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农业技术经济学

学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体会《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我国自己创建的、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科,自它创建以来,解决了许多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国家任务的推动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门学科得到了不断发展。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农业、技术和经济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建设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都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技术经济学自创建以来,解决了一些农业技术经济的实际问题,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随着中国已加入WTO,中国农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业技术进步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使农业技术经济学在新的形势下为我国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是当前农业技术经济学学科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发展现状(一)产生与发展农业技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1980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为标志。
从此,我国的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1年全国统编教材《农业技术经济学》出版,它确定了研究建立起本学科理论体系和系统研究方法的基础,规定了明确的研究任务。
这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建设起始阶段。
毫无疑问,在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建设阶段,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78年,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下,设立二级学会-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1983年改为“全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从1989年起每年开始独立召开会员代表大会,1993年被民政部批准为全国一级学会,改名为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
在学会的推动下,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被系统的应用到农业生产决策中去,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体系在实践中逐渐构建起来,并且通过多次农业技术经济学术讨论会而逐步推广应用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中。
对《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生 没有参 与实验的机会 实验诊断学教学手段也 比较陈 旧,
。
展。 人们对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的研究时 , 除把握质的方面的 规定性外 , 越来越要求精确化 , 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实际问
题 时采用现代计 量方法 。现代计量方法的运用一般需要运
中布置专项任务 , 学生 自己查阅资料 ,利用计算机等工 让 具 , 边际分析 、 函数运用 、 通过 生产 非参数统 计方法等 分析
三 、 好 数 学 基 础 打
如 上 所述 ,农 业 技 术 经 济 学 》 也 是 一 门关 于 方 法 的 科 《 学 .尽 管 农 业 技 术 经 济 效 益 评 价 分 析 的方 法 按 其 性 质 分 为 定 性 分 析 方 法 和定 量 分 析 方 法 ,进 行 农 业 技 术 经 济 分 析 评
赵艳 艳 ‘ 俊 松 , 武
f. 州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 , 南 郑州 1 郑 河
4 0 0 ;. 5 0 62河南省教 育信息 中心 , 河南 郑州
400 ) 5 0 6
摘
要: 实验诊断技术 的快速发展 与多年 不变的 实验诊断学教 学模式形成 了强烈 的反差 , 因此 , 实验诊 断学教 学要 以
用则 需要 运用高等数学 的知识 .借助 于电子计 算机进行运
算, 因此属于现代计量分析方 法。 研究解决农业 技术经济 问 题, 运用 定量分析方法的优点 是计 量结果精确 而确定 , 人们 可 以精确地把 握研究 对象发展 过程 中每一个 细小 的变化 . 把握研究 对象量的方面 的规定性 , 使问题研究精 细化 , 提高
解决的问题 。
2实验课教 学模 式 陈旧 . 法充分调 动学生 的学 习积 . 无 极性 实验诊 断学的实验课 以往多是组织学生“ 走马观花式 ’ , 围着检验科转一圈 参观一些现代化 的仪器 、 设备 和检验科 的工作流程 由于学生人数 多 、 教学 内容庞杂 , 大多数学 绝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理论课程教学探析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理论课程教学探析◆雷庆勇潘 鸿尹义坤理论课程教学是本科学生培养工作的主要部分和基础环节,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主要根据吉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农林经济管理理论课程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农林经济管理是建立在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之上的涵盖面非常广泛的一个涉农专业,目前国内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处境艰难,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吉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科学完善的理论课程体系是理论课程教学成功进行的必要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构建科学的理论课程体系。
1.内容构成根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确定三类课程,即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其中,普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和“两课”等文化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文化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加强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经济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给学生打下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功底。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2.课程性质分类按照课程性质将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课程,所有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修读,选修课则允许学生进行选择,只要修满学分即可。
3.课程结构表1课程结构表一般地,课程体系的构建需经本专业专家组的多轮研讨确定初稿,再报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后才能最终确定。
在教学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可进行微调,每隔四年经过一轮完整的教学周期后再重新进行修订。
二、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1.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学生直接接受文化知识,获得各种技能的主渠道,是教师充分发挥自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要途径。
关于《农业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

关于《农业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关于《农业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引言中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农业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创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
