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眼中的新巴黎——以卡耶博特的《欧罗巴桥》为例
现代艺术思潮-答案

一、名词解释:1、未来主义:现代文艺思潮之一。
1909年意大利马里内蒂倡始。
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2、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位于悉尼市区北部,是悉尼市地标建筑物,由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设计,一座贝壳形屋顶下方是结合剧院和厅室的水上综合建筑,其内部建筑结构则是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建设共耗时14年,于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3、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
1897年,法国政法决定,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建造一座纪念塔作为永久标志,由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以钢架构建而成,1889年完工,埃菲尔铁塔在现代美学上的意义今天地道普遍承认,它揭开了现代审美观念的新篇章,是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新纪元的起点之一.4、纳比派:1891年出现于巴黎,其主要成员是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的学生。
这是一个为期很短的艺术运动,主要参加者是法国的画家和雕塑家。
“纳比”一词出自希伯来语,是先知的意思,取此名称的基本点旨在表明其信念、创作思想同宗教的密切联系,纳比派的主要理论家德尼,将纳比派的特色归纳为两种变形的理论:“客观的变形,它基于纯美学,装饰概念,以及色彩和构图的技术要素;再就是主观的变形,它使画家个人的灵感得以发挥."5、维也纳分离派:1897年,维也纳美术界持不同见解的青年艺术家成立了“维也纳造型艺术协会",不久克里姆特等八位青年艺术家因观点不同退出该协会,另行组织艺术家团体,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艺术纲领,只是创作思想相近,形成了“维也纳分离派”, 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
印象派绘画与巴黎现代生活

材和现代生 活 。印象 派画家 虽然 一 再声 称他 们 是 “ 主题 ” 反 的 , 实际上他们所 具有 的共 同特征 之一 就是 描绘 一种 中产 但
阶 级 的 生 活 场 景 。正 如 T J 克 拉 克 在 《 代 生 活 的 绘 画— — .. 现
以及他的艺术观念 , 他指 出所 谓“ 现代性 ” 就是 “ 短暂 、 瞬间即 逝、 偶然 , 是从短暂 中抽 取 出永 恒 。即转 瞬 即逝 的、 即兴偶 成
S UN o g— h i L n — u
( p r n FieAr ,S z o ol e uh u,A h i 3 0 0) Dea t to me f n t s uh u C l g ,S z o e n u 4 0 2
印象 派是 1 9世纪后半期诞 生于法 国的绘 画流派 , 其代 表
孙 龙 辉
( 宿州学 院 美术 学 院 , 安徽 宿 州 2 4 0 ) 3 0 0
摘 要 : 象 派 画 家 选 择 巴黎 都 市 生 活 作 为 表 现 题 材 与 当 时 的 巴黎 社 会 结 构 的 转 变 及 印 城 市 改 建 具 有 很 大 关 系 , 一 切 提 供 了 他 们 绘 画 的 场 景 、 题 以 7_ 感 之 源 。 同 时 , 艺 术 这 主 2灵 在 观 念 上 , 象 派 画 家与 波 德 莱 尔所 倡 导 的 艺 术 家要 表 现 “ 代 性 的 美 ” 息 相 关 。 印 现 息
画家》 于 15 写 89年末至 16 80年初 , 这篇文 章是对 插图 画家康
斯坦丁 ・ 居伊作 的评论 , 波德莱尔称他表 现“ 逝去 的时光 及其
包 含 的所 有 永 恒 的 暗 示 的 画 家 ” 。实 际 上 这 是 一 篇 现 代 生 活 绘 画 的宣 言 , 德 莱 尔 在 文 中 阐 释 了 “ 代 性 ” “ 代 生 活 ” 波 现 的发表为印象派 画家 面向生
法国印象派画家卡米耶·毕沙罗油画作品欣赏

法国印象派画家卡米耶·毕沙罗油画作品欣赏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法国印象派大师,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1903年于巴黎去世。
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
