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2014.08临床研究50当前临床针对急性穿孔患者,主要选择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较为典型的便是对患者实施开腹修补术。

但是此种术式表现了诸多的缺点。

在这种倾向下,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1]。

为了对比两种术式在对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方面表现的差异,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胃穿孔患者,对其完成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后,在提高患者的胃肠动力恢复方面表现了显著意义,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110例胃穿孔患者。

将具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出现胃幽门梗阻的患者以及合并出现内科疾病的患者全部进行排除。

通过随机数表法将胃穿孔患者分为D1组与D2组。

在D1组的55例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7岁-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2±1.5)岁,患者病程为2.1小时-40.6小时。

患者发生穿孔的部位:出现了胃小弯的患者9例,出现了胃窦的患者35例,其余部位的患者11例。

患者发生穿孔直径的范围最小为0.3厘米,最大为1.2厘米。

在D2组的55例患者中,男29例,女2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9岁-7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5±1.9)岁,患者病程为2.3小时-40.3小时。

患者发生穿孔的部位:出现了胃小弯的患者12例,出现了胃窦的患者33例,其余部位的患者10例。

患者发生穿孔直径的范围最小为0.2厘米,最大为1.0厘米。

对比D1组与D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D1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主要选择全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何 伟新疆奇台县人民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 831800【摘 要】目的:探讨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同开腹修补术手术后在临床胃肠动力恢复表现出的差异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胃穿孔患者110例。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作者:付承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30期【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的异同之处。

方法:对比研究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胃穿孔患者的恢复情况,其中实施腹腔镜修补术的为55例,实施开腹修补术的为45例,研究对比指标有肛门排气时间、血清胃泌素、肠鸣音出现时间、手术后的住院时间等。

结果:腹腔镜组在血清胃泌素水平、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胃穿孔;胃肠动力现阶段,对于胃穿孔、胃肠溃疡导致的急性穿孔,临床上的常用治疗方法仍是外科手术,开腹修补术是其中的典型手术方法。

最近几年来由于腹腔镜手术在外科手术中所占地位和比例逐年增长,胃穿孔腹腔镜胃修补术得到医生和患者的更多认可。

从上世纪90年代的首例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到现在,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手术验证,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应用于外科消化道穿孔方面的效果显著优于开腹手术[1]。

笔者对比研究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胃穿孔患者的恢复情况,检测分析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综合比较了胃穿孔患者实施腹腔镜修补术以及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0-2012年本院腔镜中心收治的100例胃穿孔住院患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所有患者均排除上腹部手术史、胃幽门梗阻以及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而无法耐受手术者。

实施腹腔镜修补术的为55例,其中男4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1岁,病程2.0~40.5 h。

穿孔部位:胃小弯8例,占14.5%;胃窦30例,占54.5%;其他部位17例,占31%;穿孔直径范围为0.2~1.1 cm。

实施开腹修补术的为45例,其中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9岁,病程2.5~44.5 h。

穿孔部位:胃小弯10例,占22.2%;胃窦28例,占62.2%;其他部位7例,占15.6%;穿孔直径范围为0.2~1.0 cm。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目的观察为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的实际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3年06月46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穿孔患者,按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3例,对照组23例,经患者自身同意,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修补术,比较两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

结果经观察统计,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12±0.42)h、(16.12±3.55)h、(8.14±1.43)d,以上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的(8.62±1.40)h、(42.62±5.56)h、(13.66±2.65)d,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 <0.05)。

结论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快。

标签: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胃肠动力恢复;对比胃穿孔为胃溃疡常见并发症,单纯缝合修补术手术风险较低[1],是治疗胃肠溃疡穿孔的主要方法,本文將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比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06月~2013年06月入住我院的胃溃疡穿孔患者46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3例,对照组23例。

实验组:男女比例10:13,年龄18~56岁不等,平均(35.12±2.55)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4.24±2.45)年;对照组:男女比例11:12,年龄18~55岁,平均(35.15±2.57)岁,病程2个月~8年不等,平均(4.27±2.44)年。

入选病例均符合胃溃疡疾病诊断标准[2],排除慢性心脏病、糖尿病及精神疾患病例,比较两组胃穿孔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差异较小,认为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全身麻醉,给予气管内插管,于患者上腹部正中做切口,长度以10~15cm为宜,直视下用4-0丝线缝合穿孔处,常规关闭切口,术毕。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分析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分析

1990年国外学者首次报告腹腔镜治愈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病例。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大量研究证实,腹腔镜技术有创伤小、切口小、痛苦轻等优势[1]。

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胃穿孔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胃穿孔患者5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45±7)岁。

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10)岁。

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典型急性胃溃疡穿孔临床表现,查体发现全腹压痛、反跳痛;②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③手术证实为穿孔,且腹腔内有感染。

