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油脂质量标准的感官指标

合集下载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食用植物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品原料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

因此,对食用植物油的卫生标准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食用植物油的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金属含量。

食用植物油中重金属的含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过量
的重金属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食用植物油中的重金属含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且应定期进行检测。

其次,酸价和过氧化值。

酸价和过氧化值是反映食用植物油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油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高酸价和过氧化值的食用植物油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另外,食用植物油中的杂质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卫生标准。

杂质过多会影响食
用植物油的品质和口感,严重时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杂质含量必须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

此外,食用植物油的色泽和气味也是卫生标准的重要内容。

合格的食用植物油
应该具有清澈透明、金黄色泽,并且具有清淡的特有气味。

如果出现浑浊、异味等情况,就说明食用植物油已经不符合卫生标准,不能再使用。

最后,食用植物油的储存和包装也是卫生标准的重要内容。

食用植物油在储存
和包装过程中必须符合卫生标准,避免受到外界污染和细菌侵入,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

总之,食用植物油的卫生标准是保障我们健康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执行卫生
标准,确保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和安全,才能让消费者放心食用,健康饮食。

希望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能重视食用植物油的卫生标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和健康。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1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1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课前预习】1.食用植物油感官评定技术。

2.薄层层析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BHA实验技术。

2.影响食用植物油脂因素。

3.评价食用植物油脂的主要方法。

【目的要求】1、掌握鉴别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基本感官鉴别方法。

2、学习薄层层析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BHA实验技术。

3、学习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食用植物油脂主要特性的分析,包括试样的制备分离提纯、分析条件及方法的选择、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综合训练有关基本技能。

【基本原理】1. 食用植物油感官评定:利用食品感官评定的基本技术和食用油的一些感官特性进行鉴别判断。

2. 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BHA: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是食品中的抗氧化剂,用甲醇提取油脂抗氧化剂,用薄层色谱定性,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色的最低检出量与标准品最低检出量比较而概略定量,对高脂肪食品中的BHT、BHA 能定性检出。

2. 油脂酸价:酸价(酸值)是指中和1.0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贮藏方法是否恰当。

一般情况下,新鲜的油脂感官检验不觉得异常;酸价高于3.5mgKOH/g时,油脂出现不愉快的哈喇味;酸价超过4 mgKOH/g较多时,人们如果食用了这种油脂后可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现象,酸败严重的油脂不能食用。

同时,在GB1535—2003《大豆油》、GB1536—2004《菜籽油》中规定,其原油质量指标中酸值(即酸价)不得超过4.0mgKOH/g,四级成品油质量指标中酸值(即酸价)不得超过3.0mgKOH/g。

由此可见,食用植物油的酸价控制在3.0mgKOH/g范围之内,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因此,油脂酸价的测定是油脂酸败定性和定量检验的参考,是鉴定油脂品质优劣的重要依据。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感官鉴别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感官鉴别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感官鉴别作者:马小春来源:《消费导刊》2011年第08期从可食用植物油料籽种所制取得油和脂成为食用植物油。

“油”是指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的脂肪。

“脂”是指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或半固体状态的脂肪。

因此通称为油脂。

食用植物油中含少量色素,因此所有使用植物油具有一定的颜色。

一般讲,精炼油比毛油色泽浅。

食用植物油脂是指可供人食用的各种植物油脂,如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棉籽油,玉米胚油,葵花籽油,红花油等。

其营养价值高,产热量高,将它应用于各种粮油食品制作中,可使粮油食品具有良好的风味和色泽,使粮油食品制作的主要原料之一。

一、食用植物油脂的德感官鉴别一般是从气味,滋味,严肃,透明度,睡分,沉淀物等诸方面进行观察鉴别1.气味。

各种植物油脂都具有各自特有的气味,可通过嗅觉来辨别是否正常。

一般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盛装油脂的容器开阔的瞬间用鼻子挨近容器口,闻其气味。

二是取一二滴油放在手掌和手背上,双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闻其气味。

三是用钢筋勺取油样25g左右,加热到50度上下闻其气味。

2.滋味。

每种油脂都有其固有的独特滋味,通过自我的鉴别可以知道油脂的种类,品质的好坏,酸败的程度,能否食等。

用嘴尝试油脂,不正常的变质的油脂会带有酸,苦,辛辣等滋味和焦苦味。

质量好的油脂则没有异味。

方法是用玻璃棒区少许油样,点涂在已漱过口的舌头上,辨其滋味。

3.色泽。

每种油脂都有它固有的色泽。

根据这一点可以鉴别油脂是否具有该种油脂的正常色泽。

按油脂组成成分而言,纯净的油脂是无色、透明,常温下略带粘性的液体。

但因油料本身带有各种色素,在加工过程中这些色素溶解在油脂中而使油脂具有颜色。

油脂色泽的深浅,主要取决于油料所含脂溶性色素的种类及含量,油料籽粒品质的好坏,加工方法,精炼程度及油脂储藏过程中的变化等。

日常生活中,有人认为色泽深质量好,色泽浅质量次。

其实不然,从感官上看,正常植物油的色泽,除小磨香油允许微浊外,其他种类油脂要求色泽清淡,清亮透明,无沉淀,无悬浮物。

掺伪题目及答案

掺伪题目及答案

1、粮谷的感官指标可从下列哪些方面检验( B )a.色泽b.滋味c.纯度d.气味e.水分2. 碘呈色度测定方法中直链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可结合碘形成( )复合物, 支链淀粉只能吸附<1%的碘,形成( )复合物( A )A.蓝色紫色 B.蓝色红色 C.红色蓝色 D紫色蓝色3.吊白块的醋酸铅试纸检验法中,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硫及(),与醋酸铅反应,生成()化合物。

