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课题统计图课型新授课课时总共 6 课时第 1 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折线统计图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前置性作业一、观察折线统计图(1)这是李康同学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表。
出示统计表(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体温变化的情况吗?(条形统计图)(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天的体温变化,还能很快看出哪一时刻的体温最高,哪一时刻的体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呢?出示折线统计图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二、讨论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也是统计图的一种,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a) 独立观察b) 小组交流3、大组交流(1)点: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②小结: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表示一天的体温。
(2)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什么呢?(李康的体温变化情况)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学生看书学习交流过程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2)交流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1)生说(2)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体温℃李康2012年5月15日体温变化统计图起床时10:00 14:00 17:30 19;30 时间36.036.236.436.636.837.037.237.4·····作业108页1、2题课堂反馈课题统计图课型新授课课时总共 6 课时第 2 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第3课时 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选择与使用

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选择与使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8页信息窗2教学目标:1.能根据统计目的需要,合理选择条形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并能做出合理地决策或预测;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优点,加深对统计图特征的认识。
2.借助实例,引导学生经历分析、判断、决策和表示数据的过程,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其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4.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根据统计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并能做出合理地决策或预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统计需要,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2张空白统计图学生准备:课前调查本班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填写好自主练习第1题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引入:同学们,由于全球环境恶化,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城市绿化,人均绿地面积也成为考察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指标。
请看下面的两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1.读统计表,了解信息。
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两个统计表,从表中你能分别了解哪些信息?预计学生很容易说出:表1统计的主题和五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数、表2统计的主题和A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数。
2.引导发现,提出问题。
谈话:大家知道,统计结果除了用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
如果把这两个统计表中的信息绘制成统计图,你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课堂预设: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呢?大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揭示并板书课题:选择条形与折线统计图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究竟分别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呢?请大家依据两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先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应该选用哪种统计图的合理性。
五年级上册数学素材资料折线统计图预习卡 青岛版

七 绿 色 家 园——折线统计图1 折线统计图内 容1.下面是3种动物的最高时速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2.观察教材第103页统计表。
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滨海市2019-2019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 ),还能看清数量的( )变化情况。
4.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1)根据数据的大小( )。
(2)用( )顺次连接各点。
5.2019-2019年我国私人拥有汽车情况统计图。
通过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学具准备: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参考答案:1.答案不唯一。
如:狮子跑得最快2.略3.多少 增减4.(1)描点 (2)线段5.答案不唯一,如:2019-2019年我国私人拥有汽车的数量逐年增加。
2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内 容1.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征?2.根据统计图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将第109页的两幅统计图画出来,展示给家长或同伴看一看。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只反映数量的多少选用( )统计图,既反映数量多少,又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选用( )统计图。
4.我还有()不明白的。
5.中国在历届夏季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统计如下。
届数242526272829数量(枚)51616283251(1)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上表中的数据。
(2)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温馨知识准备: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提示参考答案:1.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2.略3.条形折线4.略5.(1)画图略。
(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_课件1

