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1 新人教版必修4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测试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中国诗歌史上,对于一个理想的诗歌时代,唐代以前大都向往建安,唐代以后则转而醉心于盛唐。
盛唐气象乃是在建安风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
那么盛唐时代与建安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又有什么不同点呢?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了解建安时代乃是一个解放的时代,是从两汉的宫廷势力,从沉闷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于是文学也就有力地从贵族文学中解放出来,一种自由奔驰的浪漫的气质、富于展望的爽朗的形象,就构成建安风骨的精神实质。
而唐代也正是从六朝门阀的势力下,从佛教的虚无倾向中,从软弱的偏安与长期的分裂局面下解放出来,而表现为文学从华靡的倾向中解放出来,带着更为高涨的胜利心情,更为豪迈的浪漫气质,更为丰富的爽朗歌声,出现在诗歌史上。
这一种解放的力量,也就是建安风骨真正的优良传统。
建安是解放的时代,但也是艰苦的时代。
这艰苦由于这时代是出现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废墟之上的,这艰苦又由于这时代还缺少一种保证这个解放的有效的经验,因为一切都似乎是草创的。
荒凉高亢的歌声,这是建安风骨的基调。
而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的发展经验的进展得较为顺利的时代,自然流露出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
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
建安风骨因此是具备在盛唐气象之中的,也是盛唐气象的骨干。
然而盛唐气象又不止于这个“骨”,它还有丰实的肌肉。
唐代的宏伟的力量,表现在经济上,表现在文化上,表现在边防上,也就广泛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将进酒,杯莫停莫听穿林打叶声B.秦人开关延敌天下英雄谁敌手C.沉舟侧畔千帆过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D.总把新桃换旧符把酒问青天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代温庭筠、晏殊、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恨家仇,词风凄恻哀婉,《醉花阴》《声声慢》都创作于这一时期。
4.下面各对联不是写李清照的一项是()A.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B.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C.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D.八百里河山空入梦,流水凝愁,怎奈此身囚狱室三十年故国最伤心,酿词寄恨,忍听千古断肠声5.下列李清照的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下面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落枕热忱耽误沉着B.梧桐恫吓胴体侗族C.兼并搛菜缣素蒹葭D.桑葚戡乱镶嵌堪称二、语言表达7.词是按词谱来填的,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守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②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A.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B.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C.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D.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答案】C【解析】C.第二处的“守仁”属于后句的主语整体为“守仁因俗化导” 排除A、B 是“伐木为屋”的状语意思为“纷纷伐木造屋” 句子翻译为王守仁刚正地上奏章营救戴铣在朝廷上杖责王守仁四十杖龙场万山丛生草木苗夷人欢喜让王守仁居住【答案】B【解析】B.“文中指声讨敌人的文书”错文中指征调福建【答案】C【解析】C.“趁宁王以金宝犒劳其群臣时发动突袭”错误尽出金宝犒士”指王守仁拿出全部金宝犒劳将士正确表述应为“趁宁王正在晨朝他的群臣时【答案】①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假装退兵俘虏斩获七千多人②朱宸濠的船搁浅仓促换船逃跑参考译文王守仁余姚人因而取名云有个不寻常的人抚摩他于是他就能说话了王守仁访游山海关二十岁乡试中举更加喜好谈论军事考中弘治十二年进士王守仁条列八件事奏上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刘瑾发怒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苗、僚杂居王守仁根据习俗加以引导纷纷伐木造屋正德十一年前巡抚托病避去知道左右多有贼寇的耳目仆隶不敢隐瞒令他暗中侦察贼寇于是传檄令福建讨伐贼寇假装退兵俘虏斩获七千多人平定为患数十年的大寇贼正德十四年王守仁急往吉安传诏书揭露朱宸濠的罪行再次战斗王守仁斩杀先退却的人叛贼又大败拿出全部金银珠宝犒劳将士朱宸濠正在晨朝他的群臣王守仁用小舟装载柴薪焚毁朱宸濠的副船仓促换船逃跑叛贼被平定众大臣震惊担心被王守仁知道强迫王守仁射箭三发三中张忠在皇帝面前扬言说王守仁一定会造反日晏时坐在僧寺说“王守仁是学道之人?”王守仁后来病得很重走到南安就去世了灵柩经过江西王守仁天资十分聪明在阳明洞中建筑房屋应当自己求之于心专以培养良知为主世上于是有“阳明学”的说法率领众书生扫除多年的贼寇文臣用兵【解析】①佯假装捣进攻句子翻译为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出其不意发起进攻②胶浅搁浅仓卒仓促句子翻译为朱宸濠的船搁浅王冕手下的士兵追赶捉住朱宸濠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评论这首词“敛雄心变温婉成悲凉”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A. 词人游山招山而不得于是内生责怪青山傲慢之情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B. 词中的“唤”字奇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山多情寒冬腊月太孤单而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C. 下阙着重写山中明月叙写明月从“来”到“去” 皆因词人而起展示了物、我、景、情相互交融D. 