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月经失调简述
月经不调表现有哪些 加强运动可调理月经(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月经不调表现有哪些加强运动可调理月经(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都存在月经不调的问题,因为现代人普遍的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因此整体身体素质并不高会出现月经不调也是无可厚非的。
我们生活中月经不调的危害性是很严重的必须要正确认识,那么,月经不调的基本症状有哪些?
月经不调都有哪些表现
不规则子宫出血
这就包括了女性的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
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出现这种症状主要是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是月经失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
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经期提前
月经提前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
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经期延迟
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月经不调怎么调理。
运动继发性功能可逆性月经失调的原因和机制

使 体 内神 经 系统 与 内 分 泌 的 协 调 与 制 约 反 应 发 生 紊 乱 , 别 是 训 练 始 于 月 经 初 潮 之 前 的 运 动 员 未 特 遵 循 循 序 渐 进 、 别 对 待 的训 练 原 则 , 会 影 响 少 个 就
也 照 常 参 加 训 练 和 比赛 。 调查 研 究 证 明 运 动员 月
Ca s sa d me h n s o o tn a u c in u e n c a im fc n i u lf n to
G O N G i M ng
( p . h s E u . B o i o l Ars& S i . a j 7 1 0 , h a x . h n ) De t P y . d c , a j C i . t c . B oi 2 0 7 S a n iC i a
1 5岁 之 间 , 康 少 女 其 初 潮 亦 可 早 在 1 ~ 1 健 1 2岁 或
迟 到 1~ 1 7 8岁 。初 潮 的迟 早 受 生 活 环 境 、 养 状 营
身 体 健 康 、 理 、 习 、 练 和 比 赛 都 将 带 来 极 大 心 学 训
的 危 害 。为 此 针 对 以上 情 况 做 如 下 讨 论 。
K e wor y ds: e r h m e m na c e; nox ni c e a; ontnua i n; e e s biy i to r v r i lt
月 经 是 女 子 一 生 中很 重 要 的 生 理 和 心 理 变 化
止多见 。
阶段 , 经 机 能 受 神 经 系 统 和 内分 泌 系统 调 节 , 月 它
况 、 候 条 件 、 族 、 康 、 传 等 内外 因 素 的 影 气 种 健 遗
女运动员三联征研究进展

明, 但低可用能 量 、 低体 脂 、 烈的运动训练 、 剧 应激 、 体重丢失 过 多等都被提出并进行 了研究 。许多女运动员将体脂 率作 为一个 评价 自身运动水平 的标准 ,饮食 失调以及 避免脂类食物 的摄 人
可能来源于此行为 , 这可能将导致闭经和继发性 骨质疏 松的发 生 。 pi E l g等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了相 对于高水平 的运动 消耗 , n 女 运动员 的饮食摄人减少 。Wet s 的研究 也发现饮食失调可 能导 致月经失调和随后 的骨质疏松/ 3 / 。因此 , 机体总能源物质储存 的 保障似乎对闭经 ( 作为一个饮食失调 的体征 ) 的预防是 至关 重要
的丢失可能不 能逆转 。研究 已明确骨质 的积累发生 于儿童期早 女运动员三联 征( e a t e r d F T 是 1 9 由美 F m l A} tTi ,A ) 9 2年 e le a l
国运动 医学联合会 ( mei nC lg pr dc e A S A r a o ee f otMei n , C M) c l oS s i 提 出, 它包括闭经 、 骨质疏松和饮食紊乱 。19 9 7年 A S C M发表 了 关于女运动员三联 征的声 明[ 1 1 。从女运动员三联征被提 出后 , 多 年来运动医学工作者投人大量 的时间 和精力来研究并解释 F T A 及三个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
的。
到正 常女性 的水平 。 至于月经的恢 复和饮食失调 ,o e 等 的研 Gln d 究发现在 闭经运动员寻求治疗且在闭经时体重基础上增加 2 公
斤后 , 在平均 9 月的时间内月经将恢复 。特别的是 , 个 大约 9 % o
的理想体重是月经恢复 的平均体重 , 是一个合理 的治疗 目标 。 支 持这一理论 的研究显 示 8 %的达到这 一 目标体重 的研究 对象 6 在平均 6个月 内恢复正常 的月经 , 闭经 1 以上 的受试 者的 L 年 H 和 F H的基线水平较低 , S 雌激素和孕酮 的水平也 较低 。研究者 因此做 出如下结论 :月经的恢复需要下丘脑一垂体 一卵巢轴功 能和血液雌激素水平 的正常恢复 , 而不是依赖 于体脂 的含量 。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病理机制过程及其特点

( a i lntu hs a d ct n B i g 10 8 , hn ) C pt st e fP yi l uai , ei 0 0 8 C i a I ito c E o j n a
wee te i o tn n u n i gf co s t r mp r tif e cn a tr o HPo i u c in.HP a i o o e r c p o swe h e ii g fco s t ag t h a l x a s fn to o s h r n e e tr r t e d cdn a tr o tr e x m e c l a t n.S r cu e c a g so v r e e to el r ci se o tu t r h n e fe ey s g n fHPo xs we h t t a t r o HP a i u c o m a i r t e u i e fcos t O sf n t n.Th s a o s e l ma x i eer s n e
S 玎 ctn e tu t ・
女运动员的运动“ 三联征” 是近年来 研究 的新热 点 , 由于这 种因训练所导致 的饮 食紊 乱 、 经失 调、 月 骨质 疏松 症 以连 锁 的 形式出现 , 女运 动员应力 性骨折 的潜 在危 险性增 加u 。而运 “J
动性 月 经 失 调 ( tecM nt a Ieu ry A ) “ 联 征 ” Ah t esul r gli , 加 是 三 li r r at 的
与运动训练有关的诸多因素运动负荷强度量度营养状况体脂厚度体重降低体温升高缺氧刺激等能够破坏平衡导致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rim轴功能失调发1运动性月经失调患者生殖激素与抗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对hp0轴内分泌功能将产生深刻影响许多女运动员机体对长期训练的适应性反应表现为低性腺类固醇和低促性腺皮质激素水平