"在他去世后三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
卡米耶·毕沙罗,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唯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毕沙罗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是印象派的先驱,有印象派"米勒"之称。
卡米耶·毕沙罗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他对印象派的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奈,他品德高尚赢得所有人的钦佩,在印象派画家心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的家长,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以色列人的领袖)。
卡米耶·毕沙罗,堪称印象派团体中的"中流砥柱",尽管其他几位印象派大师的"社会知名度"比他大,但总体作用仍有所不同。
塞尚、高更等都称自己是毕沙罗的学生。
他是唯一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
不管外界有多大的压力,也不管内部有多大的纷争,毕沙罗静静地坚守着,先后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参加联展。
出身商人之家的卡米耶·毕沙罗不愿随父亲经商。
但到了法国学画,他生活窘困,画卖不掉,不得不做油漆匠来谋生。
但他说:"绘画使我快乐,它是我的生命,其他无关紧要。
"作家左拉在看过他1867年的《雅莱山,蓬图瓦兹》后,称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三四位大画家之一。
他的笔法坚实粗放,有大师的传统。
这样美丽的画幅只能出自一个诚实者之手。
"毕沙罗也曾一度追慕点彩派创始人乔治·修拉的风格,并以这种技法画了一些作品,但不久以后便认识到,点彩技术不适合自己的气质,还是要诚实地以自己的风格来创作。
我来告诉你~世界印象派、后印象派、新印象派的区别

我来告诉你~世界印象派、后印象派、新印象派的区别展开全文印象派从哪里来印象派往哪里去谈及西方美术史,印象派永远是被讨论最多的话题。
每个稍微对艺术感点兴趣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些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
但是你真的确定很多时候你没有搞错吗?· 承上启下的巴比松画派·对不起,在讲“印象派”之前,我想先聊聊“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村位于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处,19世纪一群不满七月王朝统治的画家在此聚居,他们以到户外进行风景写生的创作行为来区别当时的学院派画家,认为学院派画家的宗教、神话、历史题材的画作属于闭门造车,太多虚假。
今天的巴比松村这群画家中,既有朴素平实的米勒,也有精神气质的卢梭,还有唯美诗意的柯罗。
米勒米勒的巴比松风格作品卢梭卢梭的巴比松风格作品柯罗柯罗的巴比松风格作品从三位代表画家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古典主义影响和学院派训练深深痕迹巴比松画派受17世纪荷兰画派和英国画家康斯塔伯的启发,开创了西方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先河。
另外,巴比松画派在西方美术史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意义,他们由深受古典主义的学院派蜕变而来,其后又为印象派的崛起点亮明灯。
巴比松画派虽然和枫丹白露森林关系密切,但和枫丹白露画派完全不是一条道上的,和枫丹白露画派关系密切的是枫丹白露宫。
· 逆袭的印象派·印象派名词的由来,相信很多人都了解。
这是因为当时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莫奈莫奈的《日出·印象》19世纪的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每年都会举办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官方展览,叫做“沙龙”,能参展的人大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
但是另外有一大批来自各个阶层的年轻画家,他们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
