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的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丙酮酸

丙酮酸

酵 母 菌
Debaryomyces(德巴利酵母属),Candida(假丝 酵母属),Saccharomyces(酵母属), Torulopsis(球拟酵母)等。
葡萄糖
NA
丙 酮 酸 的 代 谢 机 制 图
甘油
异亮氨酸,缬氨酸
B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1 NA
乳酸
NA
LDH
丙酮酸
NA B1
PDC PDC
丙酮酸结构式
丙酮酸的主要用途
用途 实例
用 途 生 化 研 究
实例
丙酮酸是测定伯醇、 仲醇和脂肪胺含量的通 用试剂,也是测定转氨 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的 生化试剂。
酶法合成 L-色氨酸和 制药 (L一酪氨酸、L一多巴;是 工业 合成L一半胱氨酸、L一亮 氨酸、VB6和VB12的原料。
是合成乙烯系聚合物、氢 农用 化阿托酸、古物保护剂、 化学 除草剂等多种农药的起始 品 原料。
丙酮酸的发酵机制
丙酮酸是机体代谢的中间产物,既处于糖酵 解(EMP)途径的末端,又是连接EMP途径和TCA循 环的关键产物,它可经多条途径生成乙醇、乳酸、 草酞乙酸、丙氨酸、撷氨酸和异亮氨酸等。因此 其所处的位置极为特殊。根据代谢控制育种和发 酵原理,要想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丙酮酸,就必 须进一步切断或更确切地说是减弱丙酮酸的进一 步代谢支路,加速丙酮酸的合成速度,去除代谢 产物的反馈阻遏或反馈抑制。
丙酮酸
张亚
丙酮酸
丙酮酸的理化性质 丙酮酸用途及生产现状 生产菌株 丙酮酸的代谢途径及发酵机制 酵母生产丙酮酸实例
理化性质
丙酮酸(Pyruvic acid),又称 2-氧代丙酸、α -酮基丙酸或乙 酰基甲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呈 醋酸香气和愉快酸味,见光色变 深,易吸潮、聚合、分解,能与 水、乙醇、乙醚混溶。其熔点 11.8℃,沸点165℃(分解)。 分子式C3H4O3,分子量为85.06, 是最重要的α -氧代羧酸之一。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壳聚糖纳米粒中丙酮酸乙酯的含量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壳聚糖纳米粒中丙酮酸乙酯的含量

d o i : 1 0 . 3 9 6 9 1 j . i a s n . 2 0 9 5 43 4 4
2 t t p : / A wv w . c r t e r . o r g 】
中图分类号: R 3 1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43 4 4
量。
徐凤 娥 ,女 ,1 9 8 6年 生 , 江 西省上 饶 市人 ,汉族 ,
温州医科大学在读硕士, 主要从 事 眼科 生物 材料 与
临床研 究 。
关键 词 :
生 物耪 料 :纳米 材料 :药物控 释 核料 ;壳 聚糖 纳米粒 丙酾 酸 乙酯 ;反相 高效 液相 色谱 :包 封率 :相 对标 准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e t h y l p y r u v a t e i n c h i t o s a n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b y r e v e r s e d - p h a s e h i gh - p e r f o m a r n c e l i q u i d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中国组织工程研 究 第 1 8誊 笫 8 期
2 0 1 4— 0 2— 1 9出版
www. CRT ER. or g
Chi ne s e J o u ma l o f T i s s u e En g me ed n g Re s e a  ̄h F eb r u a r y 1 9 ,2 01 4 Vo L 1 8 , No . 8
偏 差 主题 词 :
生 物相 容性 材料 壳 聚糖 ;纳 米粒 :丙酮酸 基 金资 助 : 浙 江省 重 点秘技 薪 函队计 资助 项 巨【 2 0 0 9 R 5 0 0 3 9 ,2 0 1 1 R 0 9 0 3 9 - o 6 )