( A )A.甲醛棕黑色 B.甲醇棕黑色 C.甲醛红色 D甲醇红色1,工业用增白剂“吊白块”,化学名称为甲醛合次硫酸氢钠[CH2(OH)SO2Na·2H2O],其在水中或潮热环境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硫及甲醛,工业上用作还原剂和漂白剂。

2,粮食酸败时,脂肪分解并部分转化为醛类,醛类与希夫试剂作用,生成醌型化合物,使无色的希夫试剂呈现红紫色。

3.姜黄试纸与硼砂反应,生成浅蓝色产物,若试纸呈浅蓝色,则证明食品被硼砂污染;若试纸是褐色,则表示未被硼砂污染。

1、碘呈色度是判断方便面有没有完全熟化的一个指标。

(T)2、姜黄粉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

(F)3、糕点中是否掺入非食用色素的检验依据是脱脂棉不退色,则证明样品中存在非食用色素。

(T)1、粮谷的质量指标注意包括哪两方面答: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2、简述一下陈旧米面的检验当中,呈色检验法的实验原理。

答:粮食中存在过氧化氢酶,新粮中该酶的活力较高,陈粮中该酶由于变性而丧失活力。

本法利用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并把邻甲氧基苯酚(愈疮木酚)氧化而呈色来确定粮食的新、陈程度。

(P30)3、粮谷制品的掺伪有哪些主要表现答:不按指定配方添加原料,以霉变米面、酸败油脂加工制品;用陈旧糕点碾碎制馅重新制作糕点;用长期使用的煎炸油制作糕点;馒头、米粉中使用吊白块;油条中掺洗衣粉;使用非食用色素;过量使用防腐剂、糖精钠等。

(P39)4、请简要叙述一下粮食酸败的检验原理。

答:粮食酸败时,脂肪分解并部分转化为醛类,醛类与希夫试剂作用,生成醌型化合物,使无色的希夫试剂呈现红紫色。

植物油检验项目

植物油检验项目

植物油检验项目植物油检验项目是对植物油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验项目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植物油的新鲜度、品质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一、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对植物油外观特征的观察和评估。

首先要检查植物油的颜色是否正常,正常的植物油颜色应为透明或微黄色。

若出现浑浊、混浊或有悬浮物,可能表示植物油已变质或受到污染。

其次要观察植物油的气味,正常的植物油应有清淡的香气,若有刺鼻、酸臭等异味,可能表示植物油质量存在问题。

二、酸价检验酸价检验是评估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重要指标。

酸价越高,表示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越多,说明植物油质量较差或已变质。

检验过程中,可以使用酸碱滴定法来确定植物油中的酸价。

三、过氧化值检验过氧化值检验是评估植物油氧化程度的指标。

氧化会导致植物油的品质下降,产生有害物质。

通过过氧化值的检测,可以了解植物油的氧化程度。

检验过程中,可以使用碘值法或亚铁离子法来测定过氧化值。

四、含水率检验含水率检验是评估植物油中水分含量的指标。

水分过高会导致植物油变质,降低其质量。

检验过程中,常采用称量法或滴定法来测定植物油中的含水率。

五、铁含量检验铁含量检验是评估植物油中铁离子含量的指标。

植物油中铁离子的含量过高,可能表示植物油受到了污染。

检验过程中,可以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定植物油中的铁含量。

六、重金属检验重金属检验是评估植物油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指标。

重金属元素可能通过污染的土壤或生长环境进入植物油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检验过程中,可以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来测定植物油中的重金属含量。

通过以上检验项目的综合分析,可以准确评估植物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植物油生产商和消费者可以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植物油,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利益。

同时,植物油的检验项目也为植物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植物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GB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标准解读

GB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标准解读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8 / 11 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标准解读中国是食用油的消耗大国,我国市场上不仅有玉米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人们喜爱的大宗食用油,还有为满足消费者营养和风味需要的大量的食用调和油。

目前,我国食用调和油的小包装销量已经超过大豆油,成为小包装油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种。

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是对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和GB 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的整合修订。

新标准的出台,预示着食用调和油进入配方公开新时代,将给食用油行业带来一场新变革。

本文将对标准的修订背景、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检验指标和检验方法、标准的主要变化等内容进行分析说明,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和熟悉新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充分发挥标准的指导作用,方便检验人员尽快掌握检验过程,保证食用油的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

