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jianywg3wangfu002诗词语言鉴赏(四) 2003111230121

合集下载

李贺的诗赏析5篇

李贺的诗赏析5篇

李贺的诗赏析5篇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

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贺的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南园十三首·其二朝代:唐朝|作者:李贺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南园十三首·其三朝代:唐朝|作者:李贺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之间。

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

在这段时间内,他的诗歌才华受到广泛的称誉,王孙公子们争相邀请他参加宴会,作诗助兴,但没有帮助他在仕途上升迁。

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的生活。

该组诗前十二首全以七绝行篇,在“南园”的统一命题下,状物抒怀交替互摄,寄旨侧重略呈小异,即以上述几首入选诗作而言,或对景兴发容华易谢的嗟叹,或直言宣泄恃才不遇之愤闷,或展示自己闲居家园的慵懒心情,末篇则以五言律诗作结,以更广的视野展示当地一天自朝至暮物候景色的变化——那就是诗人可爱的故乡。

组诗语言幽闲畅净又不乏赡丽之美,构成了一个具备相同写实风格和抒情特质的有机整体,其中萦绕着摆脱不开的落拓情思。

南园十三首·其四朝代:唐朝|作者:李贺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精选古诗鉴赏优秀范文3篇

精选古诗鉴赏优秀范文3篇

精选古诗鉴赏优秀范文3篇精选古诗鉴赏优秀范文3篇(一)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白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断的戟沉埋在沙子中,虽长满了锈,但还是没有烂掉,把它放在水中洗一洗,磨一磨,显示出它是三国时期留下的兵器。

诗人联想当初,在那里发生了赤壁大战,那时要不是起了东风,让周瑜有机可乘,火攻成功,那么东吴就会失败,连大乔小乔也会变成曹操的俘虏,锁在铜雀台上让他尽情享受玩乐了。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长江边散步偶尔发现一只断了的戟,从这只断戟联想到了那次赤壁大战。

后两句写诗人对这次大战的看法。

人们都认为周瑜在这次战争中的伟绩可佳,而诗人却全面地看问题,如果当时没起东风助周,那么东吴就会失败,曹操便会大获全胜,历史就会改写。

诗人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使诗篇既有韵味又让人深思。

折断了的戟,使人深思,大战中的东风,更让人难忘。

若真的没有那东风,周瑜能赢吗?打赢一场战争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同样,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全面地分析,任何事情的结局都与多种因素联系在一起。

这首诗的寓意告诉我们,要做成功一件事,离不开必需的条件,否则,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这首诗虽短,确让人读后很有回味,可见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描写水平,我深深钦佩古诗人。

(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李绅青年时目睹农民每天做农活缺吃不饱,穿不暖,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来的。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种田非常的辛苦的情景。

农民在骄阳底下干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粮食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也不珍惜粮食。

诗的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两句,是写诗人李绅在田野里看见农民扛着锄头,在太阳底下干活,种粮食。

由于非常炎热,汗水从农民的脸颊一直不停地流到庄家地里,不禁产生了同情与怜悯之心。

诗的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这个反问句,诗人强烈地表达了痛恨不珍惜粮食的人,同时要求人们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古诗三首赏析与解析

古诗三首赏析与解析

古诗三首赏析与解析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融汇了中国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和解析三首经典的古诗作品,一起领略古人的才华与心灵的共鸣。

第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被誉为登高诗之首。

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生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的愿望。

透过诗中的意象,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豁达和追求的坚持。

第二首古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最为广为人知的古诗之一。

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一个人在深夜思念故乡的情景。

作者以清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同时又唤起了读者对于人生、孤独和归乡等主题的思考。

第三首古诗:《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

通过描绘秋天登高时的景色,
诗人在作品中抒发了自然景色与人类命运的交织之感。

通过凄美的自
然景色,借以表达个人的忧愁和对社会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一种深深的思索与触动。

以上是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作品的赏析与解析。

它们都充分展现了
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和魅力,打动了世世代代的读者。

我们应当珍视这
些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古人智慧与情感的精华。

希望通过分析古诗
作品,能够增进你对于古代文化的认识与欣赏。

古诗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原文翻译赏析篇1原文:苏氏别业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

屋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译文:别墅地处在幽独闲静的僻壤,到这儿你把隐居的生活想往。

