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北斗导航系统知识讲座PPT课件

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与第一代导航卫星系 统在体制上的差别主要是:第二代用户机可免 发上行信号,不再依靠中心站电子高程图处理 或由用户提供高程信表息,而是直接接收卫星 单程测距信号自己定位,系统的用户容量不受 限制,并可提高用户位置隐蔽性。
30
2019/10/25
31
其代价是:测距精度要由星载高稳定度的 原子钟来保证,所有用户机使用稳定度 较低的石英钟,其时钟误差作为未知数 和用户的三维未知位置参数一起由4个 以上的卫星测距方程来求解。这就要求 用户在每一时刻至少可见4颗以上几何 位置合适的卫星进行测距,从而使得星 座所需卫星数量大大增多,系统投资将 显著增加。
双星定位用户提出申请服务项目并发送入站信号经两颗卫星转发到地面中心接到此信号后解调出用户发送的信息测量出用户至两颗卫星的距离对定位申请计算用户的地理坐标由于h颗卫星的位置是已知的分别为两球的球心另一球面是基本参数已确定的地球参考椭球面3球交会点为测量的用户位置
• (一)
<北斗卫星导航> 知识讲座
1
四大导航系统之一
35
• 北斗系统四大功能
• 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 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120个汉字的短 报文信息。
• 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 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 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 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工作频率: 2491.75MHz。
5
GPS功用
• 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 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 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入了国民经济 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 领域。
6
GPS功用
我国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t n r d e e a t p . W eh v l o a t m p e o i c r o a e t e a m o p e i AAM )a d o e i sa ema ei s v r l e s o n s a ea s t e t d t o p r t h t s h r c( n n c—
b n ton ofp l omi la d snu o d s n e s — q a e e h q e i a i o yn a n i s i s u i g la ts u r s t c ni u s,a he e i tby e r p a i nd t n pr d c xta ol tng U— sn hec fii n se tm a e .W e us o h t bs r e t n he d fe e e t e hes c e sv i g t oe fce t s i t d e b t he o e v d da a a d t if r nc sbe we n t u c s i e d t n t e s q r i. Th e i u l r nd e i g t a a i he l a t s ua e ft e r sd a s a e ha l d usn he ARI A M mod 1 Th s wa e. i y,t e c he pr di—
p e ito of U 1 1 a d p a moton r d c ins 、 n olr i usn las ig e t
E] 王 琪 洁.基 于 神 经 网 络 技 术 的 地 球 自 转 变 化 预 报 9 E] D .中 国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 0 7 20. [o 周 永宏 ,郑 大 伟 , 南 华 ,廖 新 浩 .地 球 自转 运 动 L] 虞 与 大 气 、 洋 活 动 [ ] 科 学 通 报 .2 0 ,4 ( 4 : 海 j. 00 5 2 )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展历程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导航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
下面将从起步阶段、建设发展、全球服务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90年-2000年)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在当时,我国开始意识到卫星导航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决定研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1994年,中国北斗导航实验系统正式启动。
随后,在1996年至2000年期间,我国成功发射了4颗试验卫星,完成了北斗系统的初步验证,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建设发展(2000年-2010年)进入21世纪,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进入了建设发展的阶段。
2000年,我国启动了北斗一期工程,计划建设一个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导航系统。
2000年至2007年期间,我国陆续发射了10颗卫星,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任务。
这些卫星的成功发射和运行,为北斗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进入了二期工程的建设阶段。
201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二代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二期工程的正式启动。
二代北斗卫星具备更高的导航精度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在提升系统性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我国陆续发射了多颗二代卫星,形成了一颗静止轨道卫星和多颗倾斜轨道卫星的组合。
全球服务(2010年至今)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发展并没有止步于国内,而是向全球拓展。
2012年,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开始提供亚太地区的服务,逐步实现了北斗系统的区域性服务能力。
2018年,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实现了全球服务能力,覆盖范围扩展到全球。
北斗系统的全球服务能力的实现,为我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国际地位提升带来了重要机遇。
未来展望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北斗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高考作文素材:北斗:“中国精度”到“中国速度”,必将写进高考语文命题!

