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Meta分析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肺部感染。
预防与控制VAP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其发生率约为10%40%。
VAP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率的升高。
因此,预防和控制VAP已成为国内外医疗机构关注的焦点。
二、病原学VAP的病原体主要包括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病毒。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最为常见,约占60%70%,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真菌和病毒较少见。
三、危险因素1. 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2. 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VAP的风险越高。
3. 气管插管方式: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相比,经鼻气管插管发生VAP的风险较高。
4. 呼吸机管理: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
5. 抗生素使用: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耐药等。
四、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操作呼吸机、接触患者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和医院条件,选择经口气管插管或经鼻气管插管。
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可考虑采用无创通气。
3. 加强呼吸机管理(1)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
(2)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预防:采用低潮气量、高频率的通气策略,以降低肺损伤的风险。
(3)加强呼吸机管道护理: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避免管道污染。
4. 早期拔管评估患者病情,尽早拔除气管插管,减少VAP的发生。
5.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中国三级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的Meta分析

中国三级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的Meta分析作者:李强陈珍初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第34期[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发生情况,为其综合防控提供基线数据和依据。
方法使用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国内有关三级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测相关的研究(前瞻性研究,提供监测时段呼吸机使用人次等信息),提取各研究VAP发生率数据,运用R 3.1.2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各研究监测的VAP发生率。
结果该研究共纳入综合性医院VAP监测5篇研究,8个时间段,监测总人次为6825人次,呼吸机总使用天数为30270床日,Meta分析显示,VAP综合发生率为24.8‰(95%CI:18.3‰~31.3‰)。
各研究时间段结果存在异质性,PHeterogeneity[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重症监护病房;发病率;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12(a)-0147-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from Chinese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providing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VAP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databases of 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Wanfang Medical, VIP, and PubMed. Studies should have the information of VAP incidence data, and the device days. Meta-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overall VAP incidence rate.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R soft ware package version 3.1.2. Results A total of five studies with eight separate surveillance data for VAP were included in this Meta-analysis. The pooled number of surveillance patient in ICU was 6825; and the total device days were 30270.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ooled incidence rate of VAP was 24.8‰ (95%CI:18.3‰-31.3‰).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ICU-VAP in Chinese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is rather high, suggesting a long way to go to prevent and control it.[Key words]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tensive care unit; Incidence rate; Meta-analysis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机械通气48 h后至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后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方法学

DOI:10畅3760/cma畅j畅issn畅0376-2491畅2014畅05畅007作者单位:51012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作者:黎毅敏,Email:dryiminli@vip畅163畅com・专题论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枠方法学江梅 黎毅敏 郑劲平 临床实践指南是指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地制定出的帮助临床医师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推荐意见。
但如何保证指南的科学、公正和权威,制定指南的方法学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随着循证医学的提出和发展,采用循证方法制定指南已经成为国际上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主流趋势与共识。
我国近年来制定指南数目日益增多,但质量良莠不齐,严格按照循证方法来制定指南在国内尚未得到足够重视[1]。
有鉴于此,我们结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最近组织专家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与方法来制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简称VAP指南)[2],详细介绍VAP指南如何利用GRADE方法进行制定,探讨在中国采用GRADE方法制定循证指南的可行性,以期提高国内制定的指南的质量。
1畅指南制定的方法:临床指南制定方法主要分为基于专家共识和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两类[3]。
早期的临床实践指南多建立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之上,这种指南只包括推荐意见而缺乏形成推荐意见的证据及制定指南的背景和方法介绍,受专家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影响较大,因此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循证制定指南的方法是指将推荐意见与相关的证据质量明确地联系起来,依据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价的结果来确定推荐意见制定指南。
由于循证指南的开发有严格的程序要求,主要包括提出相关临床问题、系统检索文献和使用正确的方法对证据级别进行评价,在根据证据的级别和强度提出推荐意见,所以采用循证方法制定指南已经成为国际上临床实践指南开发的主流趋势。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倡议指南应全部为循证方法制定。
中国三级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的Meta分析

中国三级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我国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 AP)发生情况,为其综合防控提供基线数据和依据。