当着窗扉能看到南山的远影,粼粼泮水掩映着园林的风光。

经冬的残雪仍覆盖在竹梢上,太阳未落山庭院已昏暗无光。

寂寥的幽境仿佛是世外桃源,闲听春鸟声能慰藉你的愁肠。

注释:⑴别业:别墅。

晋石崇《思归引序》:“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别业。

”⑵到来:来到,来临。

唐李白《普照寺》诗:“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

今到普照游,到来复何别?”隐心:隐居之意。

清胡其毅《偕王雪蕉先生诣碧峰寺访桔木师不遇》诗:“即此问山路,自然生隐心。

”⑶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户牖(yǒu):门和窗。

此指窗户。

⑷沣(fēng)水:水名,发源于秦岭,经户县、西安入渭水。

⑸屋:一作“竹”。

⑹未夕:还未到黄昏。

阴:天色昏暗。

⑺人境:尘世;人所居止的地方。

唐白居易《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诗:“不与人境接,寺门开向山。

”⑻春禽:春鸟。

《宋书·礼志一》:“春禽怀孕,蒐而不射。

”赏析:这首诗题写友人苏氏别业园林的寂静、景物的清幽,并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会身心两忘,万念俱寂,油然而生归隐之心。

首联两句概述苏氏别业的清幽宁静,先点明别墅坐落在深山幽僻之处,再抒写自己一到别墅就产生了隐逸之情。

叙事干净利落,开篇即点明主旨。

以下,就从各个角度写景抒情,具体阐述这个“临幽欲隐”的主题。

中间四句写景极美妙。

高峻辽阔的终南山,充当了这座别墅的门窗。

住在这所别墅的人,推开门窗就能尽览奇秀的山色。

而那一道从终南山流出来的沣水,它的粼粼碧波映照着别墅的园林。

由此别墅主人自然又可以经常观赏青山、园林的秀丽倒影了。

这两句描写别墅环境的幽美,依山傍水,境界开阔。

古诗词语言的鉴赏

古诗词语言的鉴赏

古诗词语言的鉴赏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有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数量词例1,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2,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例3,“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支开”,使“一支”与“早”意丝丝入扣。

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例4,杜甫《曲江二首》之一中“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落下一片花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

通过描写一片飞花,春残之始,风飘万点,春残欲尽的残春景色,抒发诗人满腹的怨愁。

例5,许浑的《自楞伽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怀》“一声山鸟曙云外,万点水萤秋草中”中,“一声”“万点”,一“鸣”一“栖”,一闻一见,入微地描述了清晨景色,别具一番赏心悦目的风韵。

2、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

如赵嘏的《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游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而触发,化作无边的乡愁;孤雁从南楼飞过,凄哀的鸣叫,使乡愁更加上一层“雁归人未归”的感伤。

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寻味。

3、动词例1,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稍头飘过的情景。

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雍裕之《农家望晴》原文及赏析

雍裕之《农家望晴》原文及赏析

雍裕之《农家望晴》原文及赏析第一篇:雍裕之《农家望晴》原文及赏析原文: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赏析:正当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

一时风声紧,雨意浓。

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农谚。

提起这样的农谚,显然与眼前天气变化有关。

“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

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好坏关系一年收成。

一场大雨,将会使多少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

所以诗人恳切地默祷苍天不要下雨。

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回去,仿佛它操有予夺之权柄似的。

“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后二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样的人物最能集中体现古代农民的性格:他们默默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生死线上,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

其次,“如鹤立”三字描绘老人“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

“如鹤”的比喻,自然与白发有关,“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着的感觉。

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最后是“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

而“高处”,对于老人“望云开”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

通过近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尤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

此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人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想到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人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此诗潜在含义是很深的。

由于七绝体小,意象须集中,须使人窥斑见豹。

诗词赏析范文

诗词赏析范文

诗词赏析范文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著名的诗之一。

诗中通过对床前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恬静之感。

首先,诗歌的开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简单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给人以清新、恬静之感。

其次,诗歌的中间部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诗歌的结尾“明月照沟渠,青松照门楣。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谁知道,今宵是何夜”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命的感慨。

总之,这首诗歌通过简洁、深刻的语言和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命的感慨。

2.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著名的诗之一。

诗中通过对登高所见所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雄浑有力,意境深远,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首先,诗歌的开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用雄浑有力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所闻的景象,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其次,诗歌的中间部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坚定。