最后在结论部分给出了优化《农业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升《农业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课程特点、传统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优化教学方法的建议、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经济学作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农业经济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提升学生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农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也亟待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农业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往往以单向讲授为主,学生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际操作环节,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有必要对《农业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农业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农业经济学课程特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创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案例分析以及教学效果评估的讨论,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并展望未来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优化《农业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农业经济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农业经济学专业人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对《农业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农业经济学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新时期应用型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22期农村经济学新时期应用型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孙翠萍丁莹莹(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摘要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涉农人才的支撑。
这是时代交给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命题。
面临当下高校人才培养与涉农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难题,潍坊科技学院应积极依托学校“大农科”办学优势、“寿光模式”地域特色以及“产学研”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重构实践教学模式。
结合案例院校的办学资源优势,本文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双基双能”实践能力体系构建、“三层三阶”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五方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搭建等改革措施,以期为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22-0180-04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22.04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Major inApplie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Taking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SUN CuipingDING Yingying(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ouguang Shandong 262700)Abstract In the new era,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equires the sup-port of agricultural talents.This is a new proposition entrusted by the tim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applied univer-sities.Facing with the problem of mismatch between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talents,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uld actively rely 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school's "big agri-cultural science"education,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uguang model"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y,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closely combine with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and reconstru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case colleges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this paper pro-posed a reform and innovation plan for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including the positioning of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ual foundation and dual ability"practical ability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layers and three levels"practical course system,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and user"five par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acticeplatform,etc.,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applied universities.Keywordsapplied university;practical teaching;reform program乡村振兴,人才先行。
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刘宇鹏董谦胡建戴芳(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0)摘要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在分析农业经济学课程性质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该课程内容和特点,并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国家“三农”政策法规,构建了微观—中观—宏观、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经纬耦合的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探索出思政元素融入农业经济学课堂的有效实施路径,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思政教学模式;实践探究;河北农业大学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7-0217-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4.07.05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Course and Its Practice:Taking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LIU Yupeng DONG Qian HU Jian DAI Fang(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ding Hebei071000)Abstract Taking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s cours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orted out the cours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explor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and combined the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n"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to construct a micro-meso-macro,before class-in class-after class,online-offline longitude-latitude couple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l,and explored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lassroom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ies.Keywords agricultural economic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practical exploration;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课程思政建设是大学专业教育的应有之义。
