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圆切线的题目

合集下载

微专题12 与圆有关的定点、定值、最值、范围问题

微专题12 与圆有关的定点、定值、最值、范围问题

12-

32
2

∴ 82+|8a(--3|6)2=12,
又∵M(a,0)在l的下方,∴8a-3>0,∴8a-3=5,a=1. 故圆M的方程为(x-1)2+y2=1.
10
(2)由已知可设AC的斜率为k1,BC的斜率为k2(k1>k2),则直线AC的方程为y=k1x +t,直线BC的方程为y=k2x+t+6. 由方程组yy==kk12xx++tt,+6, 得 C 点的横坐标为 x0=k1-6 k2. ∵AB=t+6-t=6, ∴S=12k1-6 k2×6=k11-8k2.
的弦长为 3,且圆心 M 在直线 l 的下方. (1)求圆 M 的方程; (2)设 A(0,t),B(0,t+6)(-5≤t≤-2),若圆 M 是△ABC 的内切圆,求△ABC 的面积 S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9
解 (1)设圆心 M(a,0),由已知得圆心 M 到 l:8x-6y-3=0 的距离为 =12,
23
解 (1)连接OP,OA,OB,因为PA,PB为过点P的圆O的切线,切点为A,B, 所以OA⊥PA,OB⊥PB. 因为∠APB=60°,∠APO=30°,在Rt△APO中,OA=1,所以OP=2. 设点 P 的坐标为(t,t+2 2),则 t2+(t+2 2)2=4,t2+2 2t+2=0,即(t+ 2)2=0, 解得 t=- 2,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 2, 2).
24
(2)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定点R. 设点 M(x,y),R(x0,y0),MMPR22=λ,则 x2+y2=1, 即(x-x0)2+(y-y0)2=λ[(x+ 2)2+(y- 2)2], 整理得-2x0x-2y0y+x20+y20+1=λ(2 2x-2 2y+5), 上式对任意x,y∈R,且x2+y2=1恒成立,

初三数学切线长定理练习题

初三数学切线长定理练习题

初三数学切线长定理练习题在初中数学中,学习切线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切线的长度计算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接下来,本文将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切线长定理的练习题,帮助大家巩固和应用相关知识。

题目一:求切线长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5cm,切线与半径的夹角为60°,求切线的长解题思路:根据数学知识,切线长定理表达式为:切线长 = 2 * 半径 * sin(夹角/2)。

其中sin函数需要转化为角度制进行计算。

解题步骤:1. 将给定的夹角60°转化为弧度制。

60° = π/3。

2. 代入切线长定理进行计算。

切线长= 2 * 5cm * sin(π/6)≈ 2 * 5cm * 0.5= 5cm。

因此,切线的长为5cm。

题目二:求切线长已知一个半径为8cm的圆,切线与半径的夹角为45°,求切线的长度。

解题思路:同样利用切线长定理,求解切线的长度。

解题步骤:1. 将给定的夹角45°转化为弧度制。

45° = π/4。

2. 代入切线长定理进行计算。

切线长= 2 * 8cm * sin(π/8)≈ 2 * 8cm * 0.383≈ 6.128cm。

因此,切线的长约为6.128cm。

题目三:已知切线长在一个半径为10cm的圆上,有一条长为12cm的切线,求切点与圆心连线和切线的夹角。

解题思路:由切线长定理的逆运算可得,夹角 = 2 * arcsin(切线长/2 * 半径)。

其中,arcsin函数结果需要转化为角度制。

解题步骤:1. 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夹角 = 2 * arcsin(12cm/(2 * 10cm))≈ 2 * arcsin(0.6)≈ 73.74°。

因此,切点与圆心连线和切线的夹角约为73.74°。

通过以上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巩固切线长定理的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用到切线长定理,因此熟练掌握此定理对于数学学习和实际运用都非常重要。

圆的切线练习题

圆的切线练习题

圆的切线练习题一、选择题1. 已知圆的半径为5,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10,则点P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点P在圆内B. 点P在圆上C. 点P在圆外2. 圆的切线与圆相切于点A,若切线与圆心的距离为6,则圆的半径是()。

A. 3B. 6C. 12D. 9二、填空题1. 若圆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当d等于r时,点P与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 已知圆的切线在圆上与点A相切,若切线与圆心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则切线与圆心的距离d等于________。

