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包括体脂测量仪、纸巾、体重秤等。
确保测量仪的电池充足,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2.被试者准备:被试者需要穿着轻便的衣物,并在测量前半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进食或饮水。
3.测量身高体重:使用体重秤和身高测量仪准确测量被试者的身高和体重。
记录下测量结果。
4.准备体脂测量仪:打开体脂测量仪的电源,并根据仪器说明书进行设定。
确保被试者的性别、年龄等信息正确输入。
5.测量体脂含量:被试者根据仪器的指示,站立或坐下将手握住体脂测量仪的手柄。
等待仪器完成测量过程,并记录下仪器显示的体脂含量数值。
6.重复测量: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建议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每次测量之间需要有适当的休息时间,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7.数据分析:将测量得到的体脂含量数值进行整理和分析。
根据被试者的性别、年龄和身高体重等因素,参考相关的健康标准,评估被试者的体脂含量是否正常。
实验结果根据以上步骤,我们进行了一次脂肪检测实验,并记录了以下数据:•被试者身高:170cm•被试者体重:65kg•测量结果1:体脂含量为18%•测量结果2:体脂含量为17%•测量结果3:体脂含量为19%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到被试者的平均体脂含量为18%。
数据分析根据被试者的性别、年龄和身高体重等因素,我们将参考相关的健康标准,来评估被试者的体脂含量是否正常。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成年男性的正常体脂含量范围为6-24%,成年女性的正常体脂含量范围为20-35%。
根据这个标准,被试者的体脂含量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体脂含量的正常范围因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而异。
因此,我们建议被试者进一步咨询专业健康机构或医生,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健康评估结果。
脂肪检测实验知识点总结

一、脂肪检测的原理脂肪检测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提取样品中的脂肪,并将其精确地测定出来。
一般来说,脂肪检测的步骤包括样品的预处理、脂肪提取、脂肪分离和测定脂肪含量。
常用的脂肪提取方法有传统的乙醚提取法、酚醛法、以及最近兴起的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脂肪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溴值法、核磁共振法、红外光谱法等。
不同的检测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脂肪检测的应用脂肪检测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测定肉类、家禽、鱼类、奶制品以及各种加工食品中的脂肪含量。
在医学领域,脂肪检测可以用于评估人体脂肪含量,帮助医生进行营养评估,指导临床治疗。
此外,脂肪检测还可以被用于动植物组织脂肪含量的研究,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三、脂肪检测的实验方法1. 样品的预处理在进行脂肪检测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对于食品样品,预处理包括挑选样品、研磨样品、混合均匀等步骤。
对于生物组织样品,预处理包括分解细胞膜、变性蛋白质等步骤。
合理的样品预处理对于脂肪的提取和检测有着重要的影响。
2. 脂肪提取脂肪提取是脂肪检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不同的脂肪提取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
例如,乙醚提取法需要在蒸发过程中注意避免氧化,酚醛法需要在高温下操作。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则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
实验人员在选择脂肪提取方法时,需要根据样品性质和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3. 脂肪分离脂肪分离是脂肪检测中的重要一环。
在样品中提取出的脂肪一般会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需要进行分离。
这一步需要使用溶剂,如正庚烷、乙醇等,将脂肪与其他成分有效分离开来。
合理的脂肪分离有助于提高脂肪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脂肪含量测定脂肪含量测定是整个脂肪检测实验的最后一步。
脂肪含量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重量法、溴值法、核磁共振法、红外光谱法等。
实验人员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和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在进行脂肪含量测定时,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样品的稳定性,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油脂质量检测

油脂的质量检测第五组★油脂的酸价本标准适用于商品植物油脂酸价的测定。
酸价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一.仪器和用具1.1滴定管;1.2锥形瓶:250ml;1.3试剂瓶;1.4容量瓶、移液管、称量瓶等;1.5天平:感量0.001g。
2 试剂2.10.1N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2.2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用0.1N碱液滴定至中性。
2.3指示剂:1%酚酞乙醇溶液。
二. 操作方法称取均匀试样3~5g (W)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溶剂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1N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不消失,记下消耗的碱液毫升数(V)。
三. 结果计算油脂酸价按下列公式计算:V × N × 56.1酸价(mgKOH/g油) = ────────W式中: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N——氢氧化钾溶液当量浓度;56.1——氢氧化钾的毫克当量;W——试样重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mg KOH/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注:①测定深色油的酸价,可减少试样用量,或适当增加混合溶剂的用量,以酚酞为指示剂,终点变色明显。
②测定蓖麻油的酸价时,只用中性乙醇不用混合溶剂。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碘价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1理解碘价的含义,测量的原理和意义。
1.2掌握用wijs(韦氏)试剂测定油脂碘价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碘价定义:100g油脂所能加成碘的克数(gI2/100g油)。
衡量油脂不饱和程度。
油脂中的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在适当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可与卤素起加成反应。
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越多,不饱和度越高,则加成卤素的量越大。