排除标准:①休克患者;②梗阻、出血者;③不能耐受手术者。

手术方法:研究组行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行开腹修补术。

①腹腔镜手术方法:全身麻醉,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器械。

首先观察腹腔,明确穿孔位置,有无粘连,吸尽脓液及食物残渣,取病理做切片。

3-0可吸收线做胃全层缝合,大网膜填塞穿孔处后结扎缝线。

生理盐水冲洗,至腹腔冲洗液清澈,放置引流管。

②传统开腹手术:全麻,上腹部正中切口,探查腹腔,吸尽脓液及食物残渣,穿孔组织做活检,4号丝线全层缝合,用大网膜填塞穿孔处后结扎缝线,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逐层关腹。

③术后处理: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液、抑酸等对症治疗。

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

观察指标: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h疼痛评分。

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情况

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情况

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情况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外一科,山东菏泽274000目的分析与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方法从该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内接收的胃穿孔患者中,随机抽取12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61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水平、手术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8,P=0.005<0.05)。

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极大的改善了胃穿孔患者体内血清胃泌素的水平,并且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胃肠动力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18.04.02.14LI Yin-huDepartment of Surgery,Section One,Hez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ze,Shandong Province,274000China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recovery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and laparotomy.Methods122patients with gastric perforation receiv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rch2016to September2017in this hospital were randomiz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61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laparotom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repair.The postoperative serum gastrin levels,basic surgical conditions,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serum gastri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time,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the anus exhaust time,the bowel sound recovery time,and the length of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reatment(1.64%)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1.4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7.898,P=0.005<0.05).Conclusion Laparoscopic repair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level of serum gastri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perforation,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worth promotion in clinical use.Gastric perforation;Laparoscopic repair;Laparotomy;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收稿日期:2018-04-08;修回日期:2018-04-28作者简介:李印虎(1986-),男,山东菏泽人,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腹腔镜相关。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

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就诊的胃穿孔患者5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

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胃穿孔时,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快速恢复胃肠动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标签: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对比研究胃穿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普外科急腹症,多见于胃溃疡,一般疾病发生部位为胃窦前臂小弯侧。

现阶段,临床上关于该病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其中比较典型的当属开腹修补术。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操作简便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1] 。

现选取50例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就诊的胃穿孔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共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病情经CT或B超检查得以证实。

现根据入院时的数字编号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5例中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50.6±2.9)岁;对照组25例中年龄最大71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8.9±3.6)岁。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开展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传统开腹修补术,即在上腹部正中位置,行切口,长度控制在10到15厘米,然后展开常规修补术治疗。

观察组:腹腔镜修补术,即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全身麻醉,将气腹建立起来并进行腹腔常规探查,按照穿孔部位将其他鞘管建立起来;在腹腔镜直视下彻底清除腹腔脓液和坏死组织,在吸除胃液时会用到吸引器,确保洗净,然后将穿孔缘少许组织剪下来进行快速的病理活检,当非癌性穿孔被证实后,全层间断的对穿孔部位进行缝合,1到2针,覆盖大网膜并固定修补穿孔;最后吸除腹腔内的渗液,利用少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反复的冲洗干净,将两条引流管分别放置在穿孔和下腹部[2]。

对比胃穿孔患者经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术后机体胃肠动力恢复效果

对比胃穿孔患者经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术后机体胃肠动力恢复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25期投稿邮箱:sjzxyx88@83·临床研究·对比胃穿孔患者经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术后机体胃肠动力恢复效果刘杰(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 620500)0 引言作为外科中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胃穿孔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通常会造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从而会形成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会对患者具有一定的生命危险[1]。

当前对于该症的治疗主要以开腹修补与腹腔镜修补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关于两种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胃穿孔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为26-65岁,平均(45.36±6.37)岁。

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27-68岁、平均为(47.26±6.85)岁。

两组患者均签署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比较无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皆以平卧位的状态以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全身麻醉,并严格遵循整个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

其中予以对照组开腹修补术的治疗,首先在患者腹部正中为切长茄10-15 cm 长的切口,将腹直肌予以分离后,进入腹腔探查,将腹腔积液吸出后探明溃疡病灶的部位,然后再对穿孔处予以缝合后采用周围网膜覆盖并做固定。

以生理盐水对患者腹腔进行冲洗并防止相应的引流管,完成后则可进行常规的缝合[2]。

观察组则实施腹腔镜修补术的治疗,采用腹腔镜对患者腹部进行探查,在找到穿孔位置后并建立操作孔,吸出腹腔积液。

此后均与对照组缝合治疗方法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机体胃肠动力的恢复状况,具体为患者术后1 h 、1 d 、2 d 、3 d 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