三、计算题1. 已知圆的半径为7,圆上一点A的坐标为(3,4),求过点A的圆的切线方程。

2. 圆心坐标为(0,0),半径为5,求过点(3,3)的圆的切线方程。

四、证明题1. 证明: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2. 证明:若两圆相切于点A,且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点P在两圆的公共切线上,且PA=PB,则PA=PB=r1+r2。

五、应用题1. 一个圆的半径为10,圆心在原点(0,0),求过点(6,8)的圆的切线方程。

2. 已知两圆外切,圆心分别为O1(-3,0)和O2(3,0),半径分别为5和3,求两圆的公共切线方程。

六、综合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C的圆心在(1,2),半径为3。

点A的坐标为(4,0),求过点A的圆C的切线方程。

2. 圆心在(2,3)的圆与x轴相切,求圆的半径,并求出切点坐标。

七、探索题1. 探索:若圆的半径为定值,当圆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逐渐增大时,过该点的圆的切线数量会如何变化?2. 探索:若两圆相切,且已知一圆的半径和两圆心的距离,如何求另一圆的半径?八、开放性问题1. 若圆的切线与圆心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求切线的长度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2. 设想一个实际问题,其中涉及到圆的切线,并尝试构建一个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注意,以上题目仅为示例,具体题目应根据实际教学大纲和学生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初三圆的切线试题及答案

初三圆的切线试题及答案

初三圆的切线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圆的切线与圆相切于一点,该点称为切点。

圆的切线有以下哪个特征?A. 切线与半径垂直B. 切线与直径平行C. 切线与切点的半径垂直D. 切线与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答案:C2. 已知圆的半径为5,点A到圆心的距离为7,那么点A到圆的切线距离是多少?A. 2B. 3C. 4D. 5答案:A二、填空题1. 圆的切线与圆相切于______,并且切线与该点的半径垂直。

答案:切点2. 如果圆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当d > r时,点P到圆的切线距离为d - r;当d < r时,点P到圆的切线距离为______。

答案:r - d三、解答题1. 如图,圆O的半径为3,点P在圆O上,PA是圆O的切线,PA垂直于OP,求PA的长度。

解:由于PA是圆O的切线,根据切线的性质,我们知道PA与OP 垂直,且PA的长度等于OP的长度减去半径的长度。

因此,PA的长度为OP - 3。

由于OP是半径,所以OP = 3。

代入公式得PA = 3 - 3 = 0。

但这个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因为PA不可能为0。

这里需要重新审视题目,如果题目没有错误,那么可能是题目本身存在问题。

2. 已知圆的半径为5,点A在圆上,点B在圆外,AB是圆的切线,且AB垂直于过圆心的直线l,求点B到圆心O的距离。

解:由于AB是圆的切线,且AB垂直于过圆心的直线l,我们可以知道OA = 5(半径),并且由于AB垂直于l,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OB的长度。

设OB = x,那么根据勾股定理,我们有:\[ x^2 = OA^2 + AB^2 \]由于AB垂直于OA,所以AB的长度等于OA的长度,即AB = 5。

代入公式得:\[ x^2 = 5^2 + 5^2 = 50 \]解得x = √50 ≈ 7.07。

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我们可以看到圆的切线问题涉及到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几何图形的构造。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对圆的性质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几何知识。

2019年中考数学真题训练(圆的性质切线定理)

2019年中考数学真题训练(圆的性质切线定理)