最后,诗歌的结尾“高高在上,须臾休息。

无人知我心,洒泪如雨”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总之,这首诗歌通过雄浑有力的语言和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坚定,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命的感慨。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著名的诗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为介词 其余为语气词 为介词

1.第二人称代词 1.第二人称代词 家祭无忘告乃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
2.连词(副词) 2.连词(副词) 连词 陈涉乃立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断其喉,尽其肉,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当立者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代词,表疑 代词, 代词 问 大王来何 大王来何操
作宾语:什么, 作宾语:什么,哪里 哪里 作谓语:为什么, 作谓语:为什么, 是什么原因 作定语:什么, 作定语:什么,哪
豫州今欲何 豫州今欲何至 邻国之民不加少,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 之民不加多, 之民不加多,何也? 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则何时而乐耶?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名位, 汝来省吾,只一岁,请归取其 汝来省吾,只一岁,请归取其孥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1.代词 代词
我(们)的 们 的 你(们)的 们 的 他(们)的 们 的 它(们)的 们 的 他(们) 们
而余亦悔其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自己 这 有蒋氏者,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 于乱石间,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那 其中的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纲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1.连词 连词
并列: 并列:又或不译 蟹六跪而 蟹六跪而二螯 余方心动欲还而 顺承: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顺承:就,接着 青取之于蓝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转折:但是, 转折:但是,却 君子博学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并且, 递进:并且,而且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 如是而已 组合, 与“已”组合,罢了
已而:不久 已而:
4、其他
如,像 ①奄然而雷击之 ②相鼠有皮,人而无 用于主谓语间,表强 调,“竟然”,“却” 仪。 形容词,副词词尾, ③贾谊忽而自失 相当于“然”
练一练
汝父平生欲为之而 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德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弗得 皆知大王贱人而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一丝而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儿妾食麦而 儿妾食麦而已 翁长铨,迁我京职,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 夕侍母 转折 承接 并列 修饰 语气词 代词
高考常见文言虚词
分类例释
文言副词汇总例释
程度副词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表程度进一步 益、愈、弥、尤、加、 倍:更加 表程度轻 少、稍、略:稍微
公宜少屈之
范围副词
①政治未毕通也 ②咸与维新 无惧,卿第言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凡三变 ②相与谏曰
①表范围广:都,全部 悉、咸、皆、尽、毕、 具、胜、并、既 ②表范围有限:只 但、徒、第、直、独、 止、啻、惟、唯 ③表总共或共同:共 凡、共、俱、并、同、 相、相与

1.介词 相当于“于” 介词 相当于“
吾又何怨乎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 吾前,
2.助词 2.助词 表语气
不亦说乎 不亦说乎
疑问或反问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感叹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恢恢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揣测 停顿(形容词词尾) 停顿(形容词词尾)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表近指:这 是/斯/此/兹/然 主/谓/宾 表远指:那 彼/夫/其 定语 表旁指:其他 他(别的、其他的) 定语
左右或欲刃相如 ①莫名其妙 ②满座无不伸颈侧目
表虚指 或(有时、有人) 主语 表无指 莫、无(没有谁/什么) 主语
◆宾语前置标志 ◆语气助词
何罪之 何罪之有? 怅恨久之 怅恨久之
练一练
代词 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其母就与之 代词 其母就与之决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 助词 的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主谓之间 顷之,上行出中谓桥 助词 时间名词后 以楚国堂堂之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 定语前置标志