女运动员三联征及其关系研究

1女运动员三联征的提出1992年美国运动医学界提出:膳食紊乱、闭经、骨质疏松合称为女运动员三联征。
资料显示只要患其中一种疾病则其他疾病也往往存在。
该病症最严重的后果是最终导致死亡。
国际运功医学领域更倾向于三联征始于饮食的紊乱。
随之而来的是闭经和骨质疏松。
饮食的紊乱通过改变代谢和性激素水平而影响月经,而骨密度的下降则受到低雌激素水平和饮食失调的双重调节。
三联征常常被忽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与该病症本身的隐蔽性,及其他病症对其的掩盖是分不开的。
临床检查时三联征常被误诊为训练疲劳、心动过缓的心律不齐、抑郁或应力性骨折等。
研究还发现三联征的发生与运动项目有高度的相关性。
国外的调查显示,越野赛跑、体操、游泳是三联征发病率最高的项目。
同时青春期的女性也极易成为患病对象。
事实上,三联征不仅仅发生于女运动员中,同时发生在爱运动的女性以及耐力专项的男运动员中。
1.1饮食紊乱根据《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的诊断标准,饮食紊乱包含:严重的饮食障碍和不典型的饮食紊乱两类。
其中严重的饮食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暴饮暴食和暴食症。
不典型的饮食紊乱具体表现为:有长期的饮食混乱行为,但临床表现又未达到以上三种病症的诊断标准。
西方国家中饮食障碍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命质量。
因此,国外对饮食障碍的相关研究也较多。
这些研究分别从性别、年龄、社会阶层、人种等方面阐述了饮食障碍的发生率,并从神经内分泌学和心理学角度揭示了严重的饮食紊乱行为的高危因素及发生机制。
具体的研究集中在:神经肽Y、瘦素以及两者的关系。
同时,分子生物学对严重的饮食障碍患者的研究发现:饮食行为的异常与人类的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有关。
例如:AGRP基因多态性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共有三种不同突变。
M C4R共有5种多态性,5-HT2AR(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
而心理学家倾向于将饮食紊乱的发生归结于认知行为理论。
西班牙的Navarra进行了一项与饮食紊乱危险因素有关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较小的年龄和经常单独进食更容易患饮食紊乱。
生理学复习题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判断题)1. 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高度相关,肌肉力量愈大,则肌肉耐力愈好。
(×)2. 除了最大摄氧量以外,乳酸阈也是反映有氧能力高低的指标。
(√ )3. 专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都很好,所以不需要制定健身运动处方,只需要制定竞技运动处方。
(×)4. 继发性肥胖主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心理行为偏差为特征。
(×)5. 减肥运动处方主要考虑能否出现体脂下降、腰围缩小、心肺功能提高等良好的运动效果,而不应该考虑参加者的兴趣。
(×)6. 常用肥胖诊断指标有很多,其中体质指数(BMI)是体重(kg)/身高(cm)。
(×)7. 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用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称为“通气阈”。
(√ )8. 在评定训练效果时,用“基础心率”较“安静心率”更为客观有效。
(√ )9. 运动负荷越大,越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10. EPO是由血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具有增强耐力的作用。
(×)11. 在竞技体育领域中“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没有效果的,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这句话不正确。
(×)12. 现代竞技运动不断冲击人体的生理极限,机体功能水平在不断被打破而又不断建立新平衡的动态变化中发展提高。
(√ )13. 一般认为,同一个体在相同负荷练习后血乳酸升高或清除时间延长是运动疲劳的征象之一。
(√ )14. 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
(×)15. 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是由无氧代谢供能,不能坚持很长时间。
(√ )16. 运动时所消耗的物质只有在运动后才开始逐渐恢复。
(×)17. 训练效果会因空气污染而消退,污染程度越严重消退越快。
(√ )18. 体温的日节律与肌肉活动以及耗氧量等因素有关。
(×)19. 生物节律的存在揭示内环境的稳态呈现节律性的波动。
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女运动员月经紊乱原因与对策分析

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女运动员月经紊乱原因与对策分析罗秀华;张顺银【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女运动员月经紊乱原因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发现: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女运动员月经初潮年龄在14--16岁的比较多,比普通女孩的初潮年龄稍晚,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运动员较多,行经期在7天以上和2天以内的女运动员比较少,大部分运动员的行经期比较正常,量多和量少的女运动员相对比较少,月经期间有血块的运动员较多,经血颜色暗红和鲜红的比较多,其它(很黑、很淡)颜色的女运动员比较少,本次研究进一步了解了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赛艇、皮艇女运动员月经特点,对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女运动员经期参加训练和比赛有重要的意义。