2019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训练——专题十二:圆一、选择题1.(2019衢州)如图,取两根等宽的纸条折叠穿插,拉紧,可得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则原来的纸带宽为A.1 B C D.22.(2019黄冈)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AB),点O是这段弧所在圆的圆心,AB=40 m,点C是AB的中点,且CD=10 m,则这段弯路所在圆的半径为A.25 m B.24 m C.30 m D.60 m3.(2019衢州)一块圆形宣传标志牌如图所示,点A,B,C在⊙O上,CD垂直平分AB于点D.现测得AB=8dm,DC=2dm,则圆形标志牌的半径为A.6dm B.5dm C.4dm D.3dm4.(2019甘肃)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是圆上两点,且∠AOC=126°,则∠CDB=A.54°B.64°C.27°D.37°5.(2019重庆)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切线,A为切点,若∠C=40°,则∠B的度数为A.60°B.50°C.40°D.30°6.(2019台州)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8,以BC上一点O为圆心的圆分别与边AB,AC相切,则⊙O的半径为A.B.3 C.4 D.47.(2019福建)如图,PA、PB是⊙O切线,A、B为切点,点C在⊙O上,且∠ACB=55°,则∠APB等于A.55°B.70°C.110°D.125°8.(2019舟山)如图,已知⊙O上三点A,B,C,半径OC=1,∠ABC=30°,切线PA交OC延长线于点P,则PA的长为A.2 B C D.1 29.(2019杭州)如图,P为圆O外一点,PA,PB分别切圆O于A,B两点,若PA=3,则PB= A.2 B.3 C.4 D.5二、填空题10.(2019湖州)已知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15°,则它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11.(2019安徽)如图,△ABC内接于⊙O,∠CAB=30°,∠CBA=45°,CD⊥AB于点D,若⊙O的半径为2,则CD的长为__________.12.(2019台州)如图,AC是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点D关于AC的对称点E在边BC上,连接AE.若∠ABC=64°,则∠BAE的度数为__________.13.(2019温州)如图,⊙O分别切∠BAC的两边AB,AC于点E,F,点P在优弧(EDF)上,若∠BAC=66°,则∠EPF等于__________度.14.(2019广西)《九章算术》作为古代中国乃至东方的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数学专著,与古希腊的《几何原本》并称现代数学的两大源泉.在《九章算术》中记载有一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小辉同学根据原文题意,画出圆材截面图如图所示,已知:锯口深为1寸,锯道AB=1尺(1尺=10寸),则该圆材的直径为__________寸.15.(2019福建)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AC,AC⊥BD,垂足为E,点F在BD的延长线上,且DF=DC,连接AF、CF.求证:∠BAC=2∠CAD;16.(2019衢州)如图,在等腰△AB C中,AB=AC,以AC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过点D作DE⊥AB,垂足为E.(1)求证:DE是⊙O的切线.17.(2019滨州)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与BC,AC交于点D,E,过点D作DF ⊥AC,垂足为点F.求证:直线DF是⊙O的切线;18.(2019温州)如图,在△ABC中,∠BAC=90°,点E在BC边上,且CA=CE,过A,C,E三点的⊙O交AB于另一点F,作直径AD,连结DE并延长交AB于点G,连结CD,CF.(1)求证:四边形DCFG是平行四边形.(2)当BE=4,CD38AB时,求⊙O的直径长.19.(2019金华)如图,在OABC中,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与BC相切于点B,与OC相交于点D.(1)求BD的度数.(2)如图,点E在⊙O上,连结CE与⊙O交于点F,若EF=AB,求∠OCE的度数.20.(2019绍兴)在屏幕上有如下内容:如图,△ABC内接于⊙O,直径AB的长为2,过点C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张老师要求添加条件后,编制一道题目,并解答.(1)在屏幕内容中添加条件∠D=30°,求AD的长.请你解答.(2)以下是小明、小聪的对话:参考此对话,在屏幕内容中添加条件,编制一道题目(可以添线添字母),并解答.21.(2019湖州)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分别交x轴和y轴于点A(﹣3,0),B(0,3).(1)如图1,已知⊙P经过点O,且与直线l1相切于点B,求⊙P的直径长;(2)如图2,已知直线l2:y=3x﹣3分别交x轴和y轴于点C和点D,点Q是直线l2上的一个动点,以Q为圆心,为半径画圆.①当点Q与点C重合时,求证:直线l1与⊙Q相切;②设⊙Q与直线l1相交于M,N两点,连结QM,QN.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Q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直线与圆的综合(学生版)

直线与圆的综合(学生版)