胃、十二指肠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胃、十二指肠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胃、十二指肠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术后其胃肠动力恢复情况。

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3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58例分为腹腔镜治疗的研究组32例和开腹修补术治疗的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 3.12%,显著小于对照组15.38%,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患者进行胃、十二指肠穿孔腹腔镜修补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胃动力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胃、十二指肠穿孔;腹腔镜;开腹;手术;胃、十二指肠穿孔多见于胃溃疡,为溃疡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病在临床上常采用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与发展,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手术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术逐步应用于临床[1]。

本研究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58例进行研究调查,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术后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自2011年3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158例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其中男28例,女30例,患者年龄为28-66岁,平均年龄34.36±1.68岁;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间隔为3-42h平均为9.38±3.14h;其中胃小弯穿孔患者有13例,胃大弯穿孔者11例,胃体穿孔者14例,十二指肠穿孔者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均为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实施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采用上腹部正中切,长度12cm左右,探查穿孔部位,如为胃溃疡,取穿孔部位胃壁组织标本后在直视下使用7号丝线行全层缝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

【摘要】目的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

方法选择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其中行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30例,行开腹修补术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项目。

结果胃穿孔腹腔镜修补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分泌水平、肛门排气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胃穿孔开腹修补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胃穿孔开腹修补术相比,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更有助于患者胃肠动力的快速恢复。

【关键词】胃穿孔;腹腔镜术;开腹修补术;胃肠动力
当前,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开腹修补术是较为常用的方式。

然而,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外科应用中的逐渐增多,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中的使用也开始渐渐增多。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开腹手术。

本次研究选择了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治疗方式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项目上的差异,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
6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其中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30例,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30例;两组患者术前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均于住院前四周内未正规使用康消化性溃疡药物,在院期间亦未使用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书中均使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痊愈出院;开腹修补组切口位于上腹正中,长度10-15cm,手术时间63.5±15.2min,腹腔镜修补组平均手术时间74.6±20.4min。

1.2 研究方法
1.2.1 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每隔6h听诊患者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1次,每次听诊1min,若两个区听诊发现有每分钟3次及3次以上的肠鸣音,则为肠鸣音恢复,并记录最早恢复时间。

1.2.2 血清胃泌素测定于术后1、24、48、72h抽取2ml静脉血,于4℃,3500r/min 进行离心15min,取血清并放置于-18℃环境中保存;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所提供)。

1.2.3 肛门排气时间叮嘱患者记住最早肛门排气时间并记录。

1.2.4 平均住院时间为术后第一d至出院日期,取算术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件比较以t检验,以p<0.05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穿孔腹腔镜修补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分泌
水平、肛门排气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胃穿孔开腹修补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溃疡并发症,约占溃疡病例的10%-15%左右。

急性穿孔需尽快治疗,若拖延24h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则会极大增加,患者住院时间也会延长。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单纯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选择合适的套管针与现象,大多数穿孔的修补将变得更加简单。

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法相比,腹腔镜手术探查范围更广,手术视野也更加清晰,不容易误诊和漏诊,对腹腔内其它脏器的干扰也较小,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患者恢复时间短,发生感染和裂开的几率也大大降低,住院时间也更短,是前景广阔的胃溃疡穿孔治疗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腹腔镜修补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分泌水平、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修补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也短于开腹修补组。

其机制可能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手术应急反应较强烈,刺激儿茶酚胺的分泌而导致肠胃动力降低,而腹腔镜手术创伤小,能有效避免应激反应;其次,胃肠道对牵拉十分敏感,过度的牵拉可能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开腹手术为了获得清洗的手术视野,常会对胃肠造成直接激惹,造成胃肠动力降低;最后,腹腔镜修补组患者术后恢复快,进食时间早,食
物能刺激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与胃穿孔开腹修补术相比,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更有助于患者胃肠动力的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 黄治国.腹腔镜在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中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1(02):159-160.
[2] 黄习忠,邓宏达,邓生智.腹腔镜下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0(10):1202-1203.
[3] 张琳,王小勇,赖健新,陈锭光,游海萍,詹尚欣.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26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0(19):3012-3013.
[4] 缪金透,刘璐庆,刘俊,王平.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01):77-78.
[5] 姜涛,马本明,田德利,闫进贵,董兴舜.腹腔镜下修补联合中医中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56例[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02):158-159.
[6] 文心,姬永忠,赵宪龙,牟啸东,滕爱军.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2例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06):454-455.
[7] 吴志明,娄建平,孟兴成,代明盛,沈华强,包百根.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
杂志,2007(01):12-13.
[8] jrg kninger,peter bttinger,jens redecke,michael paroscopic repair of perforated gastroduodenal ulcer by running suture[j].2009(01):1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