学农业经济学课程后对本门课程的评价与建议

学农业经济学课程后对本门课程的评价与建议
首先,农业经济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农业生产、社会与环境影响相互作用和农业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程应该介绍不同类型的农业系统、环境和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以及农业市场、政策和可持续性等问题。
其次,在教学中也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小组探讨、现场考察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教学内容应该与最新的农业政策和实践相结合,以及关注一些新兴技术、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建议学生在学习时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积极参与讨论和讲座,了解相关的学术和政策前沿动态,加强实验室实践等综合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农业技术经济学(答案)

农业技术经济学一.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既有复杂的技术活动又有复杂的经济关系。
(统一体)2、技术与经济是相互筹建、相互制约的:技术是经济的前提条件和手段;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
3、经济处于支配地位,技术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
二.技术经济学三要素?(1)技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经济:①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③劳动节约和经济分析;(3)计量:运用数学原理、计算技术对技术经济原题或某一事物的计量(有确定性,但不一定有正确性)三.木桶效应原理?只由长短不同的木板围成的木桶,其盛水量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
四.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学科特征?1、重视预测性,讲求稳定可靠的研究效果(经济效果)。
2、经济实效性,讲求全面提高经济技术效果。
3、计量精确性,讲求最佳经济效果。
(定性分析与定性分析)4、评价及时性,讲求现实的经济效果。
5、学科综合性,讲求整体的社会效果。
五.农业生产资源的主要性质?1、可控性与不可控性:(1)可控:人力资源、物质资源;(2)不可控:自然资源(阳光、雨水等)2、资源的积储性和流动性(饲料→畜产品)3、互补性、附带性(相互配合,并存在一定比例)4、资源的再生性、相对性:(土壤的养分是可再生的,并且是相对的)掠夺式经营→再生性消失。
六.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原则?1、总体原则:科学、实用、系统、全面、简便易行。
2、具体原则:(1)要科学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函数关系;(2)要能够充分反映农业生产的特点,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复杂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3)要能够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4)要能够充分反映农业生产的总体经济目标;(4)应保证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意义明确,计算方法简便。
七.经济效果临界分析?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指在经济上能否取得收益的数量界限。
(只有产出大于投入时才能真正获得收益)八.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矛盾性?1、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也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农业经济学教学改革要以课程特点为基础,教学方法上要抓住“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课程主线和基本内容,安排好课堂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注重教学的实验环节,拓展社会实践环节;同时要加强研究教学技巧。
通过教学改革,真正让学生掌握农业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
[关键词]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03-0095-03“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肖红波[收稿时间]2014-09-11[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与教师职业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IDHT20140510)”的资助。
[作者简介]肖红波(1977-),女,河南邓州人,管理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经济,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价。
2015年3月March,2015University Education(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农业技术经济学是在我国产生、由我国命名的一门农业技术科学与农业经济科学密切结合的交叉学科。
[1]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创建以来,解决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目前这门课程已成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农业技术规律,又要学会运用经济学方法评估技术应用效果,因此须对“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革和有益的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我国“三农”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农业人才。
为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提出几点思考,以期促进“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的研讨和交流。
一、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特点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专门研究我国农业产业领域内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应用与其经济效果的经济科学。
[2]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科学、经济科学联系密切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涉及农学、工程学、生物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其构成要素为技术、经济和计量。
[3]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决定了该课程教学具有不同其他学科的特点,这也是研究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基础。
(一)综合性。
农业技术经济学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要求农业技术经济人才必须具有多学科知识和较强的综合研究与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研究,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的或较为复杂的农业技术研究项目,只有共同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
(二)计量性。
计量性是一般技术经济学的一大特征。
农业技术经济学在对各种方案进行客观、合理、完善的评价时,需要做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分析。
研究农业技术经济问题,要以定性分析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主。
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技术经济学分析和研究就是一个选优的过程,也就是在多种方案之间进行比较和评优,需要用数据和数量结论说话,而离开了定量分析,各种经济方案的经济性就无法评估。
(三)实用性。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农业技术经济所研究的课题、研究数据和材料来源、分析的方案都来源于农业生产建设实际,并紧密结合农业生产技术和经济活动进行,并要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方法正确与否。
总之,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核心就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大量实际资料的搜集、汇总、整理与综合设计分析,使之达到农业技术要素的合理组合,提高经济效益。
二、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方法结合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做到教与学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加强经济理论学习和课堂练习,进行计量软件的计算机操作和案例模拟,同时注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掌握课程结构———两条主线与三方面内容农业技术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多学科,内容丰富,评价方法种类较多,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认为“农业技术经济学”学起来一头雾水,感觉好像是农业技术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投资项目评估等课程内容的拼凑,不容易掌握。