这首词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用笔轻灵奇思妙趣最后浅浅着笔卒章显其志【答案】A【解析】(1)A项“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错误词人并非真的怨山只是从侧面表现出自己孤寂的情怀【答案】(2)①运用拟人(衬托、用典)手法描绘了一幅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相陪听词人默默诵读《离骚》的和谐画面此情此景词人似乎敛去了昔日的雄心豪情②词人夜不能寐只能独自诵读《离骚》此时孤独的月亮静挂高天似乎只有她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默陪伴氛围显得温婉柔和③词人借用《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与无奈情感变得悲凉与伤感【解析】(2)辛弃疾的这篇词作感情充沛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最后两句中“入”“听读”赋予青山、明月人的情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相陪听词人默默诵读《离骚》的画面在这幽静、和谐的情境中词人的内心无比平和似乎敛去了昔日的雄心豪情正所谓“敛雄心” 作者诵读《离骚》寂静的夜晚似乎只有月亮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默陪伴他画面温婉柔和正是“变温婉” 宋孝宗淳熙八年冬天辛弃疾被诬陷罢官此后他长期闲居在信州上饶城北带湖边上西岩是上饶城南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首词作便是辛弃疾闲居西岩时的纪游之作词人巧用屈原被放逐写成《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蕴含着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与无奈所以“成悲凉”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在访谈中舒晋瑜是如何逐步深入地对叶永烈进行采访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A. 关于小时候读什么书及读书对创作的影响的问题叶永烈表示他中学时代爱读科普书籍所读的这些科普书籍对大学时代的创作有益处B. 被问到是否了解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时叶永烈大致按照时间线索梳理了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脉络并指出其两个高峰都与社会背景有关C. 面对中国科幻小说影响巨大的问题叶永烈主要从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等外部因素给出了答案D. 关于科普作品选入教科书的问题叶永烈表示非常支持但他特别强调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但一定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答案】D【解析】(1)D项“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无中生有叶永烈只是强调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并没有说科普读物内容可以虚构编造【答案】C【解析】(2)C项叶永烈反感被称为“科幻作家” 并不是因为他谦逊而是因为他已经彻底离开科幻小说【答案】(3)①舒晋瑜首先问叶永烈小时候读的书从而引出科幻小说的话题②接着回顾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③然后引出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影响力的话题④最后引出了在教科书中选入科普作品的话题所提问题是步步深入从简单到复杂从宽泛的话题到专业领域【解析】(3)在访谈中舒晋瑜的提问步步深入刚开始是一个宽泛的问题问叶永烈小时候读的书从这个简单问题引入到叶永烈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的回顾接着舒晋瑜聚焦中国当今科幻小说影响力的提高引出了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从而联系到科普作品引入教科书的问题舒晋瑜的采访从简单到复杂从宽泛的话题到专业的领域体现了一位优秀记者的提问技巧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今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而需要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了B. 工匠精神包括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等多个内涵其中创新精神是其核心C. 庖丁精神蕴藏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D. 只要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就能深刻把握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答案】B【解析】(1)A项“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 把原文中不确定的内容理解成确定的原文为“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C项“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有误应是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D项表述绝对化故选B【答案】A【解析】(2)A项“先阐述新工匠的种类”分析不正确应是先阐述形势的发展需要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第一段的重点是第二句【答案】C【解析】(3)C项原因分析不合文意原文是“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5.(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第一空“凝望”指目不转睛地看而“仰望”指抬头向上看或敬仰而有所期望应选“凝望”第二空“吊”有悬挂之意“挂”指借助于绳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即将脱离枝条飘落到地上的形态第三空“兴高采烈”是指兴致高情绪热烈“兴高采烈”更能写出春天万木争相吐绿第四空“转化”“变化”都有“改变”之意但“转化”只能作动词可作名词故选B【答案】①原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幼芽比作珍珠、晶莹“缀满”更能突出幼芽之多【解析】先看改写后的句子是直接描写了幼芽也没有在词语上有突出的特点使用比喻的修辞、晶莹从而写出了饱含雨水的幼芽既多、密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答案】寒风猛吹吹不散你对春天的思念尘封不了你对春天的记忆冻结不了你对春天的热情【解析】本题中能作为基准句的句子是第一句“寒风猛吹然后分析另外两个句子可知“地冻三尺” 则是地冻三尺大雪纷纷因此可得答案答案(1)B(2)①原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幼芽比作珍珠、晶莹“缀满”更能突出幼芽之多(3)寒风猛吹吹不散你对春天的思念尘封不了你对春天的记忆冻结不了你对春天的热情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下面这份邀请函的正文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对应语句序号并给出修改意见亲爱的校友你好!