直线与圆的综合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应用1. 求圆的切线的方法(1)自一点引圆的切线的条数①若点在圆外,则过此点可以作圆的两条切线;②若点在圆上,则过此点只能作圆的一条切线,且此点是切点;③若此点在圆内,则过此点不能作圆的切线.(2)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①求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先求切点与圆心的连线的斜率,则由垂直关系知切线的斜率,由点斜式方程可得切线方程.若,则切线方程为;若不存在,则切线方程为.②求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几何法:设切线方程,即.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可得,切线方程即可求出.代数法:设切线方程,即,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求得,切线方程即可求出.注意:过圆外一点的切线必有两条,无论用几何法还是代数法,当求得值是一个时,另一条切线的斜率一定不存在,可用数形结合法求出.经典例题1.过点与圆所引的切线方程为.2.过点的直线与圆相切,则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A. B. C. D.3.若过点总可以作两条直线与圆相切,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巩固练习1.过点且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为.A. B.C.D.2.已知圆的半径为,圆心在轴的正半轴上,直线与圆相切,则圆的方程为().2.求圆的切线长求切线长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其切线长的求法为:先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点到圆心的距离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切线长.经典例题A.B.C.D.1.由直线上的点向圆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1)(2) 2.已知圆的圆心在第一象限内,圆关于直线对称,与轴相切,被直线截得的弦长为.求圆的方程.若点在直线上运动,过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点,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巩固练习A. B.C.D.1.点是直线上的动点,由点向圆作切线,则切线长可能为().A.B. C.D.2.由直线上的一点向圆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1)(2)3.已知圆经过点,且圆心为.求圆的标准方程.过点作圆的切线,求该切线的方程及切线长.3. 直线与圆相交的弦长问题设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为,求弦长有以下几种方法:(1)几何法如图,结合弦心距、弦长的一半及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注意:计算圆的弦长时通常情况下采用几何法.(2)代数法①将方程组消元后,由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关于或的关系式,则通常把叫做弦长公式.②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求出交点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经典例题A. B.C.D.1.已知圆的方程为,过该圆内一点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为和,则四边形的面积是( ).2.若直线将圆的圆周分成长度之比为的两段弧,则实数的所有可能取值是 .A.B. C.D.3.圆:被直线:截得的弦长的最小值为().4.直线经过点被圆截得的弦长为,求此弦所在直线方程.A. B.C.D.5.若圆与轴、轴均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6.若圆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直线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A. B.C.D.7.已知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巩固练习A. B.C.D.1.已知圆关于轴对称,经过点且被轴分成两段弧长之比为.则圆的方程为().A.或B.或C.或D.2.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3.若过点的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最短,则直线的方程是 ,此时的弦长为.A.B.或C.或D.或4.过点的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且,则直线的方程为().A.B.C.D.5.若圆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点的直线的距离为,则的取值范围是().A.B.或 C.或D.6.已知直线的方程为,若直线与曲线相交,则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为().4.知识总结(一)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①求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先求切点与圆心的连线的斜率,则由垂直关系知切线的斜率,由点斜式方程可得切线方程.若,则切线方程为;若不存在,则切线方程为.②求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几何法:设切线方程,即.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可得,切线方程即可求出.代数法:设切线方程,即,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求得,切线方程即可求出.(二)求圆的切线长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其切线长的求法为:先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点到圆心的距离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切线长.(三)直线与圆相交的弦长问题设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为,求弦长有以下几种方法:几何法如图,结合弦心距、弦长的一半及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1)两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2)两圆相切,包括外切与内切,只有一个公共点;(3)两圆相离,包括外离与内含,没有公共点.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一般采用几何法来判断,利用两圆的圆心距进行判断设,则有: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切线条数与外离与外切与相交与内切与内含经典例题1.若圆:与圆:相交,则的取值范围为.A.条B.条C.条D.条2.两圆与的公切线有().巩固练习A.外离 B.外切 C.内含D.内切1.已知圆的方程为,圆的方程为,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不可能是().A.B. C. D.2.