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procedure, literatur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so on material law, interview law, method of average to conduct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o the Sichuan aquatic sports school female athlete menstruation disorder reason. The research discovered:Sichuan aquatic sports school female athlete menstruation first menstruation age in 14--16 year-old are quite many, compared to the ordinary girl's first menstruation age, themenstrual cycle rule's female athlete are not later many, passes by the time and 2 day of within female athlete are quite few above 7 days, the majority of athletes pass by the time to be quite normal, the quantity are many and the quantity few female athletes are relatively quite few, menstruation period has the blood dot athlete to be many, the menstruation color dark red and bright red are quite many, other (are very black, the color female athlete to be quite fewvery pale), this time research had further understood the Sichuan aquatic sports school races boats, the kayak female athlete menstruation characteristic, to Sichuan aquatic sports school female athlete. The menstrual period participates in the training and the competitio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四川体育科学》【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四川省;水上运动;女运动员;月经紊乱【作者】罗秀华;张顺银【作者单位】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四川新津 611436;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四川新津 6114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32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及青少年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女性参加各类竞技项目的人数不断增加。
运动性月经失调

收 稿 日期 :0 6 0 —1 修 回 日期 :0 6 0 - 5 ( 6 5 - — 4 4 Y・ ) 20 - 4 7 20 — 5 2 o — 0 4 34 / Y
性 月 经 失 调 导 致 骨 量 流失 从 而 使 骨 质 疏 松 和应 力性 骨 折 的 发 病 率 明 显
上升 , 重的影响了运动员的健康水平。 严
F De rn ★ , Su yn o se ’ d ge , Ate d n p yiin u -u g t d ig fr matr s e re tn ig h sca ,
维普资讯
10 7
中 国临床康复 第 7 卷 第 4 用 20 — 12 0 4 0 6 1- 5出版 C i s Junlo l i l ea it i ,N v m e 5 2 0 o 0 N . 4 h ee o r f Ci c hbla o oe b r2 0 6 V 1 o 4 n a na R itn .1
Atte i e s r lc c e ir g a iis i tc m n t ua y l r e ul rte l
F —un ,Gu n S o g—iS nXio— a uDe r g o h n y, u a hu
De a t n o h sc l Ed c to n He h , Gu n z o I siu e f p rme t f P y ia u ai n a d a h a g h u n t t o t P y i a u a i n Gu n z o 51 0 Gu n d n o i c , i a h sc Ed c t , l o aghu 05 0, a g o g Pr v n e Ch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性月经失调简述
发表时间:2019-09-11T09:22:05.4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7期作者:刘碧莹
[导读] 运动性月经失调(Athltic Menstrual Cycle Irregularities.简称 AMI)近年来仍普遍存在于女性运动员中。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17级1班成都 610041)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归纳,从对运动性月经失调的认识出发,介绍了中医对运动性月经失调的认识、运动性月经失调的病因、病理,拟对该病做一简述。
关键词:运动性月经失调;综述
1、前言
运动性月经失调(Athltic Menstrual Cycle Irregularities.简称 AMI)近年来仍普遍存在于女性运动员中,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训练负荷而导致机体过度疲劳,从而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血异常,月经延长,痛经甚至闭经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女性生殖系统对生理应激高度敏感[1],近年来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参加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女性运动员人数逐年增加,运动引起的月经紊乱的发病率也在上升。
AMI的发病机制[2]十分复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与大负荷训练量、能量失衡、精神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运动诱发的月经紊乱的发生率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高强度运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AMI的患病率。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中医对月经失调的认识:
传统医学认为[3,4],月经失调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气血虚损不足、经络运行紊乱。
“肝主疏泄,主藏血;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主骨生髓”——《内经》。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素问·上古天真论》。
箫埙首论经水之源,认为“妇人以血用事,故病莫先于调经。