①2020年是母校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一年②在这一年我们将迎来母校三十诞辰③为了弘扬××精神凝聚校友力量总结办学经验分享成功喜悦④学校决定于2020年12月26日(周六)上午10点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建校三十年校庆庆典活动请你务必准时参加⑤昔日你以母校为荣今天母校以你为傲我们真诚地邀请你届时莅临⑥你将荣幸地受到我们的热情接待××学校2020年9月6日【答案】②修改将“诞辰”改为“华诞”④修改删去“请你务必准时参加”⑤修改将“莅临”改为“光临”⑥修改删去“荣幸地”【解析】②诞辰一般用于所尊敬的人这里指学校应用“华诞”④这是邀请函不能说“请你务必准时参加” 并且与后面的“邀请你届时莅临”的语意重复所以删除⑤莅临一般用于长辈、上级的光临这里是回母校用“莅临”不恰当应用“光临”⑥荣幸谦辞用于自己表示谦虚不能用于他人所以删除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在经典艺术作品中寻求精神共鸣②用自己独特又有创意的方式守护着历经时光沉淀的人类精神财富③是当下很多青年人热衷的事④然而当下市场提供的传统电视剧或网播剧精品内容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⑤同时经典电视剧故事、人物有重新激励大家共鸣的特质⑥网友有发言欲望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剧⑧具备故事性和文学性⑨观众看后能留下思考和启发⑩能提升自己的生活与文学审美【答案】④将“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⑤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在“网友”前加上“让”或“使”⑩在“文学审美”后加上“能力”【解析】④“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句式杂糅应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⑤“激励”与“共鸣”搭配不当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偷换主语在“网友”前加上“让”或“使”⑩成分残缺在“文学审美”后加上宾语“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2.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4.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遥想/杳渺B.樯橹/蔷薇吟啸/萧瑟华发/白桦C.狼狈/疲惫料峭/俊俏波涛/韬略D.蓑衣/绳索竹杖/依仗酹酒/醴酪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窦娥冤节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

窦娥冤(节选)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 大学毕业五年了,五年中,他曾“南漂”,也曾“北漂”,现在又是“西漂”;他就这样浪荡乾坤....,一直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职业。
② 大陆有“三聚氰胺事件”,台湾有“塑化剂风波”,二者堪称举案齐眉....,共同显示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③ 向来以严肃著称的班主任在今天的毕业联欢会上,竟然扮成了小丑的模样,他那滑稽的表演让同学们笑了个前合后偃....。
④ 企业之间不光有竞争,更应有合作,既然对方已发出善意的信号,我们就应顺水推舟....与之和解,以共同应对眼前的困难局面。
⑤ 王海芳把年迈的老父亲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后来发现村东头的张大爷孤身只影....无人相伴,干脆把他也接到身边一起照顾。
⑥林江,台湾爱国先烈翁泽生之子,1978年调到福建省台办工作。
如今已年过九旬的林老回忆说,两岸隔绝对峙期间,亲人咫尺天涯,杳无音信....,饱尝思乡愁苦。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 D.④⑤⑥【解析】①浪荡乾坤:指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也可指光天化日。
不合语境,使用错误。
②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使用对象有误。
③前合后偃:指跌跌撞撞,站不稳,句中应为“前仰后合”。
④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⑤孤身只影:形容孤单无亲友。
使用正确。
⑥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
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A.《窦娥冤》大约是关汉卿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刚刚统一天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正是元朝“最清明、最鼎盛”的时期。
B.让窦娥临终的三个愿望都实现,也从侧面表现了“神灵”和“天道”还是存在的,世界上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
C.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让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
D.窦娥冤案只是一桩冤案,并无曲折离奇的情节,但这桩冤案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法制黑暗和官吏昏聩的写照和典型。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测试题题库 安乡一中 龚德国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测试题题库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骤.雨zîu经.年jīng楚.天cǔ那.堪nǎB.珠玑.jǐ罗绮.qí 叠巘.yàn千骑.jìC.螺髻.jì堪脍.kuài搵.泪wân乍.暖zhàD.纶.巾lún 樯.橹qiáng华发.fà酹.江月lâi【解析】C。
A、骤zhîu,楚chǔ;B玑jī,绮qǐ,巘yǎn;D纶guān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是()A.骤.雨(zhîu)纶.巾(lún) 一蓑.(suō)还酹.江月(lâi)B.罗绮.(qǐ ) 豆蔻.(kîu) 吟.啸(yín)揾.英雄泪(wãn)C.遥岑. (cãn) 憔悴.(cuì)料峭.(qiào) 重湖叠巘.(yǎn)D.凝噎.(yē)樯橹. ( lǔ) 玉枕.(zhěn)鲈鱼堪脍.(huì)【解析】C(A纶guānB揾wânD脍kuài)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有误..的一组是()A.吟啸.(xiào)樯.橹(qiáng)天堑.无涯(qiàn)玉簪.螺髻(zān)B.羌.管(qiāng)暮霭.(ǎi)料峭.春风(qiào)寻常巷陌.(mî)C.罗绮.(qǐ)凝噎.(yē)羽扇纶.巾(Lún)佛.狸祠下(fú)D.箫.鼓(xiāo)憔.悴(qiáo)鲈鱼堪脍.(kuài)舞榭.歌台(xiâ)【解析】C “羽扇纶巾”的“纶”正确读音为“guān”;“佛狸祠下”的“佛”正确读音为“bì”。