高考作文素材:北斗:“中国精度”到“中国速度”,必将写进2020高考语文命题!当人们仰望星空,凝眸于它的美丽浩瀚时,是否会想到,北斗卫星也在天上,凝望着人类呢。
今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全面建成;今后,无论到世界哪个角落,人们都可以靠中国的卫星导航,寻找到方向。
北斗,夜空中最亮的星!6月23日,我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这颗收官之星在北斗三号全球星座组网“大棋局”的落子定盘,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的部署已经全面完成。
至此,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北斗导航工程的全部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作为我国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有“金牌火箭”的美誉。
自2000年10月31日,长三甲系列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算起,至今共进行了44次发射,将59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护送升空,发射成功率100%。
20年风雨兼程,20年砥砺奋进。
让我们一起回顾北斗卫星发射的“超燃”时刻。
谁是北斗北斗系统的全称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北斗三号系统继承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服务。
同时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和区域短报文通信等特色服务。
北斗系统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和欧洲伽利略系统被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认可为GNSS四大核心供应商。
从北斗一号向中国提供服务、北斗二号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到北斗三号向全球提供服务,中国北斗人孜孜以求逐梦苍穹的岁月里,实现了卫星导航领域的巨大跨越。
北斗大事记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北斗人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
走过了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历程。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实现卫星导航从无到有1994年,我国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
我国太空卫星发展历程

我国太空卫星发展历程我国太空卫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前期,当时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处于受到外部威胁和严重经济困境的时期。
然而,中国政府意识到太空技术的重要性,并决定将其作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
这标志着中国太空卫星的发展取得了第一步。
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不久,中国政府就开始计划并建立自己的太空计划。
196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了太空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首次成功发射了探空火箭。
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和试验工作。
1980年代,中国决定将太空技术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用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FY-1A)。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技术应用的新阶段。
进入21世纪,中国太空卫星的发展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实现了人类在太空中的首次交会对接。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可以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除了载人航天,中国在通信、观测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08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导航卫星“北斗一号”,并逐步建立了北斗导航系统。
2011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施月球软着陆任务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太空卫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基础。
2018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高分辨率多模式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一号”也被称为中国版“世界之眼”。
在太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中国与俄罗斯、法国、巴西等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推动了太空科技的发展和资源的共享。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不仅将太空技术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将其视为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全人类事业。
中国致力于推动太空技术的和平利用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太空法律的制定和国际事务的协商,为太空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全方面解说北斗定位和GPS定位的区别

全方面解说北斗定位和GPS定位的区别2000年10月31日,随着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作为中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存在和发展一直广受关注。
而GPS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老大、最长者,无论是在技术、推广、适用范围等方面,都做到了最成熟、最广泛。
因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直被拿来跟GPS做比较,这是不可避免也是必须的。
另一边,汽车行业在20世纪开始迅猛发展之后,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就达到了2.64亿辆,几乎每6人中就有一辆机动车,汽车的发展使得卫星定位导航变得炙手可热,汽车的智能化、安全驾驶、定位导航离不开卫星定位导航技术。
在我国,汽车定位终端模式分为两种:1、北斗车载终端,依靠北斗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跟踪;2、GPS车载终端,依据车载GPS定位系统进行跟踪定位。
这两种定位终端方式哪种对车主来说更好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
一、组成卫星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
目前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GPS:GPS是由24颗卫星组成(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 的上空,运行周期为12h。
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颗),轨道倾角为55°。
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并能在卫星中预存导航信。
二、覆盖范围BDS: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
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对东南亚实现全覆盖。
GPS:覆盖全球的全天候导航系统。
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6-9颗卫星(实际上最多能观测到11颗)。
建国七十年来的重大成就三篇