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课程结构和脉络认识不清。
事实上,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体系基本完善,主线清晰,内容明确。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牢记和掌握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线和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理清思路,心中有数,前后呼应,融会贯通。
95根据农业技术经济学者和教师的总结,该课程的主线有两条:一条是技术线,解决的是农业技术的内在发展规律,即研究关于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用以及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农业技术进步的规律问题;一条是经济效益线,研究解决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问题,即农业技术扩散与应用过程的经济效益问题。
这两条线并不是平行的,它们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贯穿课程始终。
[4]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内容由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方法具体应用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组成。
[5]基本理论部分包括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理论、农业投入产出边际理论、农业生产结构分析及效率评价理论、农业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理论等。
研究方法包括农业技术指标评价体系、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程序和农业技术经济的分析方法,其中农业技术经济的分析方法包括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结构优化、农业投资评价等方法。
应用型研究是运用技术经济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技术政策、技术制度、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问题。
(二)安排好课堂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农业技术经济学内容涉及经济学原理、经济学评估方法及应用等,要合理安排好课堂和练习的结合。
一是安排课堂授课内容。
课程内容难易不同,对于比较易于理解的内容或学生以前在别的课程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可以粗略讲解或让学生自学。
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章节内容,如经济效率和技术进步测定部分,在课堂上需要多用时间,还要补充一些材料,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
否则有些学生一次听不懂,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
在课题上,还可以采取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收获情况,同时还加强了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二是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
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内容上偏重于评价方法介绍,要求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因此多做练习非常重要。
[6]学生们多做练习题,一方面可以检验所学知识的应用与掌握,不断巩固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独立完成评价步骤,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练习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演算例题或练习题,发现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更正,或让学生们当场提出疑问,教师进行答疑;另外一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们课下完成,然后提交作业,教师批改后反馈给学生。
这种师生交流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教学的实验环节实验环节是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们通过计算机实际操作相关计量软件,结合案例来解决农业经济学课程中相关的技术经济问题。
在农业技术经济评估中,有些基本方法需要借助专门软件支持才能完成,学生们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熟练掌握方法,并在实际中应用。
根据课程内容,动态经济效果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农业生产结构及其优化、农业技术进步测定、农业技术效率的测定等一系列的实现项目,需要EXCEL、SPSS、EVIEWS、DEAP、FRONTIER等软件作为实验教学软件。
实验环节要安排充分的课时,保证软件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时间。
实验环节的教学安排要区别于一般授课安排,首先确定要解决问题、经济原理、方法介绍、计量软件以及案例,做好课件,提前发给学生们预习;其次在课堂上简要介绍授课内容,重点是给学生们演示软件操作的步骤,让学生一起跟着教师做;再次教师讲解完之后,布置课堂练习作业,并在教室巡回辅导、解疑;最后学生们提交作业,教师修改后反馈给学生。
通过实验环节能让学生更深入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分析的步骤和程序,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
但是目前农业技术经济学还没有比较完善的专门的实验教材,全凭教师讲解或网上搜集资料,比较局限,所以我们正在着手编制《农业技术经济学实验教材》,希望能够对实验教学有所帮助。
(四)拓展社会实践环节农业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课程,需要进行社会实践环节教学。
本人在“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小学期实习,让学生们在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以便能迅速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需求。
一是带领学生们参观农业科技园区,让他们亲身体会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的神奇效果,并听取农业科技项目负责人假设项目的论证、评估和施行等。
通过这样的实习,在课堂上讲授的技术创新,如无土栽培技术、循环农业技术、立体农业技术等,学生们觉得空泛,但在参观、实习中他们亲眼看到这些技术成果,非常感兴趣,不时对技术、市场、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出问题,以前课本上学的内容立刻生动活泼起来,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掌握了知识。
二是让学生自己深入企业或农户调查,让学生确定主题、设计调查问题,调查农户或企业的关于农业科技方面的原始资料和数据,然后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写出调研报告。
例如,测定全国或某一区域的农业科技进步对生产的贡献率,评估农户或企业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等。
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们掌握方法的实际应用,产生成就感;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们对我国三农情况和农业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和认识,增加感性认知。
三、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技巧(一)结合科研。
在高校许多教师都从事科研工作,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例如,本人在讲解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测定时,就首先把发表在《农业技术经济》上一篇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效率测量的文章展示给学生们,学生们很感兴趣,但看到DEA方法公式比较复杂,有畏难情绪。
但我告诉学生,只要学生96University Education(上接第79页)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的有效保障之一。
秉着社会营销的理念,竞赛组织者应该致力于自身社会价值的提升,主动提供企业导师指导机制,以有效完善大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指导。
与此同时,这种指导也将最终促进竞赛组织者竞赛任务的完成,更好地实现竞赛组织者自身的利益。
3.前瞻关注竞赛预警机制的建立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涉及面相对较广,参赛学生的人身、财务甚至心理健康隐患不可小觑。
虽然目前尚未出现任何危害性事故,但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是对学科竞赛组织者与参与者的有效保障之一,学科竞赛组织者可以前瞻性地以赛前培训、必要保险购买等方式,建立竞赛预警机制,以有效保障竞赛活动有序、有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