其皆出于此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吾其还也 其孰能讥之乎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克谐 天下可定也
2.副词 副词
(推测 大概 推测)大概 推测 (希望 应当,一定 希望)应当 希望 应当, 还是 (反问 难道、岂 反问)难道 反问 难道、 (强调 真的 强调)真的 强调
3. 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 “地”。例:①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②故 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找出“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找出“ 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A 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 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 天乎! 吾无罪!” 吾无罪! B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C 欲安所归乎? 欲安所归乎?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转折 顾:但是 表反诘 岂、其、宁、独:难 道
谦敬副词
①窃以为不足取 ②谨拜表以闻 ①大驾辱临 ②惠存 谦词 窃、请、敢、敬、谨: 不翻译 敬词 幸、垂、辱、惠:不 翻译
文言代词汇总例释
人 称 代 词
第一人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 宽之至此也! 单数:我 吾/我/余/予/之 复数:我们 吾侪chái /辈/曹/属等
①帝雅闻衡善术学 ②每自比于管仲 ①权宜之计 ②相如固辞 ③故亲数存之
③表动作经常与持久 每、时、雅、数、亟、 恒、累、素:常常 ④表动作短暂或特意 聊、且、姑、故、固、 权:暂时
肯否定副词
①察之,果然 ②闻之,信夫 肯定副词 表的确、确实 诚、信、良、必、果 否定副词 表否定:不,没有 弗、毋、无、勿、莫、 微、未、非、匪
疑问代词
①孰敢不从 ②谁人不知 ①又何间焉 ②国胡以相恤 ③彼且奚适也 ①沛公安在 ②且焉置土石 ③学恶乎始,恶乎终
表人 谁、孰 主语 表物、原因:为什么 何、曷、胡、奚 状/宾 表处所 安、焉、恶(wū), “哪里”“在哪里” 状/宾
高考文言虚词18个 高考文言虚词 个 点讲
假设:如果, 诸君而有意,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假设:如果,假如 因果: 因果:因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修饰:地或不译 修饰:
而 2.第二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翁归, (你,你的) 你的)
3.助词 助词
他 保民而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代词 ) 能御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到 动词 )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取独 吾见师之 而不见其入也(
宾前标志 ) 句读之不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解( 定后标志) 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昔与吾侪尔汝者
第二人称
若毒之乎 平称:你 女/汝/尔/而/乃/若 尊称:您 公/子/君 复数:你们 若属/公等/尔曹
子欲何往?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 废江河万古流
吴之民方痛心焉,则 噪机时相逐
第三人称:他,她, 它(们) 之/其/彼/焉
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
尔母立于兹

1.代词:分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作人称代词, 1.代词:分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作人称代词,可 代词
译作“他们” 译作“他们”、“她们”、“它们”,作宾语。指示 她们” 它们” 作宾语。 代词,译为“ 那里” 这样” 代词,译为“此”、“这”、“那里”、“这样”、 这个” “这个”等
陈胜佐之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项王则受璧,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君将哀而生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 二策,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③表时间短 俄、俄而、有顷、顷刻、 少顷、旋、寻、斯须、少 间、未几、既而、已而 据语境可译为“片 刻”“一会儿”“不 久”“马上” ④表动作将发生:将 行、行将、且、垂:将 ⑤表时间终结 卒、终、遂、竟:最后
情态副词
①屠暴起 ②难于猝发 ③遽契其舟 ①遂东进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 ①表动作快 立、即、遽、猝、暴、 亟、乍:立即,急忙 ②表动作连续或反复 乃、遂、更、复、亦、 辄:就
他 (们 ) 它 (们 ) 我 (们 ) 这 这种
2.动词 2.动词
项伯乃夜驰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往、到
之 3、作助词(结构助词、语气或音节 作助词(结构助词、
助词) 助词)
定语+之 中心词 相当于“ 中心词, ◆定语标志 定语 之+中心词,相当于“的”字 永之人争奔走焉 ◆取消句子独立性 格式 格式——主语 之+谓语,不译 主语+之 谓语 谓语, 主语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有孔明,犹鱼之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何”字。 .解释下列语句中的“
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 相当于“ A.隐隐何甸甸,便会大道口 A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隐隐何甸甸, B怎么样,把……怎么办; 怎么样, 怎么办; 怎么样 怎么办 B.如太行、王屋何? .如太行、王屋何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 C代词,什么; 代词, 代词 什么; 以自托于赵? 以自托于赵 D.豫州今欲何至? .豫州今欲何 D代词,哪里 代词, 代词 E.作计何不量 .作计何不量? E副词,怎么; 副词, 副词 怎么; 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 .所在皆是也, F代词,为什么; 代词, 代词 为什么; 以钟名, 以钟名,何哉? G.何不试之 . 不试之? G副词,怎么; 副词, 副词 怎么; 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H通“呵”,呵问。 呵问。 通
这才 于是 表判断 是 就是 表顺承
今其志乃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表逆转:却,竟,反而 表逆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