4.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堑.(qiàn) 纶.巾(guān)鲈.鱼(lú)寻觅.(mì)B.参.差(sēn)骤.雨 (zhîu) 罗绮.(qǐ)嬉.笑(xī)C.珠玑.(jī)萧瑟.(sâ)堪.察(kān)吟啸.(xiào)D.樯橹.(lǔ)薄.荷(bî) 盈袖.(xiù)蓑.衣(suō)【解析】B参差(sēn)--cēn5.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参差天堑竞豪奢暮霭B.今宵羌管雨林铃故垒C.雨具箫瑟念奴娇芒鞋D.巷陌烽火醉花阴凄残【解析】A(B林-霖C箫-萧D残-惨)6.下列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狼狈良晨好景江山如画红巾翠袖B.萧瑟封狼居胥暗香盈袖惊涛拍岸C.遥想人生如梦薄雾浓云玉枕纱厨D.寻觅因噎废食壮志难酬暴风骤雨【解析】A “良辰好景”的正确写法为“良辰好景”。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单元综合测试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许多人的想象。
在美版“知乎”Quore上,有不少人发帖探讨“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词是什么?”在另一些论坛上,也有许多网友探讨共享自己宠爱的中国诗词。
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
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沟通的工具。
一位网友说,他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终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网友,以感谢其对她的帮助。
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
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快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
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领域:在“武侠世界”“引力世界”等翻译网站上有近400万的活跃用户在“追更”中国网络小说。
假如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探讨的对象,那么今日,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起先为更多一般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
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沟通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气。
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包袱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沟通,本就是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试卷语文试题(限时: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天堑/暂时摇头晃脑/一晃而过翘望/翘楚B.荧光/坟茔千载难逢/载歌载舞羌管/无恙C.巷陌/巷道鲈鱼堪脍/人文荟萃关卡/卡片D.数轴/压轴买椟还珠/舐犊情深烽火/峰峦解析:A项,qiàn/zàn,huàng/huǎn g,qiáo;B项,yíng,zǎi/zài,qiāng/yàng;C项,xiàng/hàng,kuài/huì,qiǎ/kǎ;D项,zhóu/zhòu,dú,fēng。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1)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________,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同学们看见自己的泪水。
(2)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________一百周年。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就谈不上________作品。
A.委曲诞辰品位B.委屈诞辰品位C.委屈诞生品味D.委曲诞生品味解析:“委曲”是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委屈”指受到不该有的指责,心里难过。
根据①的语境,应选“委屈”。
“诞辰”指生日;“诞生”指出生。
此处应选“诞生”。
“品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有“品鉴、玩味”之意(也可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或指格调和趣味)。
此处应选“品味”,使“作品”有所附着。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某些政客看热闹不嫌事大,多次捕风捉影,宣称《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这一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纵容日本铤而走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测试1一、基础题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堑(qiàn) 纶巾(guān)鲈鱼(lú)寻觅(mì)B .参差(sēn)骤雨 (zhòu) 罗绮(qǐ)嬉笑(xī)C. 珠玑(jī)萧瑟(sè)堪察(kān)吟啸(xiào)D.樯橹(lǔ)薄荷(bò) 盈袖(xiù)蓑衣(su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重湖叠献招募千骑陡峭B. 树梢暮蔼凝噎何妨C. 舞榭歌台憔悴钓叟故垒D. 寒蝉良辰栏杆消魂3、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概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4.、对《雨霖铃》一词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
B、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像,情景交融。
C、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的想像刻画心理。
D、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歌曲歌唱的民间小调,叫曲、杂曲或曲子词,也称长短句、乐府或诗余等。
词牌不等于题目。
B、词在结构上大多是分段的。
段在音乐上叫片,或叫阕。
阕是音乐终了的意思。
词大多是双阕的,也有单阕或多阕的。
C、词起源于隋唐,从民间逐渐转为文人创作,全盛于宋代。
词史上先后出现了“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流派D、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道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
慢词指的就是长调。
二、名句默写6、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市列珠玑,______________ ,竞豪奢。
7、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8、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______________ ,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 。