建国七十年来的重大成就三篇外交方面1949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日本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改革开放后,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xx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xx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科技方面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进入太空轨道。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xx年,自主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
xx年1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
xx年3月,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
xx年12月,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xx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xx年,天眼正式落成启用。
民生方面1957-1966年间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大庆油田被发现并开采。
新安江水库、兰新铁路建成。
1966-1976年,成昆铁路、湘黔铁路、南京长江大桥、胜利油田建成。
1978年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正式成立。
xx年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xx年,大秦铁路全线竣工完成。
xx年大亚湾核电站工程建成。
xx年,三峡工程全线修建成功。
xx年,提出建立雄安新区。
xx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运营。
回首7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建国七十年来的重大成就21.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飞跃。
1952年xx年,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 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
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日志记录

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日志记录2007年2月3日,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卫星准确入轨。
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
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COMPASS -M1),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COMPASS)建设计划的一颗卫星,飞行在高度为21500千米的中圆轨道。
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
这次发射的卫星和用于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7次飞行。
2009年4月15日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COMPASS-G2),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建设计划中的第二颗组网卫星,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
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16次飞行。
2010年1月17日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这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22次飞行。
2010年6月2日23时5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这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卫 星导航 系统专 项 管理 办公 室称 , 斗卫 星导航 系统提供 开放 服 务和 北
授 权服 务 两种服 务 方 式 , 开放 服 务是 向全球 免 费提 供 定位 、 测速和授 时服务 , 定
位 精 度 十米 , 测速 精度 零 点二 米每 秒 , 时精 度 十 纳秒 。授 权 服 务是 为有 高精 授
星导航 系统 。2 0 0 0年 , 国北斗 导航 试验 系统 建成运 行 , 中 成为 继美 国、 罗斯之 俄
后世 界 上 第三 个拥 有 自主卫 星 导航 系统 的 国 家。该 系统 已成 功应 用 于测绘 、 电 信 、 利、 业、 水 渔 交通 运 输 、 林 防 火 、 灾救 灾和 国家安 全等 诸 多领 域 , 森 减 经济 效 益和 社会 效 益显 著 , 别是 在 2 0 年 中国南方冰 冻 灾 害、 川特 大地震 抗震救 特 08 汶 灾和北 京奥运会 中发挥 出非 常重要 的作 用。
21 ( 3 ) 1 00年 第 9卷 第 期
卷 首 语
中 国第 三 颗 北 斗 导 航 卫 星 成 功 发 射
21 00年 1 , 月 中国在 西 昌卫 星发射 中心 用 “ 长征 三 号 丙” 载 火箭 , 第三 运 将 颗 北斗导航 卫 星成 功送入 太 空预 定轨 道 。 这标 志 着 中国北斗 卫 星导航 系 ̄ T程 L- -
度、 高可靠 卫 星导航 需 求的 用 户 , 权 提 供 更好 的定 位 、 授 测速 、 时和 通信 服 务 授
以及 系统 完 好 性 信 息 。
卫 星 导航 系统是 重要 的 空间基 础设 施 ,广 泛 用于经 济社会 发展 各 个领 域 。
中国高度 重视 卫 星导航 系统 建设 , 一直努 力探 索和发展 拥 有 自主 知识 产权 的卫
建设 又迈 出重要 一 步 , 星组 网正按 计 划稳 步推进 。 卫
中 国正在 实施 北斗 卫 星导航 系统 ( 文 简称 C MP S , 英 O A S 中文音译 名称 B i e —
D u 建设 工作 , 相 继发 射 五 颗静 止轨 道 卫 星 和三 十 颗 非静 止轨 道 卫 星 , o) 系统 。此前 , 国 已成功 发射 四颗 北 斗导航 试验 卫 星 中
和 两颗 北斗导航 卫 星 , 次成 功发射 的北斗 导航 卫星 为一颗静 止轨 道卫 星 。 这 按 照建 设规 划 ,0 2年 左右 , 国北 斗卫 星 导航 系统将 首先提 供 覆 盖 亚 太 21 中 地 区的导航 、 时和 短 报 文 通信 服 务 能 力 ; 2 2 授 到 0 0年 左右 , 建成 覆 盖全 球 的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