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药物治疗(20200707142822)

合集下载

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建议

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建议

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建议肝脏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患者低蛋白血症导致其与药物结合减少,药物生物转化也会减慢,血浆游离药物增多而其作用增强。

因此必须减少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特别是给予肝毒性的药物时更需慎重,应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一、肝功能不全时的药动学特点1、吸收:肝脏疾病时,可出现肝内血流阻力增加,门静脉高压,肝内外的门体分流以及肝实质损害,肝脏内在清除率下降。

内源性的缩血管活性物质在肝内灭活减少,药物不能有效地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使主要在肝脏内代谢清除的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同时体内血药浓度明显增高而影响药物的作用,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能升高。

例如,肝脏疾病或晚期肝硬化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大增加,哌替啶和普萘洛尔增加2倍;对乙酰氨基酚增加50%。

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利多卡因、吗啡、硝酸甘油、对乙酰氨基酚、哌唑嗪和氯丙嗪等。

2、分布:在肝脏疾病时,肝脏的蛋白合成功能减退,血浆中白蛋白浓度下降,使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血中结合型药物减少,而游离型药物增加,虽然血药浓度测定可能在正常范围,但具有活性的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使该药物的作用加强,同时不良反应也可能相应增加,尤其对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其影响更为显著。

这些药物包括维拉帕米、呋塞米、利多卡因、吗啡、普萘洛尔、地西泮、保泰松、苯妥英钠和红霉素等。

3、代谢:在肝脏疾病时,肝细胞的数量减少,肝细胞功能受损,肝细胞内的多数药物酶,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活性和数量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使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清除的药物的代谢速度和程度降低,清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长期用药还可引起蓄积性中毒。

二、肝功能不全时的药效学特点慢性肝病时,血浆白蛋白合成减少,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下降,在应用治疗范围的药物剂量时,游离血药浓度相对升高,不仅使其药理效应增强,也可能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应增加。

例如临床上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给予巴比妥类药物往往诱发肝性脑病,即与肝功能损害时药效学的改变有关。

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药共30页文档

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药共30页文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药
6











澈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选择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选择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选择肝脏是许多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大多数药物的体内过程都与肝脏有关。

在慢性肝脏疾病时,常伴有部分肝细胞的坏死和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纤维化,使肝脏的血流量降低,微粒体内代谢酶减少、活性降低,从而使药物的代谢减慢、药物半衰期延长。

会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过高而中毒。

长期的肝脏疾病可使肝脏的蛋白合成能力减弱,使血中的血浆蛋白的数量降低或结合部位的性质发生改变,对药物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药动学改变的蛋白结合减少,使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增加,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中毒。

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生物转化减慢,药物排泄减慢,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的效应并增加毒性。

特别是给予肝毒性的药物时更需慎重[1]。

一、肝功能不全患者如何选用抗菌药物患者选择抗菌药物时,除应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此类抗菌药物是否会增加肝脏损害程度[2]、是否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毒性或对药物动力学等体内过程的影响等。

虽然目前还不能根据肝功能状态对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做出非常准确的调整,但临床上遇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 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重视并考虑这个问题。

(1)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

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属此类。

(2)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属此类。

(3)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经肾肝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属此种情况。

(4)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甲巯咪唑所致的肝功能异常的疗效观察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甲巯咪唑所致的肝功能异常的疗效观察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甲巯咪唑所致的肝功能异常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甲巯咪唑所致的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因使用甲巯咪唑致肝功能异常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肝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酯酶以及总胆红素水平等)进行测定,分析其肝功能损害的改善情况。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四项主要肝功能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酯酶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除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除谷草转氨酶外,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90.5%和71.4%,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甲巯咪唑在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时候会发生轻度免疫抑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肝损伤,而采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甲巯咪唑所致的肝功能异常情况相对于传统的护肝药物,具有更为优秀的抗炎和护肝功能,且药物活性成分在机体内的吸收效果好,安全性好,对于避免药物性肝功能异常发展为肝功能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甲巯咪唑;肝功能异常;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85-02肝功能异常指的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引起的肝脏形态与结构被破坏,肝脏代谢异常的情况[1]。

随着病情的进展,肝功能损害的加剧和损害范围的扩大,可能会造成肝脏代谢功能或解毒功能的显著下降,并形成胆汁,出现排泄障碍,甚至合并肝脏出血的情况。

肝功能异常吃什么药

肝功能异常吃什么药

肝功能异常吃什么药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的功能受到了损害或异常,需要注意保护肝脏,进行适当的治疗。

对于肝功能异常,合适的药物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下面就常用的一些药物进行介绍。

1. 乙酰半胱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缬氨酸乙酰胺):
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非处方药,可用于肝功能异常的治疗。

它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并提供抗氧化保护,减轻肝脏的负担。

乙酰半胱氨酸还可帮助排毒和解毒。

2. 枸橼酸二钾:
枸橼酸二钾是一种利尿剂,可用于肝功能异常患者的治疗。

它可促进尿液的排泄,有助于清除体内积聚的废物和毒素,减轻肝脏的负担。

3. 阿魏酸:
阿魏酸是一种中药,具有抗炎、保肝和解毒的作用,可用于调理肝功能异常。

阿魏酸还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胆固醇代谢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4. 丹参:
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凝血等作用。

丹参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脏的供血和排泄功能,有助于保护肝脏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