针对新标准的发布,对食用油生产企业的改进提出了相关建议。

1 标准修订背景面对我国庞大的食用调和油的市场需求,调和油的国家标准长期缺位,导致推动调和油国家标准尽快出台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调和油“公开配方”的呼声日趋高涨,但调和油国家标准一直“难产”,导致在消费者实际购买中对调和油产品的营养成分、配方比例无法知晓。

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规范市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

2 标准适用范围GB 2716—2018适用于植物原油、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调和油和食品煎炸过程中的各种食用植物油。

不适用于食用油脂制品。

3 标准的主要变化与GB 2716—2005、GB 7102.1—2003相比,GB 2716—2018的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

——修改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食用植物调和油”和“食品煎炸过程中的各种食用植物油”。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实验报告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实验报告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1)1、材料和方法 (2)1.1、实验仪器 (2)1.2、试剂及溶液 (2)1.3、实验方法步骤 (5)2、理化分析 (9)2.1、食用油中BHT、BHA的分离鉴定 (9)2.2、酸价测定 (10)2.3、碘价测定(韦氏法) (10)2.4、过氧化值的测定 (11)2.5、羰基价测定 (11)3、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 (11)4、结果与分析 (13)5、讨论与思考 (16)参考文献 (16)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摘要: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好坏可通过测定其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等理化特性来判断。

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及测量油脂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来进行对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 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用薄层色谱法定性,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色的最低检出量与标准品最低检出量比较而概略定量,对高脂肪食品中的BHT、BHA 能定性检出。

酸价(酸值)酸价是评定油脂品质好坏和储存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指标。

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的一种指标,用来衡量油脂的酸败程度,过氧化值超标,油的味道会不好,甚至产生异味,对人体不利影响。

检测油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值,常用滴定法。

用羰基价来评价油脂中氧化产物的含量和酸败劣度的程度,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我国已把羰基价列为油脂的一项食品卫生检测项目,常用比色法测定总羰基价。

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利用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及简单的呈色反应进行常见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

关键词:BHT BHA 酸价碘价过氧化值滴定法羰基价比色法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呈色反应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引言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食用油也是指可食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来源的油脂,常温下为液态。

食用油、脂油脂验收标准

食用油、脂油脂验收标准

食用油、脂油脂验收标准食用油Print_Titles产品类别Sort:预包装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定义Definition预包装食品是经预先包装好,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本标准所指预包装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包括食用植物油(半精炼、全精炼)、食用油脂制品(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食用动物油脂(食用猪油、食用牛油、食用羊油等)基本要求检查项目标准要求备注1.卫生要求和感官检查运输车辆运输工具(包括车厢和各种容器等)应符合卫生要求,要根据产品特点配备防雨、防尘、冷藏、保温等设施。

且不得和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产品防护包装完好,未受污染;无挤压变形。

内有食品级包材密封包装,外有包装容器。

感官检查具该商品正常的色泽、气味,无异味、无酸败味、无霉变、无可见异物。

包装无破损、涨袋。

2.温度检查运输车辆车厢温度N/A商品温度3.装箱规格规格标示与净含量规格标示与订单相符;实际净含量与标识相符。

4.保质期控制生产日期/包装日期生产日期/包装日期距离收货日期的时间应<1/3保质期。

5.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合格证国内生产的合格产品每个销售包装或每箱应当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6.标签检查(销售包装)标签标注方式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不得与包装物(容器)分离。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应清晰、醒目、持久;应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

品名在醒目位置标识,应当表明产品的真实属性。

配料表1.标签上应标示配料清单。

2.食品添加剂应当标示其在GB2760中的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

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可以标示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也可标示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并同时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或国际编码(INS号)。

净含量定量包装:净含量应与食品名称排在包装物或容器的同一展示版面。

应由净含量、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

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个单件预包装食品时,大包装在标示净含量的同时还应标示规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植物油脂质量标准的感官指标
食用植物油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

因此,制定食用植物油脂质量标准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感官指标是衡量食用植物油脂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颜色
食用植物油脂的颜色应该呈现出其应有的色泽。

例如,花生油应该呈现出淡黄色或浅黄色,菜籽油应该呈现出深黄色或金黄色,精炼植物油应该呈现出无色透明状。

如果食用植物油脂的颜色发生变化,可能表明其质量发生了变化。

2.气味
食用植物油脂应该具有其特有的气味。

例如,花生油应该具有浓郁的花生香味,菜籽油应该具有清爽的菜籽香味。

如果食用植物油脂的气味发生变化或者出现异味,可能表明其质量发生了问题。

3.口感
食用植物油脂的口感应该柔和、滑润,没有涩味、异味或者麻辣味等不良口感。

如果食用植物油脂的口感发生变化或者出现异味,可能表明其质量发生了问题。

4.透明度
食用植物油脂应该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

如果食用植物油脂出现浑浊、悬浮物或者沉淀物等情况,可能表明其质量发生了问题。

5.水分
食用植物油脂中不应该含有过多的水分。

水分会促使食用植物油脂酸败变质,影响其品质。

因此,在感官指标中,水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总之,感官指标是衡量食用植物油脂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选购和使用食用植物油脂时,应该注意观察其颜色、气味、口感、透明度和水分等方面,以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