这些画家们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于是画家们就联手举办了“官方沙龙”落选作品展,这个展就是后来的“印象派画展”。
印象派与新巴黎

印象派与新巴黎
杨建
【期刊名称】《艺海》
【年(卷),期】2005(000)003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杨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5
【相关文献】
1.印象派作品中巴黎的现代性——读《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有感 [J], 陈勃
2.印象派眼中的新巴黎——以卡耶博特的《欧罗巴桥》为例 [J], 曹聪;
3.《印象巴黎》:印象派的诞生及其对世界的革命性影响 [J],
4.从印象派画作《雨中巴黎的街道》看19世纪末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市民服装 [J], 邵嘉琪
5.从印象派画作《雨中巴黎的街道》看19世纪末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市民服装 [J], 邵嘉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印象的限度——卡耶博特的现实之困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印象的限度———卡耶博特的现实之困张先圆(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402260)摘要:古斯塔夫·卡耶博特在西方美术史上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现行的观点倾向于将他化归印象派,然而他的画作的手法,选材及画风又和通常意义上的印象派颇有出入。
唯有对其主要代表作加以梳理,才能厘清他与印象派的差异,进而对这位颇具个人风格的艺术家有更妥帖的认知。
关键词:卡耶博特;绘画风格;印象派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3-0063-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3.028一、切割古斯塔夫·卡耶博特作为艺术家的身份颇为尴尬—-他虽是专业画家,但更多时候是被当作收藏家;他的诸多别出心裁的画作则被评论家评为是“受到了他的印象派同侪影响”。
即便如此,直到今天,他仍然是那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印象派”画家。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和印象派过从甚密的他,到头来反而因印象派受累?要解答这一问题,不妨看看他的一幅代表作《热讷维耶花园里的菊花》,来一窥究竟。
这幅画极端扁平的风格,使得观者仿佛身处他精心打理的自家的花园。
可以看出这幅画中的左边的花朵承接了更多色彩营造的光线感,同时,为了突出光线在真实环境下的阴影效果,右边花朵的绿色根茎采用了深绿色渲染———在茁壮根茎的养分的供给之下,黄白橙色花朵的花瓣则恣意享受着明媚阳光。
的确,它是印象派。
然而在这一团繁花簇锦之中,却不难发现这幅画的整体布局被刻意得缩小在了一个非常局促的空间,甚至于处在边缘部分的花朵被简单粗暴得沿着画面边沿切割开来,这和印象派画作注重画面整体布局的相对完整性有着明显不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画家采用了如此极端的方式处理他的画面布局呢?如同他画笔下的这些绚烂多彩的花朵一般,卡耶博特本人也极力吸取着巴黎这座城市的新气象所赋予他的无穷的美的灵感。
印象派作品中巴黎的现代性

印象派作品中巴黎的现代性作者:陈勃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05期摘要:今天的巴黎,你依然可以感受到香榭丽舍大道的笔直与宽阔,车水马龙,喧嚣而繁华,然而这得得益于160年前奥斯曼男爵的改造计划。
巴黎成为世界级的大都市和这个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分不开的,她的现代性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同时她的面貌和模式在这一个半世纪中也被很多其他城市效仿。
《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让我对巴黎以及19世纪后半叶法国那段艺术史和社会生活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巴黎现代性印象派绘画T.J.克拉克的《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是一本从艺术社会史的角度分析印象派画作的专著。