丙酮酸及系列产品的检测与应用

丙酮酸及系列产品的检测与应用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KM200610011011 作者简介:刘彩霞(1980~),女,硕士生;孙家跃(1955~),男,博士,教授,通讯联系人,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化学。
9
综述
酮酸钙的质量。因此,HPLC法较EDTA络合滴定法更 能真实地反应丙酮酸钙的含量,且简便,应用广泛。 2.3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发光法
3 丙酮酸及系列产品的应用
3.1 丙酮酸 丙酮酸[14]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
主要应用于医药、农药和日化工业,近年来丙酮酸 的开发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丙酮酸在医药工业中被合成治疗高血压新药血 管紧张肽Ⅱ抗药、系列蛋白酶抑制剂、镇静剂[15]、 消炎阵痛药辛可芬、抗结核药异烟肼丙酮酸钙、解 热药2—苯基喹啉—4—羧酸、驱虫药恩波吡维胺、 药物磷酸烯醇丙酮酸、4—甲唑甲酸、抗病毒剂氮杂 喹喔啉以及噻咪唑药物等。值得一提的是,丙酮酸在 人体柠檬酸循环和合成氨基酸及其糖类中是重要的 中间体,同时可以使脂肪代谢率达到48%,对人体安 全性高,因此近年来国外发达国家利用丙酮酸这一特 性,以其钙盐作为减肥保健药品。国外有关媒体已经 报道,含有丙酮酸钙的减肥药已经风靡全球,成为减 肥药市场上的新宠。
生命科学仪器 2006 第4卷/6月刊
综述
丙酮酸及系列产品的检测与应用
刘彩霞1,杜海燕1,孙家跃1*,李宁2
(1.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37; 2.北京市港华助剂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8)
摘要 丙酮酸及系列产品在化工、生化、制药和农用化学品等工业及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丙酮酸及系列产品 的纯度、含量、杂质等质量指标与合成方法有关,不同的应用途径对这些指标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本文综述了丙酮酸 及系列产品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以及丙酮酸及系列产品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 丙酮酸,丙酮酸系列产品,检测,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丙酮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丙酮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丙酮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丙酮酸的浓度。

测定步骤如下:
1. 准备样品:将待测溶液中的丙酮酸转移至紫外光度计量筒中。

如果样品浓度较高,可以适当稀释。

2. 设置仪器:将紫外光度计设置在适当的波长,通常在190-400nm 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波长。

同时进行零点校准,即不加入样品的情况下记录光吸收。

3. 测量样品:将样品加入光度计量筒中,记录下吸光度值。

4. 计算浓度:根据比尔定律,计算出丙酮酸的浓度。

比尔定律表示吸光度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测定时要避免其他物质的干扰,确保样品中只含有丙酮酸。

同时,还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波长和合适的光程,以确保准确测量。

根据具体测定要求和样品特性,可能需要进行样品预处理、稀释或其他操作。

具体操作步骤应根据仪器和试剂的说明进行。

检测丙酮酸的存在方法有

检测丙酮酸的存在方法有

检测丙酮酸的存在方法有丙酮酸(Acetone)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和中间体化合物,在化学、医药、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用于检测丙酮酸存在的方法。

1. 火焰光度法(Flame Photometry):火焰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丙酮酸存在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丙酮酸在火焰中释放金属离子的特性。

将样品通过火焰燃烧,然后使用光度计测量火焰中金属离子的发射光谱,根据发射光信号的强度进行分析和测定。

2.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丙酮酸的存在。

该方法将待测样品中的丙酮酸通过气相色谱柱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检测产生的色谱峰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中的方法,也可以用于检测丙酮酸的存在。

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仪器,通过样品与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吸附、分配、亲和等)来实现分离和检测。

4. 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y):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也适用于丙酮酸的检测。

此方法基于化合物与特定试剂反应后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吸收或散射光线,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或透射率,并根据标准曲线确定丙酮酸的浓度。

5. Raman光谱法:Raman光谱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无需前处理的丙酮酸检测。

根据样品中分子键振动产生的拉曼散射光谱,通过光谱解析和比对来确定丙酮酸的存在。

6. 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红外光谱法基于物质吸收红外辐射的特性,可以用于检测丙酮酸。

该方法通过分析丙酮酸分子中化学键振动能级的吸收峰,来确定其存在和浓度。

7.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双试剂法测定alt原理

双试剂法测定alt原理

双试剂法测定alt原理
ALT(谷丙转氨酶)双试剂法测定的原理是:先让血清与缺少α-酮戊二酸的底物溶液混合,37℃保温5min,使样品中所含的α-酮酸(如丙酮酸)引起的副反应进行完毕。

然后,加入α-酮戊二酸启动ALT的催化反应,在波长340nm处连续监测吸光度下降速率。

根据线性反应期吸光度下降速率(-△A/min),计算出ALT活力单位。

双试剂法相对于单试剂法有一定的优势,如试剂可以存放时间比较长,应用方便,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排除血液中其他成分对检测结果的干扰,达到准确测量转氨酶水平的目的。