不同之处: ①统计图的形式不同。第一幅是条形统计图,第二幅是折线统计图。 ②横轴上表示年份的方式不同。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是由间隔相同、 长度相同的线段组成的,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是由等距离的点组成的。 ③表示数量的方式不同。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 统计图是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再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
观察统计图, 你有什么发现?
1、从折线统计图能看出滨海市每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多少。 2、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滨海市 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趋势。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 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情况。
合作探究
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呢?
2013年1月 18.5 14.5 16
15
11.5
10 5
10.5 连线 描点
折 线 统 计 图
2012
年份/年
0
2004
2006
2008
2010
合作探究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相同之处: ①两种统计图表示的是同一内容。 ②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均公共 绿地面积的数据。
合作探究
7 8.2
26.3 296.6 12
1
6
39.6
上升 下降
自主练习
2.
40 5 8 20
45
5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9
2010
回顾整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谢
谢
10 5
9.8 7
11.4 8.5
0
2004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素材:知识讲解 认识折线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问题导入观察2006~2012年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时间/年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支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图1过程讲解1.解读图一和图二,比较两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1)解读图一。
图一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情况的统计表,全表有三个横栏,第一个横栏是表头,第二个横栏是比赛的年份,第三个横栏是该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
(2)解读图二。
图二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情况的单式纵向条形统计图。
横轴表示2006~2012年的各个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数量,每一年的参赛队伍数量都用相应的直条表示。
(3)比较两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
①图一中的统计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每一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
②图二中的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比较出各个年份参赛队伍数量的多少。
2. 认识折线统计图上面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3. 比较条形统计图(图二)与折线统计图(图三)的异同(1)相同之处。
①两幅统计图表示的内容相同。
②两幅统计图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的都是年份,纵轴表示的都是参赛队伍的数量。
纵轴上数据的表示方式相同,每一小格表示10支队伍。
(2)不同之处。
①两幅统计图横轴上年份的表示方式不同。
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是由间隔相同、长度相等的线段组成的,而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是由等距离的点组成的。
②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4.解读折线统计图观察折线统计图,发现这种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反映出每一年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多,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少,还能表示出各个年份间参赛队伍数量的增减变化。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统计图表解读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统计图表解读在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统计图表解读的知识。
统计图表是用来展示数据分布和关系的工具,而对于我们来说,掌握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还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它们分别是折线图、柱状图和饼图。
折线图用来表示数据随时间或某种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柱状图用来对比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而饼图则用来表示整体中各部分的占比关系。
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读懂这些统计图表。
在折线图中,我们需要注意趋势的方向和变化幅度;在柱状图中,需要注意不同类别数据的高度差别以及横轴上类别的不同;在饼图中,需要注意每个部分的占比关系。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制作这些图表。
在制作图表时,需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清晰地标明横轴和纵轴、使用恰当的单位和刻度等。
通过学习统计图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
比如,当我们需要了解某种商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时,我们可以使用柱状图来表示不同商品的销售量,再结合折线图来表示销售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当我们需要了解某个国家的人口情况时,我们可以使用饼图来表示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占比关系。
综上所述,学会统计图表解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还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数学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课件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单位:摄氏度
2001年1月制
35 30 25 20 15
32
·· 28 ··· ·· 22
26 19
10
· 10
·
5 0
5
· 2
·一月Biblioteka 二 三 四五 月 月 月月
六七 月月
·5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月月月月 月
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大家自主探索折线统计图 的优点、特点和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解释统计 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引导大家主动参与,让同学们 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折线统计图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某地2000年的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单位:摄氏度
某地2000年的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35
32 32。5
30
28
26
25 22 19
20 16。5
15 10
10
5
5
2
11。5 5
0
一 月
二三四五六 月月月月月
七 月
八 月
九 月
十 月
十 一 月
十 二 月
比一比: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两者都有标题、单位、横轴、纵轴;都是用 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不同点:
1.条形统根计图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 的直条。
2.折线统计图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 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单元教材分析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03--112页。
二、教学目标1.双基目标: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或判断,根据需要能合理的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核心素养目标: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3.学科德育目标: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形成独立思考的品格;在引导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判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形成尊重客观事实、有理有据、求真求实、综合分析、辩证思维的意识与习惯;在让学生了解“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的变化统计”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
三、核心素养实施点及教学策略本单元密切相关的核心素养是数据分析观念。
1.数据分析观念在教材中的体现(1)信息窗1“折线统计图”。
教材通过问题“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由条形图1统计图的分析引入折线统计图(如图1)。
接着,教材提供了结构完整的折线统计图,要求学生通过已知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统计表中呈现出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图2)。
随后引导学生经历“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深化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如图3)(2)信息窗2“合理选择统计图”。
教材通过“部分城市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和“A 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两组数据并绘制,思考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统计图,进一步感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均公共 绿地面积 16.4 16.3 14.9 16.2 16.5 16.9 (平方米)
2002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
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图
面积(平方米)
22
20 18
16.9
16
14
12
10
6.8
8 6
2003年3月
条
形
统
计
图
6.3
8.4
5.4
4
2
0
威海 苏州
杭州 厦门
中 城市
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
点 目的具体数目
走向
两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更 能看清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那些内容?
(2)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标目的具体数 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3)折线统计图在反应数据变化的走向,以及同 时反应若干组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尤 为见长。
面积(平方米)
表
折
17.0
线
16.5
统
16.0 15.5
计
15.0
图
14.5
14.0
13.5
13.0 12.5
12.0
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年份
比一比
类型
条形统计图
图 形
折线统计图
1.画轴
1.画轴
画 法
2.定高
2.描点
3.成形
3.连线
特 直观生动地反映每个项 清楚地反映各数据变化的
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 威海
2002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公共 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
.
2003年3月
城市 威海 苏州 杭州 厦门 中山 名称
人均公 共绿地
面积 16.9 6.8 6.3 5.4 8.4
(平方 米)
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 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
.
2003年3月
年份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