圆与圆的公切线的条数是().2. 两圆的公共弦(1)两圆相交时,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设圆①圆②①-②得:③方程③表示过两圆交点的直线,即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2)两圆公共弦长的求法①代数法:将两圆方程联立,求出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将所得直线方程与任一圆的方程再联立,解出两交点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公共弦长.②几何法:将两圆的方程联立,求出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弦心距,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求出弦长.经典例题1.已知圆与圆相交于两点.(1)(2)求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求两圆的公共弦长.A. B.C.D.2.两圆和相交于两点,,则线段的长为().巩固练习(1)(2)1.已知圆,圆.分别写出这两个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的长,并求两个圆心的距离.求这两个圆的公共弦的长.A.B.C.D.2.两圆相交于两点和,且两圆圆心都在直线上,则的值是().3. 知识总结(一)两圆的位置关系设,则有: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切线条数与外离与外切与相交与内切与内含(二)两个圆的公共弦(1)公共弦所在直线设圆①圆②①-②得:③方程③表示过两圆交点的直线,即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2)公共弦长代数法、几何法三、与圆有关的应用1. 求圆的轨迹方程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由题目给出的条件列出方程;(2)定义法:根据圆的定义列方程;(3)几何法: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列方程;(4)代入法(即相关点法):找到所求点与已知点的关系,代入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经典例题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在圆上移动,动点和定点连线的中点为,求中点的轨迹方程.A. B.C.D.2.已知点和圆:,过点的动直线与圆交于,,则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3.已知定点,是圆上一动点,的平分线交于点,求的轨迹方程.巩固练习1.已知直角坐标系中,,动点满足,则点的轨迹方程是 ;轨迹为.2.已知为圆上一动点,定点,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2.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1)距离型最值问题:形如形式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的平方的最值问题;(2)过圆内一点的最长弦为过此点的直径,最短弦为垂直于此点的圆心连线的弦;(3)直线与圆不相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圆上一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为,最大距离为.经典例题(1)(2)1.已知,,动点满足,设动点的轨迹为.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点在轨迹上,求最小值.2.已知直线,点是圆上的动点,则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满足.求点的轨迹方程.设为圆:上的动点,求的最小值.A.B.C.D.4.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点所形成的图形是圆.后来,人们将这个圆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满足.当,,三点不共线时,面积的最大值为().A.最大值是,最小值是 B.最大值是,最小值是C.最大值是,最小值是D.最大值是,最小值是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分别在轴和轴非负半轴上,点在第一象限,且,,那么,两点间距离的().巩固练习A.B. C.D.1.直线分别与轴,轴交于,两点,点在圆上,则面积的取值范围是().2.已知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3.已知半径为的圆经过点,则其圆心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A.B.C.D.4.若点在圆上运动,,则的最小值为( ).3. 与圆有关的对称问题(1)圆的轴对称性圆关于直径所在的直线对称.(2)圆关于点对称①求已知圆关于某点的对称的圆的方程,只需要确定所求圆的圆心,即可写出标准方程;②两圆关于某点对称,则此点为两圆圆心连线的中点.(3)圆关于直线对称①求已知圆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圆的方程,只需确定所求圆的圆心,即可写出标准方程;②两圆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此直线为两圆圆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经典例题A. B.C. D.1.圆关于直线对称的圆的方程为().A. B.C.D.2.已知圆上两点,关于直线对称,则圆的半径为().A. B.C.D.3.已知圆:关于直线对称的圆为圆:,则直线的方程为().A.B. C. D.4.若圆:关于直线对称,则由点向圆所作的切线长的最小值是().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圆:()上存在点,且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圆:上,则的取值范围是.6.点,分别为圆与圆上的动点,点在直线上运动,则的最小值为.巩固练习A. B.C.D.1.已知直线过圆的圆心,且与直线垂直,则直线的方程为().A. B. C.D.不存在2.圆:上有两个点和关于直线对称,则().3.圆关于直线对称,则的值是( ).A. B. C. D.4.已知圆:关于直线:对称,则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A. B. C. D.4. 知识总结(1)求圆的轨迹方程的方法直接法、定义法、几何法、代入法(2)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①斜率型最值问题②截距型最值问题③距离型最值问题④过圆内一点的最长弦为过此点的直径,最短弦为垂直于此点的圆心连线的弦、⑤直线与圆不相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圆上一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为,最大距离为.(3)与圆有关的对称问题圆的轴对称性、圆关于点对称、圆关于直线对称思维导图你学会了吗?画出思维导图总结本课所学吧!出门测1.从直线上的点向定圆作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A. B. C. D.2.从圆外一点向圆引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则().A. B. C. D.3.若圆与圆相交于,两点,且两圆在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线段的长度是().A. B. C. D.。