油脂吸收卤素的程度以碘价(亦称碘值)来表示。
根据碘价可以判断油脂的组分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可以作为鉴别单一油脂种类的指标。
碘价愈高的话,表示含较多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安定性较差,不适合高温使用,因为容易产生过氧化脂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精制乙醇溶液:取1000mL无水乙醇,置于20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g 铝粉、10g氢氧化钾,接好标准磨口的回流冷凝管,水浴中加热回流1h,然后用全玻璃蒸馏装置,蒸馏收集馏液。
(12)精制苯溶液:取500mL苯,置于10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硫酸,小心振摇5min,开始振摇时注意放气。
静置分层,弃除硫酸层,再加50mL硫酸重复处理一次,将苯层移入另一分液漏斗,用水洗涤三次,然后经无水硫酸钠脱水,用全玻璃蒸馏装置蒸馏收集馏液。
(13)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50 mg2,4-二硝基苯肼,溶于100mL精制苯中。
(14)三氯乙酸溶液:称取4.3g固体三氯乙酸,加100mL精制苯溶解。
(15)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称取4g氢氧化钾,加100mL精制乙醇使其溶解,置冷暗处过夜,取上部澄清液使用。
溶液变黄褐色则应重新配制。
(二)学生自配及标定试剂
1、氢氧化钾标准溶液(0.05mol / L)的标定:(按GB601标定或用标准酸标定)。
2、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液:按乙醚—乙醇(2+1)混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所配的KOH溶液中和至刚呈淡红色,且30s内不退色为止。
3、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的配制: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匀。
4、淀粉指示剂(10g / L)配制:称取可溶性淀粉0.50g,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至透明,冷却。
5、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0020mol / L)配制:用0.1mol / 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稀释。
四、实验内容
(一)酸价测定(参照GB/T5009.37—2003)
1、分析步骤
称取3.00g—5.00g混匀的试样,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置于热水中,温热使其溶解。
冷至室温,加入
酚酞指示剂2-3滴,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0.5min 内部退色为终点。
2、结果计算
式中:
X——试样的酸价(以氢氧化钾计),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V——试样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体积,单位毫升(mL);
C——氢氧化钾标准溶液实际浓度(mol/L);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56.11——与1.0m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1.000mol / L]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二)碘价测定(韦氏法)
1、分析步骤:
试样的量根据估计的碘价而异(碘价高,油样少;碘价低,油样多),一般在0.25g左右。
将称好的试样放入50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环己烷—冰乙酸等体积混合液,溶解试样,准确加入25.00mL韦氏试剂,盖好塞子,摇匀后放于暗处30min以上(碘价低于150的样品,应放1h;碘价高于150的样品,应放2h)。
反应时间结束后,加入20mL 碘化钾溶液(150/L)和150mL水。
用0.1mol / L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浅黄色,加几滴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剧烈摇动后蓝色刚好消失。
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做一空白实验。
2、结果计算
式中:——试样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空白试剂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
C——硫代硫酸钠的实际浓度,mol / L;
m——试样的质量,g;
0.1269——1/2的毫摩尔质量,g/mmol。
(三)过氧化值的测定(参考GB/T5009.37—2003第一法)
1、分析步骤
称取2.00g—3.00g混匀(必要时过滤)的试样,置于250mL碘瓶中,加30mL 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使试样完全溶解。
加入1.00mL饱和碘化钾溶液,紧密塞好瓶盖,并轻轻摇匀0.5min,然后再暗处放置3min。
取出加100mL水,摇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0.0020mol/L)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 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用相同量三氯甲烷—冰乙酸溶液、碘化钾溶液、水,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2结果计算
试样的过氧化值按式(3)和式(4)进行计算
X1=(V2−V1)×C×0.1269m×100
X
2=X
1
×78.8
式中:
X
1
——试样的过氧化值,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X
2
——试样的过氧化值,单位为毫摩尔每千克(mmol/kg);
V
1
——试样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2
——试剂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 / L);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0.1269——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1.000 mol / L]相当的碘的质量,单位为克(g);
78.8——换算因子。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四)羰基价测定(参考GB/T5009.37—2003)
1、分析步骤
精密称取约0.025—0.5g试样,置于25mL容量瓶中,加苯溶解试样并稀释至刻度。
吸取5.0mL,置于25mL具塞试管中,加3mL三氯乙酸溶液及5mlL2,4-二硝基苯肼溶液,仔细振摇混匀,在60°C水浴中加热30min,冷却后,沿试管壁慢慢加入10m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使成为二液层,塞好,剧烈振摇混匀,放置10min。
以1cm比色杯,用试剂空白调节零点,于波长440nm处测吸光度。
2、结果计算
试样的羰基价按式(5)进行计算。
式中:
X——试样的羰基价,单位为毫摩尔每千克(mmol/kg);
A——测定时样液吸光度;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稀释后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测定用试样稀释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854——各种醛的毫克当量吸光系数的平均值。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