而经之所以不调者,或本于合非其时,或属于阴阳相胜,或感于风冷外邪,或伤于忧思郁怒,皆足以致经候不调之故,此病机之不可不察者也”。
2.2 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5],月经周期的节律性变化直接由HPO轴(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决定。
HPO轴功能障碍是月经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
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进而刺激垂体分泌LH以及FSH,黄体生成素刺激卵泡膜细胞生成雄烯二酮,最终转化成E2。
但当 E2的水平较低时,也会对GnRH和LH的分泌产生负反馈影响。
月经周期的节律性变化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密切相关,但经大量研究表明,卵巢与下丘脑及垂体是通过激素而相互调节,二者之间并无直接的解剖关系。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使子宫内膜发生节律性、周期性变化,任何一个环节结构功能发生变化都可能引起月经紊乱。
卵巢分泌的激素通过全身循环作用于整个身体的各种效应组织。
从卵泡期到排卵期,卵巢分泌E2,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增生,黄体分泌的P和E2,使子宫内膜在增生的基础上转为分泌,同时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生成。
而随着黄体的退化,P的分泌逐渐减少,由于子宫内膜失去了激素的支持,则发生塌陷、缺血、坏死、出血、剥脱,即月经来潮。
有研究表明[6]:在高强度负荷量的运动中,E2、P的分泌可能不受制于性腺轴的调控,而是卵巢对运动刺激发生直接反应的结果,至目前,关于长期运动刺激对卵巢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究。
2.3 病因
2.3.1 能量失衡因素
文献报道,AMI的发病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HPO轴失衡,能量消耗有关[7,8,9,10]等有关。
通过大量动物和人体实验研究发现,以下三种情况可能造成运动员发生能量短缺:能量摄入量不足、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使能量消耗增加,及能量摄入减少和能量消耗增加同时存在。
而通过适当调整饮食及制定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能促进月经周期恢复,这一论点已经得到初步证实。
2.3.2 运动训练因素
前瞻性研究认为,长期高强度运动将会持续性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使性腺轴功能受到抑制,引起月经失调甚至闭经。
王杰龙[10]经过研究发现:而在各种应激因素下,HPA轴被激活,皮质醇水平明显上升。
运动性月经失调与运动的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及运动项目的不同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运动负荷量越大,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发生率越高。
从国内外的研究[11]中发现,较普通久坐女性而言,女运动员发生月经周期紊乱的比率更高,不同的运动项目月经周期紊乱的发生率也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而言,长期参加耐力运动项目的女运动员则更容易发生AMI。
2.3.3 其他因素
其他例如精神伤害、环境改变等因素均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之下,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与下丘脑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 HPO轴,最终导致月经周期紊乱。
王小莉等[13]等认为,高原气候多变,缺氧,气压低,寒冷,温差大,机体适应性下降会严重影响支配月经的HPO 这一生殖轴的调节。
另外,有许多学者认为药物、运动员的选材及遗传因素也能导致AMI的发生。
参考文献
[1]RuoHong Xiong,Xue Ren,GuiMing Wang,et al.High intensity training induces alteration of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ovaries.[J].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2012,5(5):1352-1356.
[2]熊若虹.运动性疲劳对雌性大鼠生殖系统和骨质损伤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D].四川大学,2007.
[3]萧埙.女科经纶[M].郭瑞华,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4]马丹,傅海燕.《女科经纶》月经不调诊疗理论框架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9,51(01):11-13.
[5]Barbieri R L.The Endocrinology of the Menstrual Cycle[J].
[6]王人卫,陆爱云.运动性月经失调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性腺轴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28-33.
[7]王人卫,黄雅君.运动性月经失调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05):661-666.
[8]王超宇.低聚糖补剂对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运动员生殖激素及能量代谢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6.
[9]刘晓丽.补充两种糖对大鼠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的缓解和改善[D].上海体育学院,2012.
[10]王杰龙.女运动员能量负平衡与内分泌紊乱关系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
[11]郑陆.不同强度运动对不同运动级别及不同项目女运动员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特征[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03):215-219.
[1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8.
[13]王晓莉,马慧兰,杨娇娥.高海拔地区女兵训练前后月经紊乱情况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4,35(04):3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