圆的切线练习题

圆的切线练习题

圆的切线练习题圆是基础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掌握圆的性质和相关定理对于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非常重要。

其中,在求解圆的切线问题时,可以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圆的切线练习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题目一:求过给定点的切线已知圆O的半径为r,圆心为C,给定一点A在圆外。

请问如何求解过点A的圆O的切线?解析:连接圆心C和点A,得到斜率为k的直线。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斜边CA的长度为√(r^2+k^2)。

由于切线与半径的垂直,因此切线段与半径长相等。

所以,切线段的长度也是√(r^2+k^2)。

因此,可以通过先求解直线CA的斜率k,然后计算切线段长度来求解过点A的圆的切线。

题目二:求圆的切线方程已知圆O的半径为r,圆心为C,给定过圆上一点A的切线。

请问如何求解通过点A的切线的方程?解析:切线与半径的垂直,因此可以利用斜率来求解切线的方程。

先求解直线CA的斜率k,然后通过斜率和点A的坐标来确定切线的方程。

设点A的坐标为(x1, y1),圆心C的坐标为(x0, y0),则切线的斜率为k = -(x1 - x0)/(y1 - y0)。

由切线与点A的坐标可以确定方程为(y - y1) = k(x - x1)。

题目三:求两圆的外切线已知圆O1的半径为r1,圆心为C1,圆O2的半径为r2,圆心为C2。

请问如何求解这两个圆的外切线段的长度?解析:连接两个圆心C1和C2,得到直线L。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直线L的长度为d = √((x2 - x1)^2 + (y2 - y1)^2),其中(x1, y1)和(x2,y2)分别为圆心C1和C2的坐标。

由于切线与圆心到切点的线段相等(切点为两圆的外切点),所以外切线段的长度等于d - r1 - r2。

题目四:切线和半径的关系已知圆O的半径为r,圆心为C,给定过圆上一点A的切线。

设切线与半径的交点为点B,请问切线AB与半径OC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解析:根据圆的性质,切线与半径的垂直。

圆的切线的性质与证明

圆的切线的性质与证明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附详解)圆的切线性质与证明二、方法的剖析与提炼例1.如图,ABAC分别是。

0的切线和割线,且/C=45 ,Z BDA=60 , CD= ,6,则切线AB的长是【解析】(根据切线AB和/ C=45得弦切角/ AB[=45° ,这样在AA BD中就有两个特殊角分别是45度和60度,然后过点A作AM L BD得两个特殊三角形即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这样特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设AB=x时,其它边AD和AC就可以用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带人切割线定理得到的等式AB=AD?A(就可得到方程,最后求方程解得AB的长度。

)【解答】解:过点A作AM L BD与点M••• AB为圆0的切线•••/ ABD MC=45vZ BDA=60 •••/ BAD=75,/ DAM=30,/ BAM=45设AB=,则碍在直角△ AM中, AD=牛由切割线定理得:AB=AD?AC知刊申+解得:x i=6, X2=0 (舍去)故AB=6故答案是:6【解法】过点A作AM L BD与点M,在直角△ AMD中,AD就可以利用AB表示出来,然后依据切割线定理,即可得到一个关于AB的方程, 即可求解。

【解释】在几何中求线段的长或角度的具体度数,往往会采用方程思想,体现数学中重要的数形结合思想。

故本题就采用了其中的常用方法方程思想,那么就需设未知数,抓住题意构造等式,而本题构造等式的突破口就是想到切割线定理,然后想办法利用题目中剩余的条件,把该等式中的相关量都用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好,并代入得方程就可解决本题。

例 2.(2020 贺州)如图,AB,BC,CD分别与O O 相切于E,F,G.且AB//CD.BO=6cm, CO=8cm.GD中考数学专题训练(附详解)(1)求证:B0丄CQ(2)求BE和CG的长.【解析】(1)由题目中的AB//CD得/ABC+Z BCD=180,再结合题目条件根据切线长定理得B0平分/ ABC, CO平分/ DCB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易得/ OBC+Z OCB=9C P,从而得到Z BOC=90,所以BOX CO.(2)根据切线长定理得BE=BF,GC=(再结合第(1)题的结论得RT A BCQ把切点和圆心O 相连,易证RT A BOF^ RT A BCO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得BF的长,即BE的长.CG的长可由BC-BF得至鷹【解答】(1)证明::AB / CD•••Z ABC+Z BCD=180o• Z BOC=90, • BO X CO.(2)解:连接OF,贝U OF X BC,oo• BF=3. 6cm, CG=CF=6 4cm.【解法】利用平行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完成第(1)题的证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完成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大教育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数学任课教师:饶彬彬学管老师: 刘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
姓名李杨年级初三性别
女总课时____第_12_课时
课题圆的复习课
教学目标1.垂径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及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及应用.
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应用.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运用.
难点重点垂径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及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切线长定理的探索与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课前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