方法使用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国内有关三级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测相关的研究(前瞻性研究,提供监测时段呼吸机使用人次等信息),提取各研究V AP发生率数据,运用R 3.1.2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各研究监测的V AP发生率。
结果该研究共纳入综合性医院V AP监测5篇研究,8个时间段,监测总人次为6825人次,呼吸机总使用天数为30270床日,Meta分析显示,V AP综合发生率为24.8‰(95%CI:18.3‰~31.3‰)。
各研究时间段结果存在异质性,PHeterogeneity0.1),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反之,若异质性较大(I2>50%,P≤0.1)[10],则合并数据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2结果该研究共纳入5篇研究,共8个监测时段的V AP发生率,基本资料见表1。
研究间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I2=92.5%,PHeterogeneity<0.001,异质性较高,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8组V AP发生率后,V AP合并发生率为24.8‰(95%CI:18.3‰~31.3‰),见图1。
8个时间段,监测总人次为6825人次,呼吸机总使用天数为30270床日。
3讨论呼吸机相关肺炎(V AP)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三种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ICU-V AP发生不仅会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还会致使抗菌药物大量使用,导致医疗费用显著增加和医疗资源严重消耗。
美国CDC早在1988年就对医院获得性感染(HAI)做出了详尽的定义,而且给出了如何系统监测三种导管相关感染包括V AP的方法[1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

67%),诊断OR值为4.85(95%CI 2.42—9.71),曲线下面 积为0.748(95%C1 0.65~0.85),CPlS在VAP的诊断强度 属于中等¨…。由于该评分系统简单易行,研究显示其可用 于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指导抗菌药物的调整时机,及时停 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因此,应用CPIS系统有助 VAP的诊断。 推荐:CPIS有助于诊断VAP(1C) 预 防
48~72
・525・
四、感染和定植的鉴别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如果出现感染的临床征象(如发热、黄痰、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及肺部渗出的影像学表现,则需 行微生物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下气道分泌物定量培养结 果有助于鉴别病原菌是否为致病菌,经ETA分离的细菌菌 落计数≥105 CFU/ml、经气管镜PSB分离的细菌菌落计数≥
h
VAP的诊断困难,争议较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的改变 均缺乏特异性。活检肺组织培养是肺炎诊断的金标准。因 其是有创检查,临床取材困难,早期不常进行,不利于指导早 期初始的经验用药。文献报道的多种检测方法目前尚无统 一标准,因此各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对VAP诊断的准确性受 到质疑。 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据,VAP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影像学改变和病原学诊断。近年来,一些与感染相关的生物 标志物可提高临床对感染的识别,其对VAP的诊断意义值 得关注。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可行性好,能对VAP 的诊断量化,有助于临床诊断VAP。 一、临床诊断。2引 1.胸部X线影像可见新发生的或进展性的浸润阴影是 VAP的常见表现。 2.如同时满足下述至少2项可考虑诊断VAP:(1)体温 >38%或<36℃;(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 或<4×109/L;(3)气管支气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需除外 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结核、肺栓塞等疾病。 二、微生物学诊断 1.标本的留取:VAP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获得 病原学检查结果对VAP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疑诊 VAP患者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应留取标本行病原学 检查。 获取病原学标本的方法分为非侵人性和侵入性,非侵人 性方法一般指经气管导管内吸引(endotracheal
ICU成人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ICU成人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作者:方金林黄燕周叶红芳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第11期[摘要] 目的系統评价重症监护室(ICU)成人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Web of Science,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ICU成人患者VAP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2018年12月。
由2名评估员遵循纳排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如有分歧则请第三方评估,共同讨论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各危险因素的合并比值比(OR)。
结果共纳入12篇文章,均为病例对照研究。
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7 d、昏迷、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15分、使用抗生素、使用制酸剂、气管切开是ICU成人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OR > 1,P < 0.05)。
结论高龄、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昏迷、APACHEⅡ评分较高、使用抗生素、使用制酸剂、气管切开的ICU成人患者更易发生VAP。
胃肠内营养是否为ICU成人患者VAP的危险因素,可能与胃肠内营养给予的方式相关。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 R563.1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4(b)-0102-06Met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dult patients with ICUFANG Jinlin ; HUANG Yanzhou ; YE Hongfang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the Affiliated of Nanjing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 21000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n adult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thods ChineseKnowledge Network, Wanfang, VIP,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and Web of Science were searched to collect publicly published studies on the risk factors of VAP in adult patients with ICU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8. Literature review was conducted independently by two evaluators following the criteria for inclusion. If there were differences, a third-party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to discuss and select the literature that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Revman 5.3 software was used for meta-analysis and the combined odds ratio (OR) of each risk factor was calculated. Results A total of 12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of which were case-control studies. Age≥60 years,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7 days, coma, acute physiological and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 15 points,use of antibiotics, antacids, and tracheotomy are risk factors for VAP in adult patients with ICU (OR > 1, P < 0.05). Conclusion Adult patients in ICU who are older, have long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re in a coma, have higher APACHE Ⅱ scores, use antibiotics, use antacids, and have tracheostomy are more likely to cause VAP. Whether parenteral nutrition is a risk factor for VAP in adult patients with ICU may be related to the way parenteral nutrition is administered.[Key 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Risk factors; Meta-analysis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和精密治疗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医院感染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