这和以往我们对于印象派绘画的解读有很大的不同。
过去我们认为印象派绘画的地位在于对自然的摹写上,特别是运用外光,对于瞬间变化的自然与社会生活的捕风捉影式的解读,更多地是对于色彩等技法的溢美之词。
而这本书从技法转移到了对画面内容的剖析以及画面背后的社会语境及人文情怀的观照,不能不说对于读者理解印象派艺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而对那个年代能够出现那样作品进行一个社会学的论证和说明。
现代巴黎的格局形成于160多年前,拿破仑三世命当时的巴黎警察局长乔治·欧仁·奥斯曼(1809-1891)对巴黎进行改造。
从1851年开始到1869年,奥斯曼对巴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和建设。
他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因为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所以奥斯曼在密集的旧市区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
但是为了开辟道路,奥斯曼拆掉了巴黎三分之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代之以当时流行的石头大房。
这时,城市的林荫大道、音乐咖啡馆和商店成为巴黎现代性的地标。
老巴黎穷人和富人曾经生活在一起的景观被这样的改造计划彻底摧毁,不同阶层的人生活在城市周边不同的区域,这个城市对人们来讲变得更加陌生,原有的生活方式消失了。
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旨在对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1. 西方绘画风格
- 梵高的后印象派绘画:通过运用明亮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
表现了他内心世界的情感和主观体验。
- 皮萨罗的立体主义绘画:以分解和重组物体形态的方式表现
了立体空间。
- 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通过几何形状和纯粹的色彩构成,追
求形式和精神的统一。
2. 国家名画赏析
- 中国:《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的繁华城市景象,展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法国:《蒙娜丽莎》——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之一,被认为是西方绘画的杰作之一。
- 荷兰:《夜巡》——由荷兰画家伦勃朗创作,通过灯光和明暗对比,营造出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3. 基本绘画构图原则
- 对称构图:通过左右或上下的对称排列,创造稳定和平衡的感觉。
- 平衡构图:以中心物体为依托,平衡整个画面的构图。
- 黄金分割构图:将画面分为三个部分,比例接近黄金分割比例(1:1.618),创造稳定和谐的效果。
- 视角构图:通过改变视觉角度,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和透视效果。
4. 图像表现技法
- 线条表现: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向等方式,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 色彩表现:通过颜色的明暗、饱和度和冷暖色调的运用,表现物体的光影和情感。
- 纹理表现:通过运用不同的纹理效果,表现物体的质感和触感。
- 空间表现:通过透视和立体感的呈现,表现物体的远近、高低和体积。
以上为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 的滚滚 浓烟 ,以及蓄势待发 的火车头 ,他用 丰富的色彩将
枯燥单调 的画旨变得妙趣横生 。
画面上 ,钢筋水泥桥 的栏 杆纵贯画面 ,一直延伸至远景 中横 置的奥斯曼式建筑 , 灰黑色的钢筋桥体几乎 占据 画面 的一半 , 使观赏者立刻感 到一种前所未有 的压迫感 。 桥 的左边近景处 ,
是 马上 ,人们 就感到 了新兴的林荫道和扩建 的马路给城市注 入 的活力 ,尤 其是铁路 的发展 更加速 了城 市现代 化 的进 程。 印象 派画家们敏锐地捕捉到 了这一点 ,并成 为最 早挖掘并赞
美工业风景 的艺术群体之一 。
不 只是卡耶博特 ,马奈 和莫奈也对 “ 工业风景 画”主题 兴趣 盎然。马奈的工作室就坐落 于圣拉 萨尔火车站附近 ,而 莫奈 则在卡耶博特的资助下 ,在火 车站 附近租下工作 室专心 描摹 。马奈于 1 8 7 2年创作 了 《 铁路 》 ,将女性和孩 子置于蒸