UPLC-MSMS测定大鼠尿液中柠檬酸、琥珀酸、延胡索酸、乳酸、丙酮酸、苹果酸和果糖

UPLC-MSMS测定大鼠尿液中柠檬酸、琥珀酸、延胡索酸、乳酸、丙酮酸、苹果酸和果糖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32 No 4 2020
去滓再煎组和多潘立酮组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提高( P
汤去滓再煎抗炎功效优于传统煎法ꎮ
率和小肠推进率均提高( P < 0 05) ( 见表 1) ꎮ
泻心汤干预后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明显提高ꎬ提示半夏
n = 10)
煎法的方剂有 7 首ꎬ去滓再煎的意义:调和药性:通过去滓再
煎可使药性寒热、阴阳和调ꎬ以达和解之功ꎻ增强药效:去滓再
煎可使方中各药物发挥其最大功效ꎬ增加临床疗效ꎻ浓缩药
用中医药杂志ꎬ2018ꎬ34(06) :660 ̄661
谢的影响研究〔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ꎬ2018ꎬ16 (23 ) :85 ̄
0 05ꎬ ★★ P < 0 01ꎻ与普通煎组比较ꎬ # P < 0 05ꎬ ## P < 0 01
3 讨论
FD 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ꎬ可能与胃肠激素、胃肠动力障
碍、神经递质改变、精神社会心理变化、幽门螺杆菌等因素密
本研究发现 FD 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降低明显ꎬ半夏
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的干预和治疗作用ꎮ 与普
显ꎬ说明去滓再煎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疗效优于普通
煎法ꎮ
综上所述ꎬ半夏泻心汤采用去滓再煎的煎服方法可以显
著提高临床疗效ꎮ 目前对« 伤寒论» 的研究集中在理法、配
伍、条文的研究ꎬ多方后注的重视度不够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经方的临床疗效ꎮ 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去滓再煎法对临床
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ꎬ但其机制尚不明确ꎬ需要进一步研
普通煎组
去滓再煎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7 88 ± 6 95 ▲▲

丙酮酸(PYR)测定试剂盒(乳酸脱氢酶法)产品技术要求北京赛诺浦

丙酮酸(PYR)测定试剂盒(乳酸脱氢酶法)产品技术要求北京赛诺浦

丙酮酸(PYR)测定试剂盒(乳酸脱氢酶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或血浆中丙酮酸的含量。

1.1 试剂盒包装规格试剂1:1×15mL,试剂2:1×5mL;试剂1:2×30mL,试剂2:2×10mL。

试剂1:2×54mL,试剂2:2×18mL;试剂1:3×45mL,试剂2:3×15mL;试剂1:4×54mL,试剂2:4×18mL;试剂1:2×300mL,试剂2:1×200mL;试剂1:1×9L,试剂2:1×3L。

校准品(选配):2×0.5mL,2×1mL(2水平)。

质控品(选配):2×0.5mL,2×1mL(2水平)。

1.2 试剂盒主要组成成分注:校准品和质控品存在批特异性,具体浓度见对应批次产品标签。

2.1 外观试剂1:无色澄清液体;试剂2:无色澄清液体。

校准品:无色至淡黄色澄清液体。

质控品:无色至淡黄色澄清液体。

2.2 净含量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示体积。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在37℃、340nm波长、1cm光径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小于0.5。

2.4 分析灵敏度测定浓度在200µmol/L附近的样本时,吸光度变化值(ΔA)应不小于0.02。

2.5 线性在(30,1200)µmol/L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0。

在(150,1200)µmol/L范围内的线性相对偏差不大于±10%;测定结果(30,150]µmol/L时线性绝对偏差不大于±15µmol/L。

2.6 重复性重复测试高低浓度的样本,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7 批间差不同批号试剂测试同一份样本,测定结果的批间相对极差应不大于10%。

2.8 准确度与已上市产品进行比对试验,在(30,1200)µmol/L范围内,与比对系统的相关系数r不小于0.975;在(100,1200)µmol/L区间内与比对系统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15%,(30,100] µmol/L区间内与比对系统的绝对偏差应不大于±15µ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酮酸的测定方法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实验七丙酮酸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组织中丙酮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样品中的组织液,用三氯乙酸去蛋白质后,其中所含的丙酮酸可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呈樱红色,其颜色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与已知丙酮酸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即可求得样品中丙酮酸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1、.实验器材
分光光度计;研钵;具塞刻度试管:20mL×8;容量瓶:100mL×2;移液管:
1mL×15mL×4;
量筒:10mL×1;离心机;天平;
大蒜、大葱或洋葱
2、试剂
(1)8%三氯乙酸(当日配制置冰箱中备用)
(2)1.5mol/L氢氧化钠
(3)0.1%2,4—二硝基苯肼:称取2.4—二硝基苯肼100mL,溶于2mol/LHCl中配成100mL溶液,盛入棕色试剂瓶,保存于冰箱内。

(4)丙酮酸钠
四、实验操作步骤
1.丙酮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称取丙酮酸钠7.5mg于烧杯中,用8%三氯乙酸溶解,转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8%三氯乙酸定容,此液为60μg/mL的丙酮酸原液。

取6支试管,按下表数据配制不同浓度的丙酮酸标准液:
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匀显色,在520nm波长下比色。

做标准曲线。

2.植物样品组织液的提取:
称取植物样品(大蒜、大葱或洋葱)5g,于研钵中加入少许石英沙及少量8%三氯乙酸,仔细研成匀浆,再用8%三氯乙酸洗入100mL容量瓶中(沙留在研钵内),
定容至刻度。

静置30min,取10mL匀浆液离心(4000r/min)10min,取上清液备用。

3.组织液中丙酮酸的测定1.5mol/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显色。

在520nm波长下比色,记录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丙酮酸的含量。

五、结果处理
式中:A—标准曲线中查得的丙酮酸克数。

六、思考题:测定丙酮酸含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