ARDS、肺结核、肺栓塞等疾病
微生物学诊断
1、标本的留取:
非侵入性: 经气管导管内吸引(Endotracheal Aspiration, ETA)
阳性阈值:定量培养 ≥ 105 CFU/mL
敏感性 38%~100%
特异性
14%~100%
注意:革兰染色合格痰标本:每个低倍视野下的
多形核白细胞≥25个,上皮细胞≤10个
RCT研究比较: 实验组:经鼻插管后行常规CT研究,若存在鼻窦炎, 立即开始抗菌药物治疗
对照组:不行CT检查,也未予治疗鼻窦炎
结果:实验组VAP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neumatikos I等研究,使用塞洛唑啉滴鼻液及布地奈德 鼻喷预防鼻窦炎可减少影像学上鼻窦炎的发生,但不降 低VAP的发病率
随病情发展,PCT 浓度随感染的扩 散和感染程度的 加重而升高 PCT水平的下降表 明炎性反应的降 低及感染灶的清 除,因而提示良 好的预后
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人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
研究结果差异大,甚至相反
尚未推广使用
1,3-β-D葡聚糖(BG)和半乳甘露聚糖(GM)
若能对临床及微生物学进行密切监测vap患者的抗感染短疗程10d较长疗程10d抗感染疗程需要结合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潜在的致病菌临床疗效等因素做出决定短疗程适于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恰当单一致病菌感染无脓肿及免疫功能正常者初始抗感染治疗无效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复发风险高及免疫缺陷者则不适合短疗程抗感染治疗vap抗感染疗程一般为710d如患者临床疗效不佳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免疫功能缺陷则可适当延长疗程1b3项观察性研究认为与持续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相比接受降阶梯治疗虽不能缩短icu留治时间但可有效提高初始经验性治疗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及降低肺炎复发率但不影响病死率对vap患者行抗菌药物初始经验性治疗4872h后需及时评估患者临床情况根据细菌学监测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为可覆盖病原菌窄谱安全及经济效益比值高的药物抗感染治疗推荐降阶梯治疗策略1c动态观察pct变化有助于评估抗菌疗效连续监测可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策略血清pct时可不使用或停止使用抗菌药物血清pct025或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幅度80可采用降阶梯治疗或停止使用抗菌药物血清pct80可继续沿用原抗菌治疗方案rct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及耐药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及耐药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重症监护病房发生vap的65例患者,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
结果:vap发生率为39.4%,培养出细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2株,占86.11%,革兰阳性球菌4株,占5.56%,真菌6株,占8.33%。
培养出的细菌前5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24株,鲍氏不动杆菌17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8株,白色假丝酵母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
结论:vap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普遍提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h并发的肺实质性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
因此,了解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加强vap的预防及治疗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对预防治疗vap有重要指导意义。
现将2011年1-12月icu发生vap的65例患者的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2月icu共收治机械通气患者165例,发生vap 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60岁15人。
基础疾病:脑外伤26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神经内科疾病8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3例),腹部损伤7例,中毒7例,产后大出血5例。
1.2 vap诊断标准使用呼吸机>48 h,x胸片提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浸润润病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10.0×109/l),发热,脓性痰,从分泌物中培养出病原菌。
1.3 病原菌检验方法采集65例vap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先通过直接涂片筛选合格标本,并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半自动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3月静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Meta 分析雷淑霞,李文,王山,张斌,张啸林*(山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陕西商洛,726400)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静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的效果。
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17年10月国内外发表的关于静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VAP 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检索工作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比对两名检索者的最终检索结果,如果存在检索不一致处,由两人讨论解决。
对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Revo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经过筛选后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3篇,共223例患者,其中病例组(预防性静脉使用抗菌药物)112例,对照组(未预防性静脉使用抗菌药物)111例。
Meta 分析发现两组间VAP 发生率有显著差异(RR =0.43,95%CI :0.27~0.68,P =0.0004),而病死率无显著差异(RR =1.34,95%CI :0.81~2.22,P =0.26)。