光华 。 ” 诗人对昔 日的巴黎恋恋不舍 ,怀念过往 的一 草一 木。 最初 的改造的确让习惯 旧 E l生活 的人们 略感惊 讶和不适 ,但 卡耶博特及 其作 品 《欧罗巴桥 》
、
居斯塔夫 ・ 卡耶博特于 1 8 4 8 年生于 巴黎 , 由于家境殷实 ,
使他可 以 自由从事 喜爱 的绘画事业 ,并成为几次 印象派 画展 的主要 出资人 ,购买 收藏了多幅印象派画作 。卡耶博特 的绘 画生涯可 以分为两部分 : 前 期在库尔贝和 自然主义影 响下 的 现实主义 画风 ,以及 中后期 在莫奈和德加影响下 的印象派 画
西。 ” 随后 ,画家们 在奥斯曼男 爵改造 下 的新 巴黎 中找到 了
繁华 的林荫道之美 , 开始关注新兴 的城市风景 , 甚至 “ 从声音 、 速度 、恶臭 的世界 中汲取灵感” 。 就像左 拉宣称 的那样 : “ 我
们 的 艺 术 家 应 该 找 到 火 车 站 的诗 意 ,就 像 他 们 的 父 辈 在 森 林
【 中图分类号 】 G【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 — 1 2 1 6( 2 0 1 5) 0 8 C 一 0 0 8 0 — 0 2
“ 城市 风景 ”一 直是 印象 派画 家热 衷表 现 的主题之 一 。 性的印象派画家们 着迷 不已。 无论 是林荫大道 、 广场 、 咖啡馆 、 要 干道 ,在大道两侧种植高大 的乔木使之成 为林 荫大道 ,修
蒸汽所组成 的工业 世界 ,若 有所思 ; 他的身后一 只略显滑稽 的流浪狗朝画 面深处踱 去 ,后面一对衣着讲究 的男女悠 闲地 迎面走来 , 男士的高头礼帽和女士小阳伞是 中产 阶级 的标志 。
这 里 ,凝 思 的工 人 与 闲情 漫 步 的 中 产 阶 级 形 成 鲜 明对 照 : 首
领 域
思 辨
A N L  ̄ F : E N XI 案 例 分 析
印象派 眼中的新 巴黎
以卡耶博特 的 《 欧罗巴桥 》为例
◆ 湖北文 理 学院
摘
曹
聪
要: 居斯塔 夫 ・ 卡耶博特是 1 9世 纪印象画派独树 一帜 的画 家,本文试 图通过分析 其作品 《欧罗 巴桥 》 ,
来探 寻印象派眼中的新 巴黎 ,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变迁对人 们生活和 审美方式 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 : 印象画派,城 市化 ,工业文明
一
从 马奈 开始 ,画家们就试 图抛弃 “ 棕红 的罗马人和希腊 人 以及瓷面仙女 ”,开始从 大 自然 中汲取灵感 ,去感 受光线
明暗带 来 的色 彩变 幻。 马奈 曾说 : “ 没有 自然 ,我 画不 了 , 我不 会编造。哪怕我按照教材来 画 ,我也 画不出有价值的东
个身着灰 白色衣 服的工人 依桥而立 ,凝视着桥下 由铁轨 和
的影 响 : 画 面 干 净 ,构 图 严 谨 ,给 人 强 烈 的 真 实 感 。《 欧 罗
巴桥 》展 出于 1 8 7 6年 印象派第 三次联合 画展之 际 ,画面 描
述的是坐落在圣拉 萨尔火车站之上的欧罗 巴桥上 的一个春 E l
场景。车站所在的欧罗巴一带是奥斯曼男 爵改造后 的新街 区。
汽团簇 的工业 背景 之 中,构 图新 颖 ;随后莫奈 创作 于 1 8 7 7 年的组 画 《 圣拉 萨尔火 车站 》( 共八 幅 )也描 绘 了大玻璃 棚
风。其著名画作 ,无论 是 《 巴黎 ,雨天 》还是 《 欧罗 巴桥 》 ,
其关 注点都聚焦在 城市 变迁下 的社会与人身上 。 《 欧罗 巴桥 》的创作 就极大地受 到 自然主义及 摄影技术
先是色彩上的反差 , 灰 白色的工作 服和黑 色的礼服对 比明显 ;
托腮神情漠然 ,仿佛被 一种孤独感空虚感笼罩 ,而他 身后 上 层人士 的中找到诗意那样 。 ” 可 以看 出 ,艺术家们逐 渐把 以
从 一些 “ 恶”和 “ 丑” 的意 向中挖 掘诗 意 ,于是 ,这些令人 震惊 的新奇 、 不适甚至不和谐成为 了艺术家们新的审美意象 , 并由此开启 了一个拜物 的时代 。
尤其是第二帝 国时期奥 斯曼男爵改建的新 巴黎更让追求现代 建 四通八 达的铁路网和完备的下水道系统等 等。身处 在这巨 变之 中的波 德莱尔 曾在他 的 《 天鹅 》一诗 中描绘 到 : “ 正 当
我穿越新 卡鲁塞尔广 场 / 它突然丰 富 了我 多产的 回 ' i 4/ 老 巴
甚至是火车站 升起 的滚 滚浓烟 ,都成为 了画家们笔下五彩斑 斓 的光影组合 。在 马奈 、莫 奈 、德加 、雷诺阿这一个个如 雷
贯耳的名字背后 ,居斯塔夫 - 卡耶博特似乎并不为大众熟识 ,
印象深刻 。
一
黎不 复存在 ( 城市 的模样 ,哎 ,比凡人的心变得还要迅疾 ) /
我 只 在 想 象 中看 见那 片 木 棚 / 那 一 堆 粗 具 形 状 的柱 头 ,支 架
但是他 的作 品却 由于对 新巴黎现代化的独特细节把握 而让人 / 野 草 ,池水 畔的 巨石绿 意莹莹 / 旧货杂 陈 ,在橱 窗 内放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