————教学具体内容要有提示或附后
1、圆的切线判定。

(1)d=r时,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点不明确:画垂直,证半径。

(2)经过半径的外端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点明确:连半径,证垂直。

2、圆的切线的性质(补充)。

(1)经过切点的直径一定垂直于切线。

(2)经过切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切线的直线一定经过圆心。

3、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与这点之间连线段的长叫这
个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

课堂
表现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课堂
检测
测试情况:优秀□; 优良□; 及格□; 不及格□;
教学需要: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内容□
课后
作业
签字
教学主任或教学组长签字:
此教案与学生上课教案一致。

学生签字:教师建

一.填空题
1.如图,以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与小圆相切于点C ,若大圆半径为10cm ,小圆半径为6cm ,则弦AB 的长为______cm .
2.如图,直线AB 与⊙O 相切于点B ,BC 是⊙O 的直径,AC 交⊙O 于点D ,连结BD ,则图中直角三角形有______个.
3.如图,⊙O 内切Rt △ABC ,切点分别是D 、E 、F ,则四边形OECF 是_______.
4.如图,PA 、PB 分别切⊙O 于A 、B ,并与⊙O 的切线分别相交于C 、D ,•已知PA=7cm ,则△PCD 的周长等于_________.
5.如图,PA 、PB 分别切⊙O 于点A 、B ,点E 是⊙O 上一点,且 60=∠AEB ,则=∠P _______度.
6.如图,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是_______.
B
A C
E D O
F
B
A C D
P
O B
A
C
7.(2009年,广西钦州)如图,PA 、PB 分别与⊙O 相切于点A 、B ,⊙O 的切线EF 分别交PA 、PB 于点E 、F ,切点C 在 AB 上,若PA 长为2,则△PEF 的周长是________.
8.(2009年,甘肃庆阳)如图10,两个等圆⊙O 与⊙O ′外切,过点O 作⊙O ′的两条切线OA 、OB ,A 、B 是切点,则∠AOB =_________.
二.选择题
1.Rt △ABC 中,∠C=90°,AB=10,AC=6,以C 为圆心作⊙C 和AB 相切,则⊙C 的半径长为( )
A .8
B .4
C .9.6
D .4.8
2.从圆外一点向半径为9的圆作切线,已知切线长为18,•从这点到圆的最短距离为( ) A .93 B .9(3-1) C .9(5-1) D .9
3.圆外一点P ,PA 、PB 分别切⊙O 于A 、B ,C 为优弧AB 上一点,若∠ACB=a ,则∠APB=( ) A .180°-a B .90°-a C .90°+a D .180°-2a 4.下列四边形中一定有内切圆的是( )
A .直角梯形
B .等腰梯形
C .矩形
D .菱形
1.Rt△ABC 中,9068C AC BC ∠===°,,.求△ABC 的内切圆半径r .

A
B
P
C
E F
∙O
2.如图,△ABC内接于半圆,AB是直径,过A作直线MN,若∠MAC=∠ABC.(1)求证:MN是半圆的切线;
(2)设D是弧AC的中点,连结BD交AC 于G,过D作DE⊥AB于E,交AC于F.求证:FD=FG.
3.如图,PA为O
⊙交于B C
、两点,30⊙的切线,A为切点.直线PO与O
∠=°,
P
连接AO AB AC
△≌△.
、、.求证:ACB APO
4.(2011年,安徽)如图,MP切⊙O于点M,直线PO交⊙O于点A、B,
弦AC∥MP,求证:MO∥BC.
5.(2012年,日照)如图,⊙O的直径AB=4,C为圆周上一点,AC=2,过点C 作⊙O的切线l,过点B作l的垂线BD,垂足为D,BD与⊙O交于点E.
(1)求∠AEC的度数;(2)求证:四边形OBEC是菱形.
6.如图,AB是0
于点E,弦AD//OC, 的的直径,BC⊥AB于点B,连接OC交0
弦DF⊥AB于点G.
(1)求证:点E是 BD的中点;(2)求证:CD是0
的切线;
7.已知:如图,在Rt△ABC中,∠ABC=90°,以AB上的点O为圆心,OB的长
为半径的圆与AB 交于点E ,与AC 切于点D . (1)求证:BC =CD ;(2)求证:∠ADE=∠ABD;
A
B
C
D
E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