结论预防性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 发生率,但并不能降低VAP 病死率。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抗菌药物;机械通气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9)07-0004-03Meta-analysis of intravenous use of antibiotics to prevent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LEI Shu-xia,LI Wen,WANG Shan,ZHANG Bin,ZHANG Xiao-l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yang County,Shangluo 726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Methods Literatures published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January 1990to October 2017on the prevention of VAP by intravenous use of antibiotics were retrieved,the retrieval work were independently conducted by two researchers,the final retrieval results of the two searchers were compared,and the inconsistencies were discussed and resolved between the two searchers.Revoew Manager 5.2software was used for Meta-analysis of the standard literatures.Results After screening,there were 3eligible literatures,223patients,112cases in case group (prophylactic intravenous use of antibiotics)and 111cases in control group (no prophylactic intravenous use of antibiotics).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VA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R =0.43,95%CI:0.27-0.68,P =0.0004),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RR =1.34,95%CI:0.81-2.22,P =0.26).Conclusion Prophylactic intravenous use of antibiotics can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VAP 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but can not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VAP.KEYWORDS: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ntibiotics;mechanical ventilationDOI :10.19347/ki.2096-1413.201907002作者简介:雷淑霞(1981-),女,汉族,陕西延安人,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通讯作者:张啸林,E -mail :1375094677@.研究原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指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h 后发生的肺炎,撤机拔管48h 内出现的肺炎仍属于VAP [1-3]。
VAP 是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死亡率、病残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4]。
有研究认为单独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可预防VAP 的发生[5-7]。
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统计效能,减少研究之间的偏倚,本研究对国内外关于单独静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VAP 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对静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VAP 的效果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1.1文献检索英文检索使用EMBASE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检索词为“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or Pneumonia or VAP ”与“Antibacterial or Antibiotic ”。
中文检索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万方数据库,检索词为“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抗菌药物、抗生素”。
检索1990年1月至2017年10月各个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上述数据库均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检索,比对两名检索者的最终检索结果,如果存在检索结果不一致的情况,由两人讨论解决。
1.2方法1.2.1文献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纳入对象为成人ICU 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年龄18岁以上;②研究类型:国外国内已公开发表的单独静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VAP 的相关文献,研究中采用盲法或分配隐藏,并且为随机对照试验(RCT ),排除重复发表及不合标准的文献;③干预的措施及分组:病例组采用单独静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VAP ,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治疗作为对比,两组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一致,且符合VAP 诊断标准;④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VAP 的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VAP 病死率等。
1.2.2文献排除标准。
①文献质量差,无法纳入;②年龄<18岁且未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③不符合VAP 的诊断标准,无VAP 的发生率、病死率等相关数据或无可转化的相关数据。
1.2.3数据库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
首先,根据文献类型、干预措施及研究对象临床特点由两名评估者对文献的标题和摘要独立浏览,筛选出符合纳入的文献,筛选中如果有一名评估人员认为该文献需要纳入,那么该文献就要进行全文检索、筛4--2019年3月2.2.2病死率分析。
纳入的3篇研究文献中均报道了病例组及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
共223例患者,其中病例组112例,死亡27例(24.1%);对照组111例,死亡20例(18.0%),使用标准异质性检验显示3项研究无显著异质性(χ2=0.21,P =0.90,I 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RR=1.34,95%CI :0.81~2.22,P =0.26)。
见图3。
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年)随机分配方法正确与否分配是否隐藏是否盲法退出或失访描述情况SIRVENT [6]1997是是否未描述ACQUAROLO [7]2005是是否未描述VAN [5]2012是是是无退出选择性报道否否否质量等级B BA 图1研究文献纳入流程表1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表2纳入文献基本特征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年)实验设计类型分布地区总样本量(病例组/对照组)干预措施病例组VAN [5]2012双盲、多中心、RCT瑞士85(43/42)阿奇霉素对照组安慰剂结局指标VAP 发生率、病死率SIRVENT [6]1997非盲、单中心、RCT西班牙100(50/50)头孢呋辛(1.5g ,q 12h )未使用VAP 发生率、病死率、ICU 住院时间ACQUAROLO [7]2005非盲、单中心、RCT 意大利38(19/19)氨苄西林舒巴坦+标准治疗(3g ,q 6h )标准治疗VAP 发生率、病死率选;其次,第一步筛选好后,纳入的文献全文由两名评估者独立筛查,将筛查结果进行比对,如果意见不统一,由两人进行讨论或请教相关的专家进一步决定。
具体流程见图1。
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Ver-sion 5.1.0版本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表:从是否盲法、随机分配方法正确与否、退出或失访描述情况、分配隐藏、选择性报道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价。
A 为完全满足以上评价标准,低度偏倚;B 为部分满足以上评价标准,中度偏倚;C 为以上标准一条或多条完全不满足,高度偏倚。
每一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均由两位评估人员用统一的质量评价表格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形成统一意见。
见表1。
1.3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提取的文献数据使用Cochrane 系统评价软件Revoew Manager 5.2进行Meta 统计分析。
使用相对危险度(RR )及其95%可信区间(CI )对二分类资料进行评估。
用χ2检验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I 2<50%和P >0.1为不存在明显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采用漏斗图评估文献发表性偏倚。
2结果2.1纳入文献基本特征本研究利用计算机及人工检索相关数据库已经发表的文献,首先对检索结果初步筛查,然后阅读全文,排除综述、与本研究目的不符、重复发表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