5. 赤芍:
赤芍是一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和保肝作用。

赤芍
可以减轻肝脏的炎症,促进肝脏的修复,并对肝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只是辅助肝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样重要。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遵从医生的指导,避免滥用药物或自行购买药物。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脏的康复。

肝功能异常的解毒

肝功能异常的解毒

肝功能异常的解毒宣汉县第三人民医院四川达州 636150肝功能异常是指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造成肝脏形体机构的改变或肝功能的异常。

轻度肝损害,会通过肝脏本身的代偿功能来弥补,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异常情况。

如果是伤害严重且广泛会引起明显的物质代谢障碍、排泄障碍、胆汁形成障碍、出血倾向、解毒功能降低等异常改变,称为肝功能不全即肝功能异常。

一、肝功能异常病因1、感染。

寄生虫、细菌、病毒等均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其中病毒对肝脏造成的损害最为常见。

2、化学药品中毒。

如四氯化碳、砷剂、磷等物质往往可造成肝脏细胞的酶系统损害,使肝脏代谢功能异常或使氧化磷酸化和过程受抑制,导致肝细胞坏死。

此外一些治疗药剂如氨柳酸、四环素、某些碘胺药物即使是治疗剂量也会对肝脏细胞造成损害。

3、营养不足。

缺乏胆碱、甲硫氨酸时,会使肝脂肪性变。

这是由于肝脏内脂肪的运输需要先转化为磷脂,而胆碱就是参与合成磷脂的必要组成部分,而甲硫氨酸是合成胆碱的甲基。

当体内缺乏这些物质时,正常的磷脂过程就会被抑制导致脂肪性变。

4、免疫功能异常。

肝脏病变可引起免疫功能异常,而免疫功能异常又会导致肝脏受损害。

5、胆道阻塞。

胆道阻塞可由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胆道阻塞会导致胆汁淤积,胆汁长时间对肝细胞产生刺激作用会损害肝细胞,此外,淤积会导致胆管扩张以至压迫肝脏使其缺血,从而引起肝细胞的病变、坏死。

6、血液循环障碍。

如慢性心力衰竭,可导致肝脏细胞缺氧。

7、肿瘤。

如肝癌会对肝脏细胞产生破坏。

8、遗传缺陷。

某些肝疾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缺陷导致的遗传疾病。

如肝脏不能合成铜蓝蛋白使铜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肝豆状核变等等。

二、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可表现为消化功能的异常,导致患者食用不振、厌油、恶心、呕吐等。

肝细胞损害可导致血清转氨酶等酶物质含量升高而胆碱酯酶含量降低,患者可出现乏力、疲倦、嗜睡症状。

胆红素代谢异常会导致黄疸。

糖代谢异常会导致胆固醇合成能力降低,脂化能力降低。

肝功能异常的药物治疗ppt精选课件

肝功能异常的药物治疗ppt精选课件
剂量调整时机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肝功能指标 改善情况,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和剂量调整策略。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常见不良反应
01
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监测
0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新药研发与创新
针对肝功能异常的治疗领域,未来可能出现更多创新药物,为治疗 提供更多选择。
综合治疗模式的探索
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营养支持等综合手段,探索更全面 、有效的肝功能异常治疗模式。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处理措施
03
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减
量、停药、对症治疗等。
PART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1 2
肝功能异常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解释肝功能异常的定义、原因、症状、诊 断和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 身病情。
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强调药物治疗在肝功能异常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让患者明白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
严重程度
根据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严 重程度,选择不同作用机 制和强度的药物。
个体差异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 遗传背景等个体差异,选 择适合的药物。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初始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选择依据,制定初始治疗方案,并进 行密切观察。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 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等。

肝功能不正常吃什么药

肝功能不正常吃什么药

肝功能不正常吃什么药
肝功能不正常当然应该引起重视,而且要了解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现在生活当中,很多人容易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但是很多药物也会造成一些副作用,所以使用任何药物都应该咨询医生,现在最常见的是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双黄醇这些药物。

1、建议继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异常,建议口服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双黄醇保肝治疗看看,效果不好的改成静脉输液加强保肝治疗,饮食避免过于油腻,尽量少喝酒,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
2、乙肝患者肝功能不正常后,往往会出现如下的表现,如果你是乙肝患者,又有如下的一些症状,那么一定要保持警惕,及时的去医院进行肝功能和B超相关的检查。

3、患者自觉近几天明显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或兼有低热。

体检发现有的患者面色晦暗,巩膜及皮肤常黄染,可有蜘蛛痣及肝掌。

4、实验室检查,血清转氨酶升高超过400U/L以上,一般转氨酶升高比胆红素升高早1周左右,少数病重患者后期可有酶-胆分离现象,胆红素、胆汁酸明显升高,或兼有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ALP和Y―GT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免疫学检查检出有关HBV抗原和抗体。

5、血清胆碱酯酶(ChE)是反映肝细胞合成障碍的可靠指标,严重肝实质病变的重度活动期患者ChE明显下降。

B超检查:多数患者有脾肿大和门静脉内径宽度增加,或兼有胆囊壁增厚,慢性重度活动性乙型肝炎可见肝脏形态略有缩小,待病情稳定后,部分患者肝脏大小可恢复正常。

乙型肝炎慢活肝应与下列疾病鉴别,如急性病毒件肝炎、丙肝慢话肝、乙肝合并丁肝慢活肝药物引起的急件肝损伤、酒精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及α―抗胰白酶缺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