9、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谁怕?10、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无人会,______________ 。
1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______________ ,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 。
1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 ,到黄昏、______________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4、《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是:“_______________三、语段阅读(一)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5、“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指诸葛亮。
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纶巾”,指诸葛亮。
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周瑜。
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周瑜。
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1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17、问答:(1)词的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词历来被公认为宋词中豪放风格中的代表作,试分析其豪放风格得以体现的原因。
(3分)(3)对于词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表明作者无可奈何的感慨,有人说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你有什么看法?(5分)(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失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8、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1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三)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0、《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2分)2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几处典故,分别是哪几个,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4分)22、赏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一句。
(5分)(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3、首句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谈谈看法(4分)24、欣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分)(五)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5、“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这句词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2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4分)27、“今宵酒醒何处?扬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
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4分)四、表达与创新28、“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这是“太白酒”的广告宣传语。
请按下面提示再拟两则关于“太白酒”的广告语。
(4分)⑴自我肯定:⑵引导消费:29、《苏东坡的千年人生智慧》是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新书,作者叶飞。
请你为这部书些一段推荐阅读文字。
要求:写出你对苏轼的个性评价,至少出现三句苏轼诗词,语言生动,不少于80字。
(6分)五、作文(6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我国的收藏热持续升温,有人收藏古玩字画,也有人收藏不起眼的小物件。
有人高价买来奥运鉴缶,是为了收藏那份荣耀;有人巨资买收流失的文物,交还国家,是为了收藏那段历史。
收藏并非都与金钱有关,精神上的收藏或许是无价之宝。
请你以“收藏”为核心内容,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一、1.B参差(sēn)--cēn(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2.C(A.献--巘,B.蔼--霭,D.消--销)3、D(直抒胸臆错)4、A5、D(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并不等同于长调)二、6--13略1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一)15、(D ) 16、(C )17、(1)上阕作者的视野开阔,通过比喻、夸张等表现手法,把眼前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描写得宏伟、壮阔、气势磅礴,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2)词的上阕境界浩大,气象开阔,下阕咏史述怀交织一体,格调雄浑,语言刚健奔放,情感浓烈,这些特点均使此词具有豪放的风格。
(3)诗句含有消极成分,与前文的豪壮情调不合。
,这是苏轼在对比昔年英雄周瑜年少成名,自己将老仍无所建树时,油然生出的人生短暂,光阴虚掷的慨叹。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二)18、(B ) 19(B )(三)20、运用典故,借古喻今。
2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理想。
人道寄奴曾往: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凭谁问: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22、这一句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年代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国土不受外敌侵犯。
“风流”指孙权英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用为孙权